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澳門行醫足跡

2020-12-11 大公資訊

  圖:澳門草堆街80號中西藥局舊址 梁勇攝

  早前傳出與辛亥革命有關的屯門紅樓將會清拆,引起各方關注。古物諮詢委員會已把它列為暫定古蹟,以保完整。雖然紅樓是否確為革命遺蹟未成定論,但暫時保存以作進一步論證是恰當的。澳門草堆街80號的建築,極有可能是120多年前孫中山先生開設的中西藥局,澳門政府收購併修復之,最近開放參觀,筆者認為值得參考。

  1892年7月,孫中山以首名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旋即前往澳門懸壺濟世,先在鏡湖醫院為貧困華人義診,成為該院首名西醫。不久在議事亭前地16A號仁慈堂右鄰的寫字樓開設私人診所「孫醫館」,主要為葡萄牙人和富有華人診病,因為這一帶是葡人居住和活動的中心區。

  孫中山分別在1892年12月及次年4月兩次向鏡湖醫院借款,在草堆街開辦中西藥局,這是他的第三個診症點。1893年7月29日,中西藥局開業。

  該藥局的業務有三:一、出售中西藥品;二、自行配製中西成藥,然後出售;三、作為診所醫治病人。當時孫中山每天均需輪流到鏡湖醫院、孫醫館和中西藥局診治病人,還要兼顧製藥、售藥工作,十分繁忙。

  據當年澳門《鏡海叢報》的廣告內容,可知孫中山每天早上7時至9時在中西藥局診症,10時至12時在鏡湖醫院義診,下午1至3時到孫醫館診症,三時後則到澳門及鄰近各鄉市鎮出診。星期日10至12時,在孫醫館「種牛痘」,即注射預防天花的疫苗。如外間有急症,孫醫生「隨時速往,決無遷延」。可見青年孫中山全心全力投入救人治病工作,和他後來投身革命的精神完全一致。

  論者謂:「這時的孫醫生,不僅是一位醫術高超的青年良醫,還要成為管理藥局、懸壺濟世的良醫兼企業家。」所言甚是。

  欲深入了解孫中山在澳門行醫事跡,可參考莫世祥的《上醫醫國──孫中山及其家人在澳門》一書。

  (澳門孫中山中西藥局舊址.上)

