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城「初錄」

2021-01-13 騰訊網

老司城——鐘鼓樓(攝於1992年10月)。

文圖 白 果

時光似水。自1992年10月至今,我拍攝老司城已經快三十個年頭了。

想當年,一個意氣風發的毛頭小子,胸前懷揣著一臺國產海鷗牌相機,裝上柯達、富士和樂凱膠捲,滿世界地捕風捉影……

初見老司城,是在1992年的國慶節。當時我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從湘西永順縣連洞鄉(如今已併入永順縣靈溪鎮)出發,踩著單車,沿著坑坑窪窪的簡易鄉村公路,騎行20公裡,踏上一睹老司城風採的歷程。

當晚,我們下榻在位於靈溪河畔老司城中心區的學生小肖的家中。第二天,小肖還在上小學的小弟弟自告奮勇當嚮導,帶我們遊歷了大半個老司城。

上午,我們一行人走到紫金山下,在老司城衙署區的土司德政碑前參觀駐足。德政碑由青石雕鑿而成,碑高2.74米,寬1.2 米,腹背刻字,上有石帽蓋頂,旁扶石柱。德政碑是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2 月,永順土官為永順等處宣慰使彭泓海歌功頌德而建。碑頭篆書「甘棠遺愛」四字。正碑兩側有一對聯:「 一片石銘恩德厚,千秋歌頌山河新」。正中刻有「 欽命世鎮湖廣永順等處軍民宣慰使司宣慰使都督府致仕恩爵主爺中涵德政碑」。碑文記述了所轄58 旗、380峒軍民懷念彭泓海之德政,以及「嘗聞恩可結民心, 不能使民心之不忘記,功可顯當時,不能使後世之取法」的土司統治信條。

到土司德政碑跟前,大家圍著碑轉了幾圈,不免有些氣喘籲籲,於是有人提議在這裡合影留念。我端起相機,鏡頭瞄準碑旁的眾人,正要按下快門時,突然,小肖家的狗一下子闖入我的鏡頭中。我心中一樂,立即按下了快門。不曾想,小肖的弟弟不知什麼時候,竟然爬上了一人多高的土司德政碑,得意洋洋地蹲在碑頂石帽上,也一併收入了我的鏡頭之中,於是乎就產生了《大夥合個影》這幅有趣的照片。

土司德政碑後來輾轉立於老司城衙署遺址左側,而如今,早已移入氣派非凡的老司城遺址博物館內。

從土司德政碑下來,便是鐘鼓樓。

鐘鼓樓是古代傳統建築之一,屬於鐘樓和鼓樓的合稱,主要作為報時之用。鐘鼓樓有兩種,一種建於宮廷內,另一種則建於城市中心地帶,多為兩層建築。宮廷中的鐘鼓樓始於隋代,止於明代。除了報時功能,還作為朝會時節制禮儀之用。這裡的鐘鼓樓便是土司報時、朝會時制禮儀的地方。我被鐘鼓樓上當地農民掛起的菸葉吸引住了。這多像一個人仰著脖子上掛著的一串串金光閃閃的項鍊啊!乘大家爬上鐘鼓樓觀山景的時機,我舉起相機按下快門,於是就有了《項鍊》這幅作品。

在老司城衙署區,我們流連了一個上午。

待吃過午飯,大家沿著一條長滿松柏的幽徑,去靈溪河下遊兩裡許的祖師殿訪古。祖師殿始建於五代後晉天福五年(公元940年),重建於明朝。殿堂坐東朝西,前面臨溪,整個殿堂均按土家族風格所建,主要殿堂有正殿、後殿和玉皇閣。此殿為土家族現存最早的道教古代建築,是研究土家族宗教文化的活生生寶貴資料。

氣勢恢宏的祖師殿由一個老者守護著,我們與之閒談良久。小肖的弟弟甚覺乏味,催著我們到祖師殿下的靈溪河趟水玩。於是,我們告別老者,來到長滿火棘(救兵糧)的靈溪河河灘。大夥在河灘上打撲克、翻筋鬥,還玩起了妙趣橫生的鬥雞。玩得累了,就坐在鬆軟的草坪裡小憩一陣。餓了,便隨手摘一把救兵糧,放在嘴裡咀嚼,味道酸甜可口還得以充飢;渴了,就移步到清澈的溪水邊,像水牛一樣低下腦袋飲水。至此,大夥依舊覺得不過癮,紛紛脫了鞋子,到清涼的溪裡踩水。其間,撿一顆顆奇形怪狀的鵝卵石的同時,也仿佛讓大夥撿回了童心,一行人其樂融融。

兩天的旅行轉瞬即逝。從老司城返程途中,由於鄉村公路崎嶇蜿蜒難行,大夥索性扛著自行車, 抄小路爬上了陡峭的騾子灣,朋友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稱這是「車騎人」。

