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魚看到魚鉤還會咬?深度分析魚吞鉤和吐鉤的原理

2020-12-09 眼鏡哥說魚

相信很多釣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空鉤調漂的過程中也會無意中釣到魚,特別是在垂釣鯰魚、黑魚、鱸魚等掠食性魚種時空鉤釣到魚的現象更是頻繁發生。於是很多釣魚人就產生了疑問:魚在咬鉤之前知道魚鉤的存在嗎?如果魚已經看見了魚鉤為什麼還要咬鉤?接下來就帶著這兩個問題展開今天的討論。

魚的視覺靈敏度很低

在視覺、嗅覺、聽覺、觸覺等所有感知能力中,魚的視覺能力是最差的,絕大多數的魚種視覺範圍都不會超過2米,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近視眼。因此魚在水中尋找食物主要是依靠嗅覺,再加上聽覺的輔助。雖然魚的視覺靈敏度很低,但是對動態的事物卻特別敏感,這就是為什麼釣魚人不停地挑動鉤餌能夠誘使魚更快咬鉤的重要原因。

也許看到這裡很多人會認為魚咬鉤主要是因為魚看不清魚鉤,不否認這種因素的存在,但是在很多情況下視覺太差並不是魚咬鉤的主要因素。

魚對魚鉤的危險性認知

即便我們假設魚在咬鉤之前並沒有通過視覺發現魚鉤的存在,那麼當魚將魚鉤吞進嘴之後也一定能夠感知到魚鉤,但是經常會有一些魚將魚鉤深吞,而不是在感知到魚鉤之後將魚鉤吐出來,這是因為魚對魚鉤缺乏正確的認知。

野生魚的吞鉤行為生長在自然水域中的魚幾乎不會被魚鉤傷害到,一旦被釣走再次回到水中的可能性也不大。這樣一來魚完全無法認識到魚鉤所存在的危險性,也就是說魚並不知道魚鉤會對它們造成傷害,僅僅只是把魚鉤當作雜物,所以在覓食的過程中就會毫無警惕地將魚鉤吞進嘴。

黑坑回鍋魚的吐鉤行為並不是所有的魚都會毫無顧忌地將魚鉤往肚子裡吞,特別是黑坑中被多次釣放過的魚,明顯對魚鉤有著更高的警惕性。在黑坑垂釣回鍋魚的時候,一旦浮漂出現信號必須及時抬竿,否則魚就會將魚鉤吐出來。這就說明魚將鉤餌吞進嘴之後能夠明顯感覺到魚鉤的存在,無論魚是將魚鉤當作雜物還是認知到魚鉤會造成傷害,總之魚都會將魚鉤吐出。

根據我多年在黑坑垂釣的經驗,黑坑中的養殖魚在沒有被釣放過的時候也依然有很大可能將魚鉤深吞,但是隨著被釣放的次數逐漸增多,魚吐鉤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魚被釣放的次數過多,甚至還會出現故意將鉤餌吞進嘴,然後又迅速吐出的現象,這是因為魚已經產生了極高的警惕性,用故意吞鉤再快速吐鉤的方式對鉤餌進行試探,這就是釣魚人常說的「滑口魚」。

從黑坑回鍋魚和滑口魚的行為來看,魚只要被魚鉤多次傷害就會對魚鉤產生警惕性,但是魚依然會吞鉤,只是在吞鉤之後再將魚鉤吐出,既然魚已經知道魚鉤會產生巨大的傷害,為什麼還要吞鉤呢?只有一種合理的解釋,就是魚的視力太差,看不清魚鉤,所以只有當魚將鉤餌吃進嘴之後才會感覺到魚鉤的存在。

一場關於是否應該露出鉤尖的爭論

在釣魚圈裡一直存在著一種爭論,有些釣魚人認為必須要用釣餌將魚鉤完全包裹住,尤其是要將鉤尖部分包裹住,否則魚就不會咬鉤,還有一些釣魚人則認為將魚鉤裸露在外並不會影響魚咬鉤。

在上文中我們分析了黑坑回鍋魚和老滑魚咬鉤和吐鉤的原理,我認為魚是因為視覺能力太差所以才會在有警惕性的情況下吞鉤,為了證實我的推斷我們不妨來看一看一種較為特殊的釣餌——皮筋顆粒。

皮筋顆粒在黑坑垂釣中經常被釣魚人使用,使用皮筋顆粒掛鈎之後,魚鉤幾乎完全裸露在外,即便是這樣也依然能夠釣到魚,並且還能夠釣到黑坑中的回鍋魚和老滑魚。這就充分說明魚在咬鉤之前是看不清魚鉤的,通過皮筋顆粒釣魚也能夠推翻必須將魚鉤完全包裹住的錯誤觀點。

