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存在主義角度看小說《蒂凡尼的早餐》

2020-12-21 希裡胡塗的我

《蒂凡尼的早餐》是美國作家杜魯門·卡波特於1958年出版的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曾入選《時代周刊》百部最佳英文小說。

小說通過回憶的視角,描述了一個貧窮落魄的作家在紐約一所公寓與女主人公霍莉從相識到分離的過程。清秀俏麗的郝莉來自德克薩斯農村,她從小饑寒交迫、流離失所,希望能夠尋找心中理想的歸宿。然而,謀生的艱難使她淪為了高級妓女,不得不周旋於眾多富豪巨子之間。作家在與霍莉的交往中,漸漸知道霍莉悲慘的過去,並愛上了她那種樂觀、灑脫、自由、無羈的個性。後來,霍莉為了賺取小費,被關在獄中的黑手黨利用,替他傳遞販毒信息。在被警察抓捕後不幸流產。她的英俊富有的未婚夫外交官何塞也離開了她,最終郝莉被迫離開紐約遠赴南美尋找新的生活。卡波特在小說裡充分展現了霍莉那種無羈無絆、不受約束的個性和對自由生活的嚮往與追尋。五六十年代美國相對保守的社會,這樣一個驚世駭俗、純潔放蕩的女人值得用哲學上的「存在主義」去研究她。

1.什麼是哲學上的「存在主義」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是當代西方哲學主要流派之一。

它可以指任何孤立個人的非理性意識活動,並把它們當作最真實存在的人本主義學說。存在主義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

人是在無意義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沒有意義,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礎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從而擁有意義。薩特是「存在主義」的倡行者。存在主義在哲學上主要有六種主張:a存在先於本質 b偶然荒誕 c自由選擇 d人與人 e悲劇論 F神學關係

《蒂凡尼的早餐》不僅僅是一部暢銷的都市時尚小說,更是一部關心人生存狀態和人精神生活,有著存在主義哲學的深刻小說。

2、下面我們以存在主義哲學來解讀解讀霍莉小姐。

第一存在先於本質認為人的"存在」在先,「本質在後"。首先是「人的本身、露面、出場,後來才說明自身。」所謂存在,是人的自我存在,是自我感覺到的存在,我不存在,那麼一切都不存在。所謂的「存在先於本質」,即是「自我」先於本質,也就是說有了自我才有本質。本質是自我創造出來的,服務於自我。人的本質的形成,受制於自我。「存在先於本質」指的是人除了生存之外沒有天經地義的道德或靈魂。道德或靈魂都是生存創造出來的。

人沒有義務一定要遵守道德,卻有選擇的自由。霍莉本來是鄉下的一個單純姑娘,來到繁華都市後,抵抗不了誘惑,選擇用肉體交換金錢來過上流社會的生活。「蒂凡尼的早餐」在小說中沒出現過,它只是象徵美國的上流社會。霍莉選擇的生存狀態體現了她的生存意義,體現了她的本質,證明了她的存在。

第二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在這個「觀性林立」的社會裡,人與人之間必然是衝突、抗爭與殘酷,充滿了醜惡和罪行,一切都是荒謬的。而人只是這個荒謬、冷酷處境中的一個痛苦的人,世界給人的只能是無盡的苦悶、失望、悲觀消極,人生是痛苦的。窮人是如此,富人也如此。霍莉從鄉村隻身來到紐約,做著平步青雲的美夢。然而殘酷的現實打擊了她。她所面臨的新環境是那麼的荒誕與冷漠,使她茫然不知所措。霍莉在驚慌、焦慮、無助中掙扎。在冷漠、無助的處境中,人類會感到絕望,更會感到孤獨。像霍莉這種孤單的女人,進入到冷酷、自私自利的的社會,註定會被異化,不可能再變回單純的霍莉。在爾虞我詐的社會承受心靈和肉體上的折磨與痛苦。