對比今日,當我再驅車奔馳在這條有「湖南省最美農村公路」之稱的康莊大道上,真是「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來源:團結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儘快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hy0743@foxmail.com

·END·

監製/角角

責編/麻麻

編輯/王向遠 李艾家 黃沙沙

審核/石群方 尚欣

更多資訊

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老司城遺址
    9月14日,永順縣靈溪鎮靈溪河畔老司城村三面環水,一面傍山,我省首個世界文化遺產——老土司王朝就曾坐落於此。    湖南日報記者 童迪 攝    2015年7月4日,在德國波恩召開的聯合國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永順縣老司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湖南實現世界文化遺產「零的突破」。
  • 老司城,講述古老的故事
    老司城一角。譚建湘 攝 文/圖 田 華 野花、蝴蝶、歡快的溪流,還有背著背包的遊人,沉睡的老司城醒了。 多次發掘後,2001年老司城遺址被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0年9月老司城遺址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錄。2015年7月4日,永順老司城遺址與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遺址、貴州遵義海龍屯土司遺址聯合代表的"中國土司遺產"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5月1日,老司城遺址作為風景區正式對外開放。
  • 老司城遺址考古發掘報告
    老司城遺址考古發掘報告 (2013-2014) 2017年08月14日 13:38 來源:中國考古網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本書是對老司城遺址2013
  • 永順老司城:申遺成功背後的故事
    老司城遺址「後來居上」,在陳遠平看來,兩封信起了重要作用。2010年時任湖南省委書記周強、2012年時任湖南省省長徐守盛都曾致信國家文物局,請求支持老司城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文物局和湖南省就老司城遺址申遺達成共識。    2012年7月13日,省政府成立老司城遺址申遺領導小組,標誌著申遺從藍圖設想轉入付諸實踐階段。
  • 湘西永順老司城:土司旺族的江南「紫禁城」
    ……鮮為人知的是,湘西大山深處隱藏著一個曾輝煌800餘年的土家族土司王城——永順老司城。老司城位於永順縣城以東20多公裡的靈溪河畔,從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到清雍正四年(1727年),老司城為永順土司政權的司治所在地,湘西土家族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  老司城建於一個地勢極峻峭的山地之上,依山傍水,與外界溝通的唯一通道是靈溪河上的木橋,易守難攻,實現了自然地形與軍事防禦的完美融合。  在長達800年的歲月裡,老司城一直是一個孤獨而逍遙的城池。
  • 抖音直播「雲遊世界文化遺產老司城」
    歡迎抖音直播間的朋友們走進老司城,步入土王宮,感受世界文化遺產魅力……」6月15日,由抖音平臺、永順縣委宣傳部、老司城景區聯合發起的「雲遊世界文化遺產老司城」直播活動在老司城景區舉行。雨後初晴,群山聳立,流水環繞的土司王城遺址更顯莊嚴與神秘。老司城景區位於永順縣城東19.5公裡的靈溪河畔,是古溪州彭氏土司政權的故都。
  • 老司城「十裡桃林」爭豔,「網紅」了一把!
    據團結報訊3月29日訊(記者 黃諄 楊賢清)今天下午,「世界文化遺產」永順老司城「土司遺風·夢回桃林 」實景演出驚豔開演。春天裡,八百年土司古城煥發新生,「十裡桃林」明媚爭豔,吸引了上千名遊客 共賞湘西最美三月天。
  • 永順縣老司城景區迎來超大旅行團
    湖南日報6月12日訊(記者 彭業忠 通訊員 孟春絨 楊芳 向聰)6月11日上午11時,22輛旅遊大巴蜿蜒行走在進入老司城遺址風景區的盤山公路上,場面十分壯觀。   這是永順縣今年組建土司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後,首次迎來超大型旅遊團隊,也是老司城景區正式營運近一年迎來的最大旅遊團隊。
  • 像愛惜生命一樣保護好老司城遺址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州、縣文物部門,先後四次對老司城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現土司時期的各類遺存,包括烽火臺、軍事關卡、土司莊園、古墓群、宗教遺址、石刻題銘等,探明城址功能區的分布情況,定位出生活區、衙署區、墓葬區等分布範圍,共完成考古發掘4800平方米,勘探面積2萬平方米,出土各類文物5萬餘件,出版考古報告《永順老司城》(上、中、下冊),讓沉睡了800多年的老司城遺址重現在世人面前。
