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道德經》原理理解宇宙中的物質和暗物質,兼論宇宙膨脹原理

2020-12-25 隱士申子源

為了說明宇宙的真相,我們還是要從先賢老子的《道德經》說起。

《道德經》第五章

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 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 其猶橐龠乎

虛而不屈 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 不如守中

這裡我們不去解析淺表的文字意思,老子在這裡講述了天地對待萬物眾生的法則,聖人眼中的時間百姓的狀態。

那麼這個天地指的是什麼?

很大可能就是在講述這個宇宙。

這個宇宙,在老子的眼中,就如一個大風箱:天地之間,其猶橐籥與!

特徵是:虛而不淈,蹱而俞出。

我們要了解這點之前,先回顧下現代的物理學發展。

這是一張關於現代物流發展的結構圖:

雖然最終出現了重大的分歧,物理學整體還是很完美的,其實現代物理學還有很多不能自圓其說,用一個新的理論去填補之前理論的空白和局限性。

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現代物理的量子理論還不是很成熟。

關於大統一理論的探索還沒有停止,但是為時尚遠,可以說現代科學已經偏離了宇宙的真相。

而這一切,必定回歸到太極陰陽理論上來,才能夠尋找到根本。

根據陰陽理論,宇宙是物質和暗物質兩種狀態互相作用下的產物。

關於宇宙中物質與暗物質的秘密:

物質溶解於空間生成不可見物質----暗物質;

暗物質飽和後對宇宙內物質形成反向飽和壓力----暗物質壓力,物質膨脹推動暗物質膨脹。

物質溶於空間就像糖溶於水:物質類似於糖塊,水類似於空間,水內的糖分子類似於暗物質,糖水飽和後的飽和壓力類似於暗物質壓力,糖塊不斷被稀釋類似於物質膨脹。

這是一張關於宇宙混沌狀態下,關於物質物質的狀態圖,如下:

黑色部位代表空間(宇宙),中間的白點代表物質,物質就像容器中的糖塊一樣,如下圖:

在宇宙混沌到現在的過程,就是物質不斷的溶解於空間的過程,期間不斷產生生成不可見物質----暗物質。比較糖塊在水杯中,不斷溶解的過程,如下圖:

上圖,表示一個不斷膨脹的宇宙。

隨著宇宙的膨脹,物質的溶解,暗物質會滲透到物質世界中的任何角落。

根據對稱原理,雖然我們不知道暗物質是什麼樣子,運用當下的科技手段是無法測量探知的,但是從理論上是可以推算的。

同樣的道理,可以用太極圖的物質對稱原理,勾勒出暗物質的狀態和滲透過程。

根據上面的過程,當物質不斷的膨脹,滲透到整個宇宙,產生飽和度的時候,就出現如下圖的結構,的暗物質與物質,以及兩者在宇宙空間中的關係,如下圖:

在這情況下,暗物質也可以膨脹,不斷的滲透,而物質會在這個作用力之下產生對應的運動狀態,如下圖:

到了這裡,大家基本上看到了一個宇宙的大風箱運動過程分解圖了。

實際上,物質與暗物質在宇宙空間中,是互相的滲透和反滲透的過程,他們的作用是互相的,那麼我們可以從一個基本的太極圖開始,重新理解這個過程。

物質和暗物質在宇宙空間中的膨脹滲透過程,如下圖一樣:

而上圖這種滲透過程是可逆的,其實是滲透很反滲透同時進行的。

在大尺度宇宙時間下,我們會觀察到宇宙在膨脹,在另外的大尺度宇宙時間下,我們會了解到宇宙在收縮。

同時,宇宙空間中,那些出其不意出現又消失,若隱若現的暗物質,正是滲透與反滲透,飽和or不飽和的運動過程中的交替作用下,呈現出來的的一種狀態。

我們回到文章最開始,大風箱有什麼特性,大風箱是不會變形的,虛的過程,抽氣的過程會產生真空,產生拉力;在壓縮風箱的過程,會產生壓力,空氣會飽和,會把空氣從吹風口送出去。

同時,跟進空氣流體力學原理,風箱裡面的氣流也是太極圖形的。其實,水流的旋渦不僅像太極圖,還很想銀河系星圖,這其間隱藏的秘密,也許昭然以示。

現在的問題是,到底誰在拉動這個宇宙的風箱!

