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7家在華日企撤離?中國回應:站不住腳!近20000日本人才來華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金十數據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近期,國家發改委重要人士對外表示,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40萬億元,較2015年增長超42%,即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零售市場。正是看重中國潛在的龐大市場,各國企業也紛紛來華布局,然而,今年卻有「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離」的不實消息傳出,對此,剛剛中國也回應了。

1757家在華日企排隊撤離?中國回應:站不住腳!

據觀察者網報導,12月10日,我國相關部門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稱所謂「大批在華日本企業撤離」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從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企的調查報告來看,今年4月,該機構對華南地區約3500家日企進行了調查,其中91.7%的日企表示並沒有計劃轉移在華業務,較2月的調查增長了6.9個百分點。

另據中國方面的統計,今年1-10月,在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95萬家中,來自日本的有604家,實際投資金額達202.6億元人民幣。畢竟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產業配套、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綜合競爭優勢顯著。

而且擁有14億人口的龐大消費市場,內需空間潛力廣闊。同時,我國堅定不移對外開放,不斷提升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在華日企業撤離的說法根本不符合市場規律,那麼真相是什麼呢?

今年4月,日本出臺了一項改革該國脆弱供應鏈的計劃,對願意回到本土的企業共提供2435億日元的財政預算支援,其中分為「針對在國內投資的補貼」和「海外供應鏈多元化支援」兩大部分,財政金額分別為2200億日元和235億日元。

7月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第一期名單,有87家企業得到730億日元的搬遷補助金,其中57家回到本土,30家移至東南亞。8月5日,第二期情況公布,統計有1670家企業提出申請,瞬間1757家日企排隊撤離的消息鋪天蓋地。

實際上,這1757家日企在日本和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大多為新增的非同質化項目。從日本經產省公布的企業名單來看,目前已獲得補貼的企業,包括防護口罩、基因檢測試劑、消毒酒精等在內的防疫用品生產企業40餘家,作為在華日企主力的汽車製造、金融和商貿類企業,並不在其中。

收入更高!近20000日本高學歷人才火速來華

更重要的是,日企沒有考慮離開中國市場,就連日本高學歷人才也正火速來華。據日本外務省統計,截止2017年10月,在中國居留的日本研究人員已達約8000人;而日本文部科學省的統計顯示,從1個月以內短期逗留在華的日本研究人員數量來看,2018年為18460人,與2014年相比增加了約25%,連續4年增加。

這一系列數字都足以表明,中國對日本研究人員的吸引力越來越大。一方面是日本符合高學歷人才的就業崗位正在減少,以及薪水待遇也日益下降。日經中文網指出,對比日本企業30歲前後的平均收入,大學本科(418萬日元)與碩士和博士(524萬日元)的平均收入僅相差1.25倍。

而且日本科研人員的社會地位始終不高,收入和報酬也不如中國高。例如,2008年日本期刊發布的一篇報導表明,一些日本大企業退休的科技人員正在為中國服務,如果他們到日本國內的中小企業再就業,年收入一般只有300到400萬日元,而在中國企業,則可拿到500萬到700萬日元,

另一方面,中國歷來重視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自1949年以來,一系列引才計劃及留學人才培養計劃使一大批海外精英為我所用,他們為開拓和發展中國的教育、科技、國防事業,推動中國科技研發、高新產業、新經濟及社會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為了「廣納賢才」,我國已經在全球各地設置了超過600個招聘基地,日本佔比為7%(46個)。

總而言之,不管是日本企業還是日本人才,都很重視中國市場。如今中國經濟總量佔美國比重,早已超過了歷史上日本佔美國的比重,成為一種新的力量。因而可以預計,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仍將更加突出。

