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藍寺裡聽夜雨,法源寺內聽鐘聲,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法源寺

2020-12-25 奈何佳作

車馬尋常去殷轔,春光報答果何曾。

千年戰伐空陳跡,滿眼芳菲似中興。

法源寺是老北京心中一個低調的存在,如同繁華鬧市中的一盞青燈,一千三百年來幽幽暗暗反反覆覆的出現在歷史的長河裡.............

時光回到大唐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徵討高麗,曾在今法源寺之地誓師,但戰事不利,唐軍在安市城戰役中失敗,逾十萬將士戰死,太宗悻然退兵

回到當時誓師出徵之地,李世民百感交集,他「深憫忠義之士歿於戎事」,遂下詔「卜斯地建寺為之薦福」,意在超度亡靈,銘記忠義。

但一直到五十年後,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才完成工程,賜名「憫忠寺」,這也使得法源寺成為北京【城裡】歷史最為悠久的古寺。

到清雍正十二年,清廷崇律戒,憫忠寺即被定為律宗寺廟,並正式更名為「法源寺」。

到了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曾經親自到寺裡進香,有感於法源寺悠久的歷史,寫下了「最古燕京寺,由來稱憫忠」的詩句。

乾隆皇帝還手書一幅「法海真源」的匾額,至今高懸在大雄寶殿之上,乾隆皇上的金口玉言和親筆手書,從此奠定了法源寺在佛教界超然不可動搖的的地位...........

乾隆皇帝還手書一幅「法海真源」的匾額,至今高懸在大雄寶殿之上,乾隆皇上的金口玉言和親筆手書,從此奠定了法源寺在佛教界超然不可動搖的的地位...........

法源寺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無數動人的故事

南宋抗元名將謝枋,與文天祥同科進士,其被俘後被元軍押至大都憫忠寺囚禁於此。適時,元世祖忽必烈求賢若渴,迫其出仕,謝枋得堅辭不受,英勇不屈。

元朝官員曾將謝枋押到文天祥就義的地方,威脅其說:「此地系文丞相砍頭處。」謝枋聽之後仰天大笑道:「當年能與吾友同榜登科,今日又能與吾友同遊地府,豈不幸耶!」後回到憫忠寺中,絕食而死

絕命詩曰:「萬古綱常擔上肩,脊梁鐵硬對皇天。人生芳穢有千載,世上榮枯無百年,百姓聞聽之後,無不悲慟莫名............

1920年,楊開慧的父親楊昌濟溘然病逝,停靈在法源寺,當時楊開智、楊開慧與男友悲痛萬分,三人共同料理恩師後事,並在法源寺為其守靈多日........

伽藍寺裡聽夜雨,除了這些悲傷憐憫的故事,法源寺更有名的,可能就是丁香詩會了..........

法源寺的丁香始種於明代,除了紫丁香和白丁香之外,還有南洋馬魯古所產的洋丁香

白如雪、紫如霞,層層疊疊,如堆雪積翠,幽香彌散,原本肅穆的古剎,被這繁花一鬧,竟也生出了萬種風情。

於是,法源寺「悲憫」之外的浪漫與詩性,便慢慢於馨香中浸透出來,你可在此與梵花默語,從而引發富有禪意的心性觀照和人生感悟。

丁香在北京並不是稀罕之物,然而在法源寺品讀丁香,卻別有一番意蘊。

它沒有刻意隱遁,也不會蓄意招引,你來或不來,它都兀自綻放,率性而灑脫。在古詩文中,丁香常被稱為「百結之花」,佛家也常用丁香結來暗喻自己的心結。

「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小小的丁香不僅是悅目之物,在有心人眼中,還是與佛祖神交的媒介