根據魚咬鉤和吐鉤的特點制定釣法

可能有人會認為研究魚是否能夠感知到魚鉤並咬鉤沒有實質性的意義,其實只有明白這些原理和規律才能根據不同的魚情來制定相應的釣法。

垂釣野生大魚應該釣鈍野生魚基本沒有被魚鉤傷害過,對魚鉤的存在不會有太高的警惕性,因此很容易將魚鉤深吞,而野生大魚深吞魚鉤的概率會更高。所以在垂釣野生大魚的時候完全可以採用更遲鈍的釣法,也就是使用吃鉛量更大的浮漂和線組,並且調低釣高。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過濾掉很多小雜魚鬧鉤的虛假信號,精準直擊大魚。

垂釣黑坑回鍋魚、老滑魚應該釣靈黑坑中的回鍋魚和老滑魚由於經歷了多次釣放,警惕性較高,往往不會將魚鉤深吞,而是把餌團吃掉之後將魚鉤吐出,因此必須採用靈敏度較高的釣法,讓浮漂在魚吞餌的瞬間能夠及時產生信號。

對於垂釣老滑魚應該釣靈很多釣魚人依然有著相反的觀點,理由是老滑魚試探鉤餌的動作很多,浮漂經常會出現很多虛假信號,因此垂釣老滑魚應該釣鈍。不可否認老滑魚確實會讓浮漂產生很多假信號,但是老滑魚將鉤餌吞進嘴的動作是非常輕微的,如果採用釣鈍的辦法就會將真實的浮漂信號一同過濾掉,因此釣鈍是不可行的。

要實現釣靈首先應該選擇吃鉛量更小的浮漂以及更細的線組,同時搭配更加靈敏的調釣,例如調4釣2、調3釣2、調4釣3等等。

及時抬竿刺魚野生大魚容易將鉤餌深吞,所以在垂釣的過程中留給釣魚人的反應時間非常充裕,甚至在釣魚人沒有及時抬竿的情況下還會出現魚竿被拖入水中的情況。但是垂釣黑坑中的回鍋魚和老滑魚就完全不同了,因為魚將鉤餌吞進嘴之後往往會很快將魚鉤吐出來,所以留給釣魚人的抬竿時間非常短,有時甚至不到一秒鐘,這就要求釣魚人在垂釣的過程中必須眼盯浮漂同時手不離竿,發現浮漂信號之後迅速抬竿刺魚,稍有延遲魚就會將魚鉤吐出,此時再抬竿就很可能不中魚或者是魚鉤掛在魚嘴外側導致脫鉤跑魚。#釣魚技巧#

