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外如何發放年終獎
東方網2月28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每逢歲末年初,年終獎往往是勞動者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獎金發放不當往往容易成為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勞動爭議的「導火索」。放眼海外,其他國家怎麼發年終獎?如果在新年前後跳槽,年終獎還有嗎?
澳大利亞
年終獎跟員工年假掛鈎
在澳大利亞,員工籤的多是年薪合同,合同上已清楚寫明一年的年薪;還有一些人的工資是按小時計算,他們對一年能做多少小時的工、掙多少錢,開工之前就很清楚,所以他們不會對年終獎產生過多期待。
據介紹,在澳大利亞,薪酬構成一般比較透明,在聘用合同裡都會寫得很清楚,按時薪、年薪還是項目結算。其中,年終獎並不是所有公司約定俗成的工資構成。發不發年終獎,怎麼發,每個澳大利亞的公司都會有不一樣的規定。澳大利亞年終獎發放的大頭是保險公司、銀行、酒店等行業,有一些企業甚至把年終的紅利作為員工全年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超過一半數量以上。比如底薪可能一年只有4、5萬澳幣,但是除掉底薪之外,年終獎可能會達到5萬甚至10萬澳幣,如果做得不好可能只有3、4萬澳幣左右。但是一些公益機構比如學校等單位本身就沒有年終獎。對於大部分澳大利亞人來說,能夠獲得1000到2000澳幣的年終獎勵或是能有幾張商店的購物卡(金額不超過一百到兩百澳幣),已經是很不錯了。
此外,在澳大利亞,更為眾所周知的年終獎是跟員工的年假掛鈎。員工必須要休年假,才能拿到這部分額外的津貼。因為對於澳大利亞的公司來說,如果員工選擇年假意味著沒有辦法通過加班或周末工作獲得額外的薪酬,而這筆獎金的數目通常是該員工年假應得收入的17.5%。
另外,澳大利亞的正規公司企業都很遵從合約,即使在新年前後跳槽,年終獎還是會按照員工的工作時間按相應的比例予以發放。當然也不排除在入職合同裡會有公司特定註明,必須完整工作滿一年才會有年終獎,但必須保證僱傭雙方都明白並同意這樣的合約條款。
俄羅斯
發獎金也兼顧精神獎勵
據介紹,俄羅斯的年終獎額度普遍會超過月工資的水平,也是員工一年來最期待的獎勵。俄羅斯勞動法規定,年終獎不是強制性發放的薪酬,只是一種鼓勵形式的獎金。在俄羅斯年終獎具體怎麼發、發多少、發不發全是老闆說了算。
不過隨著2016年俄羅斯工資條款法生效,年終獎最終以法律的形式規定發放時間不得晚於新年假期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以多年數據分析來看,俄羅斯公司裡有三類員工拿到的年終獎最高:第一類是在銷售和生產第一線的員工,年終獎和業績掛鈎,業績越好,年終獎越高。然而,這類員工即便能拿到高額年終獎,但為了高業績,工作壓力也非常大;第二類是公司高管,其所擔任的職責越重,年終獎就越多;第三類是不可替代性員工。這類員工源於自身所具備的特質和能力,倘若離職會讓企業因無法找到替代人選而造成重大損失。所以這類員工每天只是按部就班地工作,沒有突出貢獻和管理職務,年終獎依然異常豐厚。
俄羅斯很多公司的薪酬激勵經常並不會告知發放獎金的具體核算標準和理由。以俄羅斯烏蘭烏德市鐵通公司為例,只有一半的員工有時會了解獎金發放的緣由,還有10%的員工從來不清楚獎金是怎麼算出來的。俄羅斯年終獎除了物質獎勵之外還有精神獎勵,比如發放榮譽稱號、職務升遷獎勵和改善工作條例獎勵等。
德國
獎金受當年營收情況影響
德國的年終獎也稱為「聖誕獎金」,據說起源於製鞋業。起初,製鞋業業主在聖誕節前會送給員工皮革,讓他們在聖誕節可以給自己或家人做一雙新鞋,之後逐漸發展成為今天的聖誕獎金。通常來說,聖誕獎金一般都和11月的工資一起發。如果企業當年營收不錯,聖誕獎金比月薪要高,如果營收欠佳,則金額適當減少,甚至取消。
還有一些公司規定,如果員工在獲得年終獎後的一定期限內由於自身原因辭職,則有義務退還獎金。不過,如果公司一直以來都發年終獎而在某一年突然無故取消,即便公司沒有書面規定表示一定會發年終獎,也可能引起法律糾紛。
美國
其他節假日同樣有獎金
美國人的收入主要來自於基本工資,所以大部分人對年終獎並未抱有很大的期待。美國只有不到四成的公司會給員工發年終獎,通常在每年的12月中旬發放,也稱為「聖誕獎金」。一般來說,公司的中高層獲得的年終獎較多,高層可達年薪的50%以上,中層約為年薪的5%-10%;而普通員工的年終獎則不到年薪的3%。
不過,除了聖誕或新年以外,美國公司針對其他節假日也設有節日獎金。大部分的節日獎金以現金或禮品券的形式分發,平均金額在300美元到500美元之間,但也有一些公司以直接提供物資的形式分發,比如服裝或水果籃等。還有部分公司提供帶薪休假作為一種節日獎勵。通常來說,年終獎和假期獎金分開計算,因為前者是以員工的表現為依據,而後者則是一份禮物,以表達對員工的感激和讚賞。
日本
各項指標影響獎金總額
日本企業的獎金針對所有員工,一般分夏季和冬季兩次發放,單次金額大概與月薪相當。也有的企業一年發一次或三次,還有不發的情況。
日本全國民企的全年獎金總額平均值為74萬日元左右。由於日本企業的僱傭制度中,工作年限是很重要的一項指標,所以剛進公司的大學畢業生平均獎金為35萬。而50歲左右的人平均值為125萬日元。另外,隨著在公司工作年限的增加,男女獎金額度的差距會越來越大。50歲左右時會差2倍之多。大企業的獎金則會非常客觀,比如豐田汽車的獎金約為6個月的月薪,平均值達到260萬日元。更有甚者,一家金融公司的獎金平均為560萬日元左右,比許多人的年收入還高。國家公務員的全年獎金總額平均值為135萬日元,是民企的2倍,而地方公務員則比國家公務員高出20萬日元左右。
關於獎金的計算方式,大企業和中小企業不同,後者更為隨意。日本年末的獎金發放一般在12月中旬左右,如果在此前提出辭職,中小企業的獎金額度受到影響的可能性很大甚至為零。因為獎金獎勵的不僅是過去一年的努力,還有對員工未來的期待。而大企業則更看重過去一年的表現。日本的民法規定,辭職必須要在兩周前提出,因此一般建議準備辭職的人在獎金發放後再提出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