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瑞士制表行業的「戰國七雄」與生態趨勢

2020-12-07 腕錶之家

[腕錶之家 行業動態] 瑞士制表行業堪稱全球奢侈制表行業的晴雨表,因為大多數此類時計都在瑞士製造。近日,摩根史坦利剛剛發布了關於瑞士制表行業的年度報告。這份報告由奢侈品研究部門匯總而成,歷年來總是備受期待,其受眾不僅包括銀行客戶,還有許多制表品牌的高層管理人員。需要指出的是,摩根史坦利的行業報告基於2019年的銷售數據,因此並未計入COVID-19冠狀病毒的破壞性影響。當然,我們會在文章末尾討論疫情背景下的行業前景。那麼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報告揭示的幾個關鍵信息。

要點1:加速分化

2018年,摩根史坦利發布了第一份行業報告(基於2017年的銷售數據)。該報告凸顯了一個事實,即只有七個品牌的銷售額跨越10億瑞郎大關。從那以後,這種「集中化趨勢」一直沒有得到緩和。相反,我們發現兩極分化趨勢進一步加劇:一方面是少數表現出色的品牌;另一方面則是絕大多數陷入停滯、甚至衰退惡化的品牌。

2019年,銷售額排行榜前七名保持不變,前50名中有一半實現增長,天梭表顯然是個例外,該品牌銷售額同比減少了3,000萬瑞郎,排名也下跌至第七位。

如上表所示,只有一個品牌有望在2020年加入十億瑞郎俱樂部,那就是RICHARD MILLE。

需要澄清的是,RICHARD MILLE(估算)銷售額從2018年的3.2億瑞郎急劇上升至2019年的9億瑞郎,主要原因在於零售業務的完全整合。品牌捨棄了第三方分銷,目前在全球設立了42家自營精品店。忽略分銷重組帶來的小幅增長,RICHARD MILLE內生性營收增長了20%。

下面的圖表(基於零售價)展現了勞力士的驚人統治地位:該品牌幾乎佔據了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其姊妹品牌帝舵表排名第20位,(估算)銷售額為3.1億瑞郎,市場佔比1.4%。

要點2:獨立品牌成為大贏家

制表行業可能是奢侈品領域中唯一一個獨立品牌表現始終優於上市公司的行業。與此相反,其他行業的大多數市場領導者,如愛馬仕和法拉利,都是上市公司。排名前四名的獨立品牌——勞力士、百達翡麗、愛彼和RICHARD MILLE——總計銷售額達到87億瑞郎,市場佔比35%。與此同時,2019年這些品牌在銷售額和盈利能力方面均取得了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

相較之下,分別擁有多個品牌的上市公司——斯沃琪集團(17個)、歷峰集團(11個)、路威酩軒集團(6個)和開雲集團(3個)——共計37個品牌,所佔市場份額只有55%。

要點3:利潤分配不均

據估算,瑞士制表行業的利潤總額為53億瑞郎,其中多達59%落入前四個獨立品牌的口袋。這四個品牌的增長速度超過行業平均水平,市場份額不斷擴大,而且盈利能力也更強,據估整體營業利潤率高達35%。

相較之下,四個上市公司——斯沃琪集團、歷峰集團、路威酩軒集團和開雲集團,只剩下利潤總額的39%。因此,即使這四個上市公司的銷售額佔比達到55%,但就單個品牌而言,其利潤率遠遠低於獨立品牌。

那麼,排名前50位之外的大約300個品牌還剩下什麼呢?寥寥無幾。畢竟,最大的41個品牌(四個獨立品牌和上市公司旗下的37個品牌)已經攫取了90%的銷售額和98%的利潤。

接下來的發展趨勢?

根據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FH)發布的數據,2019年瑞士表出口總額達到217億瑞郎,其中腕錶出口額同比增長2.6%。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在超級利基和高端產品方向努力尋找未來的行業,瑞士仍是高級制表領域的領導者。據估算,就價值而言瑞士鐘錶佔全球鐘錶的53%,但按數量計僅佔2%,這意味著在平均價值方面瑞士表遠遠高於其他地區的產品。

但即使在瑞士制表行業內部,這種分化也愈發明顯。2019年瑞士向海外出口了2,060萬枚時計(歷史最高可達3,000萬枚),比上一年減少310萬枚,同比降低了13.1%,消極趨勢仍在延續。

