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瓷器多採用三國題材作裝飾圖案

2020-12-25 人民網

原標題:元明清瓷器多採用三國題材作裝飾圖案

  ■清康熙 五彩「空城計」「曹操潼關遇馬超」圖鳳尾尊

  ■清康熙 青花刀馬人將軍罐

  ■清康熙 青花空城計故事紋盤

  ■元 磁州窯白地黑花「火燒博望坡」長方枕

  ■清道光 粉彩三國演義之空城計人物故事圖花口盤

  元代雜劇的興盛為木刻版畫的流行創造了條件,三國戲、昭君出塞等膾炙人口的雜劇故事是木刻版畫的重要表現內容。瓷器吸收了這種新的故事表現形式,將經典的、市民喜聞樂見的故事片段作為裝飾主題。

  ■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整理

  元青花和磁州窯展現大量三國題材

  值得一提的是,名貴的元青花瓷便較多採用了三國題材作為裝飾圖案。有研究顯示,元青花三國故事題材瓷器的設計特點集中體現在:一是人物故事畫多置於器物中段的主體部位,視覺突出,給人以強烈的衝擊力;二是畫中人物比例得當,注重人物表情、神態的刻劃,輪廓、衣紋線條流暢,山石、樹木乃至人物衣飾有平塗,有皴擦,能夠看出層次變化。

  元代磁州窯也燒制不少有關三國故事題材,其中,「元 磁州窯白地黑花『火燒博望坡』長方枕」描述的正是《三國志》裡的一節,此書記載的是此戰役為劉備指揮,但到了《三國演義》中,則變成了諸葛亮指揮,元雜劇《火燒博望坡》算是《三國演義》的先聲,諸葛亮初出茅廬,眾將疑惑不服;張飛關羽出徵勝利後回營時心悅誠服,畫面中,張飛、關羽二人侷促遲疑、恭敬有加的態度被表現得淋漓盡致,戲劇感極強。

  瓷器圖畫反映了那一時期戲劇的繁榮

  明代,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市民文藝迅速繁榮,小說、戲劇成為文藝的主流。戲劇故事畫面以三國戲、水滸戲、隋唐演義等多見,其他還有木蘭從軍、二十四孝、周處斬蛟等傳說故事的圖景,以及許多已經失傳了的劇目的場面。畫面上的人物姿態誇張,動作富於變換。構圖注重符合民間畫訣的程式,比如「武將無脖頸,挺胸脯,肘曲如抱月,於作推舟式;美人要修長、文人如顆釘、武夫勢如弓」等。

  每一件瓷器上的圖畫幾乎都上演著一齣戲的幾個場面或幾齣戲的場面,以開光或雲彩隔開,如同連環畫。這些瓷器上的圖畫不僅構成了精美的裝飾,而且還反映了這一時期戲劇藝術繁榮的盛況。

  故宮博物院的崇禎青花三國故事圖缸,所描繪的故事為《三國演義》李肅奉董卓之命,帶著赤兔馬作為「見面禮」說服呂布投降一節,呂布見董卓如此「厚愛」,最後提刀殺了漢荊州刺史、其義父丁原,率軍投靠了董卓。

  康熙五彩「刀馬人」圖案甚為名貴

  到了清代,順治、康熙、雍正、乾隆等各朝均見有三國故事題材的瓷器,尤其在康熙五彩中更是普遍,其中康熙時期景德鎮五彩瓷器上描繪戰爭場面的「刀馬人」圖案最為名貴。據了解,刀馬人的圖案是以《三國演義》《水滸傳》《封神榜》等古典小說為粉本,以刀(兵器)、馬(戰馬)、人(武士)為主題,把某些歷史事件的瞬間表現在瓷器上,刻劃出兩軍酣戰、人馬奔騰、熱烈緊張的場面。一般此類構圖複雜精妙,吸收了版畫和民間年畫的風格,具有濃厚的民間藝術特色。

  故宮博物院藏康熙青花刀馬人將軍罐、青花三國故事空城計大盤、康熙五彩水滸傳大盤,將戰爭中的衝突場面、計謀場面、休整場面各取所需、各盡所能地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作為官方提倡,實際上是表彰式的總結。

  三國故事題材瓷器

  可分人物、故事、詩詞三大類

  據肖衝的《三國故事題材在陶瓷裝飾藝術中的應用》一文中研究來看,陶瓷上的三國故事題材可以細分為:

