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到臺北故宮展出的日本古瓷器從展架脫落破裂,並非人為損壞

2020-12-20 澎湃新聞

借到臺北故宮展出的日本古瓷器從展架脫落破裂,並非人為損壞

澎湃新聞記者陳若茜 綜合報導

2017-07-20 12:57 來源:澎湃新聞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向日本借展的一件伊萬裡瓷器青花瓷盤,7月18日被發現從展架脫落受損,

盤體破裂,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昨日證實確有此事,將由日本策展人前往檢視。

昨日晚間,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公布了最新檢查結果和後續處理方案:排除有人為破壞或疏失可能;展品損傷主要因素盤體在展示壓克力座上受本身重量之壓力而產生破裂;破損瓷盤將留在臺北故宮進行修復。

在展覽中受損的展品日本伊萬裡瓷盤「青花柳葉鳥紋盤」(圖片由臺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受損展品 「青花柳葉鳥紋盤」為目前正在展出的「揚帆萬裡——日本伊萬裡瓷器特展」的其中一件作品,盤體破裂,屬日本大坂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館藏。臺北故宮博物院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於2015年12月28日開館試運營,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外借重要館藏——高麗青瓷與伊萬裡瓷器重要作品作為南院開幕主題特展,展期超過2年至3年。其中,「揚帆萬裡——日本伊萬裡瓷器特展」展期為2015年12月28日至2018年12月28日。伊萬裡瓷器是指日本江戶時代伊萬裡生產的瓷器。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在展的「揚帆萬裡——日本伊萬裡瓷器特展」海報

據了解,這件受損的展品「青花柳葉鳥紋盤」,是公元1660年至1670年的日本江戶時代製造,高7.9釐米、寬37釐米,其在日本文物分級為一般文物,保險價值日幣220萬日幣(折合人民幣約13萬元)。

「揚帆萬裡——日本伊萬裡瓷器特展」展出的「青花鷺鷥紋盤」

「揚帆萬裡——日本伊萬裡瓷器特展」展出的「五彩樓閣美人紋大盤」

臺北故宮方面表示,此次發生文物於原位置部分盤體脫落一事,除「青花柳葉鳥紋盤」外,其餘160件文物皆無任何異狀。而該青花盤曾經修復過,是否為原修復部分再次脫落?尚需進一步檢查確認。而依國際慣例,此特展由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親自布展,包括展品擺放、展品之間相對位置調整、展陳方式(微立狀態)、展架、展品固定方式(選用黏土材質固定非使用膠蠟材質)等,布展完成後,臺北故宮工作人員未曾觸碰或移動該展品。

「青花柳葉鳥紋盤」展覽現場

在發現瓷盤滑落後,臺北故宮南院隨即關閉展場,進行全面清查,確認其他文物都無異狀後,才重新開放。應日方策展人要求封閉展櫃,保留現場,由日方策展人小林仁前往查看,以找出文物滑落受損的原因及受損情形。

臺北故宮南院處長盧慶榮表示,經調閱16、17日監視器影像,並無人員到展件旁搖晃或破壞,展櫃也並未打開,初步排除人為破壞因素,詳細原因尚待日方人員鑑定。

「揚帆萬裡——日本伊萬裡瓷器特展」展出的「五彩卡拉克花盆紋瀝水盆組」

經臺北故宮南院與日方伊萬裡瓷器特展策展人共同勘察,臺北故宮南院於昨天晚間公布了最新檢查結果和後續處理方案。其檢查狀況如下:檢查展示櫃並無人為破壞痕跡;檢查展櫃微環境長期溫溼度狀況都在控管範圍;檢視物件展示布展方式及固定狀況與周邊其他作品一樣,沒有不正常;排除有人為破壞或疏失可能。

