吃是全球中每一個人都要做的,吃得好不好是根據個人愛好和經濟條件決定的,但是吃得對不對是根據個人習慣來定的。癌這個字就有三張口,可見癌和食物之間有很大的關係,錯誤的飲食習慣有可能就是在餵養癌細胞,增加患癌風險。患上癌症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每年有400萬左右的人患上癌症,其中大半是因為飲食引起的。醫生再次勸誡大家,這三種食物一定要少吃。
01生冷食物,易患幽門螺旋桿菌
隨著網際網路和旅遊業的發展,很多國外的美食都入駐了我們國家,例如日本料理。日本料理講究原汁原味,因此刺身吃法是日本居民非常喜歡的,營養成分保留的同時細菌和寄生蟲也被保留了,大家也許不知道日本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最多的國家,就是因為他們的飲食方式。
幽門螺桿菌是唯一一個能在胃中強酸環境中生存的,幽門螺桿菌是一級致癌物,如果被它感染會大大增加胃癌的機率。除了生冷食物會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便後和飯前不洗手有可能會感染。孩子十歲前是感染幽門螺桿菌的高發期,因此孩子的餐具要和大人分開,更不能嘴對嘴餵食和隨意親孩子的嘴巴。患上幽門螺桿菌一定要根除治療,任由發展可能會導致胃癌出現。
02黴變食物,對肝臟有強烈毒性
大米、花生、玉米等此類穀物容易受潮發黴,尤其在南風天和梅雨季節一不小心就會發黴,大家看到這類食物發黴千萬不要捨不得扔,覺得洗一洗就將黴變物質洗掉了或者只扔掉發黴部分。我們肉眼看不到的黃麴黴素毒素也許就存在於其他部分,吃下去會產生很強的毒性,黃麴黴毒素對肝臟來說就是「砒霜」,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曾經就有一位老夫妻因為節省經常吃黴變食物雙雙患上肝癌,節約是好事但是不要拿生命開玩笑,杜絕此類「節約」才是真的節約。買大米或者食用油時去大型超市購買,起碼食品源頭能得到保障,食品安全隱患較低。
03剩飯剩菜,致癌物含量比較多
剩飯剩菜也是很多人會吃的,經常是放在冰箱裡隔夜再吃。首先在存放的時候就會產生細菌,因為飯菜中沾染了我們的口水,再加上冰箱裡雜亂的環境,會導致飯菜中的細菌大量繁殖,亞硝酸鹽含量也增多,再二次加熱的時候也會使亞硝酸鹽含量增多,而亞硝酸鹽是一類致癌物,可能會誘發癌症。長期吃剩飯剩菜對身體不好,先不說致不致癌,剩飯剩菜中的營養成分也很低。因此大家做飯時操控好量,實在吃不完放在冰箱裡一定要密封好,儘快吃掉它們,超過24小時後別再吃了。
錯誤的飲食就是在邀請癌症上門,這三種食物大家一定不要經常吃,即使不是一定致癌也有損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