  1 人物形象,如禮賢下士的劉備、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奸詐多變的曹操、文韜武略的周瑜、赤膽忠誠的關羽、驍勇善戰的趙雲、亂世佳人二喬等。其中,關羽在三國故事中,以豪爽仁義、縱橫馳騁於千槍萬刃之驍勇的形象而備受民間百姓敬重。《三國演義》中曾提及,當時民間就將關公像奉在正堂之上參拜。關羽的形象自然地也成為陶瓷藝術上的重要主題。這些題材多數反映了人們對英雄豪傑、志士仁人的讚美和歌頌。

  2 故事情節,從桃園三結義到三家歸晉都有涉及。其中以三英戰呂布、千裡走單騎、刺殺董卓、三顧茅廬、大宴銅雀臺、鳳儀亭、空城計、火燒赤壁、大鬧長坂橋、七擒孟獲等為多。這些題材大多描繪了一些歷史上的故事場景,記載了重要的人物活動和重大的戰爭場面,有的還寄託了普通人民群眾對英勇奮戰、仗義豪爽的精神品質的推崇和敬重,表達了人們懲惡除奸、扶弱揚善的願望。

  3 詩詞名句、人物話語等文字內容,如諸葛亮的《出師表》《臥龍弔孝》;曹植的《七步詩》;曹操《短歌行》中的名句「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龜雖壽》中的名句「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等。這些詩詞抒發了一定的思想感情,表達了對道義、親情、友情、愛情等的認識,引起了人們情感上的共鳴。陶瓷運用經典詩詞作為裝飾題材,為詩詞名句的廣泛傳播提供了環境,加入了傳播力度,從而使其長吟不衰。

  以上三種題材往往結合起來運用到陶瓷設計中。

  另外,從陶瓷品類上看,三國故事題材作為裝飾藝術主要應用在:

  (1)日用瓷,如茶壺、盤、罐、杯、碗、盆、桶、缸、渣鬥、鼻煙壺等;

  (2)文房用瓷,如筆筒、瓷硯、筆洗等;

  (3)陳設瓷,如花瓶、花瓤、花盆、瓷版畫、瓷屏風等;

  (4)供瓷,如燭臺、香爐等。

  從普通百姓的生活用瓷到文人雅士的文房用品,從裝飾房間的陳設瓷到祭祀用的供瓷,可以看出,三國故事題材陶瓷在社會文化生活上的廣泛應用。

  (本文部分內容據馬未都《瓷之紋》,肖衝《三國故事題材在陶瓷裝飾藝術中的應用》)

(責編:魯婧、董子龍)

