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惜耗費700億日元,幫助日企撤離中國,背後原因何在?

2021-01-07 商事奇談

眾所周知,所在市場的好壞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影響一個企業的發展。而中國市場的潛力可以說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也吸引了許多外資企業紛紛來中國市場投資發展。可以說,中國市場在這些外企的眼中就是一塊「香饃饃」,大家都想分上一口。

然而最近,卻有一個國家不惜耗費巨額的資金,來幫助本國的部分企業從中國市場中撤離,這個國家就是日本!近期以來,種種跡象都表明,日本正在鼓勵部分在中國的日企撤離中國市場。

7月17日,日本的經濟產業省表示,目前已有87家日本企業獲得了日本提供的補貼,從中國市場中撤離。而這87家企業,有一部分撤回了本國,還有一部分則將產業轉移到了東南亞。

根據報導顯示,這87家日企獲得的總補貼將高達700億日元,約合6.5億美元。而這些補貼將會用於,企業將生產線從中國市場中抽離。據悉,有57家企業撤回了日本,30家企業將生產線轉移到了東南亞。

與此同時,日本表示在今年內用於補貼日企遷回日本或轉移至東南亞的資金預算將超過2000億日元。這讓人不由得好奇此間的緣由,究竟是什麼讓日本如此迫切地想要將日企遷出中國市場?

針對此情況,有專家分析到日本此舉的目的或許是為了建立起彈性的供應鏈體系,以此來減少對於中國產業鏈的依賴性。

要知道,在今年年初衛生事件席捲全球的時候,中國生產的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是面向全世界範圍供應的,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日本。其採購的醫療物資大部分都是出自中國之手。

大家都知道的軟銀集團的總裁孫正義,他在4月的時候就曾向比亞迪下達了大額的口罩訂單,比亞迪每月對日本方面供應超過3億隻口罩。由此可見,在這些醫療物資的方面,日本對於中國產業鏈的高依賴性完全體現得淋漓盡致。

而在這種局面下,我們就不難看出日本此舉背後的用意了。其之所以不惜補貼巨額的資金,鼓勵企業撤出中國市場。一方面是因為當下口罩等緊急的醫療物資對中國的依賴性太高。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衛生事件的影響下,其國內的企業想要獲得中國生產的零部件難度上升,這將會阻礙其經濟的發展。

據悉,在這批收到補貼撤離中國市場的日企中,就有著口罩生產商Iris Ohyama ,以及酒精消毒劑的製造商Saraya。而這些企業回到日本國內,無疑將會加強其自身醫療物資生產的效率。可以很好的緩解如今這場衛生事件所帶來的威脅,解決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

那麼有人可能會擔心了,隨著這些日企撤離中國市場,會不會對我國的經濟發展造成一定影響呢?

其實這樣的擔心大可不必。目前,在中國市場投資的日本企業總數已經高達1.36萬家,而目前決定撤離的87家日企,佔總數比只有0.6%,大部分的在華日企仍然是選擇繼續投資中國市場,畢竟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十分樂觀。

況且,在這場全球性的衛生事件的衝擊下,各大國家的經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然而在這之中中國市場卻是完成了華麗麗的「逆轉」。

根據近日我國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在第二季度中,我國的GDP實現了3.2%的正增長,也將是今年唯一實現正向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對比之下,中國市場的穩定性與潛力無疑更加凸顯出來,因此大部分的外企還是對中國市場持看好態度的,不會輕易撤離。