你若有緣,古寺裡的丁香便飽含禪思哲理,與佛所宣揚的師尊法教暗暗相合,這既是緣分,也是一種通常意義上的解讀。而法源寺的丁香所暗合的,並不只有佛法,還有人心。

北京曾有「憫忠寺的丁香、崇效寺的牡丹、極樂寺的海棠、天寧寺的芍藥」之說,法源寺所以被稱為「繁花之寺」,皆因前庭後院多種植了丁香,尤以大雄寶殿與憫忠閣之間最為茂盛。

丁香詩會起源於明、清踏青時節詩人吟詩唱和活動,至清代極盛。

每年春天法源寺內丁香盛開之時,僧人備好素齋,邀集文人名士賞花對詩。

當時赫赫有名的紀曉嵐、洪亮吉、顧亭林、何紹基、龔自珍、林則徐等人和名噪一時的宣南詩社,都在這裡留下過流連的足跡和詩篇。

近代最值得一說的就是1924年4月26日,著名詩人徐志摩陪同印度偉大的詩人泰戈爾到法源寺賞丁香,瞻古剎,成為中國文學史以及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是夜,印度偉大的詩人泰戈爾似有所悟,便即興吟唱一首,其中有這樣的詩句:

那麼多的花朵,那樣的光芒、芳香和歌曲,可是愛又在哪裡?

你躲在你那美的富裕裡縱聲大笑,而我則獨自哀哀哭泣……

吟者無意,不想卻觸動了旁邊那個人的心弦。此時徐志摩正熱戀著林徽因,其情可鑑。而林徽因則猶抱琵琶半遮面,令徐志摩的情感茫茫然無所依託.....

想必這詩必然影響了徐的心緒,從而撩撥起詩興,此夜或難入眠了——這令人魂亂情殤的人間四月天。

法源寺竟與一段浪漫愛情有緣,也是古剎千年修得的造化了....

也許,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座法源寺....................

