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這道美味酸菜魚,藏在博山美食園的二十年老店裡

2020-12-21 愛美食的表哥

山城博山的美食園有一家經營了二十年的老店,瀚祥張記全魚。一道酸菜魚伴隨幾代人的成長,目前已在江蘇, 山西,河南,濟南等地開設連鎖店二百多家,聽說現在人家不僅有傳統酸菜魚,還有咖喱,黑椒, 麻辣等眾多口味,一起去看看吧。來到了博山,王慧身邊這位就是大家都熟悉的中國烹飪大師高大師,他來告訴我們為什麼推薦瀚祥張記全魚。它是經營二十多年的老店,主營酸菜魚,在博山家喻戶曉。

店內的環境很溫馨,看了一圈發現牆上的一張老照片,中間這個執筆人張本仁是老闆的父親。張本仁作為淄博餐飲界的老前輩,不僅執筆了淄博市的第一本《博山老菜譜》,而且他對於餐飲的熱愛也傳承給了下一代。張德寧八十年代初拜高旭剛大師為師,對於廚師行業的傳承發揚,那就是二十年開的這家全魚館了。

確定了主料魚之後, 張德寧推出的第一道菜就是老少皆宜的酸菜魚。山泉水熬製, 湯清味濃,口感絕不油膩,主要的食材酸菜還是張德寧十幾次跑原產地,一家一家的嘗口感千挑萬選找來的。

老壇古法發酵的酸菜,口感脆爽,營養豐富,既保留了食材的營養和口感, 吃起來也很衛生。主料選用黑魚,豐富的營養價值,肉多刺少, 老少皆宜。

鍋已經燒熱了,先嘗嘗酸菜魚的味道吧,底料不添加色素和防腐劑,用純正的花生油製作,保留魚肉新鮮的本味,湯清味濃, 百吃不厭。咖喱魚越嚼越香,食材用的清江魚也很美味。