相關焦點

  • 鯽魚咬鉤的四種常見漂相,看到這些動作的時候提竿,中魚率100%!
    雖然鯽魚的咬鉤動作非常標準嗎,但是因為季節、水溫以及魚的大小不同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在出現的漂相上面也是有所差異,下面我給大家列出釣鯽魚最常見的四種漂像,如果大家在釣鯽魚的時候發現這種漂相,馬上提竿,幾乎100%的可以中魚!
  • 鯽魚咬鉤的四種常見漂相,看到這些動作的時候提竿,中魚率100%!
    雖然鯽魚的咬鉤動作非常標準嗎,但是因為季節、水溫以及魚的大小不同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在出現的漂相上面也是有所差異,下面我給大家列出釣鯽魚最常見的四種漂像,如果大家在釣鯽魚的時候發現這種漂相,馬上提竿,幾乎100%的可以中魚!
  • 釣魚時遇到切線跑魚,大魚還會不會進食,多久會回來咬鉤?
    我們在出門釣魚的時候,尤其是在野釣的情況下,很容易遇到脫鉤跑魚,有時候是因為操作不當引起的,有時候則是因為細線搏大魚切線跑魚,那麼大魚在逃跑之後,還會不會進食,或者說還會不會回來咬鉤,想必這是很多釣魚人心裡都有的疑問吧。
  • 有魚咬鉤卻還是釣不上來魚?要找對方法,改變思路!
    #釣魚#大家在野釣的時候經常會碰到有魚咬鉤卻怎麼都釣不起來,魚口很好卻就是不中魚,那麼我們該如何來應對這種有魚咬鉤卻釣不起的情況呢?如果餌粒太大了,鯽魚是吞不進的,這就是我們經常見到浮漂有吃餌的信號,卻總是拉不上來魚的主要原因之一。2,餌粒是否過硬,釣魚初學者對餌性的不熟悉,往往是生怕餌料化得散太快了而把餌開得過硬,這樣的話狡猾的魚兒是一咬就吐,自然是拉不上魚的了。3、餌料的味型不對魚的口味。過於刺激的魚餌不適合魚的口味,魚兒僅僅是觸碰而不吞食。
  • 魚為何愛咬集團鉤,用集團鉤釣魚時應注意什麼?
    近年來,在很多釣魚比賽中,一些釣友使用集團鉤釣魚取得很好名次的不乏其人。足以說明這種鉤具已獲得一定成功。那麼,魚為何愛咬集團鉤呢?據我長期垂釣實踐,體會有以下幾點:一、鉤具富有誘魚功能集團鉤核心部件是多用組鉤器,這種鉤具為草綠、玉米黃兩種顏色。
  • 深度解析伊勢尼魚鉤和伊豆魚鉤的優缺點
    深度解析伊勢尼魚鉤和伊豆魚鉤的優缺點 魚鉤為垂釣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配件,但是很多的釣友對於魚鉤的了解並不是很多
  • 窩點有魚,卻總不咬鉤?老釣手再次解謎,試過的人絕非等閒之輩
    關於「窩點有魚,卻不吃鉤」的魚情,很多老釣手都知道,其實已經講過很多遍了,但還是有粉絲在詢問:「為什麼釣點處冒魚星,卻總是不咬鉤」,雖然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但目前處於冬季,綜合季節性變化等諸多因素,本人總結了以下幾個主要原因,下面就一一來分析,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 釣魚選對魚鉤沒那麼簡單,來看看釣什麼魚用什麼鉤最合適
    根據所垂釣的魚種不同,魚鉤的形狀設計也是各有千秋,這些鉤形各異的魚鉤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對象魚體格大小、吃餌習慣、魚嘴形狀以及生活習性等等方面的因素,以最為合理的形狀配合釣餌順利地進入魚口並保證能夠快速刺穿魚唇且不易脫鉤。怎麼選適合的魚鉤,下面簡單聊聊。
  • 冬季野釣怎樣選魚鉤?老釣手經常用這兩種鉤,中魚率極高!
    冬季野釣怎樣選魚鉤?老釣手經常用這兩種鉤,中魚率極高!很多釣友都很糾結的一個問題:野釣要怎樣選擇魚鉤?魚鉤大了,中魚率太低,魚鉤太小了,又容易跑魚。這聽起來似乎挺糾結而矛盾,但野釣就是這樣,魚的大小不一,有大魚也有小魚。現在正值冬季,溫度低了,大魚也很少會來咬鉤,一般野釣的目標魚就是鯽魚了,這次就來聊聊冬季野釣怎樣選魚鉤,既可以保持比較高的中魚率,又可以保持比較低的跑魚率。常見的魚鉤有:伊勢尼,伊豆,關東,新關東,袖鉤,海夕,丸世等。其中比較適合釣鯽魚的魚鉤是袖鉤和海夕,就主要來聊聊這兩種鉤子吧。
  • 魚鉤種類介紹之——千又鉤
    千又魚鉤是起源於日本的海釣鉤型,特點是鉤條粗、鉤門寬、鉤柄長、鉤尖呈鷹嘴狀並稍向外傾,從鉤型設計上看最適合釣鯛魚等海魚,但也可用來釣黃顙魚、黑魚等淡水魚,下面一起來看一看千又魚鉤大小怎樣選擇吧!
  • 冬季釣魚,技巧只有這1個,一半是聚魚進窩,一半是誘魚咬鉤
