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時代的海參崴罕見老照片,100多年來中國人在這裡消失了

2020-12-12 好奇組長

海參崴曾是中國領土,隸屬於吉林將軍管轄。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將海參崴劃給沙俄,從此被俄羅斯人改名為符拉迪沃斯託克,意為「統治東方」,這足見俄羅斯人的野心。

現在的海參崴是俄羅斯遠東最重要的城市,俄羅斯的太平洋艦隊就在這裡。圖為1880年代的海參崴,經過20多年的建設,這裡已經完全是俄羅斯風格的房屋了。

1883年3月16日,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將海參崴升格成市,可見當時沙俄對這座遠東城市的重視。他們以海參崴為跳板窺視著整個中國東北。

1880年代的海參崴還有大量留著辮子的中國人和一些日本人,而現在的海參崴已經很難看到中國面孔了,這100多年來中國人在這裡消失了。

1880年代海參崴的日本人

1880年代海參崴還有很多中國人,不過大多處於社會底層,為俄國人服務。

1880年代海參崴的一條主幹道,跟歐洲部分的俄羅斯地區幾乎沒有什麼兩樣了。

俄國人為了尋找東方的出海口所以才瞄上了海參崴。雖然海參崴並不是常年不凍港,在冬季會有結冰期,但這對俄國人來說已經非常意義重大了。

海參崴的冬季是比較寒冷的,降雪比較多。

1891年時西伯利亞鐵路開通至海參崴,更加鞏固了俄國人對這裡的控制,同時也促進了這裡的發展,大量俄國人尋找出路湧入海參崴。

海參崴的俄羅斯水兵和日本婦女

沙俄年代海參崴的駐軍總部

相關焦點

  • 海參崴100多年前的老照片,封存在歷史影像裡的中國人
    如果沒有現存至今的那麼多的舊照片,我們已經很難在海參崴找到更多的中國人的歷史蹤跡了。雖然現在海參崴能見到很多的華僑,但幾乎沒有土生土長的華人。有兩塊明代永寧寺漢字石碑,立在海參崴最大的阿爾謝涅夫博物館內。這是能夠證明中國明朝政府在黑龍江下遊地區有效行使主權的歷史鐵證,但俄羅斯人大咧咧的在自己的博物館內陳列著,更多的是在展示著自己霸佔東方的「功績」。
  • 沙俄侵佔海參崴後,當地的中國人去哪兒了?
    不過,由於清政府的衰弱,沙俄強逼下簽訂了一份《璦琿條約》,將包括海參崴以內的大片北方地區劃為清政府在沙俄之下共管。從那以後,沙俄依舊賊心不死,不但再次逼迫清政府籤署《清俄天津條約》,更是慫恿英法聯軍進犯北京,並假意表示願意從中調解,實則逼使清政府籤署了與之籤署的《清俄北京條約》,其中明確將烏蘇里江以東40平方千米的領土完全割讓給沙俄。這裡面包括海參崴在內。
  • 海參崴——100多年以前這裡生產海參!
    海參崴,100多年以前這裡生產海參,「崴」是窪地的意思,所以中國人稱它為海參崴。根據我國歷史記載,1860年沙俄強迫滿清政府籤定《中俄北京條約》,致使包括海參崴在內烏蘇里江以東的4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割讓給了俄國。1862年,沙俄政府將海參崴改名為「符拉迪沃斯託克」,翻譯成漢語就是控制東方。
  • 被沙俄侵佔的海參崴,如今發展成什麼樣了?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說到海參崴,如今已經很少在新聞中被提到,年輕人中很多人已經不知道這個名字。但熟悉近代歷史的人都知道,在1860年以前,這裡曾經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在康熙年間,清政府曾經和沙俄籤訂了《尼布楚條約》,條約中明確海參崴是大清朝領土。
  • 1955年海參崴老照片:風景宜人,蘇軍重兵把守,曾是中國天然優良不凍港
    然而,當時的清朝國力強盛,沙俄的企圖未能實現,而雙方在《尼布楚條約》中明確訂明海參崴所在地區屬清朝。(這是一組反映1955年海參崴情況的老照片) 事實上,時至今日依舊很多中國人來這裡度假。國父孫中山曾說,「這個30萬軍失敗了,要再組織一個30萬軍,直到收復海參崴為止!」
  • 中國人曾給了海參崴一切,但卻鮮為人知
