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汕頭整理僑批十餘萬封 將集結材料出書百部

2020-12-19 搜狐網

  本報汕頭訊 (記者陳正新)記者在昨日舉行的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慶典上了解到,該中心正在將已徵集收藏的各類僑批11.6萬封編輯出版為125冊《潮汕僑批集成》。

  從清朝直到1979年一直存在於潮汕乃至贛南、閩西地區的特色僑批,被著名學者饒宗頤認為是海外交通史、移民史、華僑興衰史的珍貴資料。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長王煒中則表示,該中心成立以來收藏的僑批原件就多達3.2萬封,包括潮汕僑批在內的「僑批檔案」已經成功列入《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

  除潮汕僑批外,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另一成就是多達4106萬字的《潮汕文庫》,這一文庫包括潮汕文化論著160種。

  作者:陳正新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成誠)

相關焦點

  • 走進廣東汕頭僑批文物館,探訪11萬多件館藏僑批背後
    「整理、拆閱僑批時深受感動,就像身邊圍坐著一圈僑胞,向我講述他們創業謀生的艱難、對妻兒老小的牽掛和對鄰裡鄉親的感念」  張美生端來一盆清水,將揉成一團、殘破不堪的一個僑批批封仔細展開,放入水中浸泡,不時用一把小而薄的骨刀在粘貼處小心試探。  泡了好一會兒,粘貼處仍不能分離。
  • 汕頭僑批文物館:12萬封僑批記錄 華僑海外奮鬥史
    汕頭僑批文物館:12萬封僑批記錄 華僑海外奮鬥史 2020年10月16日 10:36   來源:南方日報
  • 中國首個僑批文物館:12萬封僑批盡訴華僑記憶
    中國首個僑批文物館:12萬封僑批盡訴華僑記憶   中新社汕頭11月7日電 (李怡青 陳啟任 賴培漩
  • 廣東汕頭:國內首個僑批文物館開館迎客
    廣東汕頭:國內首個僑批文物館開館迎客   人民網汕頭4月24日電 記者侯偉生報導:國內首個僑批文物館日前在我國著名僑鄉廣東潮汕的汕頭市落成,並於今天上午正式揭幕開館迎客。  僑批,是海外僑胞通過民間渠道寄回國內、連帶家書及簡單附言的匯款憑證。近代潮汕籍僑胞為生活所逼或為逃避戰亂,遠渡重洋,到東南亞及其他國家謀生。
  • 汕頭僑批文物新館開館 12萬僑批述說華僑故鄉情
    汕頭僑批文物新館開館 12萬僑批述說華僑故鄉情   中新社汕頭7月27日電 (李怡青 張源 鄭瑞國)汕頭市僑批文物館新館27日開館。
  • 汕頭僑批文物新館開館
    原標題:汕頭僑批文物新館開館  南方日報訊 (記者/黃學佳 通訊員/孫少珠)汕頭市僑批文物館新館昨日開館,館藏的12萬封僑批向世人真實展現華僑華人的移民史、創業史及其勇於開拓、守信重義、愛鄉愛國的精神。同時,也將省委書記胡春華今年3月考察汕頭時所作出的「進一步加大力度保存好、利用好僑批檔案,讓優秀的傳統文化代代傳承」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實處。
  • 前往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和僑批文物館學習參觀的黨員群眾熱情空前
    市民參觀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王涵琦 攝汕頭小公園開埠區的外馬路上,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和僑批文物館兩座老建築隔街相望。這兩個展館,濃縮展示了汕頭開埠以來的城市發展和人文歷史。日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汕頭小公園開埠區,走進開埠文化陳列館、僑批文物館,了解汕頭開埠歷史、設立經濟特區以來的建設發展情況,和潮汕僑胞心繫家國故土、支持祖國和家鄉建設的歷史。記者走訪發現,連日來,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和僑批文物館的熱度迅速升高,前來學習參觀的黨員群眾熱情空前。
  • 「牢記囑託再出發」探訪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和僑批文物館……
    與開埠文化陳列館隔街相望的汕頭市僑批文物館,是全國首家以僑批為主題的文物館,這裡館藏了約12萬封僑批。2013年6月,「僑批檔案」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成為人類共同的記憶遺產,汕頭市僑批文物館在其中發揮了積極的重要作用。
  • 視頻丨一紙僑批 兩地相思——走進汕頭僑批文物館
    視頻丨一紙僑批 兩地相思——走進汕頭僑批文物館 視頻丨一紙僑批 兩地相思——走進汕頭僑批文物館 更多精彩視頻掃描 關注華龍視聽微信號 視頻丨一紙僑批 兩地相思——走進汕頭僑批文物館
  • 廣東省汕頭市僑批文物館被授予「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林東生 記者羅勉報導 12月11日,中國僑聯主席萬立駿為廣東省汕頭市僑批文物館授予「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牌匾,這是繼汕頭市潮陽區耀明書院之後汕頭市第二個「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 汕頭考察——為什麼開埠文化陳列館和僑批文物館「被翻牌」?