所有這些意味著一些趨勢已經變得清晰。

底部損失份額

應當引起注意的是,瑞士制表行業正在失去中端和入門級市場份額。引用已故的斯沃琪集團創始人尼古拉斯·海耶克在1993年3月至4月的《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評論:「當你退出某個細分市場時,你就允許競爭對手進入了下一個層次,然後步步後退。」

斯沃琪集團是為數不多的例外之一,該集團在各個細分市場都有極具競爭力的制表品牌。除了斯沃琪集團,鮮有其他參與者能和瑞士表的最新競爭對手正面對壘:智能腕錶,其中主要是Apple Watch,去年售出3,000萬枚;微型品牌的眾籌倡議;以及時尚品牌。

最終,有人意識到了市場的發展趨勢,通過成為「新的Swatch腕錶」來引領風潮。

強勢品牌自我驅動

每個細分市場都由極少數品牌主導:中檔(浪琴表、天梭表、帝舵表)、高檔(勞力士、歐米茄、卡地亞、IWC萬國表、TAG Heuer泰格豪雅、百年靈)和頂級(百達翡麗、愛彼、RICHARD MILLE)。這些強勢品牌在良性循環中產生了積極的發展勢頭。

這些品牌有能力投資營銷和傳播、產品創新和開發、以及零售網絡整合(勞力士和百達翡麗除外,它們幾乎完全依賴第三方零售商),反過來這又創造了產品需求,使品牌能夠繼續加注。

微型細分市場興起

除了上述品牌和寬泛的細分市場外,還包括以下這些微型細分市場:

·依靠手工技術、產量極少(有時年產量低於50枚)的手工藝品牌,不經第三方零售商,大多直接將產品售予世界各地的有識之士,從而提高了利潤率。這些品牌是奢侈和珍罕的象徵,最成功的例子是Voutilainen、Akrivia和De Bethune。

·擁有與特定領域相關的迷人故事的微型品牌:例如MB&F及其創始人Max Büsser另闢蹊徑,與某些手工藝品牌合作,每年推出一款限量生產的新表,並不將其列入常規系列。

·眾籌倡議

最佳範例是Code41,該品牌的採購和利潤完全透明,例如表殼就是源自中國。Code41的最新倡議,是通過愛好者社區發布了一款每個設計步驟都由投票決定的新表,佔全部生產成本87.5%的機芯完全在瑞士製造,但不是主流ETA機芯,而是小型廠商Timeless的產品。結果是新表以創紀錄的時間售罄,不得不追加生產以滿足需求。

另一個例子是Daniel Wellington,該品牌提供的產品種類並不廣泛,主要依靠社交媒體策略,聚焦千禧一代。Daniel Wellington創立於2011年,2018年銷售量和銷售額分別達到250萬枚和2.5億美元,其營業利潤率足以令任何奢侈品牌都豔羨不已。

為什麼瑞士品牌就不能這樣做呢?例如,SevenFriday就是一個很好的概念,但其實並非瑞士製造。

·時尚品牌:通過擴展產品範圍,以與品牌定位相對應的實惠價格提供腕錶,這些腕錶也被視為時尚配飾,Calvin Klein、Guess和Diesel就是實施這種策略的典範。

COVID-19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和蔓延對瑞士制表行業產生了兩個積極影響:其一,迫使行業重新考慮對單一市場的嚴重依賴性;其二,有太多品牌披著瑞士製造的外衣,實則過度依賴中國製造,這種現狀也令人質疑。(圖/文 腕錶之家 許朝陽編譯)