本文由隱士申子源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宇宙中的「暗物質」是什麼東西?
    其實到現在為止我們仍然無法確定暗物質到底是什麼東西!因為我們從來都沒有直接觀測到暗物質,僅僅是通過觀測星系的非常規運動得出的結論!但我們無比確信存在著這樣的物質!圖片中白霧狀的是通過引力透鏡繪製出的暗物質分布圖,但宇宙中並非只有暗物質,通過宇宙膨脹加速以及引力透鏡等技術手段觀測後認為宇宙中還存在大量的暗能量,與暗物質相反,暗能量的作用是加速宇宙膨脹的!
  • 一張「嬰兒宇宙」的照片揭示了宇宙中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精確數量
    對風車星系的觀察表明,看不見的物質支撐著它們的恆星,而一種排斥性的能量將星系分開。為了了解更多信息,貝內特和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團隊花了一年的時間收集來自天空中各個方向的微波——這些光線很久以前就離開了它們的星球,當時宇宙只有38萬年的歷史。通過拍攝這張年輕宇宙的照片,WMAP團隊可以確定它的年齡和形狀,並準確地確定它包含了多少所謂的暗物質和暗能量。
  • 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宇宙加速膨脹的現象是觀察者的錯覺
    高海濤從對稱性原理出發,由廣義相對論關於空間可以彎曲和膨脹的描述,推論得到了空間具有密度的結論,在此基礎上,高海濤依據狹義相對論的時空守恆關係,推導得到了空間密度的增量與空間中傳播的光的光譜紅移之間的關係。
  • 宇宙暗物質迷科學家的新發現
    暗物質是構成我們銀河系大部分星系的神秘的看不見的東西,它再次使科學家感到困惑,對遙遠星系的新觀察結果與當前對其性質的理解相矛盾。本周發表的研究表明,在圍繞著數萬億顆恆星的三個巨大星系團中,暗物質濃度的觀測結果與應如何分配暗物質的理論計算機模擬之間存在出乎意料的差異。
  • 科學家發現宇宙中的暗物質正在減少,是什麼在「淘汰」它?
    簡單來說,它們就是存在於宇宙之中,一種看不見的物質,不過,卻是宇宙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現代研究認為,宇宙總質量的85%,都是暗物質,顯然,暗物質要比明物質多得多。暗物質無法直接觀測到,那麼,暗物質究竟在哪裡呢?研究認為,在星系、星團之中,都存在著暗物質,或者你也可以這麼理解,暗物質可能才是宇宙的主題,它將宇宙中的各種明物質連接起來。
  • 什麼是暗物質和暗能量?目前探索暗物質有什麼進展了?
    本僧掐指一算,宇宙中可見物質佔4.9%,暗物質佔26.8%,暗能量佔68.3%, 話說到這份上,不得不面對一個尷尬的事實:假設你隨手指著夜空中最亮的星星說「那恆星有五顆行星十顆衛星」,蒙中的概率是萬分之一,那麼天文學家用最尖端科技,要蒙中這個數字的概率也就百分之一。
  • 大量原始的原初黑洞充斥在宇宙中,也許是暗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
    新的研究表明,我們的宇宙中可能充滿了古老的小黑洞。 這些來自宇宙誕生之初的微型黑洞,即原初黑洞(PBH)。研究人員提出它們是暗物質的一種潛在可能性,暗物質是一種看不見的物質,會在整個宇宙空間內施加引力。因為看不見,所以目前對於暗物質的研究還處於很初級的階段,大多數科學家對於暗物質的理解都是某種具有特殊性質的假象粒子構成,這樣可以避免很多潛在的問題。
  • 揭秘宇宙膨脹之謎 發現暗能量被「激活」事件
    我們的目的是將時間的箭頭推往六十億年前的宇宙變革期,試圖通過相關模擬實驗找出由暗能量被「激活」導致的宇宙加速膨脹原因。  然而,如何測量宇宙的加速膨脹的速率呢?高紅移超新星搜索原理則根據1a型超新星的紅移值來推算宇宙加速膨脹的速率。科學家認為暗能量可能具有我們前所未知的行為方式。  研究暗能量在宇宙加速膨脹中所起的作用,首先要了解詳細的膨脹歷史過程,探索宇宙膨脹過程與搜尋超新星並計算紅移值不同,重子振蕩光譜巡天使用了一種被稱為重子聲學振蕩(BAO)的技術來確定遙遠星系的距離。
  • 宇宙一直在膨脹,說明外面還有空間,那宇宙之外到底是什麼?
    按照我們關於宇宙的常識來說,宇宙是在138.2億年前的一場大爆炸當中誕生的,而目前我們人類可觀測宇宙也達到了930億光年,而可觀測宇宙的說法是指在理論上面,我們人類可以在930億光年的範圍之內,看到的星系、星系團等等物質結構,而根據宇宙膨脹的原理,目前宇宙依舊在以超高的速度膨脹,而宇宙既然能夠繼續處於膨脹當中,那基本上就可以說明在宇宙之外可能還存在宇宙
  • 宇宙中存在「暗物質世界」?多名科學家認可,另一世界真的存在?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宇宙中除了明物質之外,還有暗物質的存在,而且暗物質在整個宇宙中,所佔的組分大約是22%,這意味著,很可能在宇宙中,還有一個看不見、摸不到的「暗物質世界」,真的如此嗎?
