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初昕 文/圖
2000多年前的《詩經·小雅》就有「君子攸芋」的詩句。美食家蘇東坡有詩讚道:「香似龍涎仍釅白,味如牛乳更全清」;宋人陸遊《閉戶》詩中寫道:「地爐枯葉夜煨芋,竹筧寒泉晨灌蔬」,都極力讚美了芋頭的獨特風味;還說「烹慄煨芋魁,味美敵熊蹯」,對芋頭的推崇,可謂無人所及了。而清代鄭板橋則追求「閉門品芋挑燈,燈盡芋香天曉」的意趣。
金秋時節,芋頭也就成熟了,用鋤頭挖開,滾壯圓實的芋頭便露了出來。用這樣新鮮的芋頭,做個芋泥香酥鴨是最好不過的了。主料當然就是芋頭和鴨子了。將芋頭洗淨,刨去表皮,放入蒸鍋上蒸熟,用湯勺將芋頭壓成泥狀。把蝦肉、香菇剁碎,加入生粉、味精、精鹽、胡椒粉、白糖和芋頭泥充分攪拌均勻,放在一旁備用。
鴨子褪毛除去內臟後,瀝乾水分,放入老滷水中,用文火慢慢煲滷,使之能夠入味到其中。半個小時以後,鴨子逐漸綿軟了,色澤也呈現出醬紅色。從滷水中撈出,冷卻後,將鴨骨拆掉,在鴨腹腔內拍少些乾粉,把芋泥充填於腹腔內,抹平一下,再輕壓捏實,最後在鴨子的表面還要塗抺一層蛋清,芋泥就可以粘在上面,不易剝落。等充填好後,不要著急馬上下油鍋,放上片刻讓其緊實些,炸的時候就不會鬆散。
芋泥充填完畢後,下一步就是入油鍋炸了。這個環節關鍵之處就是油溫。炸這個菜須用花生油,油溫控制在120℃這個範圍。油溫的控制不能只看表面,而應當用手心去試,直至感覺灼手,就可以將鴨子下鍋了。鴨身放下後,不要隨便翻動,以免壞了鴨子的成型,成型後才可以翻動,直到顏色變成金黃的色套,才能輕撈出來。
這道芋泥香酥鴨從外觀上看,看似蓬鬆的外表卻不失整齊,金黃的色套奪人眼球。晾冷後,用刀切成一小塊,按整鴨的形狀裝盤。還未到嘴,一股撲鼻的酥香就已經到了鼻翼間。忍不住唾液四溢。夾起一塊送入口中,口味酥脆甘香,粉綿柔嫩,醒胃可口,意猶未盡。除了入口外酥裡軟,芋頭粉而細膩爽滑,香氣十足以外,鴨肉的香嫩,必須在細細咀嚼中才會慢慢呈現出來,尤其是那獨特的油香,與芋頭的滋味,鍥合在一起,尤為美味可嘉了。
芋泥充分吸納了鴨肉的質地,進而提取了精華,而鴨肉在芋泥的吸附下,肉質纖維變得愈加的味美和鮮嫩了。經過了油炸的高溫,兩種主料最終融合於一身,二者相輔相成,可謂是天作之合,唇齒留香,味美悠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