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危險的沙漠,是三毛的靈感源泉,撒哈拉沙漠這樣玩最合適

2020-12-24 遊走咪西

之前得知摩洛哥免籤的消息,我就開始查機票,準備行囊出發。不知道提起摩洛哥你們第一想起的是什麼地方,藍色之城舍萬沙夫?還是因電影出名的卡薩布蘭卡?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撒哈拉沙漠,這片世界上最大的沙質荒漠的神秘。

從小時候的童話故事開始,就植根於心,尤其是在見過一些山海河川以後,總想去看一看沙漠究竟是怎樣的存在。摩洛哥的撒哈拉沙漠是屬於西撒哈拉沙漠,也曾是三毛和荷西生活過的地方,三毛曾寫道: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簡直為這個不毛之地披上一層浪漫的外衣,讓我更加嚮往。廢話不多說,跟一起看看我眼中撒哈拉沙漠有什麼不一樣吧。

摩洛哥集「阿拉伯文化」、「伊斯蘭文化」、「沙漠」、「大海」等眾多名片一身,尤其在對中國免籤以後,飛速火遍國內,處處可見對舍萬沙夫的宣傳,不過對於我其他都可以一筆略過,最重要的一站必然是屬於撒哈拉沙漠,如果你也對撒哈拉沙漠感興趣,這片文章可以為你沙漠之行提供幫助。

梅爾祖卡是進入撒哈拉沙漠的入口,有各種各樣的露營地可以選擇,在沙漠裡面觀星是我非常嚮往的一個體驗,因此我選擇了一家豪華沙漠帳篷酒店先住上幾晚,因為酒店在沙漠裡,一般車會停在距離帳篷酒店有一定距離的沙漠邊緣,再騎駱駝進入,不同酒店時間長度不一樣,當時騎了40分鐘左右才抵達酒店。騎行過程中接應的服務員會幫忙拍照,記得給消費就好啦。

營地有五頂帳篷,在沙丘環抱的位置,抵達酒店就會有冰好的毛巾送上來,經歷之前騎行四十的暴曬,簡直是太貼心了。

本來以為沙漠帳篷條件不會特別好,進帳篷以後,除了沒有空調而外,完全就是五星酒店的配置,卻又極具當地阿拉伯特色的裝潢。

洗手間就在布簾之後,完全不用擔心用水和用電的問題,營地之外的兩塊巨大太陽能板,完全能夠供能,不過還是應該節能減排。入住以後,我就完全被這片金色的沙漠所吸引,儘管日曬高溫,還是抑制不住想在周圍沙丘上溜達的心情。

傍晚時分,太陽漸漸沉入沙丘,滿眼都是金光閃爍,日落之後,這片黃沙不再炙熱滾燙,溫度開始下降,再一抬頭時,月亮已經掛上了夜幕,而營地周圍全部都是星星點點在風中搖曳的燭光,整個氛圍變得十分浪漫,正宗的燭光晚餐就在這裡上演。

除了酒店的燭光,周圍就沒有其他光源,光汙染也比較小,走到帳篷背面抬頭仰望星空,不知何時月亮已經消失的毫無蹤跡,只剩下繁星密布,就如同自己置身於銀河系之中一樣。

第二天趕個大早,等待沙漠中的日出,期初之見一片黃光出現,接著太陽躍上沙丘,宛如一道道佛光灑向這片沙漠,將沙漠染成了金色,特別壯觀,這樣的美景每天一次都不夠。

如果精力不錯,可以去抱一個沙漠團深入沙漠腹地,看到更美景象。通常不走回頭路的沙漠團都是馬拉喀什進非斯出,這條線行程為3天2晚,雖然是2晚,通常只有1晚住沙漠,因此想多住在沙漠裡的話,還是自己定的酒店會比較方便,或者跟嚮導溝通看看怎麼安排。

沙漠旅遊小貼士:

1、穿長袖衣褲,沙漠天氣變幻莫測,一是防曬二是防風沙三是降溫時候保暖。

2、做好防曬,帽子、墨鏡、口罩一個都不能少。

3、備好水。進入沙漠以後每一滴水都特別珍貴,千萬準備好了。

好啦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喜歡的話關注收藏分享點讚,每天分享一點旅遊小資訊。

相關焦點

  • 三毛的最愛:撒哈拉沙漠
    特別是像撒哈拉這樣,名聲在外、風景迷人、人跡罕至的地方。 許多年前,一位奇女子,走進這片風塵滾滾的撒哈拉,留下了《撒哈拉的故事》。從此,整整一代人都對撒哈拉產生了一種如鄉愁般莫名的思念。萬般感慨,只為圓青春記憶裡的一個夢!因為三毛,去一次撒哈拉!,三毛曾說「我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我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
  • 《撒哈拉沙漠》:三毛用熱情點燃了沙漠的荒涼
    三毛不是《三毛流浪記》中的三毛。她是一個瘦弱的東方女子,曾經走遍了54個國家,西班牙、德國、 撒哈拉、南美、新疆……《撒哈拉沙漠》記錄了她和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點滴。一片沙漠,白天似火烤,夜晚如冰凍。三毛卻有聲有色地打發著漫長而苦悶的悠悠歲月。
  • 《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三毛的沙漠情
    三毛,原名陳平,是自己改的名字,由於父母給起的名字太難寫,年少的時候叛逆,初中時經常逃課,高中畢業後,已經讀完了市面上流行的書籍。她是無數青年學生眼中的奇女子,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最鍾情與撒哈拉沙漠,本書是三毛最受歡迎的作品,徵服了無數讀者。
  • 《撒哈拉沙漠》丨冥冥之中,是沙漠選擇了三毛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質荒漠,面積約906萬平方千米,位於非洲北部。該地區氣候條件非常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作者三毛,其實我更願意稱她為旅行家。在三毛和丈夫荷西來到沙漠的這段日子,她將在沙漠發生的形形色色的故事通過文字呈現給大眾,這場不停歇的文字之旅成就了「三毛熱」。最後三毛的丈夫因意外去世,為此她大受打擊。可三毛終於活了過來,拯救三毛的正是大千世界的風採。我想,大概三毛和世界已有羈絆,不然怎麼會這麼及時地出現在她身邊。
  • 三毛:行走在撒哈拉沙漠裡的深情
    僅僅是因為看到一張撒哈拉沙漠的圖片,感覺似乎自己曾經是屬於那片土地的,心中湧起一種淡淡的鄉愁。因為這個緣故,就義無反顧的勇敢的出發了。熱愛她的荷西為了追隨她,也就陪著她一起闖入了撒哈拉沙漠那個神秘的世界。撒哈拉沙漠,集結了三毛一生浪漫的情結。這個臺北女子,如同她腳下走過的千山萬水,充滿了謎一樣的故事。
  • 旅行裡的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我想和你講個故事,故事從我想你開始,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撒哈拉的故事》因為一本地理雜誌的吸引,三毛背著行囊走進了荒涼單調的撒哈拉沙漠,因為她筆下的文字,人們對撒哈拉充滿了嚮往。
  • 撒哈拉沙漠到底有多危險?連附近的人都不敢輕易進去
    關於撒哈拉沙漠的認識,很多人來自於三毛的愛情故事中得知。她和自己最心愛的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中度過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沙漠的惡劣環境在三毛看來都是美好的,她在這邊荒蕪的地區中生活了幾年,風沙侵蝕她的容顏,吹傷她的皮膚,陽光在她身上烙下小麥的印記,但是她卻絲毫沒有介意。
  • 世界上陽光最多的撒哈拉沙漠,三毛一生最幸福時光都在這裡度過
    因為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從小就對這個遙遠國度的大沙漠充滿了嚮往,這片廣袤的荒漠上承載著這個傳奇女子一生最幸福的時光,一個深情的流浪夢、愛情夢,即使萬水千山走遍,最愛的還是在撒哈拉裡那些自由而樸素的日子。
  • 撒哈拉沙漠到底有多危險?為何連附近的人都不敢輕易進去?
    關於撒哈拉沙漠的認識,很多人來自於三毛的愛情故事中得知。她和自己最心愛的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中度過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因為愛,她能忍受著環境的惡劣,有了最愛的人陪伴在身邊,吃硬邦邦的烙餅也是感覺幸福的。但是隨著荷西去世後,三毛就回到了臺北。如果你是懷著如同三毛一樣的感情奔赴撒哈拉沙漠的話,有可能會覺得很崩潰,因為環境的惡劣不是普通人能想像的。而且撒哈拉沙漠被譽為是世界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
  • 跟隨三毛的足跡,尋找撒哈拉沙漠的美
    相信很多人對三毛並不陌生,那些喜歡三毛的人,一定知道一本書,它就是《撒哈拉的故事》。有些人可能初高中就讀過了,有些人可能二三十歲才把它當作睡前讀物來讀。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人們,從中也會感悟出不同的道理。