    能聚魚進窩,能誘魚咬鉤,那漁獲自然就不會差了。不過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冬釣雖然技巧變化比較少,但是是比較注重細節的。所以冬釣空軍的原因很多,爆護的原因往往是細節做的比較到位。一、聚魚如何聚魚,自然是要選擇一個魚開口的天氣出門,如果魚不開口,什麼技巧和餌料全都是無效的。
  • 被鉤跑的魚還會不會吃餌,隔多長時間會再次咬鉤?
    野釣大家也都知道,魚的品種多樣個體不一,開始用2+1的線組切了3副鉤子,改用3+2才穩住後來中了一條五六斤的鯉魚,取鉤的時候竟發現魚嘴上竟掛了4個鉤子,其中三個是新關東另一個是伊豆,經過子線線徑的對比發現就是我斷的那三幅也就是說在同一天,這條鯉魚四次來咬鉤,看起來好像真的只有七秒記憶
  • 魚有咬鉤卻釣不上來?多半是你犯了4個錯,釣友:後悔才知道
    雖然野釣中最讓人發愁的就是雜魚鬧鉤,但除了這一煩惱,有時還會遇到有口不中魚,儘管漂相居多,魚咬鉤的頻率也很高,可就是每次揚竿都釣不上來魚。餌料選擇3、魚鉤大小選擇不當其實這跟第一點有點相似,因為選擇的魚鉤偏大,餌團也就相應的增大,而如果只是釣個體偏小的鯽魚或白條,魚不可能直接將餌吞下
  • 老釣手教你這樣選魚鉤,保證釣魚不跑魚!
    釣魚,這項休閒的戶外運動現在普及的人群越來越廣,而初學釣魚者在釣鉤的選擇上一般是聽之任之,不少人乾脆就認為是鉤就能上魚。殊不知魚鉤選擇的重要性。根據釣者的經驗,我國廣大釣魚愛好者使用釣鉤大多數都是根據垂釣對象魚的不同,選擇的魚鉤也不同。在魚塘,溝汊釣鯽魚,鯿魚等小型魚類,應選用小號袖型和園口型居多。
  • 東北「老魚鷹」展棚釣必殺技:魚不咬鉤也能釣上來
    「我的這個魚塘是地熱的,即便是寒冷的冬天,大棚內溫度也不會低於20℃,這樣的溫度裡,不僅釣友感覺很溫暖,就連水裡的魚也很容易咬鉤。瀋陽地區的「冬釣大棚」與戶外的垂釣園場一樣,投放的多是鯉魚、草魚、鏡鯉、鯽魚等魚種。放魚日當天去釣稱之為正釣,不放魚的日子去釣一般就叫偷驢(也被稱為刷鍋)。當日,老陳的魚塘投放了1000斤鏡鯉。
  • 如何做到不跑魚?「量化」鉤尖和鉤柄的長度,選鉤更直接
    以一般的齊竿線釣法為基礎,首先建議如果魚速較快,選擇鉤尖(鉤深)和鉤柄比值小於或接近1/2的魚鉤——如,野釣小型魚、池釣鯽魚、甚至口快的鯉魚等;尤其要使用摘鉤器或檔線快速卸魚的前提,此時,些許的魚鉤大下、鉤條粗細,可能不是重點,而鉤尖和鉤柄的「量化」相對長度,就是重點了。
  • 鯽魚的咬鉤動作是什麼樣?鯉魚、鯽魚、青魚和草魚的咬鉤動作講解
    我們在釣魚時,不同種類的魚咬鉤,呈現出不同樣式的漂相,魚漂的漂相和魚咬鉤的動作是息息相關的。不同的魚、同類魚在不同的狀況下的咬鉤動作都不一樣,要想學會釣魚,了解各種魚的咬鉤動作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們分別以鯉魚、鯽魚、青魚和草魚為例講下魚兒的咬鉤動作。
  • 小心,它會「偷」走你的魚鉤,詳解海釣中的小偷魚——河豚
    河豚這個名字大家乍一看到,我相信有兩個關鍵字會被聯想到,美味、有毒。我相信釣魚人中大部分人都沒有品嘗過它,包括海邊的釣友也很少有人吃過它,其實嚴格來說它並不是大多數釣魚人的目標魚,之所以會和釣魚人產生聯繫是因為它太愛搗亂了,經常會「偷」走你的魚鉤。
  • 野釣鯽魚用多大魚鉤?正確選擇魚鉤大小讓您魚獲翻倍
    釣鯽魚用幾號魚鉤多大魚鉤一直是入門新手和老手一直很矛盾的一個問題,可能你會說新手不知道還可以理解畢竟剛學釣魚,但這個老手怎麼也不知道呢?老手在釣鯽魚用多大魚鉤幾號鉤問題上不是不知道怎麼選而是太追求完美,有時明明用對了但看到其他釣友上魚自己卻沒口或有口不上魚心裡著急,著急了怎麼辦就開始懷疑自己的魚鉤大小等問題,說白了老手釣魚很多不是敗在技術上而是輸在心態上,這也導致了釣魚的年頭雖說很長可往往魚獲寥寥無幾不盡人意的原因。
  • 識變從宜|新關東、海夕、袖鉤三種主流魚鉤的特點分析及場景應用
    魚鉤意指用於懸掛魚餌並吸引魚兒上鉤的配件或者工具,可分為有倒刺和無倒刺兩大類。無倒刺鉤由鉤把、鉤柄、鉤底、鉤端、鉤尖五部分組成。有倒刺魚鉤則由鉤把、鉤柄、鉤底、鉤端、鉤尖、鉤刺六部分組成。根據其外表、形態的不同,又細分為伊勢尼、丸世、溪流、伊豆、新關東、袖鉤、海夕等鉤型。本著大、小魚兼顧的原則,我們選取較常用的新關東、海夕、袖鉤三種鉤型進行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