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花13000買個小竹籃,同行紛紛阻止,馬未都笑了:我又不傻

2021-03-02 潤銘翔紅木

馬未都,是我國非常有名氣的一位收藏家,受到業內人士的敬重。早些年,他和朋友一起去浙江烏鎮遊玩,在逛街的時候,偶然間看到有一家編竹籃的小店,瞧著挺精緻的,於是就進去了。店裡的人看到是大收藏家馬未都光臨小店了,都表示熱烈歡迎,全都激動地鼓掌歡呼。

馬未都在小店裡到處看了看,東西確實都挺不錯的。隨後,馬未都詢問店店鋪的老闆還有沒有更加精緻的作品,他想看一看再決定要不要買幾個回去收藏。店老闆笑了笑回答,有極品的竹籃,就是沒拿出來擺在店面裡。馬未都好奇地詢問原因,老闆無奈地回答,品質再好有什麼用,成本那麼高,導致價格太貴,根本沒人願意買。

馬未都聽了店老闆的一番話之後,表示非常同情,說道:「把那竹籃拿出來吧,看看到底有多貴,是不是你有點太缺乏信心了。」隨後,店老闆就把鎮店之寶拿了出來,馬未都一瞧,果然不一般,這是一個用細竹篾編織而成的十分精緻的小竹籃。他一眼就看上了,非常愛不釋手,於是詢問老闆這小竹籃多少錢。

老闆表示:「本來就賣不出去,我們也不好意思賺太多錢,你要是想要的話,13000塊拿走吧,真沒多要。」馬未都聽到這個價格,竟然一點都沒有跟老闆講價,毫不猶豫地說好,準備掏錢交易。而在一旁的朋友開始著急了,一個竹子編的竹籃賣那麼貴,太吃虧了吧老馬。

馬未都笑了笑回答:「我又不傻」。這時候,眾人表示不解,都沉默下來。馬未都接著說:「這種竹籃的工藝十分精湛,而且非常的難編,由於編竹籃材料的竹篾非常非常細,所以要求手藝活要非常高超,耗時又耗力,成本極高。但是如果人人都不願意買這種工藝品的話,自然就沒有手藝人願意編這種東西了,時間一長,這種手藝就會失傳。」

馬未都繼續解釋:「我想從自身做起,多買一些竹籃這樣的手工藝品,用自己的一份力量,促進這門手藝能夠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所以,我並不是傻,花一萬多塊錢就買一個小竹籃,這一行為可能會改變人們對於傳統手工藝的看法,因此這小小的竹籃其背後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我願意花這麼多錢買一個可能性。」聽了馬未都的一番話之後,眾人紛紛表示佩服,也就不再阻攔了。

