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陽到,龍舟競渡粽葉香

2021-02-28 遊一男建造師學堂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其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不是所有節日都互祝快樂,如清明節、端午節,只能互送『安康』!陰曆五月天氣溼熱多病毒疫疾,一直被古人認為是「惡月」,古人形容此間「五毒盡出」,蛇蟲繁殖,易咬傷人,人易生病,瘟疫易流行。

故有「避五毒」、「躲端午」等習俗,認為端午節起源於"惡月惡日",所以端午節的主要民俗,包括飲雄黃酒、佩香囊、掛菖蒲和艾草、拴五色絲線、掛五毒圖、掛鍾馗像等都有驅除災害、瘟疫,祈求平安、健康的寓意。

端午節可謂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節點,這也是為什麼端午節的祝福語是「端午安康」而不是「端午快樂」的原因。

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根據聞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一文中主張認為划龍舟的端午節最早源自於戰國之前江浙地區的吳越民族。

流傳甚廣的「歷史人物紀念」觀點,依據南朝梁人吳均的神話小說《續齊諧記》認為端午節起源於紀念屈原。還有認為是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紀念介子推等。

其中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近代的史學家不斷指出紀念屈原這說法的錯誤,因為早在屈原年代以前,端午節已經存在。

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也就是說,「屈」字並不是他的姓,而是氏。史記作者司馬遷在《屈原傳》裡面寫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春秋戰國時代的楚國國姓是姓羋,所以屈原其實姓羋,不姓「屈」。

中國傳統介入端午節別名最多,達二十多個,如有龍舟節、重午節、端陽節、端五節、重五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艾節、五月節、菖蒲節、天醫節、草藥節、浴蘭節、女兒節、午日節、地臘節、正陽節、龍日節、粽子節、五黃節、詩人節、屈原日、躲午節、解粽節、端禮節、五月初五、五月當午等等。

近年網絡上流傳的「韓國搶註了中國端午節,導致中國無法申遺」為錯誤訛傳。除了時間上接近外,中國端午節和韓國端午祭完全是兩回事。

中國端午節的許多習俗如吃粽子、戴荷包、划龍舟、紀念屈原等習俗,在韓國的端午習俗中並不存在。

江陵端午祭,是韓國江原道江陵市在端午時間段特有的一種巫俗祭祀活動,並不是特指一個節日。江陵端午祭以大關嶺祭神為始拉開帷幕,為期二十天至一個月。活動期間將會舉行各種巫法和祭祀典禮,並會舉行跳繩、假面製作等傳統遊戲和體驗活動以及精彩的巫俗表演、假面舞、農樂表演等。

雄黃酒,即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飲品。在中國傳統醫學裡,雄黃酒有驅妖避邪,殺蟲解毒的功效。主要外用於皮膚癰瘡、蟲蛇咬傷;在魏晉直到唐代,還是道家煉丹的主要原料藥物之一。

雄黃這種東西其實是一個含砷元素毒素的一個礦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跟砒霜一樣是無機砷的一種存在形式。無機砷是一種高毒礦物質,外用內服均有潛在毒性,故目前已經幾乎不作為任何藥物。也沒有任何研究證據證明它具有解毒和藥理性鎮靜作用。

把雄黃加入酒裡面,酒會加速人體吸收砷這種物質。如果雄黃酒加熱的話,這種吸收會更快。雄黃遇熱會分解成為三氧化二砷,用句我們聽得懂的話就叫做砒霜。

粽子種類多,口味不斷推陳出新,很多人端午節吃粽子要求內餡豐富,營養師提醒,越美味的粽子往往熱量爆表,傳統粽平均180克,熱量高達550大卡,相當於2碗白米飯熱量。