  理大專上學院客席講師 梁勇

相關焦點

  • 探訪歷史名人的澳門足跡
    從普濟禪院向澳門半島西南方向走幾公裡,來到亞婆井前地,就能看到一幢融合嶺南風格與古典葡式風格的古雅大宅,幾乎佔去了整條巷子的長度。這是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和實業家鄭觀應居住的鄭家大屋。  其間,鄭觀應同孫中山有過頗為密切的交往,兩人常在大屋內議論時政。孫中山的《農功》及《上李鴻章書》被收入《盛世危言》當中。   澳門被譽為孫中山的第二故鄉。孫中山是澳門第一位華人西醫,在鏡湖醫院行醫「不滿三月,聲名鵲起」,他一面行醫,一面卻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救國上。
  • 《孫中山的故事》昨在澳門首發
    近年來,有關孫中山和鄭觀應的學術研討會在中山、澳門兩地頻繁開展。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澳門中山青年商會與中山市文學藝術界及社會科學界合作,和孫中山研究會共同出版發行了《孫中山及其影響的人和事》系列叢書。昨日,該系列叢書的第一本《孫中山的故事》在澳門正式發行。
  • 在美國檀香山尋找孫中山足跡(組圖)
    位於檀香山華埠文化廣場的孫中山銅像。孫中山名文,字德明,號逸仙。1866年11月12日誕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孫中山在檀香山學習五年後,於1883年回國,又先後就讀於廣州南華醫學堂和香港西醫書院。在學習期間,常與好友陳少白、尤列、楊鶴齡三人議論時政,抨擊朝廷,闡述革新抱負,被時人視為大逆不道,稱為「四大寇」。1892年,孫中山以優異成績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開始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濟世。
  • 澳門三尊孫中山銅像見證他的一世濠江情緣
    澳門  彈丸之地澳門卻與孫中山一生相連 銅像見證他的一世濠江情緣  今天,在澳門可以找到三處孫中山全身銅像,分別位於澳門的鏡湖醫院、孫中山紀念館和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內。中山先生之銅像,或表現青年孫文之志遠,或表現孫中山講述之殷殷,造型或踏步前行,或宣講主義,無不是神採奕奕。
  • 澳門人的「孫中山情結」 - 人民日報
    ,澳門同胞更加緬懷從這裡認識世界、走向世界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12月17日,記者在濛濛細雨中奔波大街小巷,沿著孫中山先生當年在澳門的印記,感受澳門同胞傳承不斷的愛國熱情和民族傳統。  走進當年孫中山行醫的鏡湖醫院,一座孫中山銅像豎立在正門花園;與拔地而起的16層醫療大樓相對,是一面大型浮雕,反映孫中山在澳門行醫、開展社會活動和發表講演的情景。
  • 中山澳門一家親 逾兩成澳門市民祖籍中山
    昨日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紀念日,八成取景中山的央視一套熱播劇《澳門人家》也進入播出尾聲。據了解,故事的大結局中,澳門梁家人回到中山認祖歸宗,受到族人熱情接待。記者從中山市外事局了解到,如今約60多萬人的澳門市民中,祖籍中山的佔比達25%。
  • 歷史中的中山與澳門!孫中山由澳門走向世界_手機網易網
    1878年,13歲的孫中山先生隨母親經澳門往香港,漂洋過海赴檀香山。澳門成為他從家鄉走向世界的跳板。1890年,正在香港學醫的孫中山,給香山縣的退職官員鄭藻如寫信,談及效法西方進行改革、禁絕鴉片、普及教育等三項建議。這篇《致鄭藻如書》,是目前所知的孫中山的最早的政論文章,發表在1892年的澳門報紙上。
  • 澳門四大故居:歲月深處令人感懷的故事
    澳門,就有這樣不能不訪的四大名人故居。  國父紀念館——孫中山元配夫人盧慕貞故居  在澳門文第士街1號環球酒店旁邊,有一幢三層高五開間的伊斯蘭教風格建築——澳門國父紀念館。很多人來到這裡後,才知道一代偉人孫中山與澳門竟然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 澳門中山遊艇自由行開通
    深圳特區報澳門11月23日電(記者 嘯洋)澳門中山遊艇自由行項目的開通儀式今日相繼在中山神灣吉寶盛世國際遊艇碼頭與澳門路環碼頭舉行,澳門和中山成為全國率先開通遊艇自由行的城市。發言人說,澳門中山遊艇自由行開通,是國家「惠澳」的新舉措,體現了粵澳合作的成果。
  • 中山加快對接香港、澳門創新資源 融入國際創新網絡
    在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設的東風下,中山加快了與香港、澳門等地的互動與合作,與周邊城市共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樞紐:今年年初,中山市主要領導率中山代表團訪問香港、澳門,考察有關重點企業、高等院校、科創基地、文化地標等,進一步密切中山與港澳地區交流合作;借東風,釋紅利。
  • 國父孫中山,為何一直到去世都不肯服用中藥,一生都不服中醫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當時澳門鏡湖醫院沒有西藥,孫中山便想到:「藥局贈藥」,「自願贈藥」的辦法,說幹就幹,他從澳門鏡湖醫院借了1400兩銀子,開了一個西藥局。需要西藥治療的病人,在孫中山看完病後,由中醫局送去。
  • 澳門青年的「創業種子」在中山生根
    2020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21周年的日子。中山澳門正攜手搭建平臺為青年創業者提供更多便利條件。「公司業務在中山正快速推進,這有賴於當地政策對澳門青年創業的支持。比如,辦公場地、人才配給、資源對接、人才引進等一系列政策,都為澳門青年創業提供了更好的條件。」
  • 廣東中山與澳門遊艇自由行正式通航
    ,標誌著期盼已久的中山與澳門遊艇自由行正式通航。  中山市委副書記、市長焦蘭生在致辭中表示,中山與澳門遊艇自由行項目正式通航,必將加快中山產業升級、擴大對外開放,特別是對於深化與澳門交流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中山「咀香園」起訴澳門「咀香園」
    典型案例  中山咀香園訴澳門咀香園等  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中山市咀香園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山咀香園公司)發現,澳門咀香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澳門咀香園公司)、澳門居民黃永昌委託內地某電視臺播出的節目中出現了一些與咀香園相關的標識,主持人多次口播「澳門咀香園」等內容。
  • 中山這條「澳門街」紅了!
    ▲如今的「澳門街」一角。▲中山這條「澳門街」紅了。圖片由景區提供原來要在英美景區進行拍攝的是 電視劇《澳門人家》《澳門人家》劇組預計在中山城拍攝至6月中旬PS:很有機會偶遇明星哦!(本篇資料來源孫中山故裡,由中山旅遊微信綜合,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轉載請自行聯繫該公眾號授權和署名。
  • 中山攜手澳門,未來如何實現全方位合作?
    為深入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精神,促進中山與澳門全方位合作,12月3日至4日,市委書記賴澤華率中山代表團前往澳門,拜訪特區政府和中聯辦,考察高等院校、社會服務組織、重點企業、文化地標,與澳門中山鄉親暢敘鄉情,進一步密切中山與澳門的交流聯繫,增進相鄰相親、同根同源的情誼,推動兩地互利共贏合作向縱深發展。
  • 澳門居民可通過澳門地區銀行繳納中山民生費用
    14日,澳門居民楊先生測試性通過澳門銀行跨境繳納了中山有線電視費,這標誌著作為第一批試點城市,中山成功開展了粵澳跨境電子帳單直接繳費業務。12月14日,記者從人民銀行中山市中心支行、市大灣區辦採訪了解到,在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指導,以及中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山成功開展了粵澳跨境電子帳單直接繳費業務。
  • 在中山用澳門網銀便可完成繳費
    原標題:在中山用澳門網銀便可完成繳費    12月14日,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
  • 澳門中山遊艇自由行年中試行
  • 「為食」澳門大叔中山開火鍋店
    澳門人周道寧(中)在中山創業開火鍋店。上午10點,位於三鄉鎮的芊草園火鍋燒烤餐廳,幾名員工正在清潔餐廳、整理桌椅,身為老闆的周道寧夫婦也已從澳門趕到餐廳。來回澳門中山兩地,成為周道寧近年來的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