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圖蟲創意
*來源:愛思想網,作者:薛海平、宋海生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推進,強調學生自主選擇權和高校選拔多元化趨勢逐漸增強,在中學階段進行學業生涯規劃教育勢在必行,急需學業生涯規劃師來提供科學的諮詢與指導。系統探討學業生涯規劃與學業生涯規劃師的概念,預測2017年-2050年我國中學學業生涯規劃師的需求人數將達15.72萬到20.44萬。借鑑教師專業成長階段理論,將學業生涯規劃師成長階段劃分為新手階段、勝任階段、業務精幹階段和專家階段,構建學業生涯規劃師的職業素質結構模型、工作內容、服務對象與工作流程等,以期為我國學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的完善和中學學業生涯規劃師資隊伍的建設提供借鑑與啟示。
關鍵詞:新高考改革;中學生;學業生涯規劃;學業生涯規劃師
長期以來,我國中學階段的學業生涯規劃教育沒有得到充分重視,中學生及其家長普遍缺乏學業生涯規劃觀念與能力,具體表現為八成高考生填報志願時專業目標不明確,多數學生及家長填報志願時出現迷茫與焦慮等情況,[1]中學生普遍缺乏學業規劃認知、學業規划行為和學業規劃指導經歷,[2]科目選擇存在功利主義取向、自主選擇能力不足等問題。[3]有效的學業規劃有助於學生合理定位,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強成才的主動性。[4]然而,國內學業生涯規劃教育主要局限於職業技術院校[5]和本科院校[6],在中學階段還鮮有涉及。
近年來,隨著高考和中考改革的推進,一系列關於學業生涯規劃的宏觀教育政策制定出臺。2010年5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加強對學生理想、心理、學業等多方面的指導。2012年,《普通高中學生發展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將在理想、心理、學業、生涯、生活五個方面加強學生的發展指導工作。其中,學業指導方面主要包括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幫助學生確立恰當的學習目標、提升學生選課的意識和能力、指導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等。2014年12月,教育部出臺《關於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和《關於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指出高中學校要加強學生生涯規劃指導,強調高中教師應對學生成長過程進行科學分析,引導學生發現自我。可見,中學學業生涯規劃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在中學階段開設學業生涯規劃課程、提供學業生涯規劃諮詢將成為趨勢。
中學學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的建立不僅涉及宏觀教育政策,也涉及具體學校中的教學體系、課程體系以及教師隊伍建設。[7]根植於新高考改革與中考改革語境,本文以中學學業生涯規劃師為切入點,系統闡述學業生涯規劃師的概念、現實需求、職業素質、工作內容和專業發展等,期望為我國中學學業生涯規劃師資隊伍建設提供參考與借鑑,從而促進學業生涯規劃教育有效地在中學開展。
一、學業生涯規劃師的概念
(一)生涯規劃與學業生涯規劃
生涯規劃是在一個縱橫交織的生涯發展框架中展開的,關心個體一生當中的教育、職業及相關角色的選擇與發展,包括對經濟、社會、心理、教育、生理等因素的選擇和創造。個體在每個階段都有發展任務,並在選擇和創造過程中形成與之相適應的生理、認知和情感特徵,為下一階段更高級的生涯任務作準備,推動生涯的發展。[8]
學業生涯規劃是生涯規劃的一部分。學業生涯規劃,也稱學業規劃,是指為了提高求學者的人生事業發展效率,而對其與之相關的學業所進行的籌劃和安排。[9]它是生涯規劃在學習階段的具體體現,是指學生在受教育階段所進行的一切以學業為主的規劃活動。[10]
(二)生涯規劃師與學業生涯規劃師
學業生涯規劃師的概念源自生涯規劃師。根據國家新職業《生涯規劃師》的定義,生涯規劃師,就是運用心理學、腦科學和生涯發展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利用已獲國家發明專利的腦AT技術,幫助個體發現最佳潛能優勢,制定生涯規劃,包括中學生學業規劃、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企業員工發展規劃等,它是生命全周期的規劃。
