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的山神、土地、城隍都是怎麼來的?

2020-12-14 觀點與視角

我們常說的山神、土地、城隍都是怎麼來的?

對神祇的信仰是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宗教都有的。中國的先民們認為,日月星辰、山川大地,乃至草木土石都有主宰和精靈附屬,所以本土的宗教信仰道教和民間信仰,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神靈崇拜的宗教。

特別是道教,從教內來說,有著三清五帝等至高的無上的神仙,更有著山神土地龍王等基層的神仙,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個維持天地萬物運轉的管理體系。道教的神仙體系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和人間的管理體系極度吻合。例如人間有皇帝,天界就有玉皇大帝,地府就有十殿閻羅;人間的城市有郡守,地府的城市就有城隍;人間的家庭有族長、家長,天界就在每個人家庭委派了家神,也就是灶君。

而且,天界比人間的官吏體系更加細緻、設計得也更加完善。例如,河流裡有水神也就是龍王負責管理江河湖海的生靈和財富,哪怕是一口水井都有龍王的崗位設置;每一座山,就一定有山神來管理飛禽走獸和礦藏林木;每一方土地,就有土地神負責保護土地上的物產和居民;每一座城池,就有城隍,城隍手下有判官,掌管生死簿,負責管轄區域人類的生死禍福,記載他們在陽世的善惡言行。可謂考慮周到,全面細緻,無微不至。

雖說山神、土地都是最基層、官階最卑微的神祇,但是在傳統的信仰者心目中,他們都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者和庇佑者,都是要恭敬祭拜,絲毫不敢馬虎的。而且,在形象設計上,山神、土地都比較和善親民,也因此而得到更多子民的信賴和親近。至今在很多偏遠農村,農民們都有供奉山神土地的傳統,要麼獨立建造一座小廟,要麼選擇一處乾淨的地方,挖一處神龕或者神窟,安置上山神土地的神位,四時上香,祈求平安順遂。

中國的國土面積博大,山川、河流、城池眾多,從這個角度說,要實現真正意義的無縫隙管理、全方位覆蓋,就一定需要很多的神祇來擔任山神、土地。這個數量不用計算是非常龐大的。那麼,這些眾多的基層神祇是從哪裡來的呢?

第一種,就是人自己選擇的神。中國文化自古就有「聰明正直之為神」的選神準則。被選為神祇的人,生前都是那些忠臣、烈士,他們或者為保家衛國、或者是為民請命、或者是為了氣節忠義,或者是為民犧牲,一定是在行為或者品德上對百姓有很大貢獻和付出的人。人們敬仰他們的品德,就期盼這些人去世以後不要遠離,依然能夠在另一個世界、以另外一種狀態,繼續獲得他的庇佑。例如,當年義烈而死的史可法,就被揚州人奉為揚州城隍。文天祥是杭州的城隍,「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是蘇州城隍。

當然也不是選擇這些神祇一定要生前是官員或者名人,一些凡人也有可能入選地方神祇。有的人生前為人極為孝順,是人人稱頌的孝子,就有可能被人奉為城隍,因為中國人始終相信「忠臣出自孝子門」,為人孝順的人,一定能夠恪盡職守,造福民眾;有的人生前為人公道正派、辦事可靠,就有可能被人尊奉為山神或者土地。這種選神的方式,其實也是傳統社會人們道德選擇的一種表現,弘揚什麼、貶斥什麼,在敬拜什麼樣的神仙裡就完全顯露出來了。

第二種方式就是封神,這是一種純官方的行為。歷代的帝王都有過多次封神的記載,例如對孔子的追封,對關羽的追封等。而規模最大的封神當然屬《封神演義》裡姜子牙助周伐紂成功之後的那次封神。這一次封神,也可以認為是對於傳統神仙體系的一次規範化整理,添補了很多神仙體系的空白,調整了以前的供奉名單中的重疊和混亂,構成了一個完整、嚴密的神祇名單。《封神演義》裡那份「封神榜」,迄今為止依然是道教界和民間信仰裡認為最為權威的神仙名單。

