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輪浮波承使命 國產氣導再起航——中央氣象臺氣象導航業務建設邁...

2020-12-12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曹越男 齊丹

2019年12月10日,由中央氣象臺提供遠洋船舶導航服務的浙能集團「浙能海1號」輪歷時15天,靠泊舟山六橫煤炭碼頭,順利完成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至舟山航線的首航。

「『浙能海1號』是當今國際遠洋散貨輪最大的船型,在出航期間,首次全程使用了中央氣象臺航前最優航線設計,航行中航道天氣海況監視及風、浪、流等天氣預報,航程結束後的航次評估報告等服務產品,堅實的科技支撐讓遠洋航行有了『定海神針』。」華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有著18年航海經驗的肖栓良船長說。

船長提到的「定海神針」,就是中央氣象臺於2019年7月11日「中國航海日」發布,我國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船舶信息服務與監控系統並舉、船端與岸端導航業務系統一體化的中央氣象臺船舶氣象導航系統。

響應戰略 氣導服務揚帆起航

狂風、巨浪、暴雨、濃霧、海冰等惡劣天氣和海況,嚴重威脅航行安全,影響航行計劃。船舶氣象導航服務被公認為是減少事故、保障航行安全、省時節能、提高營運效益的有效手段。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遠洋船舶多使用國外氣象導航公司的服務。1984年,中央氣象臺專業預報科開始研究氣象導航技術;1992年,創建北京環球氣象導航中心,正式開展導航業務。進入21世紀以來,因為中國氣象局海洋氣象業務布局調整以及市場萎縮等原因,我國船舶氣象導航業務量逐年下降。國內遠洋船舶氣象導航服務市場逐漸為國外公司所壟斷。

隨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提出和「一帶一路」走向務實階段,我國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項目逐步啟動,港口和航運經濟快速蓬勃發展,涉海各行業均迫切需要及時有效的海洋氣象服務保障。2017年,中央氣象臺從國家安全角度出發,走自主研發道路,重新設計氣象導航業務系統。新的氣象導航系統初步具備了全球導航業務能力,可以承擔起海運氣象服務、海洋生產與經濟氣象保障乃至國防安全氣象保障等專業服務的重任。

樹高葉茂 星辰大海模式領航

數值模式系統作為現代化氣象導航系統的核心技術支撐,歷經數代數值預報專家的潛心研發,已形成了具有我國獨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集全球中期數值預報、區域數值預報及專業數值預報為一體的三級數值預報系統——GRAPES,為遠洋航行提供如10米風、氣壓、溫度、能見度以及風浪、湧浪等預報,最高空間解析度9千米,最長預報時效可達240小時。

2019年,隨著中央氣象臺與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深化合作,進行全球洋流模式的聯合攻關,洋流模式提供的流速和流向預報也在導航業務中得到了新的應用。

2019年11月27日,「阿爾法旋律」號從舟山出發,原定航線為走菲律賓東側,但隨著颱風「北冕」突然加速發展,在12月1日可能會與既定航線交匯,岸端、船端與船舶租方緊密聯繫,共同研判。中央氣象臺建議船長更改航線,經巴士海峽走菲律賓西側。船端接受建議,終於搶在颱風前經過受颱風影響海域,最終該船成功避過颱風,於2019年12月14日順利抵達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口。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尤其是在北半球的颱風季。

穩步增長 點滴成海密如織網

經過數十年的積累和近兩年的業務快速發展,中央氣象臺氣象導航服務範圍迅速擴展。以2019年為例,全年共服務了300多個航次,月服務量從最初的19條增至11月的69條,現日均服務船舶達40條。首鋼、上海新海航業、通利船務有限公司、華洋海事、浙能集團等17家航運公司均接受了來自中央氣象臺的遠洋船舶氣象導航服務。這個數據已經遠超上世紀90年代氣象導航巔峰時代的月服務數量。

氣象導航服務範圍從北極圈的摩爾曼斯克港,到為南極海域科學考察的船舶提供安全航行保障,服務領域遍布政府服務、海警保障、科考等方面。服務海域從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已經擴展到全球海域。

預報要素多元化、服務時效全方位,能夠滿足遠洋導航、海上搜救常態化、全天候行動的新需求,中央氣象臺應用自主、可控的數值預報技術和導航產品,為海上安全保駕護航,為中國印記向深海拓展助力。