今年張記全魚推出的新品霸王酸菜魚,口感酸爽,魚肉彈牙,完全符合現在年輕人的口味。在吃的時候還要配上一壺燙熱的紹興黃酒才更夠味。美食美酒都有了,下面該說說優惠了。

相關焦點

  • 藏在博山五龍村的博山菜,味道正宗、量大實惠,沒熟人帶路找不到!
    既然大家提建議了緬腰哥今天就給大家安排一家藏在美食園附近五龍村裡面的一個飯店這道博山名菜上過央視製作工藝複雜極為考驗廚師功底雞的形狀不變,全雞無破皮口感軟嫩鮮香,湯汁濃鬱回甘肉質鮮嫩,醇香味美本店這道八寶布袋雞個頭大藏在雞肚子裡的食材量大
  • 博山民間故事(十六)博山豆腐箱的傳說
    客人到慶和聚時已是晚上,館子裡準備的菜餚全部銷光,沒有象樣的菜招待客人。張登科靈機一動,用博山優質豆腐為主料,做一道箱式"素菜,主要配料是用炒過的蠅頭豆腐、海米、木耳、砂仁粉等裝入箱內,整個外觀呈箱形,用油炸成金黃色,勾欠後,更有金箱之感。席間,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客人,吃到這道別具風味的素菜時,讚不絕口。
  • 博山,炒鹹菜
    過去春節一一過年的時候,家家幾乎都要做些年下菜:       發竹筍,泡木耳,炸松肉,炸丸子,炸藕盒,插酥鍋,做醬肉,炒鹹菜……               過去博山年下菜中上席的「第一道冷盤」那就是 炒 鹹 菜,博山春節做的炒鹹菜,可不是外地人所想像的那麼簡單!
  • 博山一家低調又隱秘的飯店!憑著一手好吃的私房菜,圈粉無數!
    「好久不見」從2018年底開業至今差不多有2年時間了這家低調隱沒在鬧市中的餐廳憑著一手好吃的私房菜每一次亮相都能讓人發出讚嘆食材好、味道佳、造型美「酸菜魚」日子一天比一天冷了,好久不見推出新菜品,滿滿一大鍋的酸菜魚,一道菜能頂三道菜!
  • 舌尖上的美味~博山肉凍
    點擊上方藍字美食搏山關注我喲☀ 99%博山人都在看的博山人的自媒體,可每天收到關於家鄉的新鮮事、文化故事,好看、好玩、好吃這裡都有!
  • 博山這口兒「豆腐箱子」
    親朋來了,盤子裡擺上十餘個,蒸一蒸,勾個芡,就是一道下酒的好菜。而博山人也是都愛這一口的,過年時家家都會提前備一些,外地朋友來了,請去飯店,必點的一定有這道豆腐箱子,就算是在「四四席」上,也算是一個「行件菜」呢。
  • 博山名饌之十二: 博山烤肉
    小編微信:msboshan投搞:msboshan@163.com 商業合作:13365330683       博山人創造了「四四席」這一宴席規制,博山人又特別喜歡「四紅四喜」的彩頭。「四喜」眾所周知;「四紅」是滿漢全席格式之一。
  • 博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博山豆腐箱製作技藝
    豆腐箱是山東省博山傳統名吃,相傳清乾隆帝南巡時,曾「臨幸」博山,招待用膳時,上有豆腐箱這道菜,乾隆食後讚不絕口。  然而,它的形成卻鮮為人知。  早在清朝鹹豐年間,博山大街南頭有一張姓,名登科,乳名張九,在京城一家叫"振泰綢緞莊"的大字號裡當大師傅。此人聰明能幹,技術高超,在京都號稱「博山廚師第一人」。
  • 博山美食知識大掃盲!【精】
    這後邊幾句即指烙煎餅或菜煎餅,可見魯中地區在清初製作各類煎餅已相當普及了。博山菜煎餅鋪最有名的是李其瑞和他弟弟李和尚兩家,他們的做法主要是在小米煎餅裡攤上由豆腐、粉條、蝦皮、蔥末、韭菜和調味品拌合素餡火通烙而成,顧客坐在爐邊邊烙邊吃,香酥可口。  博山煎餅過去以「煎餅少爺」宗士奇和大街張登成兩家最好,他們專用東山小米,東山小米因水土好而粒大、色濃、香甜、俗話叫「有油性"。
  • 博山烤肉的做法
    點擊上方美食博山訂閱每周20萬人都在看的博山第一媒體,可每天收到關於博山的新鮮事、文化故事,好看、好玩、好吃這裡都有!
  • 博山琉璃珍品雞油黃將亮相山東文博會 大師現場創作
    褪溫爐裡褪溫的琉璃製品。  推廣博山琉璃影響力  山東省第五屆文博會成契機  齊魯網記者了解到,博山陶瓷琉璃藝術中心,是博山區委、區政府著力打造的重點陶琉文化產業項目,於2013年9月正式竣工開放,主體包括博山陶瓷博物館、人立琉璃藝術館和博山藝術展覽館。