本文由商事奇談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平臺、渠道,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日本砸700億日圓助87家日企撤離中國
    據外媒報導,安倍花巨資鼓勵日本企業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在日本政府公布的撤離中國的日本公司中,總共將獲得總計700億日圓(約合6.53億美元)的資金。這次撤離中國的日企名單中,其中30家公司將把生產轉移到東南亞,包括生產硬碟部件的Hoya公司將遷往越南和寮國;其他57個項目將搬往日本。住友橡膠工業(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將在馬來西亞生產丁腈橡膠手套。
  • 補貼700億「搬家費」,讓87家日企撤離中國,網友:別後悔
    ,70%的電視,80%多的手機在中國生產。而日本做出的一個決定真的是有點讓人吃驚,補貼700億「搬家費」,讓87家日企撤離中國,有網友表示到:千萬別後悔。它是一個以生產為主的國家,由於受到疫情的原因,我國數家工廠關閉,而日本卻開始不斷搞暗箱操作,他們要花巨資鼓勵日本企業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他們公布了首批製造業從中國撤離的87家公司名單,並且對他們進行了賠償,總共將獲得總計700億日圓(約合6.53億美元)的資金。
  • 日本砸700億日元助87家公司撤離中國,還將邀請臺積電赴日
    儘管十分低調,日本卻難掩急迫,而且投入巨大。媒體稱,這次日本公布的87家撤離中國的日本公司,總共將獲得700億日元(約合6.53億美元)的資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批撤離中國的日本公司,產品覆蓋航空零部件、汽車零部件、化肥、醫藥和紙製品生產商,其中包括夏普、Shionogi、Terumo 和 Kaneka 等知名企業。
  • 1757家在華日企撤離?中國回應:站不住腳!近20000日本人才來華
    近期,國家發改委重要人士對外表示,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40萬億元,較2015年增長超42%,即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零售市場。正是看重中國潛在的龐大市場,各國企業也紛紛來華布局,然而,今年卻有「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離」的不實消息傳出,對此,剛剛中國也回應了。1757家在華日企排隊撤離?
  • 日本剛加入RCEP,後腳親證大批日企撤離中國站不住腳,何意?
    相比4月,日本政府計劃補助700億日元(約6.53億美元)的津貼,將日本產業鏈回遷本土,或是轉移到東南亞國家。如今剛剛捨棄美國的「泛太平洋協議計劃」倒戈加入RCEP,隨後又澄清大批日企撤離中國站不住腳,反差巨大,這一切的「烏龍現象」都有哪些深意呢?
  • 日本政府砸重金幫助日企搬離中國,在日企的小夥伴們做好準備了嗎
    據報導,近日,日本政府準備從其經濟刺激計劃中撥出2200億日元(142億人民幣)用於資助日本企業將生產線轉移回日本本土,235億日元(15億人民幣)用於資助日日企將生產轉移到其他國家,比如東南亞和非洲。消息一出,在日企上班的小夥伴們開始不淡定了。
  • 1700多家日企「撤離中國」真相調查:大部分日企並無撤出中國打算
    1700多家日企「撤離」真相今年以來,日本政壇屢次出現「減少對華依賴」的提法。4月7日,日本政府出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緊急經濟對策」,其中包括一項企業改革目前脆弱供應鏈的計劃,對願意回到本土的企業共提供2435億日元(約合154億元人民幣)的財政預算支援。7月,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第一期名單,有87家企業得到730億日元的搬遷補助金,其中57家回到本土,30家移至東南亞。
  • 日企「撤離中國」?你想買的Switch遊戲機還能不能安排上?
    在疫情加劇的逆全球化背景下,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無疑將面臨巨大挑戰。而對於日本乃至各國企業來說,「撤離中國」同樣也要冒巨大的風險,是否以及能否放棄龐大的中國消費市場?又該如何兼顧本土的現實問題?顯然,「撤離中國」絕非簡單的事,「日企回流」也將面臨眾多因素的角力與平衡。
  • 口罩依賴中國進口,日本呼籲企業回國生產!第1輪補貼700億日元?
    王爺說財經導讀:受疫情的衝擊,日本口罩供不應求,特別是日本嚴重依賴從中國進口的口罩。不過,對此,日本也「出招」,直接呼籲在中國的一些日企會日本生產口罩,而且還給予重金補貼。那麼日本針對這些企業和項目會補貼多少呢?預算幾何?
  • 日本宣布700億日元支持5G發展,曾經4G大國是如何在5G上掉隊的?
    來自日本NHK的報導稱,日本政府為了推動國內企業在第五代通信技術及更加先進技術上的研發,決定向國內電氣設備製造商和通信公司提供700億日元的支持。外界認為,日本政府此舉是為了應對來自中國廠商和歐美企業的競爭。
  • 日美呼籲本國企業撤離?瑞士上千家企業紮根中國:無一家想要離開
    然而,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根據瑞士聯邦經濟事務秘書處(SECO)4月21日公布的貿易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瑞雙邊貿易額波動較為明顯,降幅高達8%,而對中國內地以及香港的總出口額也足足大降了4.45億瑞士法郎。在此情況下,瑞士仍十分看好中國的經濟前景。