當然,這份名單涉及到的只是對高級神仙崗位的確立,例如對於地府、各大海洋、五嶽等,都有明確的人選。但是對於次一級乃至更次一級的神仙名單,也遠非這一份名單所能寫盡。也正因為如此,才給後世人選擇道德高尚、人品過硬人成為神祇留下了餘地。

姜子牙在封神的過程中,還遇到一個難題,就是生前有職有位,有名望、修行、道行的人,都基本在「封神榜」裡榜上有名,得到了妥善的安排。但是武王伐紂是一場漫長的戰爭,期間持續了十年左右。十年的戰亂,無數底層士兵乃至百姓都因為這場戰爭而犧牲。據說姜子牙正式封神的時候,這無數亡靈就圍在封神臺周圍,看到同樣死亡的人都得到了合理安排和冊封,這些榜上無名的靈魂就憤憤不平,一致怨氣衝天,縱使姜子牙動用打神鞭也無法驅趕他們。

更何況他們生前也都是忠烈之士,也算是為國捐軀,姜子牙也不願動用更加強悍的手段整治。於是,姜子牙靈機一定,命名立即將歷次戰鬥中犧牲的士兵和平民的名單整理呈報上來,送上了封神臺。然後姜子牙祈禱天地,跪拜行禮之後,將所有的名單撕成了碎片,然後施法驅動起大風,把這些寫著亡靈名單的碎片吹得漫天遍地。姜子牙隨即命令,這些碎片吹落到什麼地方,名字所寫的亡靈即為該地的神祇,落在山上就是山神,落在大地就是土地,落在河流湖泊就是水神。於是,皆大歡喜,亡靈欣慰,也讓各處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有了保護神。