【本文所有圖片除標註之外,均為小編實地拍攝,歡迎轉發】

相關焦點

  • 法華寺與法源寺
    陳玉通李敖於1990年寫了本《北京法源寺》,在跋文《我寫〈北京法源寺〉》中,以一貫的目無餘子口氣說,這書中的「史事人物,都以歷史考證做底子,它的精確度,遠在歷史教授們之上」云云。中國文人中,只有李敖這樣的人說這樣的話。
  • 人間戲場法源寺:一座與死亡相關的千年寺廟,如今丁香花開動京城
    如今法源寺是中國佛學院的所在地,可見名頭之大,然而若你親眼瞧見,你會驚訝,因為連它一個正臉都難找。樹木高大遮蔽著大門,宮牆紅褪色,顯示著幾分破敗。無論是門前嬉戲的孩童,還是溜來溜去的老大爺,任誰都不曾斜看一眼。就連它的本名,聽起來都讓人惆悵。
  • 法源寺遊記
    法源寺是一個離我住所、單位都比較近的一處寺廟。法源寺是北京最古老的著名寺廟,有著1400多年的歷史。
  • 法源寺歸來
    在南城喧囂之中藏有一處賞花秘境,便是位於教子胡同的法源寺。寺中幾進院落,遍植丁香,由來已久,早成規模。四五月間,紫白各色丁香怒放,此時步入寺院,仿佛沐浴在花氛之中。寺廟建築掩映在花樹之間,紅牆灰瓦成為花陣背景。伴著晨鐘暮鼓,在花下行走,香風拂面,偶遇僧人們課間經行,那聲聲誦念,自讓人心生喜悅。
  • 法源寺「齊白石寓居處」揭牌:齊白石與法源寺關係考
    他以老辣的筆鋒塑造了清末民初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如康有為、譚嗣同、梁啓超等,他們在法源寺找到了共同的交集。小說是可以假設的,歷史的真相是需要發掘的。法源寺——一座千年古剎,自唐代建立以來,不論是與佛教歷史,還是與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形勢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歷代帝王、王孫貴族、社會名賢、文人墨客,都曾在這裡留下他們的足跡、墨跡和逸事。
  • 法源寺最美丁香花盛放,驚豔整個北京,遊人流連「香雪海」!
    ▾  點擊收聽  ▾點擊聽歷史,春曉戶外伴您邊聽邊遊覽「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國史」法源寺雖為寺廟,卻與中國歷史不斷擦肩而在這厚重的歷史中,每年春天的花事則讓這座寺廟多出了幾分風月韻事明清兩代,法源寺以花事聞名先是海棠,後是丁香
  • 假僧人背LV包在酒店開房 在法源寺被真僧人捉住
    昨天,這兩名假僧人又來到中國佛學院旁邊的法源寺,被真正的僧人當場捉住,最終被趕到的民警帶走。  在網上流傳的視頻中,兩名假僧人穿著黃色的衣服,寬袍大袖。他們帶著兩名年輕女子,在地鐵裡喝啤酒和二鍋頭,打鬧嬉戲。很多人看到這樣的畫面後,紛紛表示質疑和譴責,不相信真正的僧人能做出這樣的行為。
  • 法源寺——北京城有故事的地方
    今兒還有個朋友問我這在家天天蹲著有沒有出家的感覺,說實話出家的感覺我到是沒有,我的感覺像是關禁閉。嗨!咱也別抱怨了,想想那些為全國人民無私奉獻而隔的武漢市民們咱們受這點寂寞還是熬得住的。說到這齣家呀我到想起來年前去了中國佛學院,就是在牛街教子胡同南口往東的憫忠寺舊址北京法源寺。
  • 袁崇煥超度的地方,北京法源寺,已走過千年……
    一是派人到河南商丘的魏徵墓修建了一座碑,緬懷自己的愛臣,如果魏徵活著,他就不會貿然地進行這次失敗的戰爭了;二是千裡徵伐高麗,戰死沙場的戰士屍骨未寒,卻無奈地埋在了荒涼的異鄉,如何不叫人扼腕心痛?於是,唐太宗下令在幽州蓋了一座廟,名曰憫忠寺,寺裡建造了一座閣,安放死亡將士的牌位。
  • #字在·創作原力#四月的法源寺,已是一片香雪海
    四月的法源寺,已是一片香雪海。海棠,丁香,白的紫的,將一院歲月,妝扮得春意盎然。但我知道,這裡的每一塊磚頭檁條,都承載著沉甸甸的歷史,每一片樹葉花瓣,都目睹過活生生的變遷。一座法源寺,半座北京城。不是虛妄,誠哉斯言。記得那是二月,貞觀十九年的二月。唐太宗李世民徵遼遭遇慘敗。
  • 北京法源寺:中國佛學院所在之地,也是李敖一本歷史小說的書名
    在北京宣武門之外,從教子胡同沿街而行,我們會發現在城內竟然現存著一座最古老的佛家寺院,名為「北京法源寺」。這個擁有著1300多年歷史古剎,不僅是一所重要的佛家活動場所,也是目前漢傳佛教當中的最高學府「中國佛學院」的所在之地。1956年,陳毅副總理曾經批示,在北京法源寺成立「中國佛學院」。
