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寓居處」在北京法源寺掛牌

2021-01-11 青瞳視角

作為「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暨「中國傳統繪畫研究中心」2019工作年會舉行系列學術活動之一,11月1日,北京畫院組織與會嘉賓前往北京法源寺,探尋齊白石的南城遺蹤及「衰年變法」的社會背景,並舉行了「齊白石寓居處」掛牌儀式。

一百年前,20世紀中國最負盛名和影響力的藝術大師——齊白石,曾於1917年和1919年分別寓居法源寺的如意寮和羯磨寮。

齊白石於1919年寓居在羯磨寮時,曾看到地磚的石漿印子像一隻小鳥,便隨手勾畫下來,並寫下了「真有天然之趣」幾個字,從中可看出他對自身藝術變革的思考,這幅《磚紋若鳥稿》後來收藏在北京畫院。從此,齊白石結識了一批民國耆老名宿,開啟了定居北京的生活,並開始「衰年變法」,開創了大寫意花鳥畫「紅花墨葉」的風格,在書法、篆刻方面也自創一格。1957年,北京畫院正式成立。齊白石作為北京畫院建院之初的名譽院長,為北京畫院以傳統文化發展和傳播為己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中國佛教協會駐會副會長、中國佛學院佛學院常務副院長宗性法師和北京畫院副院長吳洪亮先生的大力支持下,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相聚一堂,為齊白石老人的寓居處掛牌,見證這一歷史的重要時刻,亦成為北京畫院和中國佛學院兩個機構合作的開端。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巖