「揚帆萬裡——日本伊萬裡瓷器特展」展出的「描金青花五彩花卉菊瓣盤」

就作品損傷狀況而言,臺北故宮南院表示:經現場仔細檢查盤體破裂、滑落狀況,及破裂痕跡,判斷主要因素是盤體結構問題。這件作品在展出前是無法從原盤體看出結構的問題,但從現場中可以看到破裂處下方有粉末,裂痕中瓷土粗細不勻,盤體在展示壓克力座上受本身重量之壓力而產生破裂;盤體破裂後因滑落距離不遠,並未造成細瓷片細碎情況,在未來修復上不會太困難。

日方策展人小林仁表示,「相信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專業」,因此將會把破損瓷盤交給臺北故宮進行修復。日方為每件文物買過保險,這一「青花柳葉鳥紋盤」單件保值220萬日元,修復費用由臺北故宮全額承擔,後續再由保險公司理賠。至於要花多少時間修復,現在尚未確定。

「揚帆萬裡——日本伊萬裡瓷器特展」展出的「五彩持傘美人紋大壺」

就此前人們所擔憂的意外事件的發生或會影響未來合作館方的評價,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表示,本事件不影響兩館未來合作,除不影響外借南院二項主題特展合約展期外,該館亦不變更高麗青瓷展展延到明年春節後(2月底)的決定。

「揚帆萬裡——日本伊萬裡瓷器特展」展出的「五彩花口碗」


延伸閱讀:

北京故宮博物院多年前曾發生一級文物損壞事故

宋代哥窯瓷器。(圖片來源為故宮博物院網站)

2011年7月4日,北京故宮對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進行無損分析測試時發生文物損壞。事故發生後,故宮博物院成立事故調查組,徹查事故成因。判定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實驗室科研人員操作失誤,導致樣品臺上升距離過大,致使國家一級文物青釉葵瓣口盤受到擠壓損壞。

2011年8月3日故宮博物院在官網發布公告:《關於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損壞事故處理結果的公告》稱,2011年7月4日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損壞事故發生後,故宮博物院立即成立事故調查組,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查,認為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於工作人員操作電腦輸入數據失誤,導致儀器內的樣品臺上升距離過大,使瓷器受到擠壓而損壞。根據有關規定,對造成本次文物損壞事故的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記大過處分,給予負有領導責任的該部門主要負責人行政警告處分。

國家一級文物,是宋代哥窯瓷器的代表作品。高4.1cm,口徑20.2cm,足徑7.5cm。盤呈六瓣葵花式,淺腹,坦底。腹壁向裡凸出6道稜線,圈足亦隨腹壁起伏變化。圈足露胎處呈黑褐色。資料圖片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日本伊萬裡瓷器

