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是為群眾出行提供便利的公共自行車,卻變成了「私家車」。有的被裝上了嬰兒座,有的變成了「殘疾車」。近期,記者調研銀川市公用自行車使用情況時發現,誠信缺失與部分市民素質不高,讓這項利民環保的舉措遭遇尷尬。
「眼看著停靠點的自行車一輛輛消失」
記者在銀川市廣場東路邊的寧夏圖書館路段看到,3處公共自行車停靠點的44個車位上,只停了11輛自行車。「今年一直就這麼幾輛車,冬天騎車的人少,按理說應該停的比夏天多,卻不見有人還回來。」片區環衛工王小花說。
在一處停靠點,豎掛著的4輛自行車中,有一輛沒了車座。「這輛車是前兩個月被還到這裡的,不知道車座去了哪兒。原本來圖書館這邊的人用車子挺方便,可有些人卻搞破壞,甚至據為己有。我在這個片區好幾年了,眼看著停靠點的自行車一輛輛消失。」王小花不無遺憾地說。
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口越來越多,交通擁堵問題接踵而至,不少城市倡導低碳生活、綠色出行,建立自行車公共租賃系統、解決市民出行「最後一公裡」難題勢在必行。
為探索綠色公共運輸發展模式,從2012年8月起,銀川市啟動實施了公共自行車交通系統,並於2013年4月投運首批公共自行車亭。一處處新型的公共自行車站亭,逐漸出現在銀川市民的視線中,方便了市民出行。
本是政府提供的一項公共服務,卻不知從何時開始,無辜的自行車連連慘遭「毒手」。有的沒了車座,有的沒了車把,有的乾脆換了顏色加了自家鎖成了「私有財產」。運行3年多來,銀川市公共自行車「遍體鱗傷」。
受傷的不僅是車,車亭也遍體鱗傷
俗話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可由於自行車是公共設施,很多人並不愛惜。「受傷」的不僅是自行車,車亭也難逃被破壞的命運。由於部分市民缺乏誠信意識、人為故意破壞、用後不及時歸還等原因,導致車亭玻璃被砸、卡槽內插木棍、門無法打開、無車可租等現象出現。
不久前,銀川市市政管理處協同寧夏環通公共運輸服務有限公司專門組織工作人員,每天分3組在銀川市興慶區各小區尋找長期「離家未還」的公共自行車,僅一周的時間就找回64輛。
據介紹,這些公共自行車大多在小區內散放,還有一些停放在餐館門口或路邊。車輛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車筐被卸掉、車閘斷裂、車鈴脫落,有些自行車被加裝了後座架或加了鏈鎖、U形鎖,更有甚者將車輛噴塗了油漆,遮蓋公共自行車字樣或改變車輛原本顏色……
目前,銀川市主城興慶、金鳳、西夏3區已建有公共自行車車亭102座,公共自行車鎖柱200個,投放公共自行車1500輛,但公共自行車丟失、損壞、被長期霸佔不還的情況非常嚴重。
「有700多輛公共自行車丟失或被長期霸佔,佔投放公共自行車總數的近一半,這些車輛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毀損和破壞,給辦理新卡和開通新系統的主管單位帶來很大不便。」銀川市市政管理處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表示,銀川目前已建成的智能公共自行車亭只能存放16輛自行車,如果一亭出現故障將影響一個片區,負責運行公共自行車的公司對車輛維修工作不及時,也會出現調度不合理等問題。此外,不斷投入的維修成本,也讓負責後期經營管理的企業有些吃不消。
借車不還不讓再借,還將列入誠信黑名單
據介紹,在規範管理,完善監督機制方面,銀川市也不斷做出嘗試和努力。2016年5月1日起,銀川市西夏區10間公共自行車車亭內的150輛公共自行車和全市200個公共自行車鎖柱啟用「智慧銀川一卡通」新系統,市民須持新辦理的「智慧銀川一卡通」借還公共自行車。市民在辦理時,如果之前有借車未還記錄,新卡將不予開通公共自行車借還功能。市民辦理新卡後如果出現借車未還記錄(12小時內借車未及時歸還)累計3次,將被凍結「智慧銀川一卡通」公共自行車借還項目。
同時,為了打擊不誠信行為,銀川市計劃在正式啟用計費系統後,把公共自行車的使用情況與個人金融信貸掛鈎,一旦發現有借車不還等行為,借車人將會被納入誠信「黑名單」。
寧夏社科院副院長段慶林認為,首先,要不斷培養公民的公德意識、法律意識,尤其是把遵守社會公德作為自己的第一責任。其次,負責運行公共自行車的公司也要增加車輛運營維護人員,合理規劃線路建立網點,及時對各個網點的車輛進行合理調配及維修。同時,公安、城市綜合管理等部門要形成合力,提高監管水平,解決自行車被破壞、被盜的問題。
「從政府角度來講,也應在項目的頂層設計上,以及後期管理運營上更加科學化、規範化。同時,政府應加大對愛護公共自行車的宣傳力度,提高市民的愛護意識,共同助力公共自行車的持續發展。」段慶林說。
近日,寧夏銀川市市政管理處官方微博以第一人稱發出了「尋找公共自行車」的微博,「請送孤兒車回家」的倡議得到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和熱議。微博裡說,「『解開枷鎖,送我回家,好嗎?』公共自行車無奈地懇求著。曾經的我們,擁有溫暖的家,健康的身體;而現在的我們,背負著沉重的枷鎖,哪裡也不能去,她在哭泣流淚,冰冷的鏈條阻擋了它回家的路。」
微博裡還留了「回家熱線」和「回家地址」。然而,記者撥打「回家熱線」電話了解到,反饋諮詢和響應還車者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