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盛集團入滬「周年考」:地產平臺業績大增 債務壓力成擴張隱患

2020-12-12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經營報社

本報記者 郭陽琛童海華上海報導

距離三盛集團入滬開啟「雙總部戰略」已一年有餘。

對於旗下地產板塊上市公司三盛控股(2183.HK)而言,2020年上半年,不僅營收猛增28倍至近16億元,歸母溢利也扭虧為盈,這樣的中期業績不可謂不亮眼。

由於借殼上市,三盛控股的業績增長主要依賴三盛集團的資產注入。在規模壓力下,公司第二輪資產注入罕見地鬧出「烏龍」,價值超百億元的物業資產在宣布收購後第二天便取消,直至8月24日交易才最終完成。

在這背後,是其追逐「千億」的規模焦慮。今年上半年,三盛集團的房地產業務銷售額為146.1億元,同比增長僅為0.55%,「三年之約」卻已過半。與此同時,針對房企融資的「三條紅線」橫空出世,房企的融資閘門正在被「擰緊」,擴張規模的難度隨之加大。

「沒有千億,未來在這個行業裡沒法坐在這兒。公司即使規模優先放在第一位,保證安全尤其是現金流也同樣重要。」正如三盛地產集團總裁馮勁義所言,對於正處擴張期的三盛控股,規模與財務安全並非選擇題,而是必須兩邊平衡的必做題。

二輪資產注入幾經周折

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三盛控股實現營業收入15.95億元,同比增2871%;毛利6.23億元,同比增1459%;淨利潤1.4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三盛控股歸母溢利扭虧為盈。上半年,公司權益股東應佔溢利約1.72億元,而去年同期則虧損約5350萬元。三盛控股方面表示,營收、毛利和淨利潤都較去年同期上升,主要是本年度上半年的物業交付數量增加所致。

儘管三盛控股的業績有了質的飛躍,但這份「年終成績單」的發布並不一帆風順。

距離年中報發布不到一個月,7月28日,三盛控股發布公告稱,擬向控股股東Mega Regal收購目標公司全部股權,代價約3.39億元,三盛控股將按每股股份6.8港元的發行價以發行及配發4980萬股新股份方式支付。

記者注意到,Mega Regal的最終實益擁有人為三盛集團董事長、三盛控股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林榮濱。若收購完成,三盛控股將間接持有福州伯盛95%的股權。其中,福州伯盛在9個項目公司中持有權益。上述項目公司在福州、成都、徐州、揚州、青島、莆田等多個城市擁有項目。截至2020年3月底,這些項目的物業市值約為100.23億元。

然而,僅隔一天,這條收購協議就宣告作廢。7月29日一早,三盛控股先是暫停交易,此後發布公告稱,7月22日至8月21日,公司股票處於禁止買賣期,而上述交易將構成公司董事進行證券交易,不符合港交所相關規定。

據港交所相關規定,「刊發季度業績(如有)及半年度業績日期之前30日內,或有關季度或半年度期間結束之日起至業績刊發之日止期間(以較短者為準)」,「董事不得買賣其所屬上市發行人的任何證券」。

在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院長陳晟看來,董事會、董秘、CFO等發生這樣的錯誤確實不應該,從某些角度也說明部門銜接不夠完善。

直到8月24日,上述交易終於「靴子落地」。記者梳理發現,相比於去年底的首輪資產注入,此輪不僅包含物業項目,還有位於江蘇揚州和福建福州的商業、寫字樓項目,資產類型更加多元化。同時,注入資產不再局限於福建省內,還包含位於江蘇徐州、山東青島等地住宅項目,加快全國化布局的意圖明顯。

對此,三盛控股方面表示,該收購事項完成後,不僅可為公司帶來穩定的收入及現金流,幫助公司獲得更理想的全球發債評級,還可額外擴大公司在沿海地區和不同一線城市的地理覆蓋範圍,為公司帶來額外的土地儲備,建立市場地位及形象,符合公司中長期發展目標及股東的整體利益。

約期過半之下的規模焦慮

旭輝、陽光城、正榮……眾多閩系房企相繼將總部遷至上海,進而實現全國化和規模擴張的目標。儘管20年前便進軍房地產業,三盛集團在規模擴張方面卻「慢了半拍」。

去年初,林榮濱提出「雙千億」目標,即三盛集團地產板塊三年實現資產與銷售千億元。之後,9月,三盛集團總部正式遷入上海虹橋商務區啟動「雙總部戰略」。

但隨著房地產業告別「黃金時代」,如今衝擊千億的難度也大為增加。「那時候整個市場是往上走的,是增長的市場。」正如馮勁義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所說,2014年大概10萬億元的市場衝到2019年16萬億元,只用了差不多5~6年時間,這也讓增長型的企業隨著市場在往上走。「但沒有千億,未來在這個行業裡沒法坐在這兒。」