  • 為什麼日本企業要從中國撤走生產線?
    據彭博社4月9日報導,日本政府將出資2435億日元(約22.5億美元)改造日本產業鏈供應,其中2200億日元(143億元人民幣)用於把日本企業生產線轉移回日本國內,235億日元幫助日本公司把生產線轉移到其他國家實現多元化。
  • 「日企排隊撤出中國」真相調查
    1700多家日企「撤離」真相今年以來,日本政壇屢次出現「減少對華依賴」的提法。4月7日,日本政府出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緊急經濟對策」,其中包括一項企業改革目前脆弱供應鏈的計劃,對願意回到本土的企業共提供2435億日元(約合154億元人民幣)的財政預算支援。7月,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第一期名單,有87家企業得到730億日元的搬遷補助金,其中57家回到本土,30家移至東南亞。
  • 1700多家日企正排隊撤離中國?百億補貼之下,「主力軍」全都還在
    日本在華工廠撤出中國9月9日,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稱,截止到7月底,日本第二批申請搬遷回國的在華工廠有1670家,申請的補貼總額為1.7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7億元)。值得一提的是,上批次申請撤離的在華企業有90家,當中只有3家未獲批准,且此次補貼的金額為日本政府原定總預算的8倍。消息一出,外媒也都紛紛發布一些關於「日企排隊撤出中國」的類似新聞。
  • 又一日企突然關門,1500員工面臨失業,日本推進「去中國化」?
    這些年,不少日本知名企業的工廠相繼關閉撤離,2018年,日本數碼巨頭奧林巴斯關閉了深圳工廠,日本歐姆龍又關閉了蘇州工廠;2019年,彩電巨頭夏普撤離,到越南建廠,索尼也關閉了北京的手機工廠。日企等外資紛紛關廠撤離,有經營不善的原因,也有因為人工等綜合成本太高的原因。
  • 日企排隊撤出中國?商務部:根本站不住腳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導,在今天(10日)商務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資料圖,圖文無關(來源:攝圖網)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高峰:實際上,大部分在華日資企業並沒有考慮退出或撤離中國市場。一些日企在日本和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大多為新增的非同質化項目。
  • 沒有與中國合作!西班牙將65億高鐵大單交給日本,背後原因為何?
    從日本到歐洲,再到中國興起,如今全球各地由中企負責的高速鐵路建設浪潮正此起彼伏。在此大背景下,這個國家為何做出令外界頗感意外的選擇?沒有與中國合作!西班牙65億高鐵大單給了誰?據日經中文網報導,8月12日,日立製作所宣布通過義大利的鐵路公司接到了預定在西班牙運行的23組184節高鐵訂單。此次由日立與加拿大龐巴迪聯合接單,訂單總額為998億日元(約合65億元人民幣),其中日立的訂單額約為600億日元(約合39億元人民幣)。
  • 「日企排隊撤出中國」真相調查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先不說『大批日本企業』這種說法是否恰當,即使是真的決定離開中國的企業,其最大的原因也可能是無法與中國正在崛起的企業競爭,業務量減少,不得不尋找新的市場,而非是響應(日本)政府的供應鏈計劃。」清水表示。  1700多家日企「撤離」真相  今年以來,日本政壇屢次出現「減少對華依賴」的提法。
  • 日企排隊撤離中國?為給自己解套,兩任日本首相挑釁中國沒底線
    作者:刺客日前,由日本媒體聲稱,受美日產業鏈「轉移」政策影響,大批日本企業正「排隊撤離中國」。不過,日前,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就上述問題發表聲明稱,所謂「大批日企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據中方統計,今年1月到10月,在全國新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2.29萬家,其中來自日本的企業就有604家,實際投資金額高達202.6億人民幣。另外,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日企在華擴大、維持和縮小業務的比例基本維持穩定,其中計劃縮小規模的日企只佔極少一部分。
  • 日本企業是否真的會撤離中國,倘若真的撤離中國會有什麼影響?
    因此,不少人都在擔心,日本企業是否會真的撤出中國,日本企業撤出中國之後對普通民眾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首先說,日本企業要撤離中國的消息是否真實。經證實,日本政府確實頒布了文件要出資資助日本企業撤離中國,在4月7號的時候,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啟動緊急經濟對策計劃,高達108萬億日元,其中的2435億日元將用於幫助在中國的企業撤離中國,將其生產線轉移到日本本土,或者是東南亞和非洲地區。那麼為什麼日本政府要將日本企業撤離中國?原因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來自於中國的影響,另一方面是日本本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