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讀故事?家長不會讀繪本,孩子只會聽故事

2020-12-11 學前育兒壹姐

都說早期閱讀對孩子好,不少家長就一摞摞地買書,一本本地讀,每年在繪本上的支出好幾千元,還有更甚的家庭每年花1萬元購買童書。

繪本是讀得越多越好嗎?

親子閱讀並非「讀故事」

有的家長發出感慨:「給孩子讀了那麼多書,孩子除了聽故事的能力強了,其它什麼都沒有提高!

為什麼僅僅聽故事的能力強了?因為我們很多家長都把親子閱讀變成了「故事會」,以為每天悶頭照著書念個故事給孩子聽,就萬事大吉了。

讀更多的繪本當然會對孩子更有益,不過重點並不是在量,而是在如何讀。親子共讀並不是簡單地「讀故事」,而是要和孩子充分地互動,讓孩子在聽故事的同時更有效地發展語言、思維能力。

(圖片源自網絡)

否則,我們花得那麼多的買繪本錢,那麼多的時間,就相當於打了個水漂,僅僅激起了「孩子愛聽故事」的漣漪,其它的什麼都沒有剩下。

以下介紹的拓展閱讀法是經過我本人親身實踐,非常適合3-6歲的孩子, 能通過利用好繪本和恰當的親子活動,充分發開孩子全方位的能力。

拓展閱讀法

1. 猜一猜故事內容

當買了新繪本時,家長不要立刻心急翻開書就開始給孩子讀,而是應該先讓孩子根據封面和故事的名字,猜一猜故事內容是什麼,這樣做可以激發孩子的聯想力。比如《和甘伯伯去遊河》這本書,封面上有一位老爺爺在划船,船上坐了很多動物。我們可以首先讓孩子觀察畫面裡都有誰,然後讓孩子猜一猜為什麼小動物們坐在這條船上,它們要去哪裡。

在讀的過程中,如果遇到情節轉折的地方,家長也可以和孩子比賽來猜一猜故事接下去會怎樣發展,鍛鍊孩子的邏輯感,使他們能更好地理解書中的內容。通過和家長這種「小競賽」的形式,也會讓孩子對親子閱讀更有興趣。

2. 演一演故事情節

兒童戲劇是一種能夠提高孩子綜合能力的活動方式,對孩子語言表達、形體動作、自信心都有積極的影響。而繪本閱讀,就是兒童戲劇啟蒙的前奏。

當我們給孩子讀繪本時,可以在某一個好玩的情節停下來,先給孩子讀一遍,然後讓孩子把動作和語言表演出來。因為孩子本身就好動,所以表演故事對他們來說是非常有趣的方式,也能讓他們在聽故事的時候更專注,對故事的記憶和理解更加深刻。

3-5歲的孩子年齡還小,可以嘗試演出某個片段,而對於5、6歲的孩子,家長可以鍛鍊他們在聽完整個故事後,表演出全部情節,同時媽媽爸爸、爺爺奶奶,也可以參與到表演遊戲中。全家人其樂融融就是對孩子最好的啟蒙教育。

3. 畫一畫最喜歡的人物和場景

讀完了故事,家長可不要覺得任務就完成了。

培養孩子良好的反思習慣,就是從聽完繪本故事,讓孩子記錄下自己喜歡的人物和場景,想一想喜歡的原因開始的。家長可以準備記錄紙,上面寫上日期、繪本的名稱、還有簡單的問題,比如故事內容概括:「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故事結局是什麼?」,或者開放式的問題:「你最喜歡誰?」、「你最喜歡的情節是什麼?」

年齡小的孩子畫完,可以向我們口述畫的內容,然後由家長用文字記錄下來。而當孩子會寫字後,他們可以嘗試自己寫出畫的內容,這樣做能非常有效地培養孩子在上小學後「看圖作文」的能力

