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關係何去何從?美國前總統卡特發聲,美方代表:今後3個月是充滿...
林松添會長、戶思社副會長,卡特中心執行長亞歷山大、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歐倫斯以及來自中美兩國學界、企業界、媒體界代表出席會議。美國前總統卡特向對話會致賀信。卡特總統在賀信中說,1978年底,我和鄧小平副總理決定正式建立中美外交關係,這一歷史事件使得我們兩國、亞太地區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空前的和平與繁榮。
-
建設雜談|川普手裡有2000億美元帳單,中美怎麼可能脫鉤
王義偉/文 最近一段時間,有兩個話題成為焦點和熱點,一個是中美會不會脫鉤,另一個是中國會不會再次封閉起來。中國會不會再次封閉起來這個話題,雖然是由一位知名的海外學者提出,但卻不值得討論。40多年前中國向世界打開大門之後,就不會、也不可能再關上了。這一點,大多數中國人心裡有數。這是一個偽命題。至於中美之間會不會脫鉤,算是半個偽命題。為什麼這麼說?
-
專訪東京大學教授丸川知雄:中美根本不可能「科技脫鉤」
不同的是,中美摩擦比日美摩擦要複雜,面對打壓,中國的應對也有別於日本。但日本的經歷是否可以對中國有所啟發?日本業內人士如何看待美國推動對華科技限制?在新的形勢下,日本企業發展與中國市場是什麼關係?《環球時報》記者就此專訪了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教授丸川知雄(如圖)。丸川知雄曾任日本亞洲政經學會理事長、中國經濟經營學會會長,是知名的「中國通」。
-
「國際銳評」「中國皇后號」已預見中美難以脫鉤
今天,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中美成為彼此最大貿易夥伴國和重要投資對象國,2018年雙邊貨物貿易額達6335億美元,每天大約有1.4萬人往返於太平洋兩岸,美資在華企業年銷售收入超過7000億美元,利潤超過500億美元。人們很難想像,還有什麼力量能讓中美之間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高度互補、深度融合的互利關係脫鉤?
-
胡錫進:「反美輿論」搞壞中美關係?這是把國人當幼兒園小孩騙
8月13日,@胡錫進 就中美關係問題發表看法稱,那種認為「『反美輿論』會搞壞中美關係,只要中國改弦更張,中美關係就將峰迴路轉」的說法是在把國人當幼兒園大班的小孩騙,對待美國,無論是「豁出去了死懟」,還是「跪下來投降」,都是不冷靜的,大國需要能夠平靜地承受各種疾風驟雨。這場疫情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可比性,中國做得很穩,沒有停止前進,但美國被衝得東倒西歪。
-
學者談全球疫情下的美國與中美關係
在新的全球形勢下,中美關係表現出哪些新特點?疫情是否在推動中美經濟、科技與人文交流的「脫鉤」?作為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中美兩國如何超越戰略競爭與意識形態分歧,團結抗疫,穩定全球格局?為回答這些問題,北京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於4月11日下午,通過線上會議的方式,舉辦了「全球疫情下的美國與中美關係」研討會。
-
與中國脫鉤?美國經濟界不答應!
與中國脫鉤?美國經濟界不答應!美政府如跳梁小丑般上演打壓中國企業的末日瘋狂,妄圖在最後一刻「掐斷」與中國經濟聯繫。 然而無巧不成書,就在同一天,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委託牛津經濟研究院開展的一項研究卻再一次強調中國對於美國經濟的重要性,用數據「打臉」某些美政客。研究顯示,美中貿易戰導致美失去24.5萬個就業崗位。如兩國逐步削減關稅,美到2025年將增加14.5萬個就業崗位。
-
辛識平:鼓譟中美經濟「脫鉤」是開歷史倒車
近日,在美國媒體發表的一封所謂公開信中,美國太平洋艦隊前情報和信息行動主管法內爾等人大肆鼓吹「有選擇地讓中美經濟脫鉤,以擺脫中國對美國經濟的暗害」。 無論是「脫鉤止損」的「神邏輯」,還是被中國「暗害」的妄想症,這些用心險惡、不負責任的荒謬言論,充斥著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等陳舊觀念,完全不符合事實,在邏輯上根本站不住腳。 在美國一些人眼中,中美貿易是一樁「賠本買賣」。
-
中美博弈不能逢美必反,原則問題不退讓,其他問題可商量
胡錫進胡總編也老講,我們跟美國也不能落入逢美必反的這樣一種思維陷阱裡去,可是你看看他的微博,基本上也是逢美必反的一個套路。因為我們都知道,這樣最安全。如果拿逢美必反作為對美國關係的處理原則,中美關係倒簡單了。可實際上中美關係有個很大的複雜性。
-
美專家:美軍若重返臺灣 將置中美關係於火山口