    清朝時闖關東的河北、山東人把這裡叫做「崴子」,以為當地盛產海參,所以漢譯為「海參崴」。歷史上,海參崴自漢唐時起就有人類活動,由中國歷代王朝管轄。17 世紀中期,沙俄伺機東侵,試圖在遠東地區開拓不凍港。1858 年清政府和沙俄籤訂不平等的《璦琿條約》,規定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由中俄共管。
  • 沙俄侵佔西伯利亞後,當地有中國人居住嗎?他們最終去哪兒了?
    但是,在沙俄侵佔整個西伯利亞,逼迫清政府割讓1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之後,整個西伯利亞地區的中國人開始迅速減少,到蘇聯時代時,西伯利亞已經沒有成規模的中國人居住。沙俄侵佔的中國領土數十萬居住在西伯利亞的中國人為什麼消失了呢?
  • 老照片:清朝末年在海參崴生活的中國人 這座城市屬於我們的歷史
    17世紀的時候,隨著沙俄為了打通遠東出海口,不斷與清朝政府製造摩擦。康熙時期儘管中俄《尼布楚條約》明確規定了海參崴屬於中國,但後來隨著清王朝的國勢漸微,鴉片戰爭以後,沙俄政府於1858年強迫清政府籤訂了《璦琿條約》,將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劃為中俄共管。
  • 老照片:100多年前被沙俄侵佔的海參崴,600餘平方公裡,太可惜了
    海參崴,原為清朝屬地,位於俄中朝三國交界之處,三面臨海,是遠東地區的一座大港口。1860年,俄國威逼清朝籤訂《中俄北京條約》,將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域割讓給俄羅斯,其後海參崴被改名為符拉迪沃斯託克,俄語意為「統治東方」。圖為100多年前的海參崴港口停泊著的船隻。
  • 1868年沙俄佔領的海參崴,人們仍扎著辮子,用生命維護最後的尊嚴
    在這裡有些豐富的自然資源,時常又有各種鳥兒在這裡聚集,因此也有了「鳥市」之稱。這座城市就是海參崴,如今海參崴隸屬俄羅斯的管轄範圍,從清朝末期開始,這座城市就脫離了清朝的版圖,回去到了俄羅斯的領域中,作為俄羅斯重要的交通要塞。現在,在那裡居住的人口已經超過了六十萬,不過在這六十萬中,絕大部分的人都是俄羅斯人。
  • 中國人是如何建設海參崴的?|地球知識局
    雖然海參崴在俄國遠東最遙遠的那一端但氣候所限,哪裡的海面結冰期最短,哪裡就最重要▼一紙條約並不意味著真正意義上的控制,俄國還需要在這裡投放足夠的力量,將其真正建設成俄國在遠東日本海邊的要塞城市,才能說徹底掌控了遠東新領土的局勢。
  • 1955年海參崴:天然優良不凍港,蘇軍重兵把守,沒有絲毫中國痕跡
    (這是一組反映1955年海參崴情況的老照片)【愜意的時光】晚清政府喪權辱國,國力衰微,沙俄認為機會到來了。1858年沙俄強迫清廷籤訂不平等的《璦琿條約》,裡面規定包括海參崴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為中俄共管。1860年,沙俄又強迫清廷籤訂《中俄北京條約》,割讓了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約4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這裡面就包括海參崴。
  • 老照片;遠東明珠海參崴
    #老照片(1918年-1922年期間,美國獵狼犬部隊進駐海參崴。)(符拉迪沃斯託克金角灣上的中國小船。)(二十世紀初在海參崴生活的華人。)(二十世紀初在海參崴修建船塢的華人勞工。)(1918年4月5日,北洋政府應海參崴各國領事團的要求,正式確定選派「海容」號巡洋艦前往海參崴駐防。)(1955年海參崴街景。)
  • 俄羅斯教科書,如何說海參崴的?
    沙俄趁機侵略中國土地,海參崴就是這麼丟掉的。如今,海參崴離開中國已經多年,那麼俄國教科書是如何說海參崴的呢? 在這種政策的影響下,導致東北地廣人稀,而離東北更遠的海參崴,中國居民就更少了。因為東北人口稀少,沙皇俄國就趁機侵佔中國土地。當他們發現海參崴的中國人少,就動了歪心思,想把這塊土地整過來。 清朝強盛的時候,寸土不讓。《尼布楚條約》籤訂前,清朝非常清楚沙俄的心思,明確將海參崴屬於中國寫在了條約裡。