學業生涯規劃師,是指運用教育學、心理學以及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為解決求學者的學業規劃問題而從事相關專業諮詢、輔導、測評、建議和決策的專業人員。學業生涯規劃主要包括學業決策和學業管理兩個方面。學業決策包括初中和高中選科決策、選課決策、高考志願決策等;學業管理是對中學生學習方法、學習策略、學習時間等方面的統籌安排。
二、我國中學學業生涯規劃師的現實需求及預測
我國中學學業生涯規劃師有著巨大的需求量。首先,我國每年有近1000萬考生、3000萬在校高中生、數千萬家長需要接受學業生涯規劃、高考志願填報、自主招生等諮詢與指導服務;其次,我國目前有近2萬多所高中、數百萬教師需要掌握學業生涯規劃、高考志願填報相關知識,還需要接受專業系統培訓;再次,我國還有大量從事教育研究、教育諮詢以及有志於從事中學學業生涯規劃諮詢的社會人士需要接受系統培訓。
2017年以後,新高考改革全面展開,學生在高一甚至初中就需要確定選考科目,制定學習規劃,提前籌劃志願填報,這使得關注高考志願的學生和家長數量倍增,再加上中考自選科目和綜合評價等改革方案的推行,初中階段的學業生涯規劃市場潛力也很大,這就需要大量專業的學業生涯規劃師來為中學生提供服務。
姚引妹等人基於「單獨二孩」政策對我國受教育人口規模進行預測,認為在2017年-2050年,我國初中適齡人口數保持在3888萬人到5257萬人,我國高中適齡人口數保持在3970萬人到5155萬人,[11]我國中學階段適齡人口總數保持在7858萬人到10221萬人。
基於上述對初中和高中適齡人口的預測,我們可以預測未來我國中學學業生涯規劃師的需求量。學業生涯規劃師在國外是一個很成熟的職業,美國稱其為大學錄取顧問(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或升學顧問(College Counselor),也就是本文所指的學業生涯規劃師。美國公立學校升學顧問與高中生的比例為1∶407,[12]《普通高中學生發展指導綱要(試行)》明確規定,學生發展指導專職教師與在校學生的人數比例以1∶500為宜。[13]
因此,本文按學生與學業生涯規劃師500∶1的人數比例為標準,可以預測在2017年-2050年,我國初中生對學業生涯規劃師的需求量大致保持在7.78萬人到10.51萬人,我國高中生對學業生涯規劃師的需求量大致保持在7.94萬人到10.31萬人,我國中學生對學業生涯規劃師的需求總量大致為15.72萬人到20.44萬人。因此,在未來30年,我國中學階段的學生對學業生涯規劃師將會有很大的需求量。
三、學業生涯規劃師必備職業素質
借鑑我國中學教師專業標準[14],本文將學業生涯規劃師職業素質分為知識、能力和態度三個核心維度十三個指標(見圖1),由此構成學業生涯規劃師職業素質評價指標體系。
圖1 學業生涯規劃師職業素質結構模型
(一)知識
學業生涯規劃師在知識結構方面需要學習和理解各個門類的知識,包括教育學、心理學、生涯規劃理論和專業規劃領域等方面的知識。
1.教育學知識。學業生涯規劃師是提供給學生學業規劃方面的指導和建議的專業人員,也屬於教育行業的從業人員。這就需要學業生涯規劃師懂得教育學的基本理論、教育的目的與功能、課程與教學、學校和專業、教育政策與法規等教育相關基礎知識,並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制定適合學生發展的學業生涯規劃方案。
2.心理學知識。學業生涯規劃師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學生,在制定規劃方案時,不僅要考慮中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習慣,還要考慮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性格、興趣和人格品質等。因此,學業生涯規劃師需要掌握認知發展理論、精神分析理論、人格發展理論和學習理論等心理學基本知識,從而制定出符合學生個性特點的學業生涯規劃方案。
3.生涯規劃理論知識。學業生涯規劃工作的開展要立足於特質理論、霍蘭德職業興趣理論、多元智力理論、價值體系理論和決策理論等生涯規劃相關理論。
4.專業規劃領域知識。學業生涯規劃師對其專業領域的知識必須熟悉,包括具備全局意識、長遠眼光、系統分析能力、風險評估能力等,掌握職業生涯規劃與學業生涯規劃的概念、要素、原則和方法等專業規劃領域知識。
(二)能力
學業生涯規劃師需熟練使用心理量表進行測評、診斷和分析,如,職業興趣測評和職業勝任力測評等,還需具備良好的心理諮詢能力和溝通能力。
1.升學就業信息的搜集與管理。在進行學業生涯規劃之前,學業生涯規劃師需要收集當前的就業信息與資訊、各高校和專業信息、各高校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國內高考改革政策及考試招生制度、國外高校和專業信息、留學政策等,從而更好地開展規劃工作。
2.心理測評。學業生涯規劃師需要熟悉心理量表的使用原理、方法與流程,能夠熟練使用心理量表對學生性格、氣質、職業興趣與職業潛能等進行測評,並對測評結果進行準確分析和判斷。