文 | 李澤鈽 題 | 凌明 圖 | 饒建寧 審 | 凌明

相關焦點

  • 1757家在華日企撤離?中國闢謠:站不住腳!近20000日本人才來華
    近日,關於日本近1757家在華發展的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消息鋪天蓋地,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當地時間12月10日,我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利用大量的數據信息證實,該條消息並不屬實,也沒有任何可信度,完全站不住腳。從發言人高峰所發表的數據統計中明確指出,日本貿易振興機構4月的調查中有91.7%的日本在華企業沒有想要撤離的想法,而且相比於之前的幾個月還上升了6.9的百分點。
  • 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商務部回應: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來源:央視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商務部回應→在10日舉行的中國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欄目視頻高峰介紹,今年4月,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華南地區約3500家日企進行了調查,其中91.7%的日企表示並沒有計劃轉移在華業務,較今年2月的調查增長了6.9個百分點。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在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95萬家中,來自日本的企業有604家,實際投資金額達202.6億元人民幣。
  • 日本剛加入RCEP,後腳親證大批日企撤離中國站不住腳,何意?
    商務部12月10日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資企業的調查顯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相比4月,日本政府計劃補助700億日元(約6.53億美元)的津貼,將日本產業鏈回遷本土,或是轉移到東南亞國家。如今剛剛捨棄美國的「泛太平洋協議計劃」倒戈加入RCEP,隨後又澄清大批日企撤離中國站不住腳,反差巨大,這一切的「烏龍現象」都有哪些深意呢?
  • 商務部:「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站不住腳
    在今天(10日)商務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 發布|日企大規模撤離?無稽之談!
    在12月10日下午舉行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就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出中國的傳聞進行了回應。高峰表示,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資企業的調查顯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從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企的調查報告來看,2015-2019年,在華日企擴大、維持和縮小在華業務的比例基本保持穩定,其中計劃縮小在華業務的企業佔比較小。
  • 商務部: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站不住腳
    在今天(10日)商務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高峰介紹,今年4月,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華南地區約3500家日企進行了調查,其中91.7%的日企表示並沒有計劃轉移在華業務,較今年2月的調查增長了6.9個百分點。
  • 商務部:「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資企業的調查顯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實際上,大部分在華日資企業並沒有考慮退出或撤離中國市場。一些日企在日本和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大多為新增的非同質化項目。根據中方的統計,今年1-10月,在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95萬家中,來自日本的企業有604家,實際投資金額達202.6億元人民幣。企業以市場為導向。
  • 日企排隊撤出中國?商務部:根本站不住腳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導,在今天(10日)商務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高峰介紹,今年4月,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華南地區約3500家日企進行了調查,其中91.7%的日企表示並沒有計劃轉移在華業務,較今年2月的調查增長了6.9個百分點。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在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95萬家中,來自日本的企業有604家,實際投資金額達202.6億元人民幣。
  • 「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商務部:此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原標題:「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商務部:此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針對一段時間以來,有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出中國的傳聞,商務部
  • 1700多家日企「撤離中國」真相調查:大部分日企並無撤出中國打算
    「除了在中國能掙錢,還有哪裡?」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廣州代表處所長清水顯司談到今年日本企業的發展情況時,略顯無奈地對《環球》雜誌記者這樣說。今年一度甚囂塵上的「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出中國」的新聞讓他頗感意外,因為不論是從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企的調查,還是根據他對日本供應鏈改革措施推動的成效來看,這種說法都立不住腳。
  • 日本砸700億日圓助87家日企撤離中國
    這次撤離中國的日企名單中,其中30家公司將把生產轉移到東南亞,包括生產硬碟部件的Hoya公司將遷往越南和寮國;其他57個項目將搬往日本。住友橡膠工業(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將在馬來西亞生產丁腈橡膠手套。
  • 日媒:38家日企考慮轉移在華供應鏈!越南、印度將「撿漏」?
    據《日本共同社》12月30日報導,經過調查,在96家被日本認為需要防止技術流向海外的企業中,有4成企業(38家)表示有意調整在華供應鏈,將生產基地和供應商分散到東南亞、印度等更多地方。聽上去,這個比例很高,但事實上,能落實起來的企業恐怕沒幾家。
  • 1700多家日企正排隊撤離中國?百億補貼之下,「主力軍」全都還在
    日本在華工廠撤出中國9月9日,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稱,截止到7月底,日本第二批申請搬遷回國的在華工廠有1670家,申請的補貼總額為1.7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7億元)。值得一提的是,上批次申請撤離的在華企業有90家,當中只有3家未獲批准,且此次補貼的金額為日本政府原定總預算的8倍。消息一出,外媒也都紛紛發布一些關於「日企排隊撤出中國」的類似新聞。
  • 日企排隊撤離中國?為給自己解套,兩任日本首相挑釁中國沒底線
    作者:刺客日前,由日本媒體聲稱,受美日產業鏈「轉移」政策影響,大批日本企業正「排隊撤離中國」。不過,日前,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就上述問題發表聲明稱,所謂「大批日企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據中方統計,今年1月到10月,在全國新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2.29萬家,其中來自日本的企業就有604家,實際投資金額高達202.6億人民幣。另外,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日企在華擴大、維持和縮小業務的比例基本維持穩定,其中計劃縮小規模的日企只佔極少一部分。
  • 日企「撤離中國」?你想買的Switch遊戲機還能不能安排上?
    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向《鳳凰周刊》解釋,「且不說2000多億日元是否足夠,畢竟日本企業用三十多年時間已在中國構築了價值數百萬億日元的生產體制;也不去比較本次疫情帶給世界各國經濟的影響。只看日企在華生產銷售體制,就能發現,用2000多億日元撬動日企在華產業鏈的說法幾乎不值一提。」
  • 日本不惜耗費700億日元,幫助日企撤離中國,背後原因何在?
    而中國市場的潛力可以說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也吸引了許多外資企業紛紛來中國市場投資發展。可以說,中國市場在這些外企的眼中就是一塊「香饃饃」,大家都想分上一口。然而最近,卻有一個國家不惜耗費巨額的資金,來幫助本國的部分企業從中國市場中撤離,這個國家就是日本!近期以來,種種跡象都表明,日本正在鼓勵部分在中國的日企撤離中國市場。
  • 日本擬資助部分日企生產線撤出中國!有日企回應:那些錢微不足道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日本打算耗資幫助在華的日企將生產線轉回國的消息引起關注。據悉,日經中文網以及經濟觀察報隨後都對此事做出了相關的分析報導。據經濟觀察報4月15日報導,我國深圳的一家日企高管在接受採訪時指出,「雖然日本當地對企業回國提供了資金支持,但對於企業自身的發展來說,那些錢微不足道。
  • 日本宣布助日企回國後,三大巨頭卻做相反舉動:對華投資增近86億
    據日經新聞7月4日最新報導,日本汽車巨頭本田正繼續加大對華的投資,周三與中國信息技術巨頭東軟(Neusoft)的合資企業正式在中國大連開始運營,主要業務是開發車聯網服務。據悉,該合資公司是本田在該領域唯一的中國研發基地,總投資規模為3億元人民幣(約合4240萬美元)。
  •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逾九成在華日企計劃維持現狀或擴大業務
    中國日本商會16日在京發布《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0白皮書》,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在2019年8~9月對在華日企的調查顯示,在今後1~2年的業務發展方向上,43.2%的受訪日企表示將擴大業務規模,50.6%的企業選擇「維持原狀」。
  • 「日企排隊撤出中國」真相調查
    今年一度甚囂塵上的「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出中國」的新聞讓他頗感意外,因為不論是從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企的調查,還是根據他對日本供應鏈改革措施推動的成效來看,這種說法都立不住腳。1700多家日企「撤離」真相今年以來,日本政壇屢次出現「減少對華依賴」的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