編輯/賀夢禹

相關焦點

  • 法源寺「齊白石寓居處」揭牌:齊白石與法源寺關係考
    2019年11月1日,一年一度的北京畫院「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暨「中國傳統繪畫研究中心」2019工作年會期間,與會學者專程赴千年古剎北京法源寺尋訪齊白石遺蹤。當天,「齊白石寓居處」在法源寺正式揭牌。民國初年齊白石北漂到京城,曾兩次入住北京法源寺。
  • 法華寺與法源寺
    陳玉通李敖於1990年寫了本《北京法源寺》,在跋文《我寫〈北京法源寺〉》中,以一貫的目無餘子口氣說,這書中的「史事人物,都以歷史考證做底子,它的精確度,遠在歷史教授們之上」云云。中國文人中,只有李敖這樣的人說這樣的話。
  • 羅元欣:齊白石畫呆萌小鳥所藏的真意
    磚紋若鳥稿 29cmx21cm 託片 北京畫院藏釋文:己未六月十八日與門人張伯任,在北京法源寺羯磨寮間話,忽見地上磚紋有磨石印之,石漿其色白正似此鳥,餘以此紙就地上畫存其草文/羅元欣春節期間,北京畫院美術館舉辦了「何要浮名——北京畫院藏齊白石精品展」,其中有這樣一幅呆萌的小鳥,你來展廳的時候看到了嗎?它就在四層展廳,復原的齊白石畫室的畫案之上。2010年舉辦「真有天然之趣」展覽時,這幅畫稿也是放在一進展廳最重要的位置上。
  • 當《北京法源寺》遇上臺北孫中山紀念館
    這是話劇《北京法源寺》在臺北的首場演出。這一臺灣作家李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在大陸編劇兼導演田沁鑫的精心編排下,實現了小說的「文化格局」和戲劇的「禪意表達」的結合。  全劇截取了「戊戌變法」最為激蕩的10天,將梁啓超、康有為、譚嗣同等知識分子的愛國情懷、俠義精神以及富國強民的理想信念復活於舞臺之上。
  • 品讀丹青|歲寒賞齊白石《墨梅》朵朵花開淡墨跡
    今年丁巳九月十六日適潛弟三十七初度,即此為壽,時同客京華法源寺。兄齊璜。【鈐印】阿芝(白文) 天無功(朱文)【詩塘羅敷庵跋】孤吟蕭寺孰為歡,寫頁梅花伴歲寒,重重冷蕊疏枝外,長共回簷索笑看。題奉,潛庵詞長訂可。戊午夏惇。
  • 薦書| 今天必須聊聊李敖的《北京法源寺》
    言歸正傳,我只看過一本李敖的小說,就是大學時期在圖書館借來的《北京法源寺》,這本書是2000年出版的,至於頻頻在康熙來了裡面提到的很汙的小說《上山,上山,愛》,至今還無緣得見我只讀過一遍《北京法源寺》,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只記得,讀完的那幾天裡,一直沉浸在一種悲傷的情緒中,悲傷對於過往無能為力,悲傷人的渺小,悲傷世人的愚昧
  • 法源寺遊記
    法源寺是一個離我住所、單位都比較近的一處寺廟。法源寺是北京最古老的著名寺廟,有著1400多年的歷史。
  • 齊白石畫一隻鳥賣4.2億,沒這隻鳥貴!網友卻稱畫得太簡單了!
    齊白石成名的經厲也是非常的坎坷,他本來是一位農村的雕花匠,因為從小雕花所以對藝術也有所了解,後來改行想畫畫,但是因為家裡貧窮也沒有人能幫他,齊白石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學習畫畫,一路走來齊白石付出了很多,齊白石57歲還去北京當北漂,漂泊10年以後直到67歲才在北京穩住,經過10年的努力自己才成為一名小有名氣的畫家,後來齊白石因為繪畫水平高超
  • 袁崇煥超度的地方,北京法源寺,已走過千年……
    黑衣人姓佘,遭凌遲處死的人便是鼎鼎大名、曾經威震遼東的明末抗清英雄袁崇煥,那座為他超度亡魂的千年寺廟便是如今的北京法源寺。知道北京法源寺這個地方,要感謝大師李敖,是他的那本文筆流暢、文化厚重的《北京法源寺》,令我對李敖欽羨無比,令我對法源寺心緣神往。
  • 《北京法源寺》赴臺首演 李敖之子願父親「受到鼓舞」
    中新社臺北11月7日電 題:《北京法源寺》赴臺首演 李敖之子願父親「受到鼓舞」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劉舒凌  對於改編自父親小說《北京法源寺》的同名舞臺劇首次在臺灣上演,李敖之子李戡7日評價,父親想在小說中表達的內容,舞臺劇都有所傳達,相信臺灣觀眾會感到親切。
  • 北京四月去哪玩?法源寺丁香花事近,花開一片香雪海
    這時候當然就要說說北京人身邊的法源寺了。法源寺盛開的丁香每年的四月份,法源寺裡都會開滿一庭院的丁香花,繁花似錦,風光靜謐,一抹淡粉古韻悠長,真可謂「勝地花開香雪海」。法源寺在北京都算不上什麼知名景點,只是靜悄悄地藏在京城小巷當中,偶爾因為寺裡的親人的貓咪火上一陣子。法源寺之前叫做憫忠寺,有著悠久的歷史,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卻是個時空濃縮的歷史舞臺。這個寺廟確實很妙,靜靜地在那裡1300多年,巧巧的見證了很多歷史片段。
  • 北京畫院年會聚焦「齊白石師友記」,20卷全集出版項目啟動
    齊白石年會現場11月28日上午9時,北京畫院「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暨「中國傳統繪畫研究中心」2020工作年會工作在北京畫院美術館五層會議室開幕。開幕式由北京畫院副院長蔡玉水先生主持。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先生首先致歡迎辭,他將2020年稱之為齊白石再定位之年,不僅僅是從齊白石本身去做文章,而是從他的周邊,從多個維度尋找齊白石和定位齊白石。
  • 北京畫院年會聚焦齊白石朋友圈,20卷全集出版項目啟動
    開幕式由北京畫院副院長蔡玉水先生主持。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先生首先致歡迎辭,他將2020年稱之為齊白石再定位之年,不僅僅是從齊白石本身去做文章,而是從他的周邊,從多個維度尋找齊白石和定位齊白石。之後由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秘書長呂曉女士和中國傳統繪畫研究中心秘書長樂祥海先生分別做工作匯報,展示2020年的工作成果。
  • 在北京胡同閒逛時偶遇法源寺,法源寺不大,但歷史悠久,韻味悠長
    在北京胡同閒逛時偶遇法源寺。法源寺不大,但歷史悠久,韻味悠長。
  • 法源寺最美丁香花盛放,驚豔整個北京,遊人流連「香雪海」!
    李敖走了,但他寫的北京法源寺還在而且,寺中的丁香花,又開了那紅牆碧瓦,餘煙梟梟的禪寺裡前庭後院,開滿了潔白如雪的丁香
  • 從齊白石的京華生活與梅、菊作品談衰年變法
    本文為全文上半部分,從齊白石在北京的生活狀況說起,探索其內心對於「變法」的渴望與原因。 1962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齊白石口述張次溪錄著的《白石老人自傳》,民國八年(己未.一九一九)一節說:「到了北京,仍住法源寺,賣畫刻印,生涯並不太好,那時物價低廉,勉強還可以維持生計。」
  • 法源寺歸來
    在南城喧囂之中藏有一處賞花秘境,便是位於教子胡同的法源寺。寺中幾進院落,遍植丁香,由來已久,早成規模。四五月間,紫白各色丁香怒放,此時步入寺院,仿佛沐浴在花氛之中。寺廟建築掩映在花樹之間,紅牆灰瓦成為花陣背景。伴著晨鐘暮鼓,在花下行走,香風拂面,偶遇僧人們課間經行,那聲聲誦念,自讓人心生喜悅。
  • 半世無名半世顯,墨葉紅花齊白石
    剛來的時候,還能在一位朋友家蹭吃蹭住,但日子長了,他自己也不好意思再蹭下去,於是搬著鋪蓋卷,到西磚胡同的法源寺去寄居了。京城自古居不易,身上那點盤纏早就用完了,眼見著就有斷炊之患,齊白石躺在法源寺的破房子裡翻來覆去睡不著,望著床前明月光暗自思忖: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要是真沒啥填肚子了可不是鬧著玩的,聽人說可以在琉璃廠南紙鋪掛個潤格
  • 臺灣佛光寺開山宗長星雲大師一行參訪北京法源寺
    (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鳳凰網華人佛教北京訊:2011年3月31日,臺灣佛光寺開山宗長星雲大師一行前往北京法源寺訪問交流,受到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傳印長老的熱情接待。雙方在法源寺會客廳進行了親切友好的會談。星雲大師回憶曾經三次來訪法源寺的情景並為大眾開示。他說:「來到法源寺就看到了中國佛教未來的希望。
  • 落魄北漂畫匠齊白石,如何走上中國繪畫巔峰
    齊白石的朋友圈1919年春,齊白石第三次來到北京,打算開啟北漂生涯。「那時候他57歲,寧可餓死,也要在北京當老北漂。不為人識,生活寂寞,生意冷淡。他在湖南還能賣出去畫,但到北京之後,真的沒有人認識這麼一個土包子一樣的老畫師。」張新建感嘆,那時候的齊白石,風格冷逸,作品乏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