  • 當《北京法源寺》遇上臺北孫中山紀念館
    兩個多小時都沒走過神兒。」60歲的觀眾竺麗貞說,「這段歷史我們都很熟悉,他們演得很棒,很真實,讓人感覺很親切也很感動」。  這是話劇《北京法源寺》在臺北的首場演出。這一臺灣作家李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在大陸編劇兼導演田沁鑫的精心編排下,實現了小說的「文化格局」和戲劇的「禪意表達」的結合。
  • 薦書| 今天必須聊聊李敖的《北京法源寺》
    說起李敖,我要感謝一本童年的雜誌,它的名字叫《讀者》,在小學和初中時代的每一個暑假裡,都是《讀者》和還沒改名字之前的過期雜誌《讀者文摘》陪伴我度過的,第一次看到李敖的名字,就是在這本雜誌上,當時只覺得奇怪。
  • 參觀李敖大師筆下北京法源寺 毗盧殿前大石缽很精美 寺內文物眾多
    天王殿裡面供奉的是明代彌勒菩薩化身,也就是布袋和尚銅像,笑容可掬,讓人忘卻世間煩惱。這個是大雄寶殿了,這裡面供奉的是華嚴三聖,門口松柏常青,拾級而上,紅漆大門,門口一幅對聯寫的是,法海涵空普滋萬類深見靈緣浩淼,源頭玉宇統攝三千且瞻佛日輝煌。大雄寶殿裡面正中是毗盧遮那佛,高二米,後面有光暈,兩邊是文殊普賢。法源寺到了雍正十二年的時候,才改成今天的名字。
  • 法源寺丁香花事近,花開一片香雪海
    這時候當然就要說說北京人身邊的法源寺了。法源寺盛開的丁香每年的四月份,法源寺裡都會開滿一庭院的丁香花,繁花似錦,風光靜謐,一抹淡粉古韻悠長,真可謂「勝地花開香雪海」。法源寺在北京都算不上什麼知名景點,只是靜悄悄地藏在京城小巷當中,偶爾因為寺裡的親人的貓咪火上一陣子。法源寺之前叫做憫忠寺,有著悠久的歷史,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卻是個時空濃縮的歷史舞臺。這個寺廟確實很妙,靜靜地在那裡1300多年,巧巧的見證了很多歷史片段。
  • 陶然亭遊泳場、法源寺看話劇...說說兒時的宣武趣事
    法源寺就在南橫街西頭兒。仔細想想,寺裡不可能有劇場啊!可明明記得說是去法源寺看話劇,那是小學低年級時候的事,晚上去的,印象特別深。因為法源寺名氣大呀,是地標性景點,對於我們那一帶的人來說,這麼說很自然。說去法源寺看話劇,家長就知道去哪兒玩了。
  • 在北京胡同閒逛時偶遇法源寺,法源寺不大,但歷史悠久,韻味悠長
    在北京胡同閒逛時偶遇法源寺。法源寺不大,但歷史悠久,韻味悠長。旅遊郵輪走天下,看似奢華,其實價格並不很貴,三口之家的總費用僅僅是歐美自由行一個人的成本,性價比很高,尤其適合行動不便的老人和我們這樣家有幼童的三口之家
  • 《北京法源寺》赴臺首演 李敖之子願父親「受到鼓舞」
    中新社臺北11月7日電 題:《北京法源寺》赴臺首演 李敖之子願父親「受到鼓舞」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劉舒凌  對於改編自父親小說《北京法源寺》的同名舞臺劇首次在臺灣上演,李敖之子李戡7日評價,父親想在小說中表達的內容,舞臺劇都有所傳達,相信臺灣觀眾會感到親切。
  • 臺灣佛光寺開山宗長星雲大師一行參訪北京法源寺
    (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鳳凰網華人佛教北京訊:2011年3月31日,臺灣佛光寺開山宗長星雲大師一行前往北京法源寺訪問交流,受到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傳印長老的熱情接待。雙方在法源寺會客廳進行了親切友好的會談。星雲大師回憶曾經三次來訪法源寺的情景並為大眾開示。他說:「來到法源寺就看到了中國佛教未來的希望。
  • 「烏鎮旅遊發展二十年紀念系列活動」之《北京法源寺》即將上演
    據悉,烏鎮旅遊還將在官方微博微信平臺發起「我和烏鎮20年」的互動活動,感謝長久以來支持烏鎮旅遊的遊客和網友,參與活動的網友將有機會獲得劇票。獻禮烏鎮旅遊發展二十年1999年,烏鎮旅業從一窮二白出發,經過20年風雨徵程,烏鎮從江南眾多古鎮中脫穎而出、後來居上,並完成了從觀光旅遊小鎮、休閒度假小鎮到文化小鎮、會展小鎮的多次轉型升級,成功構建起行業壁壘,成為旅遊業中的排頭兵,當之無愧的一張中國名片,也成為無數人心目中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