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不僅僅只有山水,歷史是這座城市之根,文化是這座城市之魂。「滄桑變化兩千年的桂林是一本厚厚的書,山水只是她的封面。可以說,歷史長河,大浪淘沙,唯有文化永存。」桂林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樂秦這樣說。
桂林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這片大地上,名人文化、山水詩詞、摩崖石刻、抗戰文化、非遺文化、美食文化、民俗風情等瀰漫於山水間。如此豐厚的文化遺存不應被遺忘。即日起,本報推出「守護傳統文化 留住美麗鄉愁」系列報導,將桂林人文歷史的遺珠串起,讓它們再現在讀者眼前,留住我們共同的鄉愁。
4月4日,中國象棋特級大師蔣川來到桂林,與本地21位棋手進行了一場象棋車輪戰表演賽,讓棋友們大呼過癮。而這場較量的舉辦地點就在逍遙樓廣場。如今,逍遙樓早已成為桂林的新地標。樓上,可遠眺灕江煙雨;樓下,東西巷人流如織。傳統與現代在這裡完美攜手,好似一幅新時代的桂林潑墨畫。
近年來,桂林建設、恢復、改造了一批歷史地標性項目,如重建逍遙樓、改造東西巷、對靖江王府「拆圍透牆」等等,讓沉睡千年的歷史文化經典重現,世人通過它們可以一窺這座城市的過往和新生。
穿越時空的城市地標
「三月三」假期,灕江西岸的王城腳下遊人如織,中外遊客徜徉在青磚翹簷的桂北風格建築群中,感受桂林歷史文化的魅力。
坐落在市中心靖江王府正陽門前的東西巷,就像一部時光收錄機,收錄了老桂林的市井生活風貌,也見證了桂林城的歷史興衰。東西巷在明清時期曾盛極一時,民國期間依然聲名顯赫,歷代達官貴人曾在此居住,諸多老字號發源於此。然而,隨著歲月流逝與時代變遷,古巷內遺存下來的名人故居和歷史建築,逐漸損毀在時光的蹉跎中。
2016年4月26日,歷時2年多保護修繕的正陽東巷歷史文化街區重獲新生,恢復後的龍氏故居、岑氏公保弟舊址、馬啟邦舊居、謝氏故居以及熊同和藥鋪舊址等古建築和「老字號」,仿佛穿越時光,讓人們諦聽到了歷史的回聲。
正陽東巷承載著桂林市民難以割捨的歷史記憶,耗資近6億元對其進行修繕改造,是桂林市委、市政府實施「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一項群眾所盼、民心所向的文化惠民工程。
而東西巷一旁的逍遙樓自古以來就是桂林的文化地標,與黃鶴樓、嶽陽樓、滕王閣等名樓齊名。它始建於唐代,歷代均有重建,曾因楷體書聖顏真卿題寫樓名而名揚天下。2016年4月26日晚,重建後的逍遙樓穿越時空再次成為桂林的地標性建築。
幾年來,為重現歷史文化經典,桂林建設、恢復、改造了一批地標性項目,重建逍遙樓,改造東西巷,靖江王府「拆圍透牆」,周邊街區形成了一個近1平方公裡的歷史文化旅遊休閒街區,喚醒了桂林人的歷史記憶。
觸摸歷史的脈搏
穿越歷史的烽煙,時間改變了桂林這座城市的面貌,而歲月留給桂林的「榮耀記憶」早已深深植根在這座城市之中。
桂林在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工程中,不僅讓逍遙樓、東西巷這樣閃耀的歷史地標重生,還努力把散珠碎玉式的歷史文化串起來,一點點挖掘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遺存。
在榕湖北路,一棵銀杏挺拔而立,緊挨著它的是一個刻著「國際新聞社桂林總社舊址」字樣的標識,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無數條重要消息從這裡發布。
像這樣的文化標識在市區內已經有幾十處,它們這幾年陸續在桂林街頭亮相。第一批建設了19處抗戰文化城標識;第二批則以桂林歷史文化名人為主題,比如清代四狀元、衛國公李靖等。
通過這些標識,人們可以尋找到何香凝、茅盾、田漢、歐陽予倩等一大批名人在桂林期間的住所舊址,也能在身邊發現葉挺被囚處、《新華日報》桂林分館、生活書店桂林分店等重要的文化機構舊址。而騮馬山抗日碉堡等重要軍事機構舊址或設施遺址標識的設立,讓大家想起了那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