相關推薦

評論(292)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向日本借古董卻不小心摔碎 稱擔心影響合作評價
    圖為青花柳葉鳥紋盤海外網7月19日電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向日本借展的一件伊萬裡瓷器青花瓷盤,昨天(18日)被發現從展架掉落毀壞,故宮南院今天(19日)證實確有此事,將由日本策展人前往檢視。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北故宮南院表示,這件疑似滑落受損的展品,是目前正在展出的「揚帆萬裡─日本伊萬裡瓷器特展」中的一件,全名為「青花柳葉鳥紋盤」,是故宮博物院向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借展的藝品。
  • 雞缸杯、汝窯、轉心瓶|臺北故宮國寶級瓷器南遷嘉義展出
    瓷器狂迷留意!臺北故宮150件重磅陶瓷集體「出宮」,運往南部嘉義故宮參加「泥土的坐標」特展,當中有不少國寶級藏品,包括明朝成化的鬥彩雞缸杯、清代康熙的琺瑯彩四季花卉碗、乾隆的遊魚轉心瓶、以及13件北宋汝窯,絕對是鑽石陣容,各位同好不要錯過。
  • 千年國寶竟被臺北故宮送到日本展出
    事件發酵後,臺灣本土的一檔節目中,主持人就怒斥臺北故宮:「你憑什麼!」△日本宣傳海報上,對臺北故宮隻字不提。如此回應,更是讓國民放心不下,畢竟兩國展品交流互換早有先例。2014年,臺北故宮外借翠玉白菜、東坡肉奇石時,需要日本就「舉國來借」,並且要拿出10件日本國寶作為回饋展。
  • 臺北故宮珍寶首次在澳大利亞展出
    3月18日,正在雪梨新州美術館舉行的臺北故宮博物院珍寶展吸引觀眾。  3月18日,正在雪梨新州美術館舉行的臺北故宮博物院珍寶展吸引觀眾。  3月18日,正在雪梨新州美術館舉行的臺北故宮博物院珍寶展吸引觀眾。
  • 臺北故宮一次展13件汝窯瓷器,院方稱要「看好看滿」
    :澎湃新聞 目前全世界僅存汝窯瓷器不足100件,臺北故宮博物院共收藏21件,而在昨天對外展出的「泥土的坐標——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陶瓷展」中,臺北故宮博物院一次性拿出館藏13
  • 臺北故宮前任院長:當年帶到臺灣的並非都是精品
    「故宮文物南遷時帶到臺灣的並非都是精品」、「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最大鎮館之寶是紫禁城」、「深圳讀書月堅持辦到第13年,累積了那麼多文化資產。在場的每一位參與者都是文化的種子,我覺得這是深圳最大的特色」……11月27日晚的「在歷史的天空下」高端論壇中,北京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鄭欣淼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首次同臺論道,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鄭培凱擔任嘉賓主持。
  • 臺北故宮執意借「國寶」給日本 日本的「回報」呢?
    顏真卿《祭侄文稿》(中時)海外網1月15日電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可謂站在了輿論的風口上。它「悄悄」把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單方面借給日本展出,引起兩岸民眾憤慨。但是這次,臺北故宮的兩個「自我打臉」行為讓民眾看出了端倪。第一個反常點,是臺北故宮這次放鬆了出借藏品的管控。用臺「名嘴」黃智賢的話說,這次,「國寶是被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地敬獻給日本大人」了。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於嘉義開館
    臺北故宮南院首展由5個常設展、3個特展和2個國際借展組成,凸顯亞洲文化多元與交流,分別為「佛陀形影——院藏亞洲佛教藝術之美」、「錦繡繽紛——院藏亞洲織品展」、「芳茗遠播——亞洲茶文化展」、「越過崑崙山的珍寶——院藏伊斯蘭玉器特展」、「藍白輝映——院藏明代青花瓷展」、「尚青——高麗青瓷特展」、「揚帆萬裡——日本伊萬裡瓷器特展」、「奔流不息——嘉義發展史和「認識亞洲——新媒體藝術展」
  • 這時候,臺北故宮要換院長了
    【文/觀察者網 童黎】 6個月後,臺北故宮博物院又要換院長了。 在臺北故宮向日本出借「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一事繼續發酵之際,多家臺媒今天(14日)報導稱,主張把「故宮臺灣化」的臺北故宮現任院長陳其南不會留任,博物院內部對此都很驚訝。
  • 看臺北故宮博物院這些永樂帝愛過的瓷器(三)
    明朝永樂時期的瓷器藝術獨創與多元兼具,堪稱東亞工藝美術史的高峰。「潔素瑩然,甚適於心」是永樂皇帝對自己心愛瓷器的讚譽,這些合於永樂皇帝心意的瓷器,經過六百年歲月的洗禮,更顯寶貴。臺北故宮博物院於5月18日推出「適於心——明代永樂皇帝的瓷器」特展,精選近百件永樂瓷器名品展示。
