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廈門氣候公報》公布大數據 島內年平均氣溫21.8℃

2020-12-26 廈門網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曾昊然 通訊員 曾文慧)2017年剛剛離我們遠去,在這一年中,你對廈門氣候有什麼印象?對炎熱的夏天還印象深刻嗎?降水是不是變少了呢?昨日,市氣象局發布了《2017廈門氣候公報》,晨報以大數據的方式為您梳理2017年廈門天氣的那些事。

  熱

  去年廈門平均氣溫創新高

  去年是廈門史上最熱的一年。是不是聽起來有點聳人聽聞?但氣候數據印證了這一說法。

  根據《2017廈門氣候公報》裡的統計數據,2017年島內外年平均氣溫均異常偏高,創觀測歷史極值。

  2017年1月-12月,廈門島內外年平均氣溫分別為21.8℃和22.8℃,比起有氣象記錄以來的年平均氣溫,分別高出1.1℃和1.4℃,均創下歷史最高值。夏季和秋季平均氣溫創下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歷史同期第二高紀錄,而冬季廈門島內外平均氣溫分別為15.3℃和16.2℃,均異常偏高,創下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那去年廈門的「熱情」有什麼特點呢?

  首先,高溫天數多。廈門站高溫天數(日最高氣溫超過35℃)達7天,比常年多約3天。同安站高溫天數46天,創歷史最多紀錄。

  其次,強度較強。同安9月和10月的極端最高氣溫分別為37.0℃和36.3℃,均創歷史最高紀錄。

  此外,持續性高溫過程多。同安站共出現5個高溫過程,創下歷史最多紀錄。

  同時,廈門去年的陽光「庫存」也十分充足。在日照數據方面,2017年廈門島內年日照時數為2213小時,比常年多335小時,屬異常偏多,2017年也成為近40年來日照最多的年份。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島內春雨季顯著偏多,為近40年第二多的年份。

  鷺島變暖已經成為新常態。根據氣象部門的統計,廈門年平均氣溫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就一直處於高於常年的狀態了,氣溫變暖趨勢較為明顯。

  渴

  年降水量較以往顯著偏少

  剛才為大家梳理了2017年廈門的「熱晴」,接下來,我們來關注另一大關鍵詞———「渴」。

  去年廈門島內降水量為982毫米,為近40年第三少的年份。而去年島外的總降水量更創下觀測歷史最少紀錄。廈門島內降雨天數(日降水量小於0.1毫米)為94天,比常年少24天,為氣象觀測歷史第三少年份;暴雨以上天數(日降水量超過50毫米)為3天,較常年少2天。廈門島外降雨天數為100天,比常年少28天,為觀測歷史第三少;暴雨以上天數1天,較常年少5天,與1962年並列觀測歷史最少。

  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廈門由於降水顯著偏少,年內出現多起氣象乾旱,分別為夏旱小旱(2017年8月2日至19日)、夏秋特旱(2017年9月6日至11月12日)、秋冬小旱(2017年11月27日至12月31日)。其中,夏秋特旱累計68天降水量只有8.1毫米,出現夏旱和秋冬旱連旱,程度達氣象特旱。這一情況非常少見,廈門全市6區都不同程度受到影響。

  2017年11月13日至26日,廈門出現了3次有利天氣時機,市氣象局和有關部門合作,多地多次開展人工增雨作業,3次過程的總降水量為39.8毫米,解除了此次旱情。

  多次乾旱給廈門的糧食、蔬菜和水果等農業生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據廈門防汛辦資料,廈門市相關行業因乾旱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468萬元。

  風

  颱風頻光顧

  影響都較小

  颱風是廈門氣候中永遠繞不過的一個話題,2016年,廈門就曾受到「莫蘭蒂」颱風的嚴重影響。去年,影響廈門的颱風雖然多,但威力和往年相比小了不少。

  去年全年,廈門共受7個颱風影響,比常年均值多3個,分別是2號颱風「苗柏」、9號颱風「納沙」、10號颱風「海棠」、13號颱風「天鴿」、14號颱風「帕卡」、16號颱風「瑪娃」和18號颱風「泰利」。雖然數量不少,但這些颱風給廈門帶來的威力都不算強。除「苗柏」、「納沙」和「海棠」給廈門帶來相對明顯的風雨影響外,其他颱風的風雨影響均較小,因此全年由於颱風影響造成的經濟損失相對偏輕。

  「苗柏」是2017年第一個影響廈門的颱風,也是早颱風。「苗柏」及其殘餘環流帶來的持續性降水,造成部分城市地段出現積澇、部分房屋受損、坡地出現坍塌等,但由於預警及時,防禦措施得當,整體造成的經濟損失較輕。

  而「納沙」和「海棠」間隔僅21小時,罕見地先後在同一地點登陸,刷新雙颱風登陸福建間隔時間紀錄。雖然颱風對廈門產生明顯影響,並導致一些災情出現,但災害損失相對較輕。

