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舟競渡又端陽!看古代狀元筆下如何描繪龍舟賽
龍舟競渡又端陽!因為賽龍舟在端午活動中最具聲勢,所以歷朝歷代、關於龍舟競渡的詩詞歌賦也非常之多。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兩位古代狀元寫的龍舟競渡詩。第一首,是北宋黃裳的《減字木蘭花·競渡》。黃裳這個名字對很多金庸迷來說並不陌生,武林絕學《九陰真經》就是出自他手。不過歷史上的黃裳並非武林高手,而是文學高手。
-
古畫中的「龍舟競渡」,宋元以前並不只在端午
古代參加競渡的龍舟已很講究:船身窄而長,還有龍頭、龍尾和鱗甲等裝飾,船上結七彩,張旗傘。競渡時鑼鼓喧鬧、鞭炮齊鳴、萬人喝彩,場面極為壯觀。可見龍舟競渡其實也是驅瘟避邪的一種行為。在藝術創作中,以「龍舟競渡」為題材的作品,在歷代屢見不鮮。從中也可以看到「龍舟競渡」的歷史。
-
龍舟競渡與屈原沒直接關係?談談龍舟文化源流
根據研究,龍舟競渡的前身既不是一種娛樂,也不是紀念性活動,而是一種「禳災」「送災」的儀式,即用法術力圖達到送走疾病瘟疫,以達到心靈慰藉的目的。後來,這種活動逐漸固定在五月初五。西晉周處的《風土記》中有端午節龍舟競渡的最早記載:「仲夏端午,烹鶩角黍,進筒糧,一名棕;造百索系臂,一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名闢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五色絲,一名朱索;又有條達等組織雜物,以相贈遺;採艾懸於戶上;踏百草;競渡。」
-
龍舟競渡又端陽——2018端午假日旅遊趨勢預測
粽葉飄香,龍舟競渡,將呈現現一派夏日出行盛況。文化+旅遊 粽香舟飛兩相宜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最重要的文化習俗之一,尤其是在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
【流泗歷史文化】史料記載:端午節流泗鎮這樣舉行龍舟競渡
端午亦稱端五、端陽,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農曆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又稱重五,也稱重午。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故端五也叫「端陽」。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闢說等等。
-
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開鑼 龍舟競渡百舸爭流
多益網絡「神武號」亮相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 。作者:郭軍 中新網廣東新聞6月15日電 (記者 郭軍)2019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15日開鑼。來自中國、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124支龍舟隊近4000名運動員同場競渡。 龍舟賽是一項有極高人氣的民間文化活動,也是廣州的一張文化名片。
-
划起旱龍船 唱響山歌過端陽
兩隻龍舟上,身著一色服裝的十名健兒分列兩舷,穩健有力。跟隨旱龍舟隊、山歌小船隊、蓮蕭隊、威風鑼鼓隊的步伐,一路人頭攢動。在一唱一和的山歌中,龍舟威武向前。當旱龍舟穿行至河壩老街,只見兩旁燈籠林立,紅綠相襯中束束絲線隨風搖曳,綿長的端午粽情被展現地淋漓盡致……這是今天上午在江津區李市鎮熱熱鬧鬧過端陽的場景。
-
【獨家】2016端午最全最多最勁禮樂龍舟鬧端陽視頻就在這裡!還有大氣航拍哦~
禮樂龍舟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為了傳承和發揚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禮樂龍舟文化,每年端午節前後,禮樂傳統八色龍舟都自發匯聚張圍河開展鬧端陽活動,寓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充分流露禮樂人民深厚的龍舟情結。最熱鬧的當然是端午節當日,八坊龍舟運動員穿上統一服裝,精神抖擻,相互邀約,每3條龍舟一組在張圍河進行比賽競渡,一展龍舟風姿。當鼓手敲響龍舟鼓,運動員士氣高漲,奮力划槳,力爭上遊,彰顯「團結拼搏、和諧進取」的禮樂龍舟精神。河岸兩旁的歡呼聲、吶喊聲、助威聲,聲聲入耳;鑼鼓聲、鞭炮聲、喝彩聲,聲聲震天,觀看的群眾和龍舟運動員一樣情緒高漲,場面熱鬧。
-
龍舟蒲艾醉端陽——古代園林中的端午節