  • 宇宙是個生命體 起源於爆發 成長於膨脹 結束於收縮
    根據科學家探測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在空間的各向同性和宇宙物質分布均勻情況,可以推測宇宙為圓球形狀,只有圓球狀最符合各向同性及均勻分布情況,再說天體多為圓球狀,宇宙應該也不例外。宇宙從古至今都是運動的,從未靜止過,運動是物質固有屬性,沒有不運動的事物,宇宙最小狀態和最大狀態由物質及能量守恆及運動情況等多種因素決定,不是人為刻意定義的,人類也管不了。
  • 是什麼在維持宇宙運行?首度模擬出無暗物質的宇宙
    看似永遠也找不到的暗物質,真的存在嗎?一些科學家為此提出不含暗物質的理論,並且最近,有研究人員首度模擬出真沒有暗物質填充也能成形的宇宙。當今宇宙學主流理論認為,大爆炸之後物質並未均勻分布,而是凝聚成一團又一團氣體雲,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就是暗物質從中作用;隨著氣體雲團巨大的引力又從周圍吸引更多物質,演變量十億年後,最終形成如今我們看見的星系。暗物質的存在也解釋了過去觀察到的一些未解現象,比如發現星系的轉速超乎預期之快,代表星系中應該還有大量看不見的暗物質。但是,至今都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暗物質的存在。
  • 科學家提出外星人可能隱藏在暗物質中,或者已經與自然融為一體
    哥倫比亞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Caleb Scharf在Nautilus網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中提出了這個想法。這位科學家還認為,外星人可能組成了宇宙的結構,甚至是構成物理法則本身。》暗物質是科學家對宇宙進行觀測時,推測存在的一種物質。
  • 天文學猜想:在浩瀚的宇宙中除了4%的可見物質外,剩下還有什麼?
    我們之前說過暗物質的產物也提到了暗能量,為什麼要提到暗能量因?為我們說在這個宇宙中可見物質佔了4%暗物質佔了20%幾,那麼還有70%去哪兒了?因為能量加起來得百分之百出去了一塊,好像總缺了一塊能量說70%的東西去了暗能量。
  • Ia型超新星或許並不靠譜,宇宙膨脹速度遭受質疑,暗物質還存在嗎
    如果你已經忘了,我們再簡單回顧一下:Ia型超新星是一種特殊的超新星,其前身是一個雙星系統,包含一顆白矮星和一顆主序星或者紅巨星這些尚未死亡的恆星。由於白矮星的引力比較強,所以它可以將伴星的物質擄掠到自己身上來享用,也就是大家暱稱的「吸血鬼恆星」。
  • 新宇宙模型無需暗物質並「與現實很接近」
    近期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的研究,首次模擬了一個沒有暗物質的宇宙模型,模擬宇宙從大爆炸初期演變至今的情況。研究者稱裡面誕生的星系形態和分布情況和現實宇宙「很接近」。
  • 重大新發現:暗物質佔宇宙多大比例?這超級難題竟這樣被巧妙破解
    他們的計算後,得出這樣的結論:正常物質和暗物質,兩者加起來,約佔宇宙物質能量密度的31.5% ,剩下的則是暗能量,約佔68.5%。不過,他們如此言之鑿鑿,反而引起了大家的懷疑了!因為,人們都很清楚,迄今為止,人們還沒有直接捕捉到暗物質,而天文物理學家,目前比較統一的說法就是,宇宙的物質、能量密度的大部分,都是由暗能量組成。
  • 科學的探索者:揭秘宇宙中最強大的物質,一興一衰牽動宇宙格局
    也是現如今科學家對於宇宙形體的一個粗略的猜想,宇宙中所有可見物匯聚到一起就形成了這個絲狀結構,也可以稱作是宇宙網,宇宙網中涵蓋了大約有2萬億個龐大星系。但是這仍然不是宇宙中最為強大的物質,因為它的組成部分只是可見物質,而宇宙中可不僅僅只包含可見物質,還有數量更為廣袤的不可見物質。
  • 為什麼計算宇宙距離在宇宙膨脹研究中至關重要?
    宇宙膨脹研究一直吸引著全世界的天文學家。但是,面對如此龐大且神秘的研究,研究參照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宇宙膨脹,而且對獲取儘可能精確的信息來說也至關重要。宇宙學是天體物理學的一個分支,研究宇宙的起源、性質、結構和演變。
  • 宇宙中的神秘暗物質到底是什麼?大發現顛覆人類的認知
    暗物質幾乎佔宇宙重量的85%,這意味著它是我們所熟悉的組成恆星、行星、人類和其他一切的「普通物質」的6倍。但是沒有人確切知道暗物質是什麼。這種神秘的存在是不發光的,它是極其困難的研究。學者們只能通過暗物質對天體的引力作用來揭示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