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真格了!日本砸700億日圓助87家日企撤離中國

2020-12-25 硬之城

據外媒報導,安倍花巨資鼓勵日本企業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在日本政府公布的撤離中國的日本公司中,總共將獲得總計700億日圓(約合6.53億美元)的資金。符合條件的企業,其產品涵蓋航空零部件、汽車零部件、化肥、醫藥紙製品生產商,其中包括夏普、ShionogiTerumo Kaneka 等知名企業。

這次撤離中國的日企名單中,其中30家公司將把生產轉移到東南亞,包括生產硬碟部件的Hoya公司將遷往越南和寮國;其他57個項目將搬往日本。

住友橡膠工業(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將在馬來西亞生產丁腈橡膠手套。

信越化工(Shin-Etsu Chemical)將把稀土磁鐵的生產轉移到越南。

家用產品製造商Iris Ohyama目前在中國大連和蘇州的工廠生產口罩,無紡布和其他主要材料從中國公司採購。在補貼的幫助下,該公司將開始在位於日本北部宮城縣的Kakuda工廠生產口罩。所有材料都將在本地準備,獨立於海外供應商。

衛生用品生產商薩拉亞(Saraya)也有資格獲得補貼,該公司的產品包括含酒精的消毒劑。

從中國遷出的首批日本企業名單:

1、回遷日本(57家)

2、遷往東南亞(30家)

實際上,日企將生產線從中國市場轉出的趨勢,早在2015年就已「初露端倪」。當時,由於中國的勞動成本不斷增加,加上日元貶值,日本相關研究所就開始討論「撤離」的可能性。

一直到2018年,不少知名日企才開始紛紛在華關廠停產。比如,當年5月,百年相機巨頭奧林巴斯宣布在華停工停產;7月,歐姆龍精密電子也宣布蘇州工廠關閉;10月,日本電子零件大廠日本電產(Nidec)決定將在中國生產、供應美國市場需求的產品轉移至墨西哥生產。

此外,還有松下、尼康、奧林巴斯、索尼和YOKOWO等日企均將生產線都從中國遷出。而從整體數據來看,截至2019年5月,在華日企比最高峰時期的2012年,減少了709家。也就是說,日企重構產業鏈的「步伐」早已開始。

日本鼓勵企業「撤離」的背後,其實也可以窺探出其作為曾經「亞洲最具經濟影響力」經濟體的心理。自1992年以來,中國經濟強勁崛起,中日力量對比發生逆轉——201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一舉超過日本。在此背景下,日本心態也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轉變。

日本雖然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政府不能干預企業正常經濟決策,但日本大型企業與日本政府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一向尊重日本政府的指導。因此,這次日本政府撥巨資資助日本企業撤離中國,影響非同小可。