               這是潤銘翔提供的兩個不同服務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馬未都要花一萬三買個小竹籃,同行都勸他不要,馬未都:我又不傻
    店主也是個爽快人,很快就給馬未都拿來了。店主拿出來了一個很小的小竹籃子,但是十分的精緻,而且外形非常漂亮,一看就是個技術活。因為這個小竹籃子是細竹篾編的,馬未都一看就知道不簡單了。馬未都問多少錢?店主很直接說,您看中的我不敢亂喊,一萬三。馬未都二話不說,讓店主立馬打包。
  • 馬未都:我結婚時買的全是舊家具,親戚們都說我太摳了!
    馬未都:我結婚時買的全是舊家具,親戚們都說我太摳了!馬未都並非出生在大富之家,他的父母是部隊的離休幹部,家裡就他一個,這樣的家庭,在北京城裡有很多,算不上稀奇,馬未都說:家裡雖然沒什麼大錢,但是小錢從來不缺,平時還能有點餘錢給自己花。
  • 不是馬未都!他坐擁百億,拿2.8億的小碗喝茶,花10.8億買人體畫
    不是馬未都!他坐擁百億,拿2.8億的小碗喝茶,花10.8億買人體畫一個人坐擁百億,大家可能會想到隱形的富豪馬未都。然而,小編要說的這個人相當的土豪,不是馬未都。馬未都收藏的傢伙事兒,不顯山不露水。這位大佬實在是不一般,他拿2.8億小碗喝茶。
  • 馬未都:撿漏不一定要去古董市場,我買古董的地方,說出你也不信
    馬未都:撿漏不一定要去古董市場,我買古董的地方,說出你也不信俗話說「亂世黃金,盛世古董」,在如今的盛世之下,古玩行業可謂是非常火熱,即使是普通人,偶爾也會去閒逛一番,買點小玩意,買古董要去古董市場,這算是一個常識,但有些時候,在其它的地方也能買到古董
  • 馬未都:用貨櫃往回買文物,我是第一個人,好多人不一定知道
    馬未都:用貨櫃往回買文物,我是第一個人,好多人不一定知道馬未都在收藏界給人的印象,就是敢為人先。他總是言他人不敢言之言,做他人不敢行之行。國內收藏行業長時間處於低谷期,馬未都率先脫穎而出。當國內藏家開始關注到收藏的時候,馬未都已經把眼光投向了國外。馬未都表示,用貨櫃往國內運文物,我是第一個人,並且好多人還不一定知道。馬未都為何能夠做到?這牽涉到3個問題,一則,他那眼光如何練成,二則他為何能夠成批地往國內運文物,三則,他怎麼就跑到國外撿漏了。明白了這3個問題,就明白了他為何能夠破天荒的用貨櫃往回運文物。
  • 馬未都 我就是一萬金油 治標不治本
    馬未都先生「這個行業水不深,只是渾」  多年以前,馬未都曾在拍賣場上遇見這樣一件事兒,坐在他後面的一位男士幾乎會與他競爭每一件拍品,那一次,他以高出馬未都一口的價格拿走了4件東西。出了拍場,那人問:「馬先生,您看那東西怎麼樣?」  「你都買了,還問我怎麼樣?」馬未都說。「我沒看啊。」那人答。
  • 馬未都:我的博物館有規矩,從不收字畫,原因我有點說不出口!
    馬未都:我的博物館有規矩,從不收字畫,原因我有點說不出口!無獨有偶,馬未都也曾談過自己的博物館,他說,我的博物館有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從不收字畫,但這個原因,我有點說不出口。馬未都是觀復博物館的創始人,當年他一個人東奔西走,總算是得到了批准,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私人博物館,這個博物館一開始只展示他自己的收藏,但即使如此,博物館的場地還是不小,裡面的寶物也有很多,如今博物館改革,吸收了很多其他藏家的寶物,也開設了分館,從虧錢到現在運轉正常,馬未都也算是能夠鬆一口氣了。
  • 馬未都:我的成功離不開我的老婆,沒有她就沒有我的今天!
    馬未都:我的成功離不開我的老婆,沒有她就沒有我的今天!我們回看馬未都的人生軌跡,會發現馬未都的人生路上,貴人可真是不少,父母是他的第一個貴人,給予他安定的生活,讓他不至於為錢財而整日奔波,賈宏偉是馬未都的第二個貴人,她嫁給馬未都後專心主內,讓馬未都少了很多後顧之憂,王世襄是他第三個貴人,沒有王世襄的傾囊相授,馬未都在古董路上勢必要走更多的彎路,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馬未都的第二個貴人---賈宏偉。
  • 馬未都:富婆拎編織袋出國掃奢侈品,一個動作令同行人蒙羞
    馬未都先生認識的富人多,認識的富婆自然也不少,他說起過一個富婆的事,聽起來頗具玩味。其中有一個富婆,馬未都跟她很熟,不好意思說她的名字,不合適。富婆團全坐的是頭等艙,這位富婆穿一雙破鞋,拿一編織袋裝的衣服,跟民工似的,就這樣登上飛機了。同行的其他富婆們都納悶,這人至於這麼簡樸嗎,心想也許是人家的個性,包子有肉不在褶上,人家不願意表露出來。所謂考察很快就完了,剩下的就是購物,掃貨。
  • 馬未都4件堪稱國寶級藏品,價值不菲,一般不輕易示人!