  霾

  近三年來呈現

  明顯減少趨勢

  2017年,廈門霾天數為7天,比常年均值少13天,是近15年來霾天第二少的年份。只有3個月出現了霾日,其中,3月有1天、4月有2天、12月有4天。近3年來,廈門霾日明顯減少。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廈門空氣品質較好。據廈門市環境空氣品質監測中心站統計,2017年廈門市空氣品質指數(AQI)優的天數為191天,良的天數為171天,輕度汙染的天數為3天,全年空氣品質優良率和優級率分別為99.2%和52.3%,比2016年分別上升0.3%和下降1.5%。全市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3.37,較2016年上升0.08。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2017年湖州氣候公報》出爐 霾日減少平均氣溫創新高
    小編從湖州市氣象臺了解到,接下來的天氣雖然進入晴雨循環模式,但總體氣溫還是逐漸回暖,春天的腳步也越來越近了。那麼,去年湖州的天氣總體如何?有哪些重要氣候事件發生?據湖州市氣象部門介紹,《2017年湖州氣候公報》日前出爐,《公報》公布了2017年湖州主要的氣象事件,分析了氣溫、雨水、高溫、強對流天氣對農業生產和生產生活的影響。
  • 2017年深圳市氣候公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廣東省氣象災害防禦條例》,現予公布《2017年深圳市氣候公報》。 2.3 冬季異常暖,夏季高溫強 冬季(2016年12月-2017年2月)平均氣溫17.8℃,為歷史同期最高。其中1月份最低氣溫11.6℃,平均氣溫18.1℃,均刷新歷史同期最高紀錄,歷史同期首次未記錄到寒冷日。
  • 氣候公報顯示:西藏平均氣溫每10年上升0.4℃
    人民網拉薩1月10日電(查日)西藏自治區氣候中心剛剛發布的《2019年西藏自治區氣候公報》顯示,1981年到2019年,西藏年平均氣溫呈明顯上升趨勢,平均每10年上升0.4攝氏度。
  • 海南省氣象局發布氣候公報 年平均氣溫各地偏高
    據海南省氣象局氣候中心日前發布的《2006海南省氣候公報》,在全國乃至全球都熱議氣候變暖的2006年,海南省氣候也出現了平均氣溫明顯偏高等三大特點,值得人們關注。    年平均氣溫:    各地普遍偏高0.5℃—1.3℃    剛過去不久的2006年,被世界氣象組織稱為「全球有記錄以來的第六個暖年」,我國氣象專家也認為去年是從1951年以來最暖的一年。在這一大氣候背景下,海南省自是難以例外。
  • 中國氣象局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和2015年溫室氣體公報發布會
    歡迎參加中國氣象局《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和《2015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專題新聞發布會!2017-01-10 10:00:10宋連春:媒體、新聞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現在我得到授權,向大家發布《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在過去一年當中,因為受到超強厄爾尼諾的影響,我國氣候異常,長江中下遊出現嚴重汛情,氣象災害造成經濟損失大,氣候年景差。
  • 熱出新高度 2019年廈門全年平均氣溫、極端最高氣溫均創歷史最高紀錄
    (本報記者林銘鴻攝)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殷磊) 剛剛過去的2019年,天氣氣候不同尋常。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去年廈門氣溫異常偏高、雨水時空分布嚴重不均、高溫日數明顯偏多。昨日,記者採訪市氣象災害防禦技術中心的金豐軍博士時了解到,2019年廈門全年平均氣溫、極端最高氣溫雙雙創歷史新高。「熱」成為廈門2019年天氣氣候的關鍵詞之一。
  • 2019廈門天氣大數據出爐!氣溫、降水都「不正常」,三項歷史...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去年廈門氣溫異常偏高、雨水時空分布嚴重不均、高溫日數明顯偏多。昨日,記者採訪市氣象災害防禦技術中心的金豐軍博士時了解到,2019年廈門全年平均氣溫、極端最高氣溫雙雙創歷史新高。「熱」成為廈門2019年天氣氣候的關鍵詞之一。
  • 2019年新疆氣候公報出爐 年均氣溫偏高0.9℃
    新疆網訊(記者梁樂)剛剛過去的2019年,全疆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9℃,降水量與常年持平  19日,新疆氣象局公布了2019年新疆氣候公報。該公報對新疆全年氣候特點和重要天氣事件進行總結和梳理。  根據公報,2019 年新疆大部分地區氣溫偏高,降水空間分布不均。全疆 年 平 均 氣 溫 9.1℃ ,較 常 年 偏 高0.9℃,其中北疆偏高 0.9℃,天山山區和南疆均偏高 0.8℃。
  • 中國氣象局舉行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等發布會
    在氣象局科技大樓二樓報告廳發布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和2015年溫室氣體公報。現在我得到授權,向大家發布《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在過去一年當中,因為受到超強厄爾尼諾的影響,我國氣候異常,長江中下遊出現嚴重汛情,氣象災害造成經濟損失大,氣候年景差。 2016年主要有以下8個方面特點:  1、2016年我國氣溫為歷史第三高。
