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民眾企業外遷 提倡網絡遠程辦公
日本著眼降低大城市人口集中度
近來,日本政府為擺脫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開始鼓勵民眾和企業從大城市向地方轉移。東京一些大企業已經縮減辦公用房,導致商務區空置率提升,房租下降。但是,企業能否真正大規模外遷,仍需打個問號。
近來,日本政府為擺脫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開始鼓勵民眾和企業從大城市向地方轉移。網絡技術的發展,理論上也使得居家辦公、網絡辦公等轉移成為可能。近3個多月來,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西村康稔通過座談會、視頻會、記者會不斷向經濟界喊話,希望將網絡遠程辦公普及率提升至70%。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甚至呼籲企業職員實行「休假式辦公」,去遠離城市的鄉下、度假村,休閒之餘通過網絡遠程處理一下公務。
目前,東京一些大企業已經開始縮減辦公用房,導致商務區空置率提升,房租下降。但是企業能否真正外遷,仍需打個問號。
「東京膨脹日本縮小」
進入本世紀以來,日本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勢頭強勁。到今年5月份東京都人口超過1400萬,20年淨增加200萬人口。資本金超過1億日元的大企業約一半將總部設在東京,80%外資企業也以東京為主要據點。特別是東京都內23區不斷放寬公寓樓高度標準,致使東京成為世界少有的塔樓城市,東京周邊的埼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等東京圈被稱為「東京單極集中」。
城市化大發展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放寬了原有限制。2002年,當時的政府制定了《城市再生特別措施法》,放寬了城市建設標準,提高容積率,從而引發了東京城市再開發,丸之內、內幸町、新宿、澀谷等商務區原來10層高的辦公樓紛紛改建成30層、40層大廈。同一年,日本政府還廢除了《工業等限制法》,始自1959年的該法律曾經限制東京都內23區新建工廠和大學。開放後的東京區內年輕人明顯增加。
人口向城市過分集中,導致日本社會問題明顯增多。一是城鄉差距拉大。自2008年後日本全國人口逐年減少,但城市化的發展導致地方人口更加稀疏。二是城市風險加大。據預測,未來30年內東京發生芮氏7級以上垂直地震可能性超過70%,預計死亡2.3萬人,經濟損失超過95萬億日元。如果企業、人口進一步集中,將導致災害更大。近兩周來,東京及周邊三縣新增新冠病毒感染者佔全國近半數,也是人口密集困境的真實寫照。三是加速日本人口下降。東京女性生育率在日本最低,2019年平均僅為1.15人。特別是由於城市生活方便,就業條件好,導致更多地方女性紛紛移居東京。年輕人大量向東京集中,更將引發「東京膨脹日本縮小」的悖論。
引導企業居民外遷
為擺脫城市化困境,日本政府想盡辦法引導企業外遷。2014年日本政府提出「地方創生」口號。鼓勵一些企業總部從大城市遷往地方,並從稅收等方面提供優惠。甚至連日本政府機構也適當向地方分散轉移。日本文化廳已決定遷往京都,消費者廳的部分功能將遷往德島縣。但這些規划進展不力,一方面機構分散將影響行政辦公效率,另一方面日本政府提出的自2015年開始5年內使東京淨流入人口從每年10萬人減少至0的目標也未實現。2019年淨流入14.6萬人,實際不降反增,政府已經承認目標失敗。
近來,日本政府改變策略,又提出將人員從東京遷往地方,最高補助100萬日元,並增加地方國立大學定員人數。一些地方政府也向外地遷入人員提供住房補貼、幼兒補貼等,但遷入人員仍寥寥無幾。
據悉,富士通公司提出今後3年內將辦公室面積壓縮50%,鼓勵8萬名員工居家辦公。為此,公司向每位員工發放5000日元的通訊費和水電費補助。但制訂此種長遠計劃的公司只是鳳毛麟角,多數企業只考慮度過疫情危機的短期措施。
目前,日本地方5G通信等基礎設施相對落後,國家及地方政府如何為企業民眾提供便利仍是新課題。解決人口向大城市過分集中難題任重而道遠。(經濟日報 駐東京記者 蘇海河)
(責任編輯:單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