3.諮詢/輔導。面對學生或家長提出的學習、生活等方面的疑惑和問題,學業生涯規劃師能夠提供適當的諮詢、幹預、輔導和解答。
4.學業決策指導。在分析和解讀學生的心理測評結果後,學業生涯規劃師要輔導學生和家長確立學業生涯目標,並進行選科、選課、選大學、選專業等志願填報工作的決策,確定並實施相應的學業生涯規劃方案。
5.學業管理指導。學業生涯規劃師要結合學生特點,指導學生採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策略以及學習時間管理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6.溝通與合作。學業生涯規劃師應具備與不同教育需求、興趣、個性特點的學生進行溝通的能力。
(三)態度
1.職業認知。學業生涯規劃師要了解本職業的特點,明確學業生涯規劃的工作任務與職責,理解中學學業生涯規劃專業守則及職業道德規範。
2.職業行為。學業生涯規劃師在平時的學業生涯規劃工作中,要自覺遵守學業生涯規劃師專業守則和職業道德規範,如工作認真負責,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主動了解和滿足學生的不同學業需要。
3.職業情感。學業生涯規劃師要認同學業生涯規劃工作內容和規範,具有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熱愛學業生涯規劃工作,享受工作的意義與價值,追求自我實現。
四、學業生涯規劃師的工作內容、服務對象與工作流程
(一)學業生涯規劃師的工作內容
1.搜集信息。學業生涯規劃師應事先搜集學生和家長的基本信息;搜集各高校和專業信息以及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搜集國內高考改革政策及考試招生制度;搜集國外高校與專業信息、留學政策等。
2.諮詢。學業生涯規劃師應為學生和家長提供教育改革政策等教育信息諮詢,為學生解答他們在學業上、生活上面臨的困惑等一系列問題。
3.測評。學業生涯規劃師應會使用心理學量表或測評工具,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力基礎、個性和氣質、職業興趣和職業潛能等進行測評,分析測評結果,了解和判斷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等特徵。
4.決策。學業生涯規劃師應結合學生基本信息和心理測評結果,與學生和家長進行溝通,幫助其制定學業生涯規劃方案。
5.學業規劃教育。學業生涯規劃師可以幫助中學開展學業生涯教育,如,舉辦專題講座、設計課程及授課等。
6.培訓。學業生涯規劃師可以對中學教師和其他相關教學人員進行學業生涯規劃培訓,讓教師掌握學業生涯規劃的知識與技能,為學校以及社會輸送學業生涯規劃的專門人才。
(二)學業生涯規劃師的服務對象
1.學生。學業生涯規劃師最主要的服務群體就是中學生。中學階段是孩子人生中的飛速發展期,個性、生理機能和思想都會發生階段性變化。他們不僅要面臨沉重的學業負擔,還要面臨未來何去何從的迷茫,也缺乏信息、觀念、價值等方面的引導。因此,中學生需要學業生涯規劃師來對其進行科學的學業規劃與輔導,幫助其各方面得到較好的發展。[15]
2.家長。家長都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特別是孩子未來求學、升學和就業的問題。在中學階段,孩子生理和心理急劇變化,容易出現厭學和叛逆的情況,家長一般很難處理好這些問題,因而出現困擾、擔憂和焦慮的情況,有些家長對這些問題採取簡單粗暴的方法,使得問題更加嚴重。因此,家長需要及時與學業生涯規劃師溝通,聽取專業的意見,採取科學的方法,幫助孩子定製私人學業規劃方案,讓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並順利升學或就業。
3.任課教師與班主任。當前我國中學階段的教師普遍存在學業規劃意識淡薄的現象,面對新高考改革和中考改革政策推行的選考模式,學生的選擇權增加,急需教師通過培訓掌握學業生涯規劃的知識與技能,從而對學生的選考進行輔導和建議。
4.學校領導與其他管理人員。學校的中心工作是保證教學活動有序進行。高考和中考選考政策的推行,勢必會對學校的教學工作造成很大衝擊,在此情況下,學生的選考、選課工作如何有序進行、學校課程和考試安排複雜和多樣化等一系列問題湧現,這就需要學校領導與相關管理人員聘請學業生涯規劃師,開設學業生涯規劃課程,培養學生和教師的規劃意識與規劃能力,並為學校的考試和課程安排提供諮詢建議,保證學校的教學與管理工作有序開展。
(三)學業生涯規劃師的工作流程
結合前文學業生涯規劃師的概念、職業素質與工作內容,我們可以將學業生涯規劃師基本工作流程歸納為以下七大步驟。第一,了解學生學業需求,建立諮詢關係。第二,收集學生相關信息。包括學生的家庭信息、學業情況、學校情況等。第三,心理測評、評估與諮詢。分析學生的性格、氣質、職業興趣與職業潛能、學業狀況等。第四,確定學業生涯目標與路線。基於心理測評結果和學生的學業需求,引導學生確立學業生涯的發展路線及目標。第五,擬定、修訂和確定學業生涯規劃方案。輔導學生開展學業決策與學業管理。第六,實施學業生涯規劃方案。
