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的日本,在國際上還是備受矚目的,安倍晉三辭職、菅義偉接位,都成了熱門話題。但與此同時,由於迎來了新任首相,日本的對華態度又令大家好奇了起來。此前,菅義偉以準首相身份談論日本經濟安全,根據他的發言,多數人都覺得他似乎與安倍的政見相悖。
日本在華工廠撤出中國
9月9日,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稱,截止到7月底,日本第二批申請搬遷回國的在華工廠有1670家,申請的補貼總額為1.7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7億元)。值得一提的是,上批次申請撤離的在華企業有90家,當中只有3家未獲批准,且此次補貼的金額為日本政府原定總預算的8倍。消息一出,外媒也都紛紛發布一些關於「日企排隊撤出中國」的類似新聞。
今年年初,安倍曾宣布,為了減少對華依賴,日本企業打算將部分產業鏈撤回或轉至東南亞。隨後根據一些相關數據表明,的確有部分日企目前已經撤離了中國。但據悉,這些已經撤出中國市場的日本企業,大多數為規模較小,或是從事勞動密集型與低附加值行業的。就在近期,又有日媒報導指出,在第一批次獲批的87家企業中,主要是中小型企業。在補貼名單中也沒有看到在華日企的一些「主力軍」,如汽車製造業、商貿類企業與金融行業等。
「在華日企撤離中國」報導過於誇張
事實上,對於「日企排隊撤出中國」這一說法,有日本學者表示,日本在華企業一共有3.5萬家,1700家不到十分之一,還有近九成的企業選擇留在中國,並且這些企業還都是比較知名的主力軍,而日本媒體的報導過於誇張。加上日前日本商會發布的2020年《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白皮書》中也有調查顯示,超過九成的在華日企表示有計劃擴大在中國的業務或維持現狀。
此外,多數接受了採訪的在華日企認為「日企大舉撤出中國」或許以偏概全,他們表示,比起撤離,自己更願意留在有巨大消費市場的中國發展,再加上目前全球經濟正因疫情面臨巨大困境,而中國的抗疫防控措施也最好,科創企業更是越來越多,到時候日本企業與他們的合作就將帶來更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