4. 編一編故事

家長可不要小瞧孩子天馬行空的「胡扯」,改編故事能夠綜合發展孩子的聯想、邏輯、創新思維。

我們可以和孩子每周開展「故事改編大賽」,選出本周裡最有興趣的繪本進行改編,用表演的方式,或者口頭敘事的方式,把原本的故事進行改編。剛開始,大部分低齡的孩子可能只會重複原本的故事,我們就需要一步步地引導他們編新的故事。在練習的過程中,家長會發現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越來越強,故事的邏輯感也越來越好了。

推薦

想要更加詳細系統地了解如何提高孩子的閱讀力?這本《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力》推薦給各位家長,內容包括了從0歲到小學,如何提高孩子閱讀興趣和雙語閱讀能力的方法。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在美國生活的華人媽媽,書的實踐性非常強。

總結

親子共讀,並不是讓家長一字不落地,且一字不多地,把故事內容從頭到尾講完就好了。

其實,親子閱讀對家長而言,確實不輕鬆。 但相信我,如果家長能按照上述的拓展方法開展共讀活動,那麼親子閱讀也絕不是一件枯燥的事,甚至能成為讓我們大人也收穫滿滿,樂趣十足的活動。

只有當我們充分調動起孩子對於閱讀的全方面積極性,那些讀過的繪本才沒有白讀,花過的錢才沒有白費。

家長們,你們每年平均花多少錢給孩子買書呢?歡迎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青島西吳社區親子閱讀 讀繪本演故事
    親子讀繪本。  大眾網青島9月10日訊(記者 王悅音)9月3日,敦化路街道飛揚社工服務中心在西吳社區舉行親子閱讀活動,撫順路批發市場30餘家商戶子女按照年齡分為幼兒組和青少年組,在社區志願者的引導下與其父母共讀繪本,演繹並分享故事內容。
  • 親子閱讀專家分享怎麼給孩子讀繪本,孩子更智慧!家長可收藏
    有孩子的家裡都會購置很多的繪本,可是,媽媽們一邊購買一邊心疼,為啥我的孩子就不愛讀呢?為啥孩子到現在還不能自己流利的複述呢?為啥孩子聽故事的時候都不提問題不好奇呢?今天子玲就來帶著大家了解,作為專業的親子閱讀指導師我一般是如何跟孩子來一起讀繪本、講故事的。
  • 上學幫:開啟親子共讀:怎麼讀繪本最有效?
    不過,瘋狂過後,書櫃是囤滿了,但是該如何開始親子共讀呢?根據我們這幾年積累的經驗,開展親子共讀會有不同階段,每個階段家長的角色都是不一樣的。可以說,為了孩子的閱讀啟蒙,爸爸媽媽們都是十八般武藝,樣樣都要精通啊!第一階段看圖講故事親子共讀其實在孩子1歲之後就可以開始了。這個階段培養的更多是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 為什麼孩子愛聽睡前繪本故事,同一本書讀1000遍也不厭倦,怎麼辦
    寶寶對《南瓜湯》的興趣仍舊很大,雖讀千遍也不厭倦,而寶爸真的快崩潰了。如果只是讀繪本上的文字,一個晚上讀個10幾遍,其實也不是難事,但問題在於寶寶的要求還很高。比如,他要求寶爸逐字逐句地讀,有時寶爸發音不準的時候,寶寶會要求寶爸馬上糾正。而作為寶爸而言,他是希望寶寶聽完故事趕快睡覺,所以讀到第三遍後就有些不耐煩了。
  • 注意這些細節讓孩子更喜歡聽你讀繪本
    隨著大家對育兒的重視,給寶寶讀繪本也成為了廣大帶娃群體的「基本功」。然而,給孩子讀繪本,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從寶寶們的反應來看,他們並不十分喜歡這種方式。根據幼兒心理學等理論,給孩子讀繪本時,注意下面這些細節,會讓孩子更喜歡聽你讀繪本,並且還會逐漸過渡到自己看繪本的新境界。
  • 為什麼要給孩子讀故事?