唐代李昭道繪《龍舟競渡圖》摹本清代院本《十二月令圖》中的御苑龍舟 龍舟競渡是端午節最隆重的活動,早在屈原投江一千多年前就已經在吳越地區盛行,後來流傳到南北各地,至今尚存遺風。 張岱《陶庵夢憶》描繪明末江南端午龍舟競渡的盛況,提到南京每逢端午當日晚間,全城男女紛紛出門,來秦淮河邊看燈船,有好事者集合了一百多艘小篷船,篷上懸掛許多羊角燈,各船首尾相接,在水上盤旋,仿佛火龍騰飛。船上管弦鐃鈸同奏,其聲鼎沸,令人耳炫目迷。
-
龍舟競渡與祭祀屈原、曹娥
《湘君》即描寫湘人馭駕龍舟,將玉佩沉入江中(與拋蹤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歷史人物之詩。這即與「魂舟」暗合,與楚國《人物御龍帛畫》之像暗合,可互為印證。 《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 是日,競渡,競採雜藥。」此後,歷代詩賦、筆記、志書 等記載競渡就數不勝數了。 龍舟,與普通船隻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橈手人數不一。
-
閩南節俗 | 品端午粽香 賞龍舟競渡
剝開粽葉,油潤的糯米中有豬肉、火腿、蛋、香菇、慄子、蓮子、銀杏、乾貝、蝦仁、牡蠣……地上的、山上的、海上的全在掌中這一團裡。耳熟能詳的閩南語歌曲《燒肉粽》唱的便是此物。曲中歌唱的是生活的艱辛,同時也反映了製作肉粽的講究與心思。閩南語「熱」發音為「燒」,肉粽要熱著吃,油脂才能充分浸透糯米,香味才能出來。燒肉粽在端午不僅暢銷端午,平日也常見售賣,還出現不少以肉粽出名的店家。
-
2017、2018中國大連(旅順)國際龍舟大賽 | 龍河之上,激情競渡
市、區領導為龍舟點睛,國家級裁判員劉淑芬女士代表裁判員宣誓,大連奇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旅順歸國留學生人員聯誼會會長)郭方準代表運動員宣誓。隨後,大連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劉常紅宣布本屆大賽開幕。2017中國大連(旅順)國際龍舟大賽圓滿收官,再一次充分演繹龍舟競渡、同舟共濟,躍浪爭先、勇立潮頭的精神。
-
廣東遊記-11 順德的龍舟競渡
龍舟,是端午節競渡用的龍形船。賽龍舟發源於中國,在東亞、東南亞地區是盛行的民間活動。龍舟是船上畫著龍的形狀或做成龍的形狀的船。 對龍舟競渡,順德人每每都鄭重其事,舉行一系列賽前賽後的儀式。舉行儀式的目的一般是求神保佑划船平安,進而求神保佑風調雨順、人壽年豐,消災免難。舉行儀式後,人們的心裡會踏實一點,用一般的說法是「圖個吉利」.
-
端午,龍舟競渡
歷代文人筆下也不乏記錄這一盛事的作品,其中最有影響力的,要數北宋詞人黃裳的這闋《減字木蘭花·競渡》了。減字木蘭花·競渡(北宋)黃裳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
-
東方詩韻詩刊 ll 端陽思屈子-競渡愛中華 20190075【總第81期】
鼓點龍舟落,雷聲夾岸揚。錦江豪氣盛,憑此著華章。吊屈原千古沉冤水下眠,忠魂遠逝浪淘天。龍舟競渡緣何在,楚地長存正氣篇。緬懷屈原(一)節到端陽望汨羅,千帆競渡萬人歌。漫言歲月匆匆去,逸響依然撼碧波。水上龍舟繪彩妝,過端陽,汨水齊心競渡江。端午感懷滬瀆沅湘共楚風,投江角黍敬孤忠。情懷報國今安在,遙念邊隅幾日同?
-
6月去香港感受龍舟競渡的時髦與純粹
以往我們是以包粽子、賽龍舟等活動慶賀端午,今年,我們不妨走進香港,感受一次時髦的端午,也觀賞一次純粹的「龍舟遊湧」,體會不一樣的龍舟競渡。龍舟賽變身嘉年華6月14日至16日,由香港旅遊發展局主辦、中國香港龍舟總會合辦的第十屆——「香港龍舟嘉年華」,將登陸中環海濱。
-
[民俗篇]龍舟競渡的起源及其文化內涵
[民俗篇]龍舟競渡的起源及其文化內涵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4日 11:00 來源:《樂山龍舟文化風採》 其實,龍舟作為一種文化,它的出現比屈原所處的年代要早得多。龍舟競渡 龍舟是圖騰崇拜的產物 龍舟及其競渡,實際上是蒙昧時期圖騰崇拜的遺俗。
-
50條龍舟揮槳競渡!白雲人和鎮鴉湖龍舟景即將上演
雖然人和鎮扒龍舟的最早記錄已經無證可考,但是在已知幾百年的扒龍舟歷史中,人和鎮完整地保留了傳統龍舟文化,包括農曆四月初八起龍舟,農曆五月初一、初三,蚌湖、鴉湖兩個傳統龍舟景,農曆五月初八藏龍舟,以及龍舟宴都與幾百年前一樣。據介紹,今年人和龍舟蚌湖景依然以自由競渡的方式進行,鴉湖景則在農曆五月初三舉辦龍舟邀請賽,包括傳統龍和標準龍400米競渡,同時還有彩龍展示。
-
溫州龍舟競渡雕塑正式亮相
溫州龍舟競渡雕塑正式亮相 2020/08/12 07:12 來源:溫州商報 編輯:單暉 瀏覽:2119
-
金明池龍舟競渡再現開封
龍舟邀請賽現場 劉睿恆 攝宋代畫家張擇端的《金明池爭標圖》記錄了金明池內龍舟競渡的熱鬧盛況,時隔千年,如今「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的盛景又重現在開封2016中國(開封)客家國際龍舟邀請賽於6月9日在河南開封西湖舉行。此次龍舟邀請賽在開封市屬於首次舉辦,是一次政府主導、社會承辦、群眾參與的大型文化體育公益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