此次事件,或將是日本企業在華投資的一個轉折點。雖然日本或將與中國一拍兩散,但中國已經不是開放初期那個極度貧困與落後的中國了。

相關焦點

  • 補貼700億「搬家費」,讓87家日企撤離中國,網友:別後悔
    ,70%的電視,80%多的手機在中國生產。而日本做出的一個決定真的是有點讓人吃驚,補貼700億「搬家費」,讓87家日企撤離中國,有網友表示到:千萬別後悔。它是一個以生產為主的國家,由於受到疫情的原因,我國數家工廠關閉,而日本卻開始不斷搞暗箱操作,他們要花巨資鼓勵日本企業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他們公布了首批製造業從中國撤離的87家公司名單,並且對他們進行了賠償,總共將獲得總計700億日圓(約合6.53億美元)的資金。
  • 日本砸700億日元助87家公司撤離中國,還將邀請臺積電赴日
    科技先生頻道∣公眾號:zgkjsir文/中國科技先生 胖猴當國際視線聚焦別處之時,日本正在加速行動!近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了首批將製造業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或日本提供補貼的87家日本公司名單。報導這一消息時,媒體形容日本是「極為低調地」。
  • 87家日企撤離中國,站隊美國搞「脫鉤論」?
    日本87家企業得到日本政府的補貼,金額高達700億日元,一方面緩和企業生產壓力,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它們的生產線可以撤離中國,遷移至日本或者東南亞國家。 此次日本的消息發布在美國「脫鉤論」的背景下,使無數政客不由得產生聯想,日本是否也與美國站在統一戰線,進行「去中國化」?
  • 日本不惜耗費700億日元,幫助日企撤離中國,背後原因何在?
    而中國市場的潛力可以說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也吸引了許多外資企業紛紛來中國市場投資發展。可以說,中國市場在這些外企的眼中就是一塊「香饃饃」,大家都想分上一口。然而最近,卻有一個國家不惜耗費巨額的資金,來幫助本國的部分企業從中國市場中撤離,這個國家就是日本!近期以來,種種跡象都表明,日本正在鼓勵部分在中國的日企撤離中國市場。
  • 【汽車人】87家日企拿補貼撤離中國,趨勢還是插曲
    政府主導 日本政府打算支持撤離的時候,2020財年(2020.4.1-2021.3.31)預算早就經議會通過了,但日本內閣於4月8日宣布在「補充預算」中劃撥2200億日元(約合158億人民幣)協助日企撤離中國。
  • 1757家在華日企撤離?中國回應:站不住腳!近20000日本人才來華
    近期,國家發改委重要人士對外表示,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40萬億元,較2015年增長超42%,即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零售市場。正是看重中國潛在的龐大市場,各國企業也紛紛來華布局,然而,今年卻有「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離」的不實消息傳出,對此,剛剛中國也回應了。1757家在華日企排隊撤離?
  • 1757家在華日企撤離?中國回應:站不住腳!近20000日本人才來華
    正是看重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各大企業紛紛來華布局,即使全球爆發公共性衛生事件之後,他們也對中國市場仍舊充滿了信心,非但沒有撤資,甚至於,有些企業還加大對華投資力度。然而,日本曾發表過一篇報導,稱有上千家企業正抓緊撤離中國,並且還強調日企的迫不及待,給人的感覺就是大量日企要從中國撤離,真相究竟是怎樣?
  • 日本政府或砸數千億日圓資助研發固態電池
    為掌握新型動力電池的主導權,日本政府傳出將砸數千億日圓資金,幫助全固態電池的研發生產。據日經新聞10日報導,日本官民開始加快新型動力電池——全固態電池的實用化腳步,豐田汽車計劃2025年以前推出搭載全固態電池的電動汽車,三井金屬也準備生產相關材料,日本政府也考慮提供數千億日圓規模補助金。
  • 日本將砸數千億日圓資金,助力全固態電池的研發生產
    為掌握新型動力電池的主導權,日本政府傳出將砸數千億日圓資金,幫助全固態電池的研發生產。   據日經新聞10日報導,日本官民開始加快新型動力電池——全固態電池的實用化腳步,豐田汽車計劃2025年以前推出搭載全固態電池的電動汽車,三井金屬也準備生產相關材料,日本政府也考慮提供數千億日圓規模補助金。   中國企業目前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佔有很高份額,在電動化不可逆轉趨勢下,日本方面期望由官民合作,掌握新一代電池核心技術的主導權。
  • 投資202億,604家日企跑步來華!日本機構:只有在中國能掙錢
    據信報網站12月10日報導,我國官方統計數據得出,今年1-10月,在全國新設立的2.95萬家外商投資企業中,來自日本的企業達到604家,實際投資金額達202.6億元人民幣。對此,我國發言人表示,數據表明當前大部分在華日企並沒有考慮離開中國市場,而「日企撤離中國」的說法是難以佐證的。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1700多家日企「撤離」中國?真相來了