相關焦點

  • 瓷器紋飾圖案的代表寓意
    古代陶瓷的紋飾之鶴紋瓷器上的鶴紋初見於唐代,但為數甚少。宋耀州窯青釉碗有雙鶴展翅、群鶴飛舞以及飛鶴與古圖案相間的畫面。明清瓷器上多畫丹項鶴。因其體形優美,瀟灑秀麗,常為文人墨客詩畫題材。又因丹頂鶴的壽命可達50一60年,所以繪有鶴紋的瓷器,多用作祝壽的禮品。
  • 元明清三代青花瓷器特點詳細對比介紹
    青花瓷器備受世人喜愛,也備受世人矚目。青花瓷器的淡雅之風和優美的器型一直吸引著廣大收藏愛好者的投資目光。但是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器各有時代特點,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答疑解惑,詳細介紹這三朝青花瓷器的特點對比和歷史知識,使您品鑑青花瓷器知識的同時,見證我國的瓷器文化史。
  • 青花裝飾圖案的分類和欣賞
    它既有觀賞性,又有實用性,既有豐富多彩的各式各樣的不同器型,在不同器型上又有著美不勝收的各種裝飾圖案。特別是在古代青花瓷器上,除各種主紋飾外,以鈷藍繪製的裝飾圖案,可以說是集中國工藝美術之大成。品目之繁多、繪製之精美,在工藝美術中獨樹一幟。一般說來,在官窯青花瓷器上,裝飾圖案構圖嚴謹,繪製精緻,表現細膩;民窯青花繪畫則比較率意,但更為生動活潑,當然,其中也有相當精細者。
  • 「龍翔九天」與龍紋變遷,長沙博物館展元明清御用瓷器
    澎湃新聞獲悉,在長沙博物館新館開放五周年之際,「龍翔九天——元明清御用瓷器特展」12月28日在長沙博物館開幕。展覽共遴選元明清御用瓷器128件/套,囊括傳世完整器與景德鎮御窯出土器物等,旨在以獨特多變的器型,精美的紋飾展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用龍紋瓷器風範及龍紋的變遷。
  • 瓷器知識:興起於元、明、清三朝,具有美好寓意的蓮花紋飾!
    #以植物為題材對陶瓷器進行裝飾的歷史極為悠久。植物紋常以寫實或變形的手法,對瓷器進行裝飾,在瓷器紋飾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其中,蓮紋隨佛教傳入,在中國的工藝品上逐漸流行起來。蓮花在佛教中常比喻為許多美好聖潔的事物,是「淨土」的代表。東晉、北魏以後,佛教藝術的盛行,瓷器上的蓮花紋樣的發展更是達到極盛。纏枝蓮紋,是中國傳統裝飾花紋形式之一。
  • 定窯瓷器的裝飾紋樣:劃花、刻花、印花
    劃花是宋代定窯瓷器的主要裝飾方法之一。通常以篦狀工具劃出簡單花紋,線條剛勁流暢、富於動感。蓮瓣紋是定窯器上最常見的劃花紋飾。有一花獨放、雙花並開、蓮花荷葉交錯而出、有的還配有鴨紋,紋飾簡潔富於變化。立件器物的紋飾大都採用劃花裝飾,刻花的比較少見。
  • 「天下一」與「近悅遠來」:明清時期的漳州窯外銷瓷器
    漳州在宋、元時期就開始大規模燒造瓷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是當時外銷瓷的主要產地之一。這和同時期漳州月港的興起密切相關。月港位於現在漳州的海澄縣,因為形似月牙而得名,是漳州九龍江的出海口。明朝初年,朝廷推行海禁政策,規定「片板不許下海,寸貨不許入番」,禁止沿海百姓出海謀生,洪武十四年(1381年)還「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
  • 那些美國頂級藏家收藏的明清瓷器,一起來開眼界
    在早期的捐贈品中,中國明清瓷器佔據了主要地位,且尤以彩瓷與單色釉瓷最為引人注目,這也映射出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主流收藏圈開始盛行的東方審美情趣,並延續了大半個世紀。可以說,中國明清瓷器成為那個年代美國頂級藏家十分熱衷的品類之一。
  • 高古瓷為何敗給了明清瓷器
    最近幾年,瓷雜在各大拍賣中佔據的比重越來越大,拍品創造的歷史記錄也越來越多,但是有個現象一直以來困擾著不少藏家,那就是和明清瓷器相比有著悠久歷史的古陶瓷在拍賣中始終不溫不火。為此,不少藏家表示,高古瓷遲早迎來春天,但這個時間是多久,十年還是二十年。高古瓷究竟是穩中有升還是處在了價值窪地?
  • 瓷器上的圖案:貼花與手繪工藝的區別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瓷器收藏,工藝瓷器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這些工藝瓷器外觀都十分精美。但是靚麗的外表下,卻藏著許多不可告人的秘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些工藝瓷器常見的貼花瓷與手繪瓷。生產瓷器的個人和廠家都可以直截買來、貼上,送去燒就行了,不需技藝,也不費力氣,省工、省料、省時,適合大批量生產。如日用瓷、陳設瓷等等。大大降低了成本。現在工藝瓷器也大量採用貼花瓷。
  • 看紋飾斷代,明代瓷器與清代瓷器紋飾區別在哪?