(原創作品,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年味 城隍•土地•灶王爺
    城隍,《辭海》「城隍」條等云:「護城河。」引班固《兩都賦序》:「京師修宮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備制度。」既說是浚,當有水。但同書「隍」字條又注云:「沒有水的護城壕。」到底是有水沒有水?姑且不去管它,反正,城隍後來已經成為神。說是守護城池的神也可以,更準確一點,應說是坐鎮一方之神。據《辭海》,最早見於記載的為蕪湖城隍,建於三國吳赤烏二年。北齊慕容儼在郢城建城隍神祠一所。
  • 城隍姥爺是怎麼來的?城隍的本意是什麼?你們知道嗎?
    在這些神仙鬼怪中,由一路小神仙——城隍老爺逐漸發展起來,成為各地城市的保護神。城隍老爺常和土地公公一起,也成為古代神話故事中經常出現的「配角」。 那麼,這個城隍老爺是怎麼來的呢?
  • 廈門臥龍山土地公廟受金門浯島城隍主辦方邀請 號集信眾參加浯島城隍出巡活動盛事
    雖參巡信眾人數名列前茅,但在臥龍山土地公廟管理人員的精心編排下,各大方塊排列有序。首當其衝的由3位師兄並排,手持的一條字幕顯目的紅底金字廈門臥龍山土地公廟字體的橫幅引領參巡隊伍。臥龍山土地紅廟方陣剛好排名第10。10字在中國是個相當吉祥數字,是金門城隍老爺賜予臥龍山土地公和參巡信眾的福報,喻寓本次臥龍土地公金門迎城隍後各信眾閣家在事業、家庭、財運、人際、官運……都會十全十美。
  • 《爛柯棋緣》中出現的城隍,本是儒家神祗,盤點千年來城隍的體系
    說起最近的小說,我們就不得不提一提被譽為近些年來最有仙氣的小說——《爛柯棋緣》了,而在這部小說之中,我們總能發現其中的神鬼之說也是十分引人入勝的,而其中卻沒有地府,只是簡簡單單的城隍。在我們的印象中,城隍是道教的神仙。
  • 語音:關於城隍土地
    城隍,道教中守護城池之神。至明清時期,漸由守護神演變成與人間官場所派遣的「陽官」對應的「陰官」,專責這一地區的大小陰間事務。各地的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甚至是由當地的老百姓自行選出,選擇的標準是殉國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是俠肝義膽,為人正直,忠孝之人物。      北宋歐陽修所寫的祭城隍文中提到:「吏竭其力,神祐以靈,各供其職,無愧斯民」,顯示了當時官吏們對城隍的敬重和與城隍互相依賴的關係。城隍下轄有文武判官、各司大神、甘柳將軍、範謝將軍、牛馬將軍、日夜遊神、枷鎖將軍等神。
  • 四位城隍的成神因緣和城隍顯靈記
    古人所謂聰明正直而為神,漢地文化中的城隍和土地神是天帝管轄下的正神,素有重德善功,利於國家社稷和百姓,而非其他地域中文化中認為的山神地神乃稱霸一方之鬼神。城隍神之靈驗故事,古往今來甚多。他們上承天帝、東嶽大帝之詔令,下轄各地土地神祇,且還註記善惡,執行因果,懲惡揚善,遣陰差收錄人命盡者之魂魄。
  • 民間故事:地主老爺私自買賣土地廟,城隍顯靈幫土地公討回公道
    夫人做好就大聲說道:「我乃是蘇州城城隍,奉了都城隍的命令來審理你們家私自買賣土地廟的事情。」聲音雄厚不是江南吳語,而是中原地區的口音。語畢,驚動了眾人,大家紛紛過來查看。那位扶起夫人的侍女趕快跪下說道:「太湖水神參見城隍。」又有一位侍女也跪下道:「棠裡巡攔神參見城隍。」
  •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真的知道,城隍是保佑什麼的嗎?
    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社群內容營銷諮詢【 白磚家】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真的知道,城隍是保佑什麼的嗎?◎城隍城隍據說由《周禮》蜡祭凡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衍化而來。道教將城隍列入地只。
  • 城隍老爺的下屬都有誰?
    道教城隍信仰由來已久,可追溯到漢代,上海最早的城隍廟為宋時興建,到明代,道教發展迅速,城隍信仰更是得到了統治者的大力推廣,朱元璋便曾經下詔令要求全國各地每處每城均興建城隍廟,供奉城隍尊神,城隍信仰自此大興。
  • 一城一城隍,城隍老爺到底是何方神聖?
    逢年過節,全國不少地方會逛(城隍)廟會,這已經成為一項傳統民俗活動。城隍廟顧名思義乃是供奉「城隍」的地方。放眼全國,各地都有城隍廟,那這位城隍老爺究竟是何方神聖得以擁有如此之多的信眾呢?「城隍老爺」是中國傳統信仰與道教中的一位神仙。
  • 城隍(守護城池之神)​