    開埠文化壁畫,高度達4.8米,寬度達4.2米,以素描形式展示了開埠150年間汕頭政治、經濟、文化的演變。(資料圖)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是該市一張文化名片,濃縮展示了1860年1月1日汕頭開埠以來的發展,在陳列布置上反映了汕頭開埠的歷史脈絡、開埠的意義,以及開埠帶來的繁榮氣象。
  • 「僑批杯」廣東省五人制足球邀請賽在汕頭舉行
    汕頭僑批 汕頭是我國著名的僑鄉,而僑批文化則是最具代表性的僑鄉文化。在汕頭西堤(僑批)公園有一座世界記憶走廊,通過「僑批」、「地圖廣場」、「批局」、「過番紀念碼頭」等元素,讓市民朋友和來汕遊客真切感受先輩這段背井離鄉奮鬥的艱辛,體驗獨具特色的「僑批文化」。 潮汕方言把信叫做批,「僑批」是海外華僑華人寄給國內僑眷書信與匯款的合稱。當年,大批潮汕人「過番出海」、打拼異鄉,將連帶家書和匯款憑證的「僑批」寄回國內。
  • 收藏家向廣東省檔案館捐獻1500件珍貴僑批文物
    來源:南方日報作者:責任編輯:上官雲   「將有普遍性文化價值的藏品捐獻給社會9日無償捐獻1500餘件僑批珍貴文物的收藏家魏金華如是說。這也是「僑批檔案」入選《世界記憶名錄》一年來,第一批民間捐贈。  6月9日是國際檔案日,廣東省檔案館特別舉辦魏金華僑批檔案捐贈儀式。為表彰其慷慨捐贈義舉,廣東省政府專門撥出30萬元專款,其中20萬元獎勵魏金華,10萬元用於《梅州僑批檔案文獻彙編》的編輯、出版。
  • 時政新聞眼丨廣東之行第二天,習近平為何赴汕頭考察
    10月13日,正在廣東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汕頭。至此,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已走遍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這五個經濟特區。在汕頭,總書記考察了見證「百載商埠」歷史的小公園開埠區,留下了深刻啟示。(來源於開埠文化陳列館官網)與開埠文化陳列館隔街相對的,是全國第一個僑批文物館,由原中國銀行汕頭分行舊址改建而成。潮汕話將「信」稱為「批」,僑批又稱銀信,是海外僑胞通過民間渠道寄給家鄉眷屬的書信和匯款憑證的合稱。
  • 僑批逐漸走進大眾生活
    、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在五邑大學揭牌,「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同時舉行。  共商僑批文化保護活化  廣東省檔案館副館長黃菊豔、福建省檔案館巡視員林真總結了兩省從僑批檔案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尤其是自從2013年以來,在搶救整理、政府立法、科學研究、文宣出版以及與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等方面取得的系列重要成果,並對新時代僑批保護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舉措進行了闡述。
  • 通訊:廣東梅州民間收藏家向政府捐客屬僑批
    中新社梅州6月17日電 題:廣東梅州民間收藏家向政府捐客屬僑批  作者 楊草原 蔡欣欣  《梅州僑批世界記憶——魏金華先生收藏僑批檔案展》日前在廣東省檔案館展出,引起了海內外華僑華人的廣泛關注。  僑批又稱銀信,是海外華僑華人給中國國內僑眷的書信與匯款的合稱。
  • 僑批學者齊聚江門 探討「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
    來自北京、廣東、福建的專家學者對新時代僑批文化的研究目標、研究路徑、研究方法提出了新的思路。世界華人研究學會會長、廈門大學教授、暨南大學特聘教授李明歡提出,僑批不僅是中國華僑華人和僑鄉的珍貴遺產,也是近現代以來國際移民書信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與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多年來將僑批研究放在國際移民書信遺產領域開展國際合作研究的理念、機制安排,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具有特殊意義,尤其需要堅持發展。
  • 汕頭西堤公園,獨此一家的世界記憶名錄僑批檔案紀念地
    汕頭西堤公園位於汕頭老市區鎮邦路尾,西堤路西側。它是幾年前汕頭市極力打造的挖掘、宣傳 「僑批文化」的重要場所之一。西堤公園見證了汕頭從漁村、碼頭,到港口、商埠的時代變遷。建設過程中,通過打造「僑批」、「地圖廣場」、「批局」、「過番紀念碼頭」等景觀、元素,向參觀者展示「僑批文化」的豐富內涵。讓廣大市民和遊客真切感受家鄉先輩那段背井離鄉、艱難奮鬥的歷史,體驗獨具特色的「僑批文化」。西堤公園建設項目榮獲2017年中國人居環境獎範例獎。
  • 這就是,汕頭
    小公園內的開埠文化陳列館、僑批文物館,展出了的珍貴文史資料,可以全面了解汕頭的開埠文化哦12萬封僑批。,寄回到家鄉眷屬的銀信合一的家書便是「僑批」。,超治癒的國內「小塞班」汕頭有一個超治癒的國內「小塞班」,很多人都喜歡去那裡看海~廣東唯一海島縣——南澳,猶如鑲嵌於北回歸線的「明珠」,柔美的海灘、壯觀的風車群,古老的建築群,都賦予這座小島極大的魅力~
  • 探訪「百載商埠」汕頭:見證被動開埠到全面主動開放
    中新社汕頭10月14日電 題:探訪「百載商埠」汕頭:見證被動開埠到全面主動開放  中新社記者 張見悅 程景偉  習近平總書記13日下午來到廣東省汕頭市小公園開埠區,走進開埠文化陳列館、僑批文物館,了解汕頭開埠歷史、設立經濟特區以來的建設發展情況,和潮汕僑胞心繫家國故土、支持祖國和家鄉建設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