如今,「三年之約」已過半,三盛集團房地產業務的規模和增速都有些不盡如人意。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銷售額為146.1億元,同比增長0.55%;2019年銷售額361.2億元,同比增長3.2%。

因此,馮勁義更願意將「千億」稱之為「理想目標」而非「軍令狀」,並預計2022年實現目標。他表示:「三盛如今在16萬億元的市場活著,這麼大的市場找到合適的份額,很快就到千億元了。」

那麼到底將如何撬動銷量呢?在給記者的回函中,三盛控股方面表示,目前,三盛已經形成了包括標準化制度流程、業務系統、IT建設等在內的運營管理體系,夯實了衝千億的基礎。未來,在「三年雙千億」的目標下,三盛將以組織變革和人才吸納為支點,支撐和保障戰略落地。

今年下半年,三盛控股將通過運營效率、周轉速度的提升,奠定公司衝千億的保障,助推公司實現擴張衝規模的目標。

無獨有偶,馮勁義也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再次肯定了周轉效率的重要性:「運營效率、周轉速度,是三盛未來能夠衝上千億非常大的一個保障,我們必須要走上高周轉的道路。」

「現階段對於這類企業,追求有質量的增長才是有價值的。」陳晟也認為,如果規模擴大了,利潤卻沒有增長甚至下降,這種「虛增」的規模不如扎紮實實地把利潤體系、經營體系、戰略發展模式做得更加夯實,發展方向要更為精確。「如今我們看到頭部房企也不再追求規模的快速增長。」

「不能僅僅為了數字上的追求,而忽視企業經營的基本邏輯,包括利潤、利潤率、增長率、效率性等。這就像五個球一樣,必須做到平衡才是有質量的。」陳晟說。

「三道紅線」或成攔路虎

以上海為核心,如今三盛逐漸將發力點放在長三角地區。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三盛控股合共收購或計劃收購13幅新土地項目,其中7幅位於長三角,包括江蘇常州、海門、太倉,浙江杭州、溫州、紹興等地。

截至今年6月,三盛控股合共有35個開發中及計劃未來開發的物業發展項目。土地儲備總佔地面積約為199.85萬平方米,規劃總建築面積約為609.48萬平方米,權益計算應佔447.26萬平方米。

與此同時,三盛控股的債務壓力與日俱增。Wind數據顯示,2017~2020年6月,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5.64%、87.58%、93.58%、94.58%;淨負債率分別為128.07%、382.86%、492%、60.9%。

據相關媒體報導,監管部門出臺新規控制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的增長,設置「三道紅線」。具體為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根據「三道紅線」觸線情況不同,將房地產企業分為「紅、橙、黃、綠」四檔。在這樣的調控基調下,過往房企以槓桿撬動規模的擴張模式必然受限。

記者核算發現,三盛控股的現金短債比「觸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其銀行貸款及金融機構借款共計約101.39億元,應付債券為12.36億元。借款中,一年內到期的借款72.91億元,一年後到期的借款40.84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包括定期存款及受限制存款)19.46億元,現金短債比僅約為0.27。

此外,報告期內,三盛控股融資成本高達10.83%,同比增長1.03%,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公司即使把規模優先放在第一位,保證安全尤其是現金流也同樣重要。」馮勁義也意識到這一點。他表示,以槓桿為例,三盛絕大多數槓桿放在項目上而非公司層面,以確保每一個項目的安全,進而降低整個集團的風險。因此在嚴控風險的大前提下,三盛投資模型中即便項目銷售淨利潤為零時,整個項目也能確保安全。

三盛控股方面也向記者表示,衝規模的過程中,三盛在加大土拓力度同時更為注重成本和財務安全性的把控。在投資策略方面,強調以現金流為導向,拿地側重去弱限購、弱限價的區域,同時嚴守「不進市場風險大的城市、不進機構不認可的城市、不進市場存量大的城市」。

(編輯:童海華 校對:顏京寧)