相關焦點

  • 《七雄爭霸》戰國文化之「興邦」
    在七雄戰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有著無數絢麗奪目的文化瑰寶,流傳至今,造福後人。「興邦」、「科技」、「百家」、「兵戎」、「一統」,構成一幅華麗的戰國歷史畫卷,交相輝映在《七雄爭霸》博大精深的戰國文化內涵之中。無家便無國,「興邦」 做為七雄戰國文化的第一站,一統六合,讓我們從「興邦」說起!
  • 歷史上真實的戰國七雄實力排名,戰國七雄是怎麼形成的
    歷史上真實的戰國七雄實力排名 經歷了春秋時期的大篩選,在弱肉強食的混戰中,數量眾多的諸侯國減少到了個位數。一直到了戰國時期,僅僅是剩下了7個諸侯國,他們並稱為戰國七雄,分別是齊國,楚國,趙國,韓國,魏國,燕國和秦國。戰國初期的時候,戰國七雄的實力排名是魏國,楚國,齊國,韓國,趙國,燕國和秦國。
  • 戰國是怎麼回事?戰國七雄是哪七雄?又為什麼叫做戰國七雄?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歷史上有這樣一段特殊的時期,我們把它稱之為春秋戰國時期。今天我們就著重來講一下戰國時期,為什麼我們把它叫做戰國?為什麼又把當時分裂的七個比較大的諸侯國稱之為戰國七雄呢?這樣一段歷史是怎樣發展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樣一段神奇的歷史之中。
  • 瑞士制表地圖
    為什麼瑞士會成為制表中心?官方的解釋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在17世紀以前,倫敦和巴黎才是世界制表中心。到了歐洲宗教革命和法國大革命時期,許多清教徒和能工巧匠從法國逃到瑞士,日內瓦開始聚集大量的制表師。而事實上,不僅僅日內瓦,沿著瑞士的侏羅山脈、與法國接壤的一長片地區都成為這些工匠的棲息之地——而那些帶著傳奇色彩的「鐘錶谷」也隨之應運而生。
  • 瑞士和法國機械制表技藝正式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腕錶之家 品牌新聞] 2019年,瑞士和法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遞交了一份申請。如今,在汝拉山脈傳承數百年的瑞士和法國機械制表技藝正式入選頌揚著名傳統、藝術形式和社會實踐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七雄爭霸》戰國文化之「一統」
    戰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興邦、科技、百家、兵戎、一統」猶如五顆璀璨奪目的珍珠閃耀在《七雄爭霸》浩瀚的文化知識海洋之中,亂世七雄,掃六合,平天下,一統江山還看今朝。戰國時期,魏、趙、韓、齊、楚、秦、燕七個諸侯強國,即戰國七雄,連年徵戰,在軍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鬥爭十分激烈,爭霸路上可謂波折不斷。
  • 戰國七雄疆域圖,哪國的最大?
    齊國,周代諸侯國,疆域為位於今天山東,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海島,自立為君,田齊至此取代姜齊成為諸侯國楚國,是周代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周成王時期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燕國,周朝時期的周王族諸侯國之一,公元前1044年,
  • 萬表全球名表展會隆重舉行,瑞士藝術制表品牌愛寶時應邀參展
    來自瑞士的藝術制表品牌愛寶時攜2020年新品應邀參展,為廣大表友帶來一場年度奢華名表盛宴。  據悉,愛寶時作為瑞士知名獨立制表世家,由藝術制表大師彼德.胡佛(Peter Hofer)於1983年創立。品牌以浪漫、感性為基調,突顯「傳承瑞士傳統制表藝術」的志向與恆心。藝術制表作為愛寶時的一大亮點,以情感系列為核心設計,既沿襲了瑞士傳統制表工藝,又融合了古典制表藝術和現代美學創意,無一不散發著腕錶的靈動美感。
  • 戰國七雄與春秋五霸有何不同之處
    春秋戰國,大家都不陌生,關於那個時代的人和事至今還在流傳著,它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分分合合是中國歷史的一大特色,但在春秋戰國時期,卻太過平常,能在其中生存下來的,只有強國!說到春秋戰國,有兩點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個是春秋五霸外,另一個就是戰國七雄了。那麼戰國七雄是哪七國呢?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有什麼不同之處?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
  • 處境艱難的瑞士制表業瞄準中國大陸
    Keystone)新冠疫情使得遊客行跡罕見,這給瑞士制表業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為了彌補這次的收入損失,各制表商正更多地把業務瞄準中國大陸,同時回歸樸素。據Vontobel銀行估計,外國遊客-尤其是中國遊客-買表的花銷,約佔瑞士手錶零售商與製造商收入的一半,而國內銷售額僅佔該行業營業收入的4-5%。
  • 何為「春秋」「戰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又是誰?