  • 三毛:《撒哈拉沙漠》名言
    三毛曾說過:「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於是,她去了撒哈拉沙漠。三毛的作品很真實,沒有太多的修飾,展現的都是生活的原貌,是夫妻日常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 三毛的《撒哈拉沙漠》
    我是從一本刊物上知道臺灣知名作家三毛的死訊的,而且同期一起刊發的是她給著名作家賈平凹的信,而賈平凹也寫了《哭三毛》一類的文章,藉以祭奠三毛的不幸離世。我說三毛不幸離世,是基於這麼多年我看到的關於三毛死因的資料的總結,三毛行為不和眾人同,讓她的家人不理解,她的朋友不理解,她一生都在尋找志同道合的人,可惜,荷西也不幸離世,她在這個世界上就如同行屍走肉了。
  • 非洲遊記:摩洛哥,走進三毛筆下的撒哈拉沙漠
    來非洲之前,其實還是盼望見到如同紀錄片中那樣的遼闊稀樹草原以及無數的野生動物,然而到了被稱作北非花園的摩洛哥王國,才發現這片地中海與撒哈拉沙漠交融的神奇土地卻處處充滿著奇妙的風情——神秘、神奇、多元、多彩、浪漫、迷離!特別是深入到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邊緣,似乎便觸碰到當年三毛追尋青春和愛情漂泊流浪的縹緲記憶!
  • 作家三毛:我在撒哈拉沙漠痛快地活過
    撒哈拉便成了三毛異鄉的故鄉。成為她所有逃離的出口,成為她屬於軌道之外的日子。當三毛第次一踏入撒哈拉沙漠的懷抱時,她動情地寫道:我舉目望去,無際的黃沙上有寂寞的大風嗚咽地吹過,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壯而安靜的。正是黃昏,落日將沙漠染成鮮血的紅色,悽豔恐怖。
  • 可愛的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故事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記錄了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中美好的婚姻生活故事。同時也記錄了三毛在沙漠中與形形色色的撒哈拉威人相處的感人故事。三毛在沙漠中的生活雖然充滿了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是在三毛的眼裡把這種殘缺的生活看成了一種完美。
  • 三毛《撒哈拉沙漠》:美麗的靈魂,終究會相遇
    撒哈拉沙漠由著名作家三毛所創作,三毛曾經學過畫畫,遵循內心的想法和情感,中途輟學出國,去了西班牙學習,經歷了很多段感情,波折的一生,不平等的心,最後還是在西班牙和荷西結婚,後因為荷蘭意外去世,三毛悲痛的離開了小島,定居臺北,三毛一生感情複雜難猜,這也和她小時候的性格有關,好不容易遇上了荷蘭
  • 在空中瞭望撒哈拉沙漠
    此地也是世界上陽光最充足的地方,日輻射、日照長度居世界之最。撒哈拉沙漠氣候由信風帶的南北轉換所控制,常出現許多極端,它有世界上最高的蒸發率,並且有一連好幾年沒降雨的紀錄,真是個「火燒的大陸」啊。 它將非洲大陸分割成兩部分,北非和南非,這兩部分的氣候、植被以及經濟文化都截然不同。
  • 三毛的《撒哈拉沙漠》:有趣的生活,不一樣的情懷
    我從未去過撒哈拉沙漠,但看了三毛的《撒哈拉沙漠》之後,便會有些嚮往,對於這個整日在鋼筋混泥土搭成的高樓大廈間穿梭,等待一輛輛車從身邊過的時間比穿過馬路的時間還要長的我來說,想想廣闊無垠的沙漠,是件多麼愜意的事!連擁擠的心房似乎也跟著寬廣起來!
  • 從《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中重新認識三毛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撒哈拉的故事》三毛每個人一生下來被分到的苦難都是不一樣的,面對生活中的未知數和困難,我們該如何做?三毛通過她在《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告訴我們,生活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易,總是不斷上演著得到、失去、相聚、離別、開心、難過,這是生活的真實模樣,我們無需花費時間去糾結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只需要盡力讓自己輕鬆、自在地過好當下即可,這是三毛的大智慧。《撒哈拉的故事》是臺灣作家三毛第一部出版的作品集,於1976年5月正式出版。
  • 三毛與荷西:撒哈拉沙漠的悽美絕戀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撒哈拉的故事》講述的是三毛和她的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一段難忘回憶,裡面有她和丈夫之間的生活瑣事,有當地的民俗民風等等。三毛原名陳懋平,1943年3月26日出生於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往臺灣生活,初戀失敗後於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臺灣駐西班牙大使是三毛父親的好朋友,她便住到大使專職廚師的家裡,起居飲食都由其照顧。廚師有個14歲的兒子在上中學,荷西是他的同學住同一棟公寓,常到他家裡玩,由此認識的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