相關焦點

  • 入滬一周年 三盛集團的發展之道
    觀點地產網 來滬一周年,虹橋商務區,氣派的三盛集團總部,換上嶄新LOGO「San-Sum三盛」。「時代滄海澎湃,三盛始終在場」,品牌煥新發布會上,三盛集團董事長林榮濱如是說。一年前,三盛集團正式成立上海總部,啟動「福州+上海雙總部戰略」。如今,自閩江到浦江,三盛集團已布局40個核心城市,打造120餘座精品項目。
  • 三盛集團LOGO煥新升級 譜寫滬上新序章
    9月16日,三盛集團來滬一周年之際,重磅發布全新品牌LOGO「San-Sum三盛」,即日起正式啟用。製造業出身的三盛,自帶「極致」基因,升級後的LOGO,以簡潔鮮明的現代視覺語言,傳達出更具辨識度的品牌形象,也意味著公司將以嶄新的面貌面向更廣闊的舞臺。
  • 三盛集團:遷址上海一年,並未萬事大吉
    一晃,距離三盛集團高調轟烈地設立上海總部至今,已經一年有餘——確切地說,是十四個月過去了。「遷都」滬上,借全國金融中心的前沿政策和國際效應,實現戰略升級和規模擴張,這在房企中本不是鮮事,閩系尤喜。但不比早在十幾二十年前就真正「搶灘登陸」了上海灘的世茂、旭輝、陽光城等,甚至沒趕上2016-2017年房企入滬小高峰期內融信、正榮等小老鄉的腳步,三盛集團到魔都的時間——不能說遲,但已不算最佳時機。首先,能否融入環境並如魚得水。
  • 林榮濱的信心:三盛集團從容面對「紅線」,規模財務雙優發展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實現規模持續擴大的同時,三盛集團和旗下地產上市板塊三盛控股均保持了速度與安全、品質與規模的平衡,致力於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在福建區域成功打造品牌,打磨產品後,三盛集團加大發展除福建外的業績貢獻增長新區域,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其在環滬、山東已經初具規模,且近年來在浙江、西南發展態勢良好。去年9月,三盛集團將總部搬到上海,實行「福州上海雙總部」的戰略。得益於上海豐富的資源,三盛集團旗下的三盛控股規模和增速令人滿意。
  • 馮勁義等職業經理人「下嫁」三盛集團,地產平臺逆勢提速暗藏隱憂
    在房企「減檔」降速的大環境下,閩系出身的三盛集團公司(簡稱「三盛集團」)卻在此時機下,展現出向規模發力的一面。近日,伴隨著原合生創展總裁馮勁義正式加盟三盛集團,也使這家中型房企再次成為市場的聚焦點。在業內人士看來,多位知名經理人的加盟,以及其上市平臺解禁期的到來,三盛集團或將開啟新一輪擴張。
  • 馮勁義等職業經理人「下嫁」三盛集團 地產平臺逆勢提速暗藏隱憂
    在房企「減檔」降速的大環境下,閩系出身的三盛集團公司(簡稱「三盛集團」)卻在此時機下,展現出向規模發力的一面。近日,伴隨著原合生創展總裁馮勁義正式加盟三盛集團,也使這家中型房企再次成為市場的聚焦點。在業內人士看來,多位知名經理人的加盟,以及其上市平臺解禁期的到來,三盛集團或將開啟新一輪擴張。
  • 三盛控股業績翻紅,林榮濱心急欲吃「熱豆腐」
    與別的公司不同的是,三盛控股反映的或許只是三盛集團旗下房地產板塊,三盛地產一隅。自借殼利福地產完成資本市場登陸後,三盛控股又陸續獲得母公司注資,業績「起飛」。就在8月24日晚間,三盛控股又公告稱,公司擬增發4948萬股,作價3.47億港元收購其控股股東Mega Regal所持有的目標公司全部股權。
  • 林榮濱近13億入主利福地產 三盛地產港股借殼上市?
    根據公告顯示,利福國際擬以約12.93億的價格向買方出售其持有的全部利福地產59.56%的股權。交易完成之後,利福地產不再是利福國際附屬公司,財務業績亦不再綜合入帳後者,同時成為三盛投資的控股子公司。   隨後利福地產亦正式公告宣布,4月13日下午1時其於港交所短暫停牌,以待根據收購守則刊發公告。
  • 陣容強大,三盛集團迎來了蘇滬區域重量級媒體品鑑團
    ,展現無數細節淬鍊豪宅高品質建築特性、三盛極具前瞻性視野和與時俱進大格局。在沙龍環節,三盛蘇滬在與媒體朋友溝通後給媒體朋友留下深刻印象,對三盛項目的高端形象、三盛品牌實力、園林規劃、產品細節和物業服務表達了高度認同和好評。感受到了三盛蘇滬致力於打造高端地產品牌的決心以及三盛蘇滬人對於地產行業的熱情,同時對三盛蘇滬新項目入市報以熱忱的期待。
  • 林榮濱的難題:三盛控股頻觸質量「紅線」,雙千億徵程停滯
    如果說將總部遷至上海,是三盛控股全國化的布局,那「雙千億」目標則將其追逐規模的「野心」顯露無遺。 誠如三盛地產集團總裁馮勁義所言,「沒有千億,未來在這個行業裡沒法坐在這兒。」