    隨著世界多極化的發展,中國市場對世界各國來說都是比較重要的。中國產業鏈已經與世界不斷融合,如果哪個國家想要減少依賴中國市場,甚至是拋棄中國市場,那麼對該國企業的發展或將是一種損失。一些企業選擇把生產鏈遷回日本今年,在日本政壇中,不斷出現「減少對華依賴」的提議。前任首相安倍晉三曾在「未來投資會議」上稱,中國等國家對日本供應產品減少,對我國供應鏈產生影響,所以對於一國依賴和附加價值高的產品應該把生產廠回歸日本。對於其他產品也避免過度依賴一個國家,讓生產據點多元化。
  • 1700多家日企「撤離中國」真相調查:大部分日企並無撤出中國打算
    1700多家日企「撤離」真相今年以來,日本政壇屢次出現「減少對華依賴」的提法。4月7日,日本政府出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緊急經濟對策」,其中包括一項企業改革目前脆弱供應鏈的計劃,對願意回到本土的企業共提供2435億日元(約合154億元人民幣)的財政預算支援。7月,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第一期名單,有87家企業得到730億日元的搬遷補助金,其中57家回到本土,30家移至東南亞。
  • 日本政府或砸數千億日圓資助研發固態電池|全固態電池|鋰離子電池|...
    為掌握新型動力電池的主導權,日本政府傳出將砸數千億日圓資金,幫助全固態電池的研發生產。據日經新聞10日報導,日本官民開始加快新型動力電池——全固態電池的實用化腳步,豐田汽車計劃2025年以前推出搭載全固態電池的電動汽車,三井金屬也準備生產相關材料,日本政府也考慮提供數千億日圓規模補助金。
  • 1700多家日企正排隊撤離中國?百億補貼之下,「主力軍」全都還在
    日本在華工廠撤出中國9月9日,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稱,截止到7月底,日本第二批申請搬遷回國的在華工廠有1670家,申請的補貼總額為1.7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7億元)。值得一提的是,上批次申請撤離的在華企業有90家,當中只有3家未獲批准,且此次補貼的金額為日本政府原定總預算的8倍。消息一出,外媒也都紛紛發布一些關於「日企排隊撤出中國」的類似新聞。
  • 上千家日本企業正排隊撤離中國?真相來了!
    9月18日,《環球時報》發表南開大學世界近現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日本研究院副院長張玉來的評論文章:《 日企大規模撤出中國?不屬實》。文章寫道,近日,日本經濟新聞一則「日企正排隊撤離中國」的報導引起關注,報導稱到7月底為止,第二批申請將工廠搬回日本的在華日企有1670家,申請補貼總額1.76萬億日元(約合168億美元),是日本政府此前設定總預算的8倍。一些媒體趁機炒作日企正在大舉撤離中國,這與事實是嚴重不符的。
  • 日企是否會撤離中國?多項數據引出真相,日媒謊言被無情揭穿
    據日本經濟新聞消息,截止7月底,有超過1600家在華日企申請撤離中國。數據統計,申請補貼總額超過1.7萬億日元,是日本預算的8倍。但是,消息人士稱,日媒大肆炒作的話題,嚴重與事實不符。受美國施壓?報導稱,今年4月,日本曾推出一項關於國內供應鏈的補助政策,補助資金規模為2200億日元。報導稱,日本共有1700多家企業申請資金補貼,僅佔在華企業總數的5%。據悉,一些在華日企大都是因為自身經營狀況,從而撤離中國市場,這屬於正常現象。目前,日本政府還未公布第二批獲得資金補助的企業名單。
  • 大批日企撤離中國?商務部回應
    在10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高峰指出,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資企業的調查顯示,2015年至2019年,在華日企擴大、維持和縮小在華業務的比例基本保持穩定,其中計劃縮小在華業務的企業佔比較小。2016年至2019年均在5%至5.4%之間。
  • 日本剛加入RCEP,後腳親證大批日企撤離中國站不住腳,何意?
    相比4月,日本政府計劃補助700億日元(約6.53億美元)的津貼,將日本產業鏈回遷本土,或是轉移到東南亞國家。如今剛剛捨棄美國的「泛太平洋協議計劃」倒戈加入RCEP,隨後又澄清大批日企撤離中國站不住腳,反差巨大,這一切的「烏龍現象」都有哪些深意呢?
  • 撤離中國?豐田等日企表示:沒這計劃
    (文/觀察者網 鞠峰)過去幾個月,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在中國的製造業廠商受到了一定衝擊。月初,日本幾乎與美國同一時間推出了財政補貼,援助本國企業回歸本土或布局東協國家。然而,以車企為首的在華日本企業似乎對這一政策不感興趣。
  • 發布|日企大規模撤離?無稽之談!
    在12月10日下午舉行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就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出中國的傳聞進行了回應。高峰表示,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資企業的調查顯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從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企的調查報告來看,2015-2019年,在華日企擴大、維持和縮小在華業務的比例基本保持穩定,其中計劃縮小在華業務的企業佔比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