相關焦點

  • ——中央氣象臺強化船舶氣象導航能力建設
    2019年7月11日,中央氣象臺與交通部華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船舶氣象導航系統。自同年10月正式提供服務以來,該系統累計服務船舶近千艘次,籤約航運公司40家,月均服務超70艘次,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趙偉告訴記者,隨著導航業務鋪展開來,服務需求逐漸上升,尤其是最近兩個月,每月服務量都在百艘以上。
  • 察風雲變幻 護船舶安瀾——中央氣象臺強化船舶氣象導航能力建設
    2019年7月11日,中央氣象臺與交通部華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船舶氣象導航系統。自同年10月正式提供服務以來,該系統累計服務船舶近千艘次,籤約航運公司40家,月均服務超70艘次,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趙偉告訴記者,隨著導航業務鋪展開來,服務需求逐漸上升,尤其是最近兩個月,每月服務量都在百艘以上。
  • 中央氣象臺海洋氣象導航系統:御風越海 走向深藍
    對此,中央氣象臺果斷建議,改變航線至風力小的南緯20度至30度之間,避開西風帶。根據建議,「pioneer號」順利到港。類似的故事還很多。「pioneer號」調整航線的背後,是一款「私人訂製」版導航——中央氣象臺船舶氣象導航系統。
  • 中國氣象局與招商局集團籤署協議,遠洋氣象導航「國船國導」
    中國氣象局與招商局集團籤署協議,遠洋氣象導航「國船國導」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2018-12-17 22:01 來源
  • 海洋氣象服務全接觸——中央氣象臺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工談...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近期我國仍需要重點防範海上大風的危害。海上大風為什麼來勢如此兇猛?它帶來的影響與危害究竟有多大?除了大風天氣以外,還有哪些海洋災害性天氣值得我們關注和防禦呢?在防禦海上災害性天氣的時候,氣象部門都採取了哪些措施?提供了哪些服務?《嘉賓訪談》欄目非常榮幸地請到了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的兩名高級工程師尹盡勇和劉濤老師,和我們聊聊這些話題。
  • 「中央氣象臺」決策服務手機應用軟體上線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爭光報導 日前,由國家氣象中心氣象決策服務移動APP建設小組研發,主要面向決策領導和一線決策服務人員的手機應用軟體「中央氣象臺」安卓(Android)版、iOS版正式上線。
  • 做中國人的全球遠洋氣象導航
    「一帶一路」點燃「國船國導」夢  遠洋氣象導航業務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是根據未來一段時間的氣象水文條件,結合船舶技術性能和營運需求,為遠洋船舶推薦最佳的航行路線,並提供船舶跟蹤、航次評估分析、航速和燃料消耗索賠等服務。
  • 超強颱風來襲 中央氣象臺與港澳氣象部門再次「會診」
    中國氣象報社全媒體記者崔國輝 簡菊芳報導 9月15日15時,在今年第22號颱風「山竹」(超強颱風級)步步逼近華南沿海之時,繼13日舉行歷史首次三地聯合視頻會商之後,中央氣象臺與香港天文臺、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再次就
  • 剛剛,中央氣象臺與粵港澳氣象部門舉行聯合會商!聚焦7號颱風
    8月18日20時55分,從中央氣象臺會商大廳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廣東省氣象臺、香港天文臺、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的技術人員正在做會商前的最後調試!此刻,相隔千裡,今年第7號颱風「海高斯」近海強度、路徑等變化,牽動人心!
  • 中央氣象臺:守望共和國寒來暑往
    >1950年3月,中央氣象臺最早的辦公樓舊址,坐落在北京動物園內。中央氣象臺(國家氣象中心)為科技型的社會基礎性公益事業單位,是全國天氣預報、海洋、環境、生態和農業氣象以及中國氣象局業務數值預報系統研發與運行、決策氣象服務等國家級業務中心,也是世界氣象組織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核環境緊急響應區域專業氣象中心、亞洲沙塵暴預報區域專業氣象中心、海洋氣象服務區域專業氣象中心
  • 中央氣象臺與粵港澳氣象部門舉行今年首次視頻會商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9日電(張宏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據中央氣象臺最新消息,今年第7號颱風「海高斯」(颱風級)的中心已於8月19日6時前後在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2級(3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70百帕。