  • 三盛控股榮獲「2020中國年度投資價值地產企業TOP30」
    據悉,「2020中國年度投資價值地產企業TOP30」榜單旨在表彰能夠獲得行業的高度認可、以其高度的影響力和出色的產品成為行業標杆的優質企業。目前,中國地產風尚大獎已成為中國房地產業界頂級年度思想論壇,為具有行業影響力的企業和地產人提供了專業、強大和極具影響力的平臺。
  • 三盛集團斬獲「2020年度中國房地產最具潛力獎」,聚焦優勢區域凸顯...
    來源:時刻頭條11月18日,由廣東時代傳媒集團主辦,時代周報、時代財經、時代數據承辦的2020中國地產時代百強論壇在廣州盛大啟幕。三盛集團憑優異業績展現的長期投資價值脫穎而出,斬獲中國地產時代百強榜單"2020年度中國房地產最具潛力獎"。
  • 三盛旗下春晚品牌獲「2020中國十大地產年度品牌傳播案例」獎
    在這一背景下,三盛集團重量級品牌活動三盛春晚憑藉不斷增厚的影響力,榮獲「2020中國十大地產年度品牌傳播案例」,為行業品牌傳播提供優秀樣本。今年1月17日,被業界稱為「中國最美企業年會」的三盛春晚以「向上2020」為主題,在福建大劇院盛大舉辦。
  • 品牌煥新增厚影響力 三盛集團獲「2020年度中國房地產最具潛力獎」
    來源:新浪證券11月18日,由廣東時代傳媒集團主辦,時代周報、時代財經、時代數據承辦的2020中國地產時代百強論壇在廣州盛大啟幕。三盛集團憑優異業績展現的長期投資價值脫穎而出,斬獲中國地產時代百強榜單「2020年度中國房地產最具潛力獎」。
  • 三盛集團:深耕福州,成功打造城市品牌感
    深耕福州,打造深入人心的品質感形象三盛集團成立於1988年,是一家擁有三盛地產、三盛教育、三盛健康、三盛科技四大業務板塊的大型產業投資集團,控股多家國內及香港上市公司,地產業務已經布局超過40座城市,打造120
  • 獨家對話|三盛地產集團總裁馮勁義:用年輕的心堅守不變的熱愛
    風財訊【青年團·不畏難】特邀三盛地產集團總裁馮勁義關鍵詞-極致而為(作者|王婷婷 來源|鳳凰網房產·風財訊)2020年的疫情尤其是在當下,馮勁義認為,疫情對中小開發商的打擊是巨大,擴張是留給有準備的企業的,行業的進一步集中化是不可避免的。與此同時,行業的整體大局穩定。大行業環境是保持「房住不炒」的根本核心導向,房地產不會被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 業績下滑、負債攀升、融資頻繁 金地集團緣何「掉隊」?
    目前,金地集團的業務板塊主要包括住宅地產開發、商業地產和產業地產開發及運營、房地產金融及物業管理服務等。2001年,金地集團登陸上交所上市,是中國較早上市並實現全國化布局的房地產企業之一,曾被與招商地產、保利地產、萬科股份一起,被稱為地產界的「招保萬金」、「四大龍頭房企」。
  • 三盛地產馮勁義長三角「首秀」落子常州,「圍獵」江蘇衝擊雙千億
    重擔之下,被寄予了極高期待的長三角區域,能否成為三盛地產打開千億大門的鑰匙?這或是令馮勁義當下頭疼的難題。馮勁義加盟後長三角首子選中常州,江蘇成戰略重地在房地產行業,有兩個「三盛」經常被混為一談。一個是忙著走出上海的三盛宏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三盛宏業」),另一個就是盼著進入上海的三盛地產。三盛宏業近幾年來,逐漸走出了上海,在珠三角的佛山、環渤海區域的瀋陽落地生根;而大本營在福州的三盛地產,依舊沒能打入上海市場,繼續在長三角附近的區域徘徊,尋找入良機。
  • 地產股11月25日收盤日報:三盛收盤下跌1.3% 報收於4.5元/股
    風財訊消息 2020年11月25日,三盛(02183)以4.5元(人民幣,下同)收盤,相比上一個交易日下跌1.3%。    三盛相關資訊:    管理紅利時代 有些房企已經站在了1公裡以外    對行業變化,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鬱亮在媒體交流會上稱,未來房地產行業將進入「管理紅利」階段,所有的房企都將歸零。這個觀點標誌著房地產管理紅利時代,發令槍正式打響。
  • 在三道紅線壓力之下富力地產臨近歲末祭出大招
    75折內部促銷 前11月完成目標77%促銷已成房地產企業快速回籠資金的慣用手段,富力也不例外。據網絡流傳的一份海報顯示,富力集團近期推出25周年感恩回饋活動,凡富力集團、全國及海外各分公司、子公司的員工,購買2020年全國在售項目,均可享受最低75折優惠,且可以免費更名,不限套數。條件是,一次性付清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