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南京人的早餐從鍋貼開始,二兩綿密多汁的牛肉餡暖著清晨的胃,一天都踏實。
年輕人吃早餐也可以從鍋貼開始,不用趕著路、擠著地鐵、餓到辦公室隨便吃幾口,而是踏實地坐下來,肉與湯下肚,一天都是活力的。
七點多的早晨,陽光傾斜,街頭巷尾早就有了開始一天奔忙的人和車,地鐵張府園3號口出,走幾步到打釘巷,巷口就是「李記清真館」。
南京人吃鍋貼,李記首屈一指。
早晨的李記就格外清爽,上座率一半多。還有三三兩兩的聚集在門口叔叔阿姨。
拉著菜車,指著吊起的新鮮生牛肉,來兩斤噢。
凌晨剛宰的牛,和著晨光微熹,還落著乾爽的鮮氣。
老南京人會在李記門口買鮮牛肉。
肉攤旁站著花白頭髮的大爺,端了碗牛肉麵,大塊地挑面吃,咕咚地喝下湯,用手掌抹了抹嘴。作為老食客,還不忘給店裡打廣告。
「我們老南京人就認這家,首屈一指,這個肉都是幹瀝的。」
市面上的注水牛肉也是有的,活生生地往牛體內壓水,牛被折磨的死去活來再宰殺。帶著憤怒的肉無論被做成什麼樣的好味道,吃過後也不會太心平氣和吧。
店裡當天吃的所有牛肉都是耕田的牛,凌晨清真的老阿訇(師傅)宰殺的,殺之前會念經。
所有的餡都要選腱子肉,要靠手工剁餡,不黏不膩剛剛好,拌好調料後,還帶著鮮氣。
店內每天要吃掉5頭牛,2500斤。
店裡區域劃分的很詳細,生煎區、湯麵區、滷菜區,排隊最多的還是一進門的鍋貼區。
金黃鬆脆的鍋貼籠絡了多少挑剔的胃啊。鍋貼師傅十幾秒就把剛包好的鍋貼擺「盤」,澆下半盆冒著熱氣的菜籽油,白鍋貼頓時裹上了金燦燦的外衣,咕嘟咕嘟地冒起了泡泡。
鍋貼師傅輕車熟路地旋轉著鍋盤。不到三分鐘,一鍋金燦燦的生煎出爐。但常常兩分鐘就能被三兩個食客「瓜分」,除了堂食外還會打包,鍋貼師傅就像鍋一樣轉個不停。
金黃的鍋貼就像清晨新鮮的空氣,所以趁著最好的時光吃掉,一定要堂食。
鍋貼在菜籽油的衝涮下,就好像夜幕裡小小月牙。
咬一口,餡裡的汁水就爆出來了,味道鮮甜豐盈,外酥裡嫩,可見火候掌握得恰到好處。帶著湯汁一股腦地吞下,在南京的鍋貼界裡絕對數一數二。
吃鍋貼一定要搭一碗湯,來碗牛肉小餛飩,湯底應該就是用了牛肉湯,口味相對來說比較清淡一些。
牛肉餡包的緊實,皮子清透。肉質精瘦不肥膩,搭配著鍋貼一起吃,正好能緩緩口乾,解油膩。
牛肉小籠包,咬一口薄皮湯包,肉質很碎,微微透著調料的清香,你能嚼的到生煎的纖維。
牛肉生煎包的口味也很別致。像湯包一樣汁水豐滿,外殼酥脆微鹹,應該煎的過程還澆了湯汁。
咬一口,灌滿的湯汁就滋出來了。一口滿嘴湯汁,嫩嫩的肉和著湯汁在嘴裡交織成美妙。
紅燒牛肉麵很實在,肉燉的軟糯又香口,牛肉很多,滷味也足。
麵條是鹼麵條,勁道好吃。16元一碗的紅燒牛肉麵,作為早飯一碗就管飽,幾乎不用另點鍋貼了。另外喜歡吃紅燒牛肉的可以到窗口單買打包。
七八點買菜燒飯和九十點送完孫子孫女的爺爺奶奶,似乎在這裡交了個班,從早晨到中午,人群不會斷。
大廳的幾張大圓桌,阿姨們喜歡在這裡坐,湊在一起說一桌子的話。
靠窗的兩個大叔是老食客,每周都來,走前一定會帶半斤幹切牛肉。
年輕人把眼鏡摘掉,治癒一般地埋進冒著熱氣的湯;
對面聊得火熱的「三姐妹」,碗都空了,就是不走 ;
旁邊一對中年夫婦,帶著一頭銀髮的母親。兩碗餛飩、三兩鍋貼,還有滷菜和幹切牛肉,大叔泡了壺綠茶,要把一上午都耗在這裡。
轉眼間已經接近午飯時間,煎的噼裡啪啦的油鍋,碰撞著的碗筷,合著有小口吮吸湯汁的滿足。
又一波圍在收銀臺前飢腸轆轆的人,阿姨把洗好的筷子碼齊,滷子汁濺到桌上,就這麼一餐一食,吃下後,卻是最鮮活的生活。
店名:李記清真館
地址: 評事街打釘巷1號(近建鄴路)
人均:20元,營業時間:05:30-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