既然是傳統佳節,粽子還是要吃的,建議把粽子當正餐,再搭配時令蔬菜,如筍,不論煮湯、清炒都爽口,更能吸收身體所需營養。

免責聲明:本文所有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

相關焦點

  • 龍舟競渡又端陽!看古代狀元筆下如何描繪龍舟賽
    龍舟競渡又端陽!因為賽龍舟在端午活動中最具聲勢,所以歷朝歷代、關於龍舟競渡的詩詞歌賦也非常之多。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兩位古代狀元寫的龍舟競渡詩。第一首,是北宋黃裳的《減字木蘭花·競渡》。黃裳這個名字對很多金庸迷來說並不陌生,武林絕學《九陰真經》就是出自他手。不過歷史上的黃裳並非武林高手,而是文學高手。
  • 龍舟競渡與屈原沒直接關係?談談龍舟文化源流
    根據研究,龍舟競渡的前身既不是一種娛樂,也不是紀念性活動,而是一種「禳災」「送災」的儀式,即用法術力圖達到送走疾病瘟疫,以達到心靈慰藉的目的。後來,這種活動逐漸固定在五月初五。西晉周處的《風土記》中有端午節龍舟競渡的最早記載:「仲夏端午,烹鶩角黍,進筒糧,一名棕;造百索系臂,一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名闢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五色絲,一名朱索;又有條達等組織雜物,以相贈遺;採艾懸於戶上;踏百草;競渡。」
  • 龍舟競渡又端陽——2018端午假日旅遊趨勢預測
    粽葉飄香,龍舟競渡,將呈現現一派夏日出行盛況。文化+旅遊 粽香舟飛兩相宜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最重要的文化習俗之一,尤其是在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 閩南節俗 | 品端午粽香 賞龍舟競渡
    說起端午,大江南北有不同的講究,但大都少不了粽子和龍舟。閩南的端午,是肉粽蒸熟時,空氣裡氤氳的肉香、粽葉香;是沾著白糖的鹼粽特有的甜香;是打滷面時滲出來的面香。此外,大門上插著的艾草和菖蒲,兒童手腕上的五色縷,人們杯中的雄黃酒,江上競技的龍舟,也是閩南端午節的標配。五端鎮瘟邪端午又稱「端五」。
  • 古畫中的「龍舟競渡」,宋元以前並不只在端午
    古代參加競渡的龍舟已很講究:船身窄而長,還有龍頭、龍尾和鱗甲等裝飾,船上結七彩,張旗傘。競渡時鑼鼓喧鬧、鞭炮齊鳴、萬人喝彩,場面極為壯觀。可見龍舟競渡其實也是驅瘟避邪的一種行為。在藝術創作中,以「龍舟競渡」為題材的作品,在歷代屢見不鮮。從中也可以看到「龍舟競渡」的歷史。
  • 划起旱龍船 唱響山歌過端陽
    兩隻龍舟上,身著一色服裝的十名健兒分列兩舷,穩健有力。跟隨旱龍舟隊、山歌小船隊、蓮蕭隊、威風鑼鼓隊的步伐,一路人頭攢動。在一唱一和的山歌中,龍舟威武向前。當旱龍舟穿行至河壩老街,只見兩旁燈籠林立,紅綠相襯中束束絲線隨風搖曳,綿長的端午粽情被展現地淋漓盡致……這是今天上午在江津區李市鎮熱熱鬧鬧過端陽的場景。
  • 【獨家】2016端午最全最多最勁禮樂龍舟鬧端陽視頻就在這裡!還有大氣航拍哦~
    從製作、升水到圓夢每一個過程都至關重要有了這些細節才有了最後的輝煌如果昨日,你沒能到禮樂龍舟比賽現場現在不妨和小編一起來回顧一番又到了2016年傳統的端午龍舟節,禮樂街道張圍河五四河段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昨日中午12時開始前往觀看禮樂傳統八色龍舟鬧端陽的觀眾已經陸續在河的兩岸佔據有利位置觀看龍舟匯演,河裡的龍舟運動員和河兩岸的觀眾超過5萬人,場面熱鬧壯觀
  • 【流泗歷史文化】史料記載:端午節流泗鎮這樣舉行龍舟競渡
    端午亦稱端五、端陽,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農曆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又稱重五,也稱重午。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故端五也叫「端陽」。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闢說等等。
  • 龍舟競渡 創意立蛋——寶島歡樂過端陽
    新華社臺北6月20日體育專電(記者郭麗琨  何自力)20日一早,鼓聲、笑聲、加油吶喊聲就已迴蕩在臺灣的基隆河畔,臺北國際龍舟錦標賽當日在臺北市大佳河濱公園舉行。  臺北國際龍舟錦標賽是今年臺北市政府舉辦的「水岸臺北2015端午嘉年華」的重頭戲,共計250餘隊、6000餘名選手參賽,規模不僅是歷屆之最,也是臺灣規模最大的龍舟賽事。
  • 東方詩韻詩刊 ll 端陽思屈子-競渡愛中華 20190075【總第81期】
    歲歲龍舟猶競渡,一時遊樂一時譁。近端午吟懷騷人遍地詩如麻,敢問誰知屈子家。樹上榴花初見綻,江中碑影又重斜。願同辭賦尋離恨,但借清操換歲華。節近端陽招楚魄,瀟湘正氣滿桴槎。唐多令•香粽祭騷魂香粽祭騷魂,龍舟憶故人。汨羅江、楚水冤存。