  • 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漫畫引發雅俗爭議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年6月起展出了臺灣已故漫畫家鄭問的作品。臺灣典藏雜誌社社長對此表示臺北故宮博物院不應該舉辦屬於通俗文化的漫畫展。此番觀點,有些人深以為然,但也遭到一些漫畫家和愛好者地反駁。去年3月,臺灣知名漫畫家鄭問因心肌梗塞去世,在其弟子的申請下,今年6月,鄭問個人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對此,臺灣《典藏》雜誌社長,文藝評論家簡秀枝日前在網絡上發表個人意見。她表示,在藝術評論上,漫畫至今仍不是一種純粹藝術。而臺北故宮博物院是知名博物館,並非商場,展覽應以藝術創作為主,而不是通俗文化的漫畫展。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北京的故宮紅牆黃瓦,臺北的故宮黃牆綠瓦,一個在北京長安街之北,一個在臺北至善路之北,一個是古代宮殿,一個更接近於現代博物館。在日本記者野島剛《兩個故宮的離合》一書裡,他說,「兩岸的大型博物館都用同一個名字,這讓我感到不可思議。」
  • 臺北故宮翠玉白菜將首度離臺赴日本展出
    原標題:臺北故宮翠玉白菜將首度離臺赴日本展出(圖)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北故宮策劃的「臺北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寶展」,將於6月24日至9月15日及10月7日至31日,分赴東京博物館、九州島博物館展出。
  • 臺灣故宮珍藏瓷器圖冊巨賞:精陶韞古 珍陶萃美
    現今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熱河行宮及南京博物院等機構中的傳世藏品,很多都可以追溯出乾隆皇帝親手典藏的痕跡,真實再現他鑑賞文物的經過。據史料記載,從乾隆二十年(1755)開始,乾隆皇帝陸續降旨繪製陶瓷和青銅器圖冊。其中,繪製於乾隆五十年(1785)的《珍陶萃美》和《精陶韞古》,就是真實記錄乾隆皇帝典藏的歷代名窯珍瓷的兩本圖冊。
  • 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246件雍正文物
    東方網10月7日消息: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60年來首度合辦的展覽「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7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展。展出的246件文物包括檔案、史籍、地圖、肖像、繪畫、書法、瓷器、琉璃、瑪瑙等,全面展示這位頗具爭議的皇帝的文治武功和藝術品味,意在「告訴你一個真雍正」。
  • 臺北故宮發布新圖冊迎接嘉義南院開館
    新華網臺北12月18日電(記者傅雙琪、李寒芳、姜克紅)臺北故宮博物院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將於28日開館試營運。博物院18日在嘉義發布8本開幕首展圖錄和兩部影片,讓觀眾先睹為快。  臺北故宮南院首展將由5個常設展、3個特展和2個國際借展組成。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瓷器鑑賞
    景德鎮御窯【名稱】:粉彩花鳥水仙盆【文物現狀】: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鈞窯明永樂青花蟠龍天球瓶是一款明永樂年間所制的宮廷御用瓷器,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器腹碩狀如圓球,故名天球瓶,乃仿照敘利亞瓶式樣燒制而成。口沿一周轉枝花葉紋,全器主飾為一蟠龍,隙地飾以番蓮花,龍紋姿態矯健有力。
  • 時隔9年 臺北故宮三寶再合體展出
    華夏經緯網7月6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翠玉白菜、肉形石,皆為臺北故宮的人氣文物,但並非臺灣寶物等級,真正的臺北故宮「鎮館之寶」,最精品的書畫典藏。範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可望明年10月間三寶並陳,是時隔9年後的再次合體展出,亦作為臺北故宮北院正館2022年修館前的一次獻禮。《溪山行旅圖》向來被視為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圖為臺北故宮博物院到宜蘭小學舉辦複製文物教育展所展示的複製品。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首離境選日本 何時赴大陸受關注
    據悉,這是臺北故宮文物第一次外借到亞洲地區。「鎮館之寶」身世離奇 魅力可望勝蒙娜麗莎據報導,臺北故宮文物231組件文物,本月將到日本舉行特展,主題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寶」,6月24日至9月15日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10月7日至11月30日在九州島國立博物館展出。馬英九夫人周美青將擔任臺北故宮赴日展榮譽團長。
  •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已經讓臺北故宮博物院送到國外展覽兩次了
    所以臺北故宮博物院很少對外展覽,近22年,僅僅對外展出過四次。1997年被臺北故宮博物院借到美國,在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展出,還有兩次分別是在2008年的「晉唐書法展」以及2011年的「精彩100國寶」展上進行展出,這第四次便是2019年1月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