香港中評社11日報導稱,此事引發人們對美艦是否泊臺和美軍是否駐臺的一系列猜想。對此,美國涉臺問題專家警告,美軍若重返臺灣會將中美關係置於火山口上,美國可能不得不關閉駐華使館,此舉將跨越中方設下的紅線。報導稱,對於美艦航經臺灣海峽一事,五角大樓媒體主任曼寧9日宣稱,「美國有權利穿行」。五角大樓的另一位發言人洛根也附和稱,美國海軍將出於「多種不同的行動原因」,通過臺灣海峽從東海到南海。
-
何亞非:大選後中美關係調整的空間與可能
有幾點值得注意:一是美國政治中川普現象「不可預測性」將告一段落,但是川普獲得7100萬選票表明,民粹主義和「美國優先」作為社會主流意識將繼續影響美國內外政策;二是美國對外單邊主義和「退群」行為會有所收斂,多邊主義和國際組織作用可能上升,但美國想重新領導「自由世界」並非易事;三是中美關係出現恢復對話、重新評估的空間,但兩國戰略競爭關係已經坐實,不可能回到從前合作競爭共存、合作佔主流的局面。
-
關鍵時刻,美駐華大使在北京重磅發聲,事關中美關係,信號明確
在此前新冠疫情出現之後,美國方面以川普為代表的諸多政客就試圖藉此對中國進行抹黑和譴責,將之稱為「中國病毒」,想要通過這樣的行為抹黑中國的國際形象,同時一定程度甩脫自身對疫情防控不力的這一責任,在此之後更是展開了一系列具有攻擊性的對華行動,也正因此,中美兩國關係變得十分緊張。
-
第五屆中美文化產業峰會將在澳門舉行
第五屆中美文化產業峰會將於12月27日至28日在中國澳門美獅美高梅酒店舉行。因澳門的新冠疫情控制好,導致會議地點從美國洛杉磯改至中國澳門。第五屆中美文化產業峰會將在澳門舉行,而不是在該峰會歷來召開的地點洛杉磯舉行。
-
2019:中美關係進一步冰封還是解凍?(吳湘寧,澳門大學社會科學院...
人們從各種角度解析當前的中美「競鬥」,如果通過縱向對比的方式解讀當前的中美關係,顯然不完全符合兩大陣營對立期間,包括意識形態對立,經貿脫節,政治對抗的冷戰狀態。中美兩國確實尚未達到「冷戰」的程度,歷史難以完全重現。但是,中美關係中政治、經貿和人文三大支柱都趨於崩塌的邊緣。當前的中美關係寒流來襲,步入冰封。正如基辛格博士的感嘆:中美關係再也不可能回到從前。
-
傳瑩萬字長文:新冠疫情後的中美關係
從目前各國的政策討論和擬推出的舉措看,有以下動向:第一,攸關美國安全的產品生產,如生物醫藥、個人衛生防護設備(PPE)和部分尖端製造企業可能會移出中國,不排除美方立法強令企業回遷;第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因生產要素成本變化而從中國向外轉移的步伐可能加快,美在耐用消費品上的對華依賴下降;第三,適應中國市場需求的行業巨頭會駐守,它們在全球銷量下降之際,繼續從中國市場的復甦中獲益;第四,5G等高科技產業「脫鉤
-
要登高望遠 為中美關係找到正確方向
據新華社華盛頓12月9日電 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9日在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美中貿委會)2020視頻年度晚宴上致辭表示,中美關係正面臨建交以來罕見的嚴峻局面。「在這個艱難時刻,我們要登高望遠,為中美關係找到正確方向。」 崔天凱說,一些人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正把中美關係推向懸崖邊緣。
-
2019中美旅遊高層對話在西雅圖舉行
新華社美國西雅圖9月19日電(記者吳曉凌)為期兩天的2019中美旅遊高層對話19日在美國西雅圖開幕。來自中美地方政府部門、旅遊協會、大型旅遊企業的近130名與會者圍繞「民心相通——文化在旅遊和旅行中的彰顯」議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
-
美中航空合作項目執行總監簡傑銳:中美航空領域的合作
美國以及其他的國家也都同時在中國航空市場的發展中獲益,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航空合作是一個雙贏的。接下來我簡短向在座各位,可能有些嘉賓還不了解ACP的項目,我簡短介紹一下ACP以及它的使命。ACP項目成立於15年前,我們這個項目成立的初衷也是為了加強中美之間的航空合作。
-
2018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在京召開
美國打「臺灣牌」的力度會不會加大……這些問題,都成了與會者們討論的熱點。 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王升致辭時指出,即將過去的2018 年,臺灣政局和兩岸關係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民進黨當局陷入執政危機,兩岸關係分裂與反分裂的對立和較量成 為基本特徵,臺灣問題外部因素的不確定性有所增加,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