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過洋的童鞋知道,在美國的超市總有一些長相詭異、不知名字、味道奇怪的「神秘」蔬菜,也許你見過但不曾買過。
沒有了國內常見的頂花小黃瓜、鮮嫩掐尖的馬蘭頭,要如何用中式烹飪法將鮮見的蔬菜調理得適應咱的口味?
羅勒(Basil)
越南米粉的標配,紫莖的生泰國羅勒(Thai Basil)直接入牛肉湯的吃法,可能很多同學一