  • 海參崴起義:中國淘金工人讓俄國人見識到了中國人的血性
    文/寂寞的紅酒   提起海參崴起義,也許大部分人都很陌生,很多人甚至聽都沒聽過。人們都知道沙俄佔領了中國的外東北,佔領了中國的海參崴,但似乎沒有聽到過當地中國人反抗沙俄統治的事。但事實上,當地的中國人不僅對沙俄殘暴的統治進行了反抗,而且還不是一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海參崴大起義。
  • 中國的海參崴是如何變成俄羅斯的符拉迪沃斯託克的?
    清康熙年間,清政府和沙俄籤訂的《尼布楚條約》中明確訂明海參崴所在地區屬清朝。清朝中後期國勢日衰,第二次鴉片戰爭中,1858年清政府和沙俄籤訂不平等的《璦琿條約》,規定包括海參崴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為中俄共管。 1860年俄國又逼迫清政府籤訂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清政府割讓了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約4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其中包括海參崴。
  • 海參崴是如何成為俄國港口的?
    近代東北亞清康熙年間,清政府和沙俄籤訂的《尼布楚條約》中明確訂明海參崴所在地區屬清朝。清朝中後期國勢日衰,第二次鴉片戰爭中,1858年清政府和沙俄籤訂不平等的《璦琿條約》,規定包括海參崴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為中俄共管。1860年俄國又逼迫清政府籤訂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清政府割讓了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約4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其中包括海參崴。
  • 俄羅斯海參崴的由來
    從1860年沙俄逼逼迫清政府籤訂《中俄北京條約》後,遠東40萬平方公裡包括海參崴就離開了中國的版圖。1871年沙俄開始在此處擴建軍港,為了抹除中國的痕跡,他們驅趕、tusha中國人,修建富有自己國家風格的建築。
  • 實拍海參崴的各種銅像,其中一座令中國遊客感到憤慨,究竟為何?
    雖然地處亞洲,位於太平洋的沿岸,但卻是一座充滿歐洲風情的城市,城內到處都有各種各樣的銅像,其中有蘇聯時代修建的銅像,也有俄羅斯時代修建的銅像。中國遊客來到這裡,參觀銅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旅遊項目。大家首先要參觀的一定是海參崴那座著名的列寧銅像。提起列寧,我們首先會想到《列寧在十月》裡那句經典的臺詞: 「麵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還有他向群眾演講時那個經典的揮手動作。1924年列寧因病逝世後,俄羅斯人在前蘇聯建起了成百上千座列寧的塑像,來紀念這位前蘇聯國家的締造者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理論家。
  • 沙俄冠姓「統治東方」,漂泊在外的海參崴,我們還要等多久?
    1860年,清政府被迫與俄國籤訂了《中俄北京條約》,將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域割讓給俄羅斯帝國,使得中國直接損失了100餘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隨後俄羅斯帝國將冠姓符拉迪沃斯託克,俄語意為「統治東方」,足見其野心之大。《南京條約》也好,《中俄北京條約》也罷,這些清政府被迫籤訂的喪權辱國條約,成為了清朝末期國立孱弱的縮影,也為中國之後百年的艱難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