  • 老司城申遺:中國土司文化的一次世界詮釋
    原標題:老司城申遺:中國土司文化的一次世界詮釋  「老司城遺址申遺成功了!」7月4日,在德國波恩召開的聯合國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老司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永順50多萬百姓歡欣鼓舞,奔走相告。這是湖南省首個世界文化遺產,實現了零的突破,也是中國第48處世界文化遺產。
  • 組圖丨永順:文旅喜「聯姻」老司城演出忙
    連日來,國慶長假,該藝術團放棄假日休息時間,在老司城景區的擺手堂前,為遊客表演土家族民族、民俗與非遺文化,通過文旅「聯姻」,為景區增添了喜慶和歡樂。老司城位於永順縣城東19公裡處的靈溪鎮司城村。這座古城,本名福石城,因是土司王朝八百年統治的古都,亦稱司城、老司城。土司時期,福石城是古溪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十分繁華。百姓流傳,老司城分內羅城、外羅城,有縱橫交錯的八街十巷,人戶稠密,市店興隆,史書有「城內三千戶,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鎮,萬裡之邊城」的記載。
  • 湘西老司城記 時間在這裡被打敗
    原標題:[神秘湘西文化尋根]大型系列報導之三——老司城記1我有手機和手錶,但顯然,時間不在我的手上。時間在20公裡外的老司城裡。2繁華,王權,英雄,美人,雞蛋,史書,父親,水車,一一敗於時間。只有老司城的巖匠們贏了。他們砌的石街、石橋、石墓還在。
  • 30位文物考古愛好者來到老司城「淘寶」
    新湖南客戶端12月4日訊(通訊員 劉文化)12月1日,在湘西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老司城核心遺址區內,來自河南、湖北、黑龍江、福建等各地30位文物考古愛好者參與遺址發掘的考古活動。11月26日上午,老司城遺址首屆公眾考古活動開幕式在老司城博物館舉行。
  • 靈溪河上唱幽遠,溪州故都老司城
    彭氏村落,老司城的土家故居地,香火相傳已經久遠好多年。由村落高高的戲臺處開闊地始,一條丈餘寬闊的卵石路順坡勢而下,直接老司城遺址地方向,此應該是當時老司城直達村落的「官道」了。石道的卵石被精心擺砌了線紋,兩旁的山壁、土坡也被卵石所覆蓋,修葺得整整齊齊,顯得異常的精緻和清爽。
  • 探訪老司城,感受土司文化韻味
    (通訊員:李柯 劉蓉)2020年8月18日,湘潭大學團委社會實踐部赴湘西永順縣暑期社會調研團前往老司城學習與傳承土家族民族文化。這裡,是土家族文化的發源地,是八百年土司文化的孕育地,是古老的毛古斯、打溜子、擺手舞、梯瑪神歌等原生態歌舞的傳承地。
  • 湘西永順:芙蓉鎮、猛洞河、老司城,你們還好嗎?
    永順縣的自然和文化旅遊資源極為豐富,不僅有猛洞河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不二門國家森林公園、小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有芙芙蓉古鎮、溪州銅柱、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不二門遺址、羊峰古城遺址等 「國」字號品牌,更有世界文化遺產老司城遺址。
  • 「網約湘遊」世界文化遺產:老司城
    萬馬歸朝寓意天下盡向土司王朝拜叩,莽莽蒼蒼,大小山嶺層層疊疊,彼此依偎連綿不斷,齊刷刷地自西向東朝向著老司城。每一座山,像一匹駿馬,千萬座山,形成了千軍萬馬馳騁狂野的磅礴氣勢。除此之外,這連綿的群山還是老司城的天然屏障,山頂之上的野毛關、榔溪關、大坪關、龍爪關等險隘要塞均建有烽火臺,成環狀忠誠地守護著王者和王城,成就了老司城「城內三千戶,城外八百家」的輝煌。
  • 【湘西州】老司城博物館新增3件國家一級文物
    記者5月30日從湘西永順老司城博物館獲悉,經過我省文物鑑定專家組鑑定定級,該館明嘉靖十年鐵鐘、「皇明誥封昭毅將軍升授雲南右布政使北江彭公墓志銘」石碑、「明故龍虎將軍上護軍彭公諱世麒字天祥之志」石碑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 南方的「故宮」來啦,解讀世界文化遺產「老司城」
    遊玩景點:萬馬歸朝、祖師殿、老司城博物館、楚南雄鎮牌坊、泛舟司河、周家灣、擺手堂、墓葬區、「子孫永享」牌坊、老司城左街、土王祠老司城,坐落於湖南湘西永順縣,三面環水、一面銜山,2001年被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湘西永順老司城,偏居一隅的西南土司王國,被稱為「江南紫禁城」
    今天湖南省永順縣的老司城遺址,就是當年永順土司的統治中心。作為溪州彭氏土官、永順彭氏土司的,司治所在地,老司城見證了土司制度的興亡,見證了從土官制到土司制這一重要歷史階段,見證了土司時期多民族文化在這裡的交流與交融。據《永順縣誌》載,老司城簡稱「司城」,也稱福石城,是歷代湘西土家族政治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