  • 全國剛剛推出100道鄉村美食,沒想到博山上榜的是它!
    相傳清乾隆帝南巡時,曾「臨幸」博山,招待用膳時,上有豆腐箱這道菜,乾隆食後讚不絕口。口感細膩,濃香滿口,皮韌餡嫩,回味無窮。石蛤蟆水餃是山東博山漢族傳統名吃,由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博山人石玉璞所創。石家水餃餡多、肉多,肥而不膩、香美可口。吃水餃時,外帶椒湯一碗,用的是煮水餃的湯,順應了原湯化原食的地方民間食俗,很受食客的歡迎。
  • 記憶中的博山鹹菜
    記得我四十多年前在博山居住時,那時候每個家庭都不那麼富裕,但置辦年下菜卻從來不含糊,傾其所有、傾其所能。不管平時吃的如何,年下一定要吃到最好飯菜。除了炸肉、炸魚、做酥鍋外,這炒鹹菜是必備的一道涼菜。年下菜上席時,第一道冷盤就是炒鹹菜。博山人做菜大致上八九不離十,但用材、配料、刀法、火候卻各有千秋。
  • 博山這家店專注做魚20年!新出烤魚饞到你無!法!抗!拒!
    2020年已經立冬冷颼颼的小風越吹越猛這天越來越冷只有美食能解救打顫兒的小手和胃了!
  • 曹洞正宗博山系法脈傳承源流
    後因參禪之中疑情增多,而改往博山能仁禪寺參學於元來禪師,初入即遭喝斥回閩化緣。歸途中見舟中纜繩忽斷而有悟,返回博山呈偈:「只這纜斷,可惜吃驚。船頭倒轉,打失眼睛。他時更有通宵路,不涉途程意自明。」得印可,為曹洞宗第三十三世。順治二年(1646),開法於廣信府瀛山(今屬江西省玉山縣)順治十三年(1656),入主博山能仁禪寺法席,整肅寺規,建樹卓著。退居後遷住高泉普寧寺。
  • 博山名吃細細數
    因為這裡廚師比炒瓢還多,一條魚就能做出風味不同的七八道菜,還可以三遍兩遍的咂出味道各異的咂魚湯。就是蘿蔔、白菜也能做出不一樣的風味。隨便走進一家路邊店或是家庭飯店,都有拿得出手的博山菜,真是應了那句「要想吃好飯,圍著博山轉」。
  • 博山風景委副主任夏豔華:打造博山八大文旅IP
    經過世代相傳,形成了以「四四席」為代表的「博山菜」品牌,博山也先後被命名為「中國魯菜名城」、「中國魯菜烹飪之鄉」、「中國魯菜發源地」。目前,全區註冊登記的餐飲企業3400餘家。其中,有4家「中國餐飲名店」、10臺「中國名宴」、34道中國名菜、13道中國名點、17個「中華名小吃」、47個「山東名小吃」。
  • 博山鹹大魚
    五月端午新女婿見丈母娘,別的禮物不算,還得提上一對腹背相抵、用細繩系了尾巴的鹹大魚,這是博山的老民俗,什麼時候興起,誰也說不清楚。大魚二字,博山土話讀成「達育」,不是普通話裡大魚小魚的大魚。1988年春天我去江蘇沙洲錦豐鎮公幹,趕巧是吃鰣魚的時候,主人為我清蒸了一條,說,這一段江面捕起的鰣魚恰是向朝廷進貢的。鰣魚上桌,果如美人出浴,異香盈室,又喝了從未喝過的米酒,頭腦清醒而兩腿打軟不聽使喚。鰣魚也有缺陷,其肉中刺多如毛,性急之人往往不敢領教。文友謙安即是一個,其妻為南方人士,舉家長幼喜好吃魚,且不過鯽魚,每逢老丈人烹調奶湯鯽魚,謙安總要避而遠之,寧肯改吃豆腐。
  • 博山小吃扎過賽法 來了就不想走
    這後邊幾句即指烙煎餅或菜煎餅,可見魯中地區在清初製作各類煎餅已相當普及了。博山菜煎餅鋪最有名的是李其瑞和他弟弟李和尚兩家,他們的做法主要是在小米煎餅裡攤上由豆腐、粉條、蝦皮、蔥末、韭菜和調味品拌合素餡火通烙而成,顧客坐在爐邊邊烙邊吃,香酥可口。博山煎餅過去以「煎餅少爺」宗士奇和大街張登成兩家最好,他們專用東山小米,東山小米因水土好而粒大、色濃、香甜、俗話叫「有油性"。
  • (淄博 博山)走進博山琉璃園
    博山琉璃園位於博山西冶街稍南右首,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廣場 ,人來人往,絡繹不絕,再稍南處有一泉池,泉池瀰漫著青苔,姜太公正穩如泰山的端坐在那塊巖石上垂釣。琉璃園的正門朝東,遠眺,仿佛就像一個聳入雲端的天門,上面刻滿了飛龍騰達,飛龍環圍著用琉璃鑲雕的三個打字,「琉璃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