    各地的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甚至是由當地的老百姓自行選出,選擇的標準是殉國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是正直聰明的歷史人物。   中國古代的城市,一般用土來築城牆,城牆的四周都挖有護城的塹壕,有水的稱池,沒水的稱隍,所以這種護城的壕溝就叫「隍」。城隍本指護城河,班固《兩都賦序》:「京師修宮室,浚城隍。」
  • 山西一城隍廟,名為天下都城隍,統管全天下的城隍廟
    還記得,有位偉人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人一定要有信仰,即使他們信奉是神佛,亦足矣」。在民間,信奉神佛其實並不少見,他們將部分心願寄托在他們身上,祈求安康。也正因此,無論是本土的道教還是外來的佛教,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發展的越來越好。
  • 五月十一 ,恭祝天下都城隍聖誕!
    他們認為與人們的生活、生產安全密切相關的事物,都有神在,於是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道教把它納入自己的神系,稱它是剪除兇惡、保國護邦之神,並管領陰間的亡魂。起初,城隍是位土地神,根據《禮記》的記載,歲末天子在歲末豐收之後對保佑農業的八位神靈進行祭拜,也稱作「八臘祭」。所謂「八臘」指的是先嗇(神農氏)、司嗇、農、郵表畷、貓虎、坊、水庸(溝渠)及百種。
  • 昔日濟南(十九):一城三城隍,神多不打架
    按照古代傳說,每個城市都有一個城隍,他主要負責人一生福壽祿和惡罰,權力非常大。城隍的下屬有文武判官、十司官、三十六天兵、七十二罡煞。
  • 聊齋|秀才迷迷糊糊的去考試,考上了城隍之神
    有年宋燾突然生病臥床不起,直到有天,一小官吏拿著帖子,牽著匹白腦門的馬來找宋燾,剛見面就說:「我來請你去考試」。宋燾滿臉問號地說:「沒聽說考官來了啊,為什麼馬上就考試?」小官吏也不廢話,直催著宋燾上馬趕路。宋燾又看了看帖子,沒別的辦法,只好拖著病體上馬跟小官吏走了。趕路之中,宋燾都開始懷疑自己是外地人了,明明從家裡出發,可偏偏一路上沒見過認識的地方,生疏得很。
  • 城隍反應了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那麼城隍在民俗中有怎樣的地位
    今天咱們講城隍,一個廣泛存在於各地的神位,如果你跟我一樣遊歷過半個中國,你會發現各地的城隍都是不一樣的,每一個城隍都有自己的故事。中國文化不同於其他任何地方的文化,翻開整個中華民族的神話故事你會發現這是一部跟自然抗爭的歷史,大洪水期間西方造了方舟,而中國的大禹歷經千辛萬苦戰勝了水患。中國的神話講的是跟自然的抗爭,西方的神話講的是順從等待所謂的神的救援。
  • 自古城隍是守護一方的神,而他卻不這麼想!
    文/徵戰撩四汸66,本文為百家號「徵戰撩四汸66」創作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徵戰撩四汸66自古城隍是守護一方的神,而他卻不這麼想!我國神話傳說,城隍菩薩是城池的守護神,也是當地百姓的保護神,俗稱為「城陽老爺」。在每座城市裡,都建有城隍廟,廟內供奉著城隍神像。城陽老爺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他有求必應,能「早時降雨,澇時放晴」,「消災滅禍」,他還管理亡靈,能「超度亡魂」,凡地方上發生的吉祥禍福,都與城隍有關。
  • 城隍是古代城池守護神 地方官上任先拜城隍爺
    中國古代有一套完整的神仙體系,從佛教的釋迦牟尼到道教的太上老君,舉凡神仙,都有自己的職位。在這個龐大的神仙體系中,「玉皇大帝」無疑是最高領袖,可還有一批「基層幹部」,在民間受到最廣泛的祭祀。說起這批「基層幹部」,大家應該耳熟能詳,什麼土地爺、山神、河神、城隍等等。  有些職位我們看名字就能猜出來歷。
  • 城隍——魔鬼的控制者
    在對城隍本身的崇拜中,同一座廟宇中的矯正儀式與對同一位神的民間儀式之間是相互對應而非相互對立的。在這裡,使用神是直截了當的,回想一下為城牆外面不受崇拜的死者而設立的祭壇名稱便會知道,那隱含的意義就是,對平頭百姓轉成孤魂野鬼時的嚴厲的懲罰式控制。
  • 明清城隍封爵考
    (24)康熙年間,方都秦為安慶府城隍廟所作碑記,即對城隍靈應與封爵之間的關係做了論述,認為皖郡城隍千百年來尊於他郡城隍,實因捍災御患,靈應顯著,所以屢次得封,元至元中升為王爵,洪武中又封威靈公。「是神以王、公之尊照臨二代,大誥豐碑,業已昭垂百禩。」(25)       唐以來,城隍神具有冥官角色,與地方官陰陽表裡,是官方「神道設教」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