    你可知道,馬未都建了個地下倉庫,面積據說有7000多平方米。 據悉,上海那是寸土寸金,一平方米都在10萬+。 小編就為大家羅列馬未都自己公開的4件藏品,那可真是堪稱國寶級藏品啊! 第一件:北宋汝窯洗。
  • 馬未都:我買古董有「三藏三不藏」,讀懂了你也能成為內行人!
    馬未都:我買古董有「三藏三不藏」,讀懂了你也能成為內行人!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馬未都大量收集古董,那是一個辭舊迎新的年代,人人都想過上富裕的生活,而那個時候,富裕的生活就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可馬未都偏偏反其道而行,人們不要的舊家具,他統統收回家,人們不要的舊瓷器,他也來者不拒,也正是因為這樣,馬未都現在達到了百億身價,可見他的眼光有多麼的長遠。
  • 馬未都:這破碗不值錢!從香港帶回國內,卻成了無價之寶!
    尤其是上個世紀末,更是流行下鄉尋寶的風氣。畢竟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遺留下來了眾多的寶物還沒有問世,所以有人能尋到,自然是一個不小的收穫。而關於收穫寶物的人當中,如今有名氣的一個便是馬未都。他便是一個文物愛好,以及文物收藏者。馬未都憑藉自己的文物知識,只要他看上一眼,便能斷定這個文物的價值。
  • 馬未都:我的觀復博物館,和我的「觀復貓」
    而愛貓的馬未都也給自己取了個特別的名字:馬霸霸,也是霸氣中透露著些許「萌」!但觀復博物館為什麼會養了那麼多隻貓呢,這還得從2003年說起。觀復貓「花肥肥」2003年,「非典」SARS肆虐,許多家養貓狗遭到遺棄。有人跟馬未都說,自己家門口有隻大黑貓蹲了好幾天,要不要撿走?
  • 馬未都:收藏有詐
    後來終於有一天,他們通知我說,開封博物館錢批不下來,要買就拿錢來。我犯了個終身大錯誤,我當時有這筆錢,可一下子花出去心裡有點承受不住。今天的人看怎麼那麼短淺呢,就是短淺,一共就那點錢。也不知道後來是這樣一個局面,也不知道後來就沒機會再買了,人不能長後眼嘛。我把它放棄了,要是沒放棄,價格至少翻1000倍。」
  • 馬未都:買日本馬桶蓋 一年後一定大罵日貨不好使
    比如央視立刻就做了一個跟進報導,拿了兩個電飯煲,都是4000塊錢左右,同樣的米,同樣的水,做出來的飯,讓50個大媽嘗,結果5:5。問題在於同等價錢、同等標準、同等質量,為什麼不買國貨而買日貨?捨近求遠,是因為日貨在漫長的時間內建立了一個強好的童叟無欺的質量體系。
  • 馬未都:飯店夥計花3塊「包圓」地攤貨,命運因此發生巨變!
    馬未都:飯店夥計花3塊「包圓」地攤貨,命運因此發生巨變! 有一句話曾廣為流傳,叫做「往上倒三輩,誰家裡都是農民」,這句話還真沒錯,馬未都就深有感觸,他從小出生在北京,所以沒怎麼吃苦,而且後來他還跟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學習過一段時間,可以說馬未都的「專家之路」並不算曲折。
  • 「神探」馬未都:國寶級文物,鑑別真假的過程,堪比破案
    馬未都有一次去見一個好友,剛一見面,朋友就一臉神秘地說:「跟我來,我帶你看兩樣好東西!」原來朋友剛剛入手了倆物件,價格不高,但是都是珍品,而且賣家也還沒走。馬未都就跟著去了。收藏這個行業,就是這樣,有機會誰也不會拒絕多看、多交流。當然,對馬未都來說,也算是幫朋友掌掌眼。
  • 花十五萬買兩塊地,別人說我傻,可我不覺得
    02年春我家還住在老公的家山旮旯裡,我多次要求他出城裡買房子他不願意,我說在農村生活將來影響孩子的眼光和格局,各方麵條件質量差,怎麼都比不上城裡。城市的高樓大廈平地起經過多次的勸說後才到鎮上花了十五萬元買了兩百平米的地皮,年底我們開始建地基。
  • 中秋 | 竹籃子
    老家院子裡有一個老物件,古樸的外貌記載著我家十幾年的變遷,它就是竹籃子。當時是我媽十元買的,如今鎮上的市價已是50元左右了。這不,此次回家過中秋,之所以注意到它,正是因為媽媽剛用竹籃子淘完麥子(磨麵之前的必備程序)。記得,過去帶著衣物去河邊洗的時候,也是用竹籃子挎著回來,因為它不存水啊。去年春節趕集的時候,媽媽看到一位手藝人賣竹籃子,想到家裡的竹籃子飽經歲月風霜,承重有限,便計劃買一個,得知要五十塊錢時沒捨得買。
  • 來香港這兒買古董特過癮,馬未都差不多每家店都買過東西!
    我每家每戶都進,進去就跟人聊天,能買的就買,不能買的就看。我是個能說的人,一遇知己就滔滔不絕,攔都攔不住;那天很快就到午飯時分,徐先生告訴我已訂好房間,設「便宴」招待我。那頓飯吃的什麼我一丁點兒都回憶不起來,甚至連哪家餐廳都記不清楚了,只記得我們邊走邊說,上電梯,在嘈雜的餐廳大堂中穿越,沉浸在知音得覓相見恨晚的快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