包括實施步驟、完成時間和監督學生方案的執行情況。第七,效果評估和反饋。與學生及家長進行溝通,了解規劃方案的實施效果以及存在的問題,對原有方案進行調整。持續關注與跟蹤,直至規劃結束。在實際工作中,學業生涯規劃師在此基礎流程上還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個性化的調整,使學業生涯規劃更具體和更有針對性。[16]
五、學業生涯規劃師的成長階段
借鑑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段理論,[17][18]並結合學業規劃師素質要求,本文將學業生涯規劃師成長階段劃分為新手階段、勝任階段、業務精幹階段和專家階段四個階段。
學業生涯規劃師的成長過程,以剛入職的新手學業生涯規劃師為起點,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有著不同的成長基礎和條件,表現出不同階段的成長特徵,在知識、能力和態度三個核心職業素質維度上也有著不同的成長任務。
(一)新手階段
新手型學業生涯規劃師剛剛走上學業生涯規劃崗位,他們表現出以下特徵:理性化,處理問題缺乏靈活性,刻板依賴規定。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知識上,學習和理解教育學、心理學、生涯規劃理論、專業規劃領域等知識;能力上,學習與嘗試運用學業規劃師所需核心能力與技巧;態度上,剛剛進入該職業,認識和熟悉學業生涯規劃師的職業特點、工作原則及內容等。具有1年-2年學業生涯規劃經驗的學業生涯規劃師處於這一階段。
(二)勝任階段
大部分新手型學業生涯規劃師在經過3年-5年的培訓和實踐之後,能夠發展成為勝任型學業生涯規劃師,這是學業生涯規劃師發展的基本目標。勝任型學業生涯規劃師的主要特徵是:學業規劃目的性和針對性相對明確,能夠選擇合理、有效的心理測評量表與工具對學生進行測評、分析和反饋,經驗更加豐富,但是學業規划過程還沒有達到足夠流暢、靈活的程度。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知識上,基本掌握和運用學業生涯規劃知識或理論;能力上,基本掌握學業生涯規劃所需核心能力,能使用測評工具,並對測評結果進行分析與處理;態度上,在學業生涯規劃中能遵循專業守則與職業道德。
(三)業務精幹階段
一般來說,6年-7年之後,積累了相當知識和規劃經驗的學業生涯規劃師便進入了業務精幹的發展階段。在此階段,學業生涯規劃師表現出以下特徵:對學生的特點及問題有敏銳的直覺感受力,學業生涯規划過程達到流暢、靈活的程度,學業生涯規劃方案的明晰性和準確性不斷提高。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知識上,熟練掌握並靈活運用學業生涯規劃知識或理論,熟知學業生涯規劃的過程、內容及細節;能力上,熟練掌握並靈活運用學業生涯規劃所需能力與技巧,能從容處理各種複雜情況,開展針對性的諮詢與輔導,並進行有效溝通;態度上,這一時期為學業生涯規劃師成長的黃金時期,他們有較強烈的職業認同感,喜歡自己的職業,工作熱情足、積極性高。
(四)專家階段
專家階段是學業生涯規劃師發展的最終階段,只有少部分學業生涯規劃師經過8年及以上的積累才能達到這個階段。學業生涯規劃師在這個階段的主要特徵是:關注學生的學業需求和特徵,處理問題的非理性傾向,學業生涯規劃技能的完全自動化,學業規劃方法的多樣化。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知識上,能總結學業規劃經驗,提煉和生成新的學業生涯規劃知識或理論,能獨立開發學業生涯規劃課程;能力上,善於分享學業規劃經驗,能獨立開展學業生涯規劃師培訓,積極探索新的學業生涯規劃方法與技巧;態度上,具有職業理想,享受工作的意義與價值,不斷追求自我實現。
隨著中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急需從生涯發展的角度對學生的學業、專業、職業規劃予以系統指導,這是「學業生涯規劃師」課程亟待開發的重要背景。學業生涯規劃是生涯教育中一個重要分支,與中學階段的整個學習和教學過程關聯性很強。同時,學業生涯規劃又是傳統中學階段生涯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和短板,在教學設計、教學管理和教師培訓等方面都急需更系統、更科學的方法和工具。當前,我國中學階段生涯規劃教師隊伍現狀不容樂觀,多數普通中學校缺乏甚至沒有科班出身的專業教師,由班主任、心理教師和學科教師兼任的比較多,在人員數量上,不能滿足學生學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需求,在專業素質上,班主任和學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有限,面對學生學業生涯問題提供的指導和幫助有限。[19]