    春秋戰國 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2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其中又以公元前475年為界線,前段為春秋,因孔子曾編訂《春秋》一名而得;後段為戰國戰國,因為當時七個較強大的諸侯國互相混戰而得名。 春秋時,王室衰微,諸侯勢力崛起,同時中原諸侯又受到周邊少數民族威脅,於是各大國在「尊王攘夷」的口號下,爭當霸主。
  • 春秋曾經稱霸的越國,到了戰國為何沒有被列為戰國七雄
    越國是春秋時期的最後一個霸主,但是這個曾經讓中原各國恐懼不已的強大國家,在進入戰國時期之後沒能被後世列為戰國七雄之一。說實話,在當時無論是從人口、國土面積,越國都是響噹噹的大國,他佔據了今天長江三角洲的大部分地區,是一個典型的江南國度。
  • 韓國那麼小,為什麼還是戰國七雄之一?
    戰國七雄,秦楚燕齊韓魏趙,每個諸侯國都有自己的歷史與輝煌時期。比如楚國,最輝煌的時候,問鼎中原,其他諸侯國都為之側目;再如齊國,齊桓公時期,任用管仲,將齊國直接送上了諸侯首位(春秋時期);魏國、秦國在戰國時期也有非常厲害的諸侯國,韓國最輝煌的時候應該是在申不害時期的韓國,這個時候的還存在著很多其他的諸侯國,為什麼韓國會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呢?
  • 戰國七雄實力排行榜:秦國一直都是第一嗎?
    韓、趙、魏三家消滅智氏,以三家分晉的結果為標誌,從而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秦國、楚國、齊國、燕國、魏國、韓國、趙國這七個國家被稱為「戰國七雄」。對於戰國七雄來說,在漫長的較量中,各自的實力也在不斷的變化。比如秦國雖然最終剪滅了六國,但是,戰國初期的秦國,卻相對較弱。那麼,問題來了,戰國七雄的實力排行是怎樣的呢?
  • 作為戰國中最不起眼的存在,韓國是如何名列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有一個特殊的成員,韓國。這個國家從立國之初到被秦國滅掉,從來沒有取得過讓人亮眼的成績,更沒有主導過戰國的局勢。那麼,這樣的一個國家,他為什麼能夠命令名列戰國七雄之一呢?經常聯合起來對周邊發動戰爭,所以雖然依靠韓國本身的國力在戰國七雄中是吊車尾,但是有魏國趙國兩個國家幫襯著,他也能牢牢地坐穩戰國七雄的位置了。從這個角度來看,韓國有點類似於二戰結束之後的法國。第二,軍隊的戰鬥力還不錯。
  • 韓滅鄭之戰:韓國消滅鄭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還是天子,但已名存實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其中,就鄭國來說,就是被韓國消滅的。
  • 戰國七雄當時的都城,都是現在哪?
    這一政治制度使周朝延續了800年的歷史。但是沒有絕對完美的政治制度,分封制雖然鞏固了周朝的統治,也擴展了疆域。但是另一方面,各個諸侯國日漸強大,而周王室卻逐漸衰弱。到了戰國時期,七雄並起,雖然那個時候周王室仍然存在,但是已經名存實亡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實行郡縣制,分封制徹底消亡。
  • 瑞士和法國的機械制表技藝獲得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
    文|華麗志上周三,瑞士和法國的機械制表技藝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使這項在(橫跨瑞士法國的)汝拉(Jura)山脈地區傳承了數百年的技藝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瑞士和法國於去年聯合提交了申請,它們申報的「機械制表」和「藝術機械」技藝不單指手錶和鐘錶的製造技術,還包括其他用於測量和指示時間的物品,以及其他自動裝置、音樂盒和機械鳴鳥等。且涵蓋了傳統手工範疇和尖端創新領域的多項技術。
  • 看《大秦賦》,品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興衰成敗!
    《大秦賦》以我國古代戰國時期(前475-前221年)為歷史背景,不論在時間、地點、人物還是故事情節上都非常接近史實。《大秦賦》以秦趙「邯鄲之戰」為切入點,藉以引出本劇的主要人物呂不韋、趙姬、嬴政以及嫪毐,因此,要想更好地觀賞這部大劇,有必要更多地了解一些有關「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歷史知識和它們的興衰成敗。
  • 春秋五霸之一的越國,為何沒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呢?
    其中,就越國來說,無疑是戰國七雄之外的大國。越國(公元前2032年—公元前222年),是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東南方的諸侯國。越國處在東南揚州之地,始祖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無餘。越國在巔峰時期,其疆域範圍一度北達齊魯,東瀕東海,西達今皖淮、贛鄱,也即包含了今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等省份的全部或者部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