  • 龍舟競渡 粽葉飄香 各地共度端午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龍舟競渡、粽葉飄香,今天(6月25日)是端午節,傳統的端午民俗活動在各地展開。龍舟競渡比的是速度,而獨具江南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花龍舟比的卻是「顏值」。在浙江長興縣,每年端午,太湖邊的人們通過花龍舟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端午離不開吃粽子。在江西南昌前洲村、貴州平塘的毛南族鄉,包粽子、做香囊、畫彩蛋,這些傳統的端午習俗讓很多孩子們感受到濃濃的中國傳統文化。
  • 少了龍舟競渡,廣州人的端午也能玩出花!
    農曆五月五,端午佳節至記憶裡的端午是熱鬧歡騰的龍舟競渡、粽葉飄香、祈福祛疫……羊城晚報資料圖 宋金峪 攝但今年的端午有些特殊為避免人員聚集大河小湧少了「戲肉」——龍舟賽6月24日廣東省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發布消息端午期間,省、市、縣三級不組織龍舟賽事
  • 龍舟競渡與祭祀屈原、曹娥
    《湘君》即描寫湘人馭駕龍舟,將玉佩沉入江中(與拋蹤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歷史人物之詩。這即與「魂舟」暗合,與楚國《人物御龍帛畫》之像暗合,可互為印證。 《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 是日,競渡,競採雜藥。」此後,歷代詩賦、筆記、志書 等記載競渡就數不勝數了。  龍舟,與普通船隻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橈手人數不一。
  • 端午划龍舟(溫州歌曲)
    請欣賞溫州話歌曲《端午划龍舟》歌詞:又是一年端午節龍舟文化傳四海身為華人,天下闖蕩心胸比海大眼光看開闊做人不忘記 老傳統 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 端午安康|少了龍舟競渡,廣州人的端午也能玩出花!
    文本整合/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吳瑕海報/李煥菲農曆五月五,端午佳節至記憶裡的端午是熱鬧歡騰的龍舟競渡、粽葉飄香、祈福祛疫……但今年的端午有些特殊為避免人員聚集大河小湧少了「戲肉」——龍舟賽6月24日,廣東省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發布消息端午期間,省、市、縣三級不組織龍舟賽事
  • 端陽上節,萬人空巷.看洋江龍舟競舞,這邊風景獨好..
    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首童謠所唱的便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        喜迎端午之際,不僅能品嘗到味道鮮美的粽子,還能看到精彩絕倫的表演呢!
  • 龍舟蒲艾醉端陽——古代園林中的端午節
    唐代李昭道繪《龍舟競渡圖》摹本清代院本《十二月令圖》中的御苑龍舟  龍舟競渡是端午節最隆重的活動,早在屈原投江一千多年前就已經在吳越地區盛行,後來流傳到南北各地,至今尚存遺風。  張岱《陶庵夢憶》描繪明末江南端午龍舟競渡的盛況,提到南京每逢端午當日晚間,全城男女紛紛出門,來秦淮河邊看燈船,有好事者集合了一百多艘小篷船,篷上懸掛許多羊角燈,各船首尾相接,在水上盤旋,仿佛火龍騰飛。船上管弦鐃鈸同奏,其聲鼎沸,令人耳炫目迷。
  • 運河划槳競渡過端午 180多名健兒龍舟上顯身手
    隨著一聲槍響,兩條龍舟從起點迅速起步,隨著「咚、咚、咚」的鼓點節奏聲,隊員們奮力的划動船槳向終點衝刺,運河兩岸以及橋上眾多的遊客都情不自禁的為隊員們吶喊。粽葉飄香,龍舟競渡,2日上午,一場激烈地運河龍舟賽在臺兒莊古城上演,吸引了眾多遠道而來的遊客駐足觀看。  本次比賽共有來自全市各大院校、企事業單位和鄉鎮的8支代表隊共181名運動員參加。
  • 廣東遊記-11 順德的龍舟競渡
           龍舟,是端午節競渡用的龍形船。賽龍舟發源於中國,在東亞、東南亞地區是盛行的民間活動。龍舟是船上畫著龍的形狀或做成龍的形狀的船。      對龍舟競渡,順德人每每都鄭重其事,舉行一系列賽前賽後的儀式。舉行儀式的目的一般是求神保佑划船平安,進而求神保佑風調雨順、人壽年豐,消災免難。舉行儀式後,人們的心裡會踏實一點,用一般的說法是「圖個吉利」.
  • 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開鑼 龍舟競渡百舸爭流
    多益網絡「神武號」亮相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 。作者:郭軍  中新網廣東新聞6月15日電 (記者 郭軍)2019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15日開鑼。來自中國、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124支龍舟隊近4000名運動員同場競渡。  龍舟賽是一項有極高人氣的民間文化活動,也是廣州的一張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