這些標識既是一個個精緻的城市小景,同時又是宣傳桂林文化的地標。這批歷史文化標識力圖通過不同的材料組合、不同的藝術造型,彰顯桂林歷史文化元素,成為一座座介紹桂林歷史文化的豐碑。
如今,很多文化標識成為了學校、機關單位開展歷史文化傳承教育的場所,市民在這裡觸摸到了歷史的脈搏,追尋桂林豐富的人文情愫。
弘揚傳統文化的平臺
追古溯源,桂林還擁有大量歷史文化遺蹟,桂林致力於讓這些歷史文化遺蹟在保護中利用,讓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更顯魅力。
桂林甑皮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當今發現的洞穴遺址最豐富、最集中的歷史文化名址,已發現洞穴遺址72處。作為享譽中外的考古遺址,桂林甑皮巖遺址1973年首次發掘。它是桂林歷史文化的發祥地、現代華南及東南亞人古老祖先的居住地和人類偉大發明「陶器」的起源地,也是桂林具有世界性學術影響的文化遺產。
2016年5月,甑皮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新博物館建成開放。其陳列內容以甑皮巖文化為主體,涵蓋桂林其它洞穴遺址,以聲光電等多種高科技手段,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全面展示桂林先民從以洞穴為家到走向灕江乃至嶺南大地,形成三萬年不斷的歷史文脈,使桂林發展成為今天享譽中外的旅遊勝地。
而在城市的另一片土地上,2015年3月,美國飛虎隊桂林遺址公園在臨桂秧塘正式開園。秧塘機場遺址是中美兩國人民並肩戰鬥、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歷史見證。遺址公園建成後,成為中外遊客重溫抗戰歷史、瞻仰抗戰先烈的重要場所,成為展示桂林抗戰文化的重要平臺。2016年11月,美國飛虎隊歷史委員會成員駕駛二戰時期的C-47運輸機,完成了重飛「駝峰航線」壯舉,順利降落在桂林兩江國際機場。美國飛虎隊歷史委員會和中國有關部門商議決定,這架飛機永久陳列於美國飛虎隊桂林遺址公園。
在世界各地,城市遺蹟是最能體現當地歷史進程的窗口。桂林擁有的著名歷史遺蹟還有靖江王陵考古遺址、桂海碑林等,通過改擴建和修復等,它們成了桂林保護、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平臺。
提升城市的品位
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桂林擁有包括史前文化、古代水利文化、摩崖石刻文化、靖江藩王文化及近代抗戰文化、紅色文化在內的豐富歷史文化。客觀地說,在廣西諸城市中,桂林一直以保留著較多歷史文化遺蹟而在人們心目中具有獨特的文化魅力。然而,桂林也有自己的遺憾——— 在上千年風雨滄桑中飽經戰火摧殘,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遭遇日軍瘋狂轟炸,桂林城「十屋九毀」,完整保留下來的歷史景觀建築相當少。這是桂林的遺憾,也是世界的遺憾。
桂林山水甲天下,早已成為世人的共識。然而,除了守護讓桂林足以驕傲的自然山水外,如何依照「修舊如舊」原則,科學地、有步驟地按照歷史原貌重建一批在桂林歷史長河中積蓄下豐厚人文信息的歷史景觀和地標建築,讓人們通過它們更深刻、更形象地了解桂林、愛上桂林,對於正在建設國際旅遊勝地、大力發展旅遊文化產業的桂林來說,十分必要,也相當迫切。
近年來,按照市委、市政府「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戰略部署,桂林全力唱好歷史文化「整理搶救、研究包裝、保護利用」三部曲,已經使得許多沉睡多年的優秀歷史文化重新煥發榮光。
有市民說,重現這座城市的經典,讓更多的歷史文化精髓通過地標展現在市民和遊客眼前,喚醒了人們的歷史記憶,對提升桂林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品位、提振桂林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意義非凡。
記者沈青
【關注百家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