  • 氣候公報顯示:2019年西藏冬季平均氣溫-4.3℃ 創近19年新低
    新華社拉薩3月11日電(李鍵、查日)西藏自治區氣候中心近日發布的《2019年西藏冬季氣候公報》顯示,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西藏平均氣溫為-4.3℃,較常年偏低0.4℃,創近19年來冬季平均氣溫最低;平均降水量達30.7毫米,較常年多129.1%,為近39年最高值。
  • 2017年濰坊天氣大數據出爐年平均氣溫記錄
    1月17日,記者從市氣象局獲悉,2017年全市天氣大數據出爐,其中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另外,城區夏季降水量為53年來最多。同時,2017年氣溫較常年偏高,全市年平均氣溫14.3℃,較常年偏高1.3℃,年平均氣溫創我市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最高值。
  • 2018年深圳市氣候公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廣東省氣象災害防禦條例》,我局對2018年全市近200個氣象監測站點信息進行綜合分析評估,編制了《2018年深圳市氣候公報》,並對2019年全市(10+1個區)的氣候趨勢進行了預測,現予公布。
  • 福建省氣候公報(2018年)
    5月出現少有的大範圍高溫天氣,高溫初日(5月16日)為歷史第二早,全省近2/3縣(市)城區最高氣溫突破當地歷史同期極值。全年≥35℃高溫日數和高溫過程數均為歷史第三多。3.降水局地性、極端性強。5月7日廈門突發局地特大暴雨,最大3小時和1小時降水量遠遠超出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歷史極值,造成廈門思明區嚴重積澇。
  • 中國氣象局:2018年我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5℃
    1月22日,中國氣象局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18年中國氣候公報》及《2017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有關情況。《2018年中國氣候公報》顯示,2018年,我國氣候年景總體正常,氣溫偏高,降水偏多。與近5年相比,農作物受災面積、死亡失蹤人口以及直接經濟損失均明顯偏少。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張強介紹,2018年,全國平均氣溫(10.1℃)較常年偏高0.5℃;春夏季氣溫創歷史新高,秋冬季氣溫接近常年同期。高溫日數多,東北及中東部地區高溫極端性突出。全國平均降水量673.8毫米,比常年偏多7%。
  • 新疆公布2017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新華網烏魯木齊1月4日電(記者符曉波)新疆氣象局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17年發生在新疆的「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其中最受關注,影響範圍最廣的氣候事件為,吐魯番在今年7月10日創下50.5℃高溫紀錄,成為中國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高溫度。
  • 38℃,繼續「燒烤」……廈門有幾處「避暑勝地」……
    晨報記者為您揭秘島內外氣溫差異明顯昨日(19日)下午4時記者查詢廈門實時氣溫發現有些站點氣溫相差比較大比如,島內東渡站的氣溫是31.4℃,集美東垵BRT站點的氣溫高達34.7℃,而軍營村的氣溫則低至24.8℃,後兩者之間溫差近10℃。
  • 《2019年四川省氣候公報》發布:預計2020年降水量偏多
    聽著2020年春天的腳步聲,四川省氣候中心發布了《2019年四川省氣候公報》(下簡稱《公報》)。其中介紹,儘管年平均氣溫近幾年一路走低,但去年四川省年平均氣溫依然較常年偏高;平均降水量也偏多,去年的雨比較引人注目:暴雨偏多,秋雨偏強。
  • 中國氣象局:去年31省份平均氣溫均較常年偏高
    中新網北京1月15日電(冷昊陽)今日,中國氣象局在北京發布2017年《中國氣候公報》,公報指出,2017年全國平均氣為1951年以來第三高,全國平均高溫日數12.1天,為1961年以來最多,31個省份的氣溫均較常年偏高,其中河南、山西平均氣溫為歷史最高。
  • 《2018中國氣候公報》發布 全年氣溫偏高降水偏多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洹星):22日,中國氣象局在北京發布了《2018年中國氣候公報》。公報顯示,2018年,中國氣候年景總體正常,氣溫偏高,降水偏多。颱風和低溫冷凍害損失偏重,暴雨洪澇、乾旱等氣象災害減輕。與近5年相比,農作物受災面積、死亡失蹤人口以及直接經濟損失均明顯減少。
  • 2019年城市天氣「最」榜單出爐 廈門上榜年度「清新」城
    去年最高氣溫達39.6℃  [全年平均氣溫]  2019年廈門全年平均氣溫創歷史新高,島內東渡站的年平均氣溫為21.9℃  [極端最高氣溫]  2019年廈門的極端最高氣溫也刷新紀錄。去年8月9日,島內狐尾山上市氣象臺本站的最高氣溫高達39.6℃  [冬季氣溫]  去年冬季,島內東渡站的平均氣溫15.7℃,比常年高2.2℃;同安站的平均氣溫16.7℃,比常年高2.5℃  年度「燜蒸」城是綜合氣溫、溼度進行排行。在這份榜單上,海口、南寧、廣州佔據年度「燜蒸」城前三名,廈門緊隨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