  • 中央氣象臺NMC新版網站發布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爭光 宋文彬報導 3月23日,中央氣象臺NMC新版網站(NMC 3.0)發布。該網站定位為國內最權威的國家級天氣預報預警服務產品發布渠道,是中國氣象局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的國際窗口,是對全國3000餘個下級臺站、氣象機構進行專業業務指導的網絡化平臺。新版網站應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充分體現國家級天氣預報發布渠道的綜合、權威、精準、智能、易用特點。
  • 寧夏:完成枸杞氣象智能化業務服務平臺建設
    12月8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氣象局組織召開枸杞氣象智能化業務服務平臺建設(一期)現場業務驗收會。專家組一致認為,項目完成了建設要求,達到了預期目標,符合業務驗收要求。枸杞氣象智能化業務服務平臺建設(一期)項目由寧夏氣象科研所、氣象臺、信息中心、服務中心和中寧縣氣象局聯合承擔,完成了枸杞氣象服務技術支撐能力建設,建成枸杞智能化農業氣象業務服務平臺、枸杞氣象服務大數據共享平臺、信息發布平臺,改進了枸杞氣象服務系統,開展了枸杞氣象與病蟲害綠色防控氣象保障服務,提升了枸杞氣象要素及災害天氣預警能力。
  • 大步邁向世界氣象舞臺的中央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從氣象大國邁向氣象強國的徵途上步履鏗鏘,在國際舞臺積極有為,國際話語權不斷擴大,影響力顯著提升。聚光燈下,中國積極承擔國際義務,提出完善國際氣象治理的「中國方案」,與發展中國家分享氣象現代化建設經驗,加強區域氣象務實合作,發出「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正大步邁向世界氣象舞臺的中央。
  • 中央氣象臺推進全球天氣監測預報服務
    中國氣象報記者黃彬 通訊員曹勇報導 1月31日,記者從中央氣象臺獲悉,影響北美地區的強寒潮將東移至加拿大中東部、美國中東部等地,預計2月1日至3日,強冷空氣將繼續影響北美洲,大風降溫雨雪天氣齊登場。
  • 中央氣象臺:雲貴等氣象乾旱區旱情將持續或發展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記者劉羊暘)記者22日從中央氣象臺獲悉,23日至24日,廣西大部、貴州大部將有小雨或陣雨;但未來三天,雲南、貴州西部、川西高原南部、廣西西北部等旱區仍無有效降水,雲南、貴州、川西高原南部、廣西西北部等氣象乾旱區旱情將持續或發展。    為此,中央氣象臺22日18時繼續發布乾旱黃色預警。
  • 中央氣象臺官方吐槽:天氣預報是不準的,不如學看氣象雷達圖
    今天早上如常刷天氣預報,結果被中央氣象臺的一番操作驚呆了!中央氣象臺居然官方明確表示:「天氣預報是不準的!」雖然編輯部的同事也經常吐槽說我寫的天氣預報不準,「說下雨又不下雨,騙子!但是,網友並沒有因此放過氣象臺,紛紛舉例,你家天氣預報就是不準的!然後就有今天上午這一幕,中央氣象臺髮長文怒回:天氣預報是不準的!雖然大部分時候還是靠譜的,但是你們能記住的都是不準的時候,所以,就當不準吧,僅供大家參考。
  • 中央氣象臺:晴好為主 氣象條件總體利於2018春運出行
    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十天除西南地區東部、東北等地有階段性降雪外,其餘全國大部地區以晴好天氣為主,氣象條件整體利於春運出行,不過受冷空氣影響氣溫仍然較低,需做好保暖措施。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馬學款:應該說從2月上旬期間,總體天氣情況來講對春運還是比較有利的,我們國家沒有大範圍的雨雪,也沒有大範圍的持續性低能見度天氣,但是在西南地區東部、東北,包括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區,可能會有階段性的降雪
  • 氣象通信現代化建設進展令人矚目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氣象通信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經過13年的努力,建成了以郵電公用通信網為主,自建專門通信網為輔,有線無線相結合,國內國外相連接,具有一定現代化水平的氣象通信網。  早在1973年經周總理批准建設的BQS系統,經過長期籌建,於1980年1月正式投入業務運行。
  • 中央氣象臺與粵澳氣象部門聯合會商澳門回歸20周年活動期間天氣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淑喬報導 今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紀念日。為保證慶祝活動順利進行,12月18日上午,中央氣象臺、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廣州中心氣象臺和珠海市氣象臺聯合進行專題會商,分析研判澳門近期天氣情況。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餘勇參加會商。  根據預報,18日至21日,澳門天氣以多雲到陰天為主,部分時段有零星小雨。20日前後受冷空氣影響,氣溫略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