第三自由選擇」。這是存在主義的精義。存在主義的核心是自由,即人在選擇自己的行動時是絕對自由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自由,面對各種環境,採取何種行動,如何採取行動,都可以做出「自由選擇」。「如果存在確實先於本質,人就永遠不能參照一個已知的或特定的人性來解釋自己的行動,換言之,決定論是沒有的——人是自由的。

人即自由。」薩特指出,人在事物面前,如果不能按照個人意志作出「自由選擇」,這種人就等於丟掉了個性,失去「自我」,不能算是真正的存在。霍莉在她人生中面臨了無數次的選擇。在她才十四歲的時候,選擇嫁給和她父親一樣大的農民。在她來到城市時,選擇做了交際花。本來可以改變命運去當演員,她選擇了放棄演員夢,繼續當她的交際花。在男友拋棄她時,她選擇了去巴西,尋找富豪。霍莉有選擇自己的人生權力和自由,但是她也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同時也要承擔她人與社會的責任。以上選擇體現了薩特「人是絕對自由的」哲學思想。

《蒂凡尼的早餐》女主人公在追尋本質過程中產生異化,感到孤獨與迷茫。有著與現代人一樣的心理困境和擺脫困境的方式。卡波特展現的《蒂凡尼的早餐》作品與二十世紀初存在主義同出一撤。對該作品的了解,有利於理解作品中存在主義的內涵,進一步認識美國四五十年代人們的社會心理和存在的困惑。以及對自我的追尋進行探討能幫助當代人認清自我身份的歸屬與定位,擺脫精神空虛與落差,同時對生存意義進行哲思。

相關焦點

  • 影評:老電影《蒂凡尼的早餐》裡的現代生活
    今天講的是一部老電影——《蒂凡尼的早餐》。1961年上映的好萊塢電影《蒂凡尼的早餐 Breakfast at Tiffany's》不僅貢獻了奧黛麗·赫本的美貌、紀梵希的小黑裙,也讓蒂凡尼這個品牌有了更大的知名度。
  • 《蒂凡尼的早餐》到底吃了什麼?
    世界上最著名的早餐大概就是蒂凡尼的早餐了。因為被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輕輕咬了一口,就被全天下的人所熟知。《蒂凡尼的早餐》是上世紀最賣座的電影之一,同時也是奧黛麗·赫本所有影片裡上座率最高的一部。這部電影至少捧紅了兩個品牌:紀梵希(Givenchy)的小黑裙和蒂凡尼(Tiffany)的珠寶,同時也給出了一個經典的穿搭指南,小黑裙加珍珠項鍊是在所有場合永不出錯的選擇,至今仍被萬千少女所效仿。而真正的「主角」—早餐,卻被大家所忽視了。
  • 看完「蒂凡尼的早餐」,手裡的星巴克早餐突然就不香了……
    #經典電影推薦#回顧了奧黛麗赫本的電影《蒂凡尼的早餐從電影名字看,很多人發出了疑惑,蒂凡尼什麼時候開始賣早餐了?「蒂凡尼的早餐」名字源於影片一開始奧黛麗赫本扮演的霍莉穿著黑色長裙駐足在紐約的蒂凡尼櫥窗外吃早餐的情景,她的眼神充滿對蒂凡尼的渴望。這個櫥窗景點也成為後來旅客們爭相打卡的地標。
  • 蒂凡尼的早餐—人生如痴人說夢,充滿喧譁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
    他就是憑著這部「紀實小說」,在文學武林以力劈華山之勢開創了「非虛構小說」這一門派,為自己打響了「非虛構小說鼻祖」的名頭。但是你知道嗎,還有一部聲名不小的作品也出自杜魯門卡波特,那就是《蒂凡尼的早餐》。聽到這個名字,你首先聯想到的,應該是奧黛麗赫本。
  • 奧黛麗·赫本:蒂凡尼的早餐丨從女性的成長角度淺析霍莉的覺醒
    這是《蒂凡尼的早餐》中的一句經典臺詞。這部在1961年上映的美國電影,是奧黛麗·赫本 (Audrey Hepburn)的經典之作。清晨的紐約街頭,霍莉在櫥窗前徜徉,她是紐約上流社會的交際花。霍莉天性善良,相貌清麗。
  • 蒂凡尼的早餐,她把不適合自己的角色演繹成了傳世經典
    因為奧黛麗·赫本在1953年的電影《羅馬假日》裡演的清純可愛,優雅端莊的安妮公主太深入人心,以至於後來看她1961年演的《蒂凡尼的早餐》時,雖然她演的霍莉是個追逐金錢和物質的紐約上流社會的交際花,還是會給人天真善良浪漫的感覺。
  • 蒂凡尼的早餐到底有什麼?
    每每提到這個20世紀最有標誌性的女人,我們最先想起的除了她在《羅馬假日》中的俏皮,便是《蒂凡尼的早餐》中那個猶豫而又優雅的角色。雖然,這部20世紀百大電影中的經典之作婦孺皆知,然而你真的了解那道全世界最有名的「早餐」裡到底有什麼嗎?
  • 《蒂凡尼的早餐》:一個女孩的浮華白日夢
    《蒂凡尼的早餐》是一部著名的美國電影,被影評界譽為上世紀「60年代美國最佳喜劇片」。 它改編自卡波特1950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小說展現了二戰時期人們的焦慮與不安,同時對那些不擇手段向上流社會靠攏的人進行諷刺,也對社會的體制和陰暗面進行反省。
  • 你終於可以吃到「蒂凡尼的早餐」啦!
    1961年,好萊塢傳奇女星奧黛麗赫本主演的經典影片《蒂凡尼的早餐》為蒂凡尼品牌增添了一層永不褪色的浪漫光環。然而,作為一家奢侈珠寶零售商,蒂凡尼的業務從來都與餐飲不沾邊,而今,品牌終於意識到了跨界發展的必要性,日前,蒂凡尼在紐約第五大道旗艦店開設了第一家咖啡店Blue Box Cafe並供應早餐,讓「蒂凡尼的早餐」變成了現實。
  • 你終於可以吃到「蒂凡尼的早餐」啦!(組圖)
    1961年,好萊塢傳奇女星奧黛麗•赫本主演的經典影片《蒂凡尼的早餐》為蒂凡尼品牌增添了一層永不褪色的浪漫光環。然而,作為一家奢侈珠寶零售商,蒂凡尼的業務從來都與餐飲不沾邊,而今,品牌終於意識到了跨界發展的必要性,日前,蒂凡尼在紐約第五大道旗艦店開設了第一家咖啡店Blue Box Cafe並供應早餐,讓「蒂凡尼的早餐」變成了現實。
  • 《蒂凡尼早餐》鑽石很美好,但廉價早餐更重要
    01《蒂凡尼早餐》與大眾印象恰恰相反,赫本在電影裡扮演的霍莉,其實是一名樸素的農家少女。她和弟弟在14歲的時候被一位牧場獸醫收養,並和他結了婚。《蒂凡尼早餐》講述的就是這樣一位農場女孩努力躋身上流,尋找愛與富貴的故事。
  • 在家享受一頓蒂凡尼的早餐喚醒一天的能量
    原標題:在家享受一頓蒂凡尼的早餐喚醒一天的能量 前幾年,在看《蒂凡尼的早餐》的時候總在想一個問題,這部片子到底和早餐有什麼關係? 赫本飾演的年輕女子,以如此嚮往的姿態站在蒂凡尼的窗口啃著廉價的麵包就著咖啡。 最近,我又看了一部新出的日劇,叫《在蒂凡尼吃早餐》。
  • 【探訪海外】跟隨《蒂凡尼的早餐》遊紐約曼哈頓
    在《蒂凡尼的早餐》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女主角霍莉·戈萊特利(奧黛麗·赫本飾)正試圖向她的新鄰居兼未來的男友講述為什麼她崇拜的蒂凡尼珠寶店。當她處在絕望的深淵,唯一能做的就是立刻跳上計程車前往蒂凡尼。壞事不可能發生在那裡。
  • 《小王子》:從存在主義角度解讀影片中主角的心路歷程
    它的語言形象生動,表面上看,這部作品是寫給兒童的童話書,實際上卻是寫給大人的哲理童話。周國平在序言中曾經寫道:「 世界上只有極少數作品,如此精美又如此質樸,如此深刻又如此親易近人。從內容到形式都幾近於完美,卻不落絲毫斧鑿痕跡,宛若一塊渾然天成的美玉。」
  • 《蒂凡尼的早餐》:撞了南牆,才發現愛情是生活中的解藥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我們才如此為赫本駐足於蒂凡尼窗口前,穿小黑裙吃牛角包的經典形象所著迷。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這世上總有一小類人,靠著直覺生活又對生命舉重若輕,卻偏要在糟粕一樣的生活裡開出一朵花兒來。霍莉和保羅就是這樣的人,《蒂凡尼的早餐》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交際花和浪蕩子的愛情故事。
  • 《蒂凡尼的早餐》成為現實,而且還有午餐和下午茶,夢幻到哭
    《蒂凡尼的早餐》成為現實,而且還有午餐和下午茶,夢幻到哭。說到Tiffany,99%的人都會想到奧黛麗赫本主演的《蒂凡尼早餐》,清晨五點的紐約第五大道,穿著優雅的黑色小禮服,梳著精緻髮簪的奧黛麗赫本,站在紐約Tiffany的櫥窗前憧憬著未來,然後默默低頭咬一口手中的平價早餐,這經典的一幕不僅成就了奧黛麗赫本女神的形象,更成為小仙女爭相模仿的範本。
  • 奧黛麗·赫本用《蒂凡尼的早餐》告訴我們:愛情,也需要餵養
    作者:狐小仙1961年上映的《蒂梵尼早餐》已經過去半個世紀之久,留在人們記憶裡最深刻的,也許並不是男女主角的愛情,而是蒂梵尼這個品牌。電影《蒂梵尼早餐》並沒有給出結果,就像童話故事裡那樣:公主與王子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可以說,這就是一部現實生活中的愛情神話,給生活在底層的男女披上一層溫暖的外衣,就像《麥琪的禮物》中那對窮困的年輕夫婦,忍痛割愛互贈聖誕禮物的故事,至今讀起來,依然感覺溫暖。
  • 紐約第一名媛去世,她是《蒂凡尼的早餐》原形,窄身牛仔褲教母
    身為美國鐵路、航運大亨-範德紐約第一名媛去世,她是《蒂凡尼的早餐》原形,窄身牛仔褲教母比爾特家族的創始人,以及歷史上最富裕的美國人之一 Cornelius Vanderbilt 的曾曾孫女,她的高祖父逝於 1877 年時已累積了一億美元的巨額財富,Vanderbilt 的父親在她嬰兒時期就過世,留下她給母親照顧。
  • 「存在主義」獲選詞典網站2019年度詞彙
    該網站指出,「存在主義(existential)」 一詞貫穿於2019全年的討論中,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氣候變化、槍枝暴力、民主的本質和易怒的電影小明星「玩具叉叉」使「存在主義」一詞獲選詞典網站Dictionary.com 2019年度詞彙。
  • 電影《蒂凡尼的早餐(1961)》Part1-中英文對照臺詞劇本
    就像蒂凡尼Tiffany's? You mean the jewellery store?蒂凡尼? 珠寶店嗎?That's right.對 I'm crazy about Tiffany's.我為之瘋狂的蒂凡尼Lis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