    Ready Action戲劇教材也對故事進行了改編,保留了精彩的情節,增加了更多歌曲和音樂的敘事,讓年齡更小的孩子也可以表演,通過戲劇表演的方式將古老的故事重新演繹,讓小朋友們在閱讀和表演中學習;通過傑克與魔豆的故事我們會發現,經典故事是長久流傳的,一代又一代的小朋友都是聽著相似的故事長大的,聽故事和講故事成為我們童年中的重要內容
  • 孩子不愛讀繪本?親子共讀養成「四好」習慣,想讓娃放下書都難
    因此,打開一本繪本,由於長期的閱讀習慣,我們成年人或許會首先注意到文字,而孩子會看圖片。這兩者在繪本中,經常並不是統一的。在閱讀這件事兒上,如果經常由父母主導,讀完文字部分就結束了。閱讀的樂趣在孩子這裡是減半的,甚至自主性比較強的孩子,會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
  • 臺灣閱讀推廣人張大光:不教孩子 只說故事
    中新社南京4月10日電 題:臺灣閱讀推廣人張大光:不教孩子 只說故事  中新社記者 周建琳  這四年來,張大光行走在兩岸間,不是在「說故事」就是在去「說故事」的路上。讓張大光高興的是,聽他「說故事」的小朋友、大朋友越來越多。  張大光是臺灣故事屋創始人、臺灣親子溝通專家。「給孩子最好的教益,不說教只講故事就可以辦到。」
  • 怎樣給孩子讀繪本
    松居直說過,「繪本不是讓孩子自已閱讀的書,繪本是大人讀給孩子聽的書」。所以,大人在給孩子讀繪本之前,自己要先讀懂繪本。沒有大人的「用心讀」,就很難有孩子的「深入讀」。大人怎麼讀,讀出什麼,直接會關係到孩子會怎麼讀,能讀出什麼。
  • 孩子6歲前養成讀繪本的好習慣,上學後領先一步,如何讀繪本?
    培養孩子讀繪本有什麼好方法嗎?1、讓寶寶複述故事給孩子讀繪本不是讀完就完事了,好像是在完成任務一樣,做個有心人,讓寶寶簡單複述一下繪本的故事經過,記憶會更深刻,加深對故事的理解。4、從興趣出發閱讀給孩子買了許多書,可能會發現孩子特別喜歡某一類書,其他的書很少翻閱。尊重孩子的興趣,不只是讓孩子讀經典名著或者大部頭書,簡單易懂的薄薄的繪本也能夠讓孩子回味無窮,先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慢慢地再讀深奧的書。
  • 故事館長現身開講 甘伯伯助力親子閱讀
    8月30日,大興區婦聯家庭成長計劃項目「親子閱讀指導 培育書香家庭」系列課程最後一期線下活動及課程總結會在大興區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舉辦,由大興區眾合社會工作事務所承辦。甘伯伯故事茶館以現場講演兒童故事為主打,通過有趣的、益智的、經典的故事和故事老師富有感染力和舞臺表現力的表演,帶給孩子真正充滿快樂的視聽之旅。如此有趣的閱讀形式家長們自己可不可以做到呢?甘伯伯的搭檔張敏老師在活動現場對家長進行了指導,用與孩子玩閱讀遊戲的方式,惟妙惟肖的吸引孩子注意力,引導家長運用和練習親子閱讀。
  • 親子育兒:一篇繪本故事重複讀n+1遍,寶媽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對於很多寶媽而言,陪孩子一起看繪本讀故事其實是一件成就感滿滿、溫馨十足的事情。但每天讀得口乾舌燥的寶媽你們還好嗎?就算口乾舌燥這也只是其次,最重要的還是寶媽們明明給孩子買了一堆的繪本故事,但孩子就是只盯著其中的一兩本要求媽媽讀,真是讓媽媽摸不著頭腦啊……我家的旺寶曾經有一段時間也是沉迷於讓媽媽給他讀繪本故事,這不讀不要緊,而且他還是只拿著一本關於講飛行員小故事的書追著我要給他讀,除了每天要看三四次,每次至少還要聽媽媽念3遍,而且拒絕念別的書。
  • 家長朋友們注意了,孩子經常聽睡前故事會有這些好處