    瓷器的紋飾也是這樣,明清兩個朝代是我國瓷器紋飾發展之大成時代,紋飾題材日趨豐富,通過了解不同時代的紋飾特徵,來定是什麼時期的瓷器 從紋飾上我們可以了解到當時的文化氣息,以及當時的經濟發展,這是很多藏友會忽略的一種情況,因為在當時可能只是作為一種觀賞性去繪畫出來,卻無意間流傳下來,給後世更加了解當時的一種生活環境,民窯瓷器的裝飾與循規蹈矩的官窯瓷器裝飾形成鮮明對比,共同構成了整個明代瓷器紋樣的繁榮,話不多說,我們來看看明代幾個時期的紋飾繪畫有何特點
  • 明清瓷器:明代晚期的青花瓷器未來升值潛力巨大!
    本品所繪人物故事題材並不多見,情節簡單,僅居中者一個主要人物,手持笏板,手勢顯得十分虔誠,頭微上揚望天。笏板為文武朝臣面見君王時所持之物,用於記錄君命或旨意,或將上奏之言記錄其上,以防遺忘。《禮記·玉藻》記載「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造受命於君前,則書於笏。」而天子祭天時,亦手持笏板,作為禮器,有上報天庭之意。
  • 古代瓷器上吉祥畫片圖案寄託了美好寓意
    古代瓷器上的圖案各種各樣,但是無非都是跟生活、官運和長壽有關的圖案和畫片,反應了古人對自己生活時代的美好祈福和幸福生活的嚮往。二甲傳臚寓意科舉能進士及第古人唯一的出人頭地就是讀書,而讀書就是科舉能中榜,官運亨通,光宗耀祖。
  •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清代皇帝大婚瓷器
    瓷器 # 今日推薦 大婚瓷多以各種植物、動物(多為昆蟲)和文字等為題材。植物圖案有蘭花、水仙、竹子、梅花等
  • 荷花與鴛鴦並呈的蓮池裝飾圖案,不僅流行元代,更是影響傳播海外
    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元代青花的代表性裝飾圖案之一是鴛鴦與荷花並呈的蓮池景致。與展現月下梅花的宋代圖案類似,這種蓮池圖案也是將模式化的各種元素組合在一起呈現的具有詩情畫意的裝飾圖案。柯九思的一首宮詞生動再現了作為元代朝服刺繡的蓮池圖案:「觀蓮太液泛蘭橈,翡翠鴛鴦戲碧苕。說與小娃牢記取,御衫繡作滿池嬌。」柯九思的這首詞作於元文宗天曆年間(1328年1330年),表明元文宗在位時,滿池嬌或是蓮池圖案已經成為元代皇帝服飾上的刺繡圖案。元文宗是元朝為數不多的漢文化造詣深厚的皇帝,他擅長書畫並愛好圖書收藏。
  • 中國傳統文化,景德鎮陶瓷彩繪雕塑,紋樣裝飾效果
    本文乃作者小衫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陶瓷彩繪雕塑的裝飾寓意瓷器上的裝飾圖案非常豐富,有博古圖、佛家符號、道家圖案,以及動物、植物或幾何紋圖案等。製作者運用吉祥圖案和用語迎合消費者心理,有象徵富貴的牡丹。
  • 清代廣彩瓷器知識概要
    一、廣彩瓷器-基本知識廣彩瓷器的全稱為廣州織金彩瓷,是我國廣州地區燒制的織金及其採用的低溫釉上彩裝飾技法。廣彩瓷器多沿用民間傳統的紋飾圖案,並仿照織錦圖案,以金色作為錦地,因而又稱之為「織金」。廣彩瓷器主要用於外銷,國內流傳的器物較少。
  •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
    歡迎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更多精彩收藏信息等著你~由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景德鎮御窯博物館、保利藝術博物館主辦的「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近日在保利藝術博物館展覽。黃釉為歷朝帝王所推崇的專屬顏色,明清時期對於黃釉瓷器的管理極為嚴格,無論是祭祀還是禮儀制度,都對黃釉瓷器有明確的規定。明嘉靖 黃釉仰鍾杯高8.1、直徑12.2 釐米。侈口,弧腹,仰鐘形,圓圈足,通體施黃釉,足跟露胎,底以青花書「大明嘉靖年制」雙圈六字雙行楷書款。
  • 形式關聯語境中的元青花——兼論元青花裝飾與蒙古族圖案
    那些在宋民窯器中還不太顯著的裝飾傾向,在元青花中被集中放大,或著力強調。仍以分層裝飾為例,這種形式手法,雖然在宋瓷中比較多見,但也不過是非主流的地方性特徵;且嚴格一點說,還不屬於典型樣式,因為其散點式平鋪的裝飾方法,強調的依然是紋飾的整齊化一的協調統一,而非差異。
  • 三國瓷器簡介與中山陶藝家歐遠朝作品展示作者:歐博宙
    越窯青瓷自東漢創燒以來,經三國,兩晉,到南朝獲得了迅速發展,是當時中國瓷器生產的主要窯場,制瓷工藝比東漢晚期有了很大提高,具有了自己的特色。在成型工藝上,除圓器輪制技術有所提高以外,還採用了印,鏤,雕,拍,堆和模製等技術。因而能製成品種繁多,樣式新穎的穀倉,扁壺,方壺,餐具,茶具,酒具,燈具,文具等。瓷器製品逐漸取代了竹,木,漆,金屬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