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對奶咖表面的拉花圖案情有獨鍾,心形、鬱金香、天鵝......有時人們去咖啡館裡點一杯拿鐵更多的就是為了精緻的拉花,更甚,在咖啡館會出現「來杯美式拉個花」的場景。
拿鐵拉花要追溯到二戰時期,那時意式咖啡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線,被很多人擁簇。在最開始的時候人們更注重拉花圖案的呈獻,後來在牛奶的綿密口感和咖啡的整體口感的追求上不斷的發展和演進。
市面上也出現了許多相關的咖啡書籍,是以咖啡拉花作為封面的專業象徵,而且咖啡拉花已經是現今各種比賽的必備專業技術。
拿鐵咖啡是由意式濃縮打底加入牛奶製作而成的,所以一杯油脂稠密且順滑、無破洞,風味飽滿的意式濃縮對於拿鐵藝術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在製作拉花時,濃縮的油脂能夠承託住綿密的奶泡製作出紋理清晰且優雅的圖案。濃縮與牛奶再混合之後,也會迸發出新的風味和香氣。所以,一杯不正常萃取的濃縮不僅不易製作拉花,對味道也有影響。
如果要做出好的意式濃縮,最好使用壓力穩定的泵壓式咖啡機。
如果想要拉出持久性強的圖案的話,請儘量不要使用脫脂牛奶,因為脫脂牛奶中的脂肪含量過低,所以打發時的發泡量和奶泡的口感,會比全脂的差一些。所以在塑身階段,飲用使用脫脂牛奶製作的拿鐵的小姐姐們,就不要強求咖啡師拉出一個複雜的圖案啦。
奶泡是牛奶與空氣細密混合的產物,製作奶泡的方式便是將空氣打入牛奶中。所說原理簡單,但真正的製作出一杯綿密細緻的奶泡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建議您使用蒸汽奶泡機來製作奶泡,這樣會把這個過程變得簡單一些。
奶泡對溫度的要求比較高,只有在50~68度的時候會產生品質做好的奶泡,所以通過不鏽鋼的奶缸感覺到牛奶的溫度,在準確的時間點關閉蒸汽口很重要。
在打發奶泡的開始,不要直接將蒸汽口插入牛奶中,因為蒸汽棒工作時遇蒸汽發熱,不工作時溫度降低,蒸汽棒中容易留存冷凝水。所以打發奶泡的第一步驟就是打開蒸汽頭放出冷凝水和低溫氣體。
第二步將蒸汽頭斜插入牛奶液面下一公分左右,傾斜拉花缸,將蒸汽棒處於拉花缸的第一象限位置。如果我們遇到蒸汽壓力足的機器,蒸汽棒可以放在拉花缸的一點、兩點位置;如果我們遇到蒸汽壓力弱的機器,蒸汽棒可以放在拉花缸的三點、四點位置。這樣是為了讓蒸汽更好的進入牛奶中,讓牛奶充分的進氣,旋轉,打發。以防產生過粗的硬質奶泡,在喝的時候享受不到奶泡與咖啡充分混合的細密質感。
第三步就是手要穩。在打奶過程中,儘量不要大動作的調整蒸汽幫在牛奶中的位置,以免攪亂旋轉方向。待牛奶加熱到合適的溫度,關閉蒸汽頭的時候也要注意另一隻握缸的手一定要穩。因為在打發牛奶的最後階段,蒸汽棒插入奶缸或深或淺對牛奶和奶泡都會有影響。
打發完牛奶,關閉蒸汽口之後,一定要聽到蒸汽口不再發出「哧哧」的聲音了,才可以將奶缸離開蒸汽口。
最後,放下奶缸後,打開蒸汽口放出蒸汽口中倒灌的牛奶液體,擦拭蒸汽口,為蒸汽口做清潔。如果不好好愛惜蒸汽口,及時做好清潔,長時間下來不僅細菌滋生,出氣口會造成堵塞,無法打發奶泡。
拉花最開始時需要奶泡和咖啡充分融合,使表面呈現濃稠狀;且融合的手法也要講究,要「高融合,細水流,橢圓擺」。
高融合:融合時要抬高拉花缸(可以充分地攪動咖啡液面)
細水流:牛奶的水流要細(可以是融合更均勻,不會出現白條)
橢圓擺:要成橢圓形的擺動減少底層咖啡液的流動,確保做出的圖案不會隨著流動變歪)。
融合好後就可以開始拉花了。用左手傾斜拿住拿鐵杯,然後右手將拉花缸的尖嘴貼近液面,大水流注入牛奶讓大量的奶泡從奶缸中流出。然後原地左右擺動,讓奶泡在咖啡液面呈現紋路。
請注意,拿著拉花缸的手腕,重點在於穩定地讓手腕做水平的左右來回晃動。這個動作純粹只需要手腕的力量,不要整隻手臂都跟著一起動。
當晃動正確時,杯子中會開始呈現出白色的「之」字型奶泡紋路,在牛奶注入九分滿之後拉高拉花缸向前推,進行收尾。
拉花是每位咖啡師必備的技能,也讓咖啡變得更精緻。好的拉花需要注意每一個步驟,從濃縮到牛奶,從打奶泡到拉花,每個細節都不容小覷。有時我們很努力,每天都在練習,但更重要的是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