    很多小孩子在睡前都喜歡聽故事,一些在大人眼中再簡單不過的小故事在孩子的眼裡都充滿了神秘性和吸引力,很多家長都不在意給寶寶睡前講故事這件小事,但其實家長經常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對孩子會有很多的好處。1、可以開發寶寶的腦力,在寶寶聽故事的過程中,孩子也會跟著故事創造一個童話世界,正在聽到的故事就是這個童話世界裡所進行的,孩子會用一些形象的東西去理解一些文字這無形之中就促進了寶寶大腦的開發,經常說的腦子越用越靈光,就是說的這麼個道理。
  •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非得報閱讀班?親子共讀是最佳途徑
    隨著大語文時代的悄然到來,許多家長都越來越重視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有的給孩子買各種各樣的書,有的給孩子報閱讀班,有的帶著孩子讀,家長的目的只有一個想讓孩子從小就喜歡上閱讀。接孩子放學時,有位家長對著身邊的好友抱怨:「唉,孩子自己能學啥用學啥樣,其他的我們真的無能為力。
  • 關於讀繪本,這種曾令我追悔莫及的方式,如今大多數父母還在用
    一開始,孩子的注意力還很集中,大約過了10分鐘,他的小手和小腳開始不自覺的動來動去,又過了5分鐘,雖然故事還在聽,可他的注意力已經被一旁的小玩具給吸引走了。在小小兜6個月大的時候,我就給他買過一支能聽會唱的「故事筆」。
  • 六一特輯 | 「我家親子閱讀故事」 作品展播
    狗熊找啊找,猛然一抬頭發現,自家房頂上停了一隻可愛的小白鴿,狗熊欣喜的大叫一聲,有辦法了……故事讀到這裡,我突然把書合上。問道:「寶貝,發揮一下你的想像力,猜一猜,後面會發生精彩的故事呢?」「我想,狗熊會在信上說,自己新家房頂上有隻小白鴿,但後來那隻小白鴿從狗熊家飛走了,停在了其他人的房頂上,於是狗熊的好朋友們就跑到別人家裡慶生日去啦!」
  • 親子共讀,享閱讀時光!儀隴縣圖書館開展親子閱讀活動
    儀隴縣圖書館開展「書潤德鄉·幼兒繪本親子閱讀」活動 親子閱讀是親子互動交流中一種重要的形式和內容,它不僅促進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還有利於青少年兒童在閱讀過程中收穫知識,開拓視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各種文明禮儀,實現自我成長和發展。
  • 0-2歲就能親子共讀?和孩子這些敏感期有關!
    和它談論它理解和感興趣的事,一步一步靠近它……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在嬰幼兒時期,既坐不住、又拿不動、還看不懂,談親子共讀還為之過早。但其實,0-2歲是開始與寶寶共讀的好時機,因為在這期間,寶寶特有的敏感期會幫助他們更快地認知事物。
  • 選得不對別怪孩子不讀
    就像日本大師松居直在《如何給孩子讀繪本》中寫的那樣:繪本必須以兒童為主,家長適合看文字,而孩子只適合聽,尤其是節奏感比較強的詞句,圖畫可以通過細節表現故事,更容易吸引他們。那麼,市場上的繪本浩如煙海,應該怎麼選呢?了解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避免誤區。
  • 迎世界讀書日,東莞市塘廈鎮石潭埔社區親子共讀活動「雲」上開啟
    每到周末,居民範小姐的家中便會傳出讀書聲和笑聲,她按著手機上繪本的內容,聲情並茂地給自己6歲的兒子講故事。兒子認真地聽著她講的故事,不時發出「呵呵呵」的笑聲。「和兒子一起讀繪本,享受到快樂的親子陪伴時間,兒子通過聽故事,更容易理解病毒的來源和防禦小知識。」範小姐分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