因此,我國急需開發中學學業生涯規劃師培訓課程,同時,政府要制定相關政策,投入充足的教育財政,鼓勵中學安排學業生涯規劃人員或相關教師參加有關專業培訓課程,並出席研討會、講座、工作坊,以提升教師學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專業能力,[20][21]從而幫助學校培養一批合格的學業生涯規劃師隊伍,對中學生進行未來學業生涯探索、規劃及決策等方面的教育,讓學生既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潛能,也了解大學的專業設置,更了解社會職業需求,能準確把握自己的未來,有的放矢地進行規劃和學習。
參考文獻:[1]中國教育在線.高考生志願填報調查[EB/OL].[2019-03-01].http://www.eol.cn/html/g/report/2014/reportf.shtml.[2]徐文君,丁雅娣,王淑婭.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生學業規劃現狀調查[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5,(9).[3]杜芳芳,金哲.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科目選擇意向現狀及對策——基於浙江省五所高中的調查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8).[4]王訓兵,李曉波,王飛.大學生學業生涯規劃現狀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2,(5).[5]黃瑞瀅.中學階段生涯規劃理論研究綜述[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6,(10).[6]李小紅.大學生學業規劃與人生規劃現狀的調研與分析[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7]朱益明.「生涯規劃與發展指導」課程實施構想[J].教育科學研究,2010,(8).[8]俞國良,曾盼盼.心理健康與生涯規劃[J].教育研究,2008,(10).[9][12]張恆亮.學業規劃原理[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7-8、196-197.[10]周曄.高職學生學業生涯規劃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3:16-19.[11]姚引妹,李芬,尹文耀.「單獨二孩」政策下我國受教育人口變化趨勢研究[J].教育研究,2015,(3).[13]教育部.普通高中學生發展指導綱要(試行)[EB/OL].[2012-11-18].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211/t20121118_144645.html.[14]教育部.教育部關於印發《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通知[EB/OL].[2012-09-13].http://www.moe.edu.cn/srcsite/A10/s6991/201209/t20120913_145603.html.[15][16]馬文,等.個人教育規劃師實務概論[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69-70、29-30.[17]張春莉,張澤慶.從專家教師和新教師的對比研究中看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J].小學教學,2013,(11下).[18]劉娜.基於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的教師培訓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範大學,2009:13-21.[19]田麗.以核心素養為引領探尋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實施體系[J].課程·教材·教法,2017,(10).[20]李睿.香港中學生涯規劃教育的措施與成效問題研究[J].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
本文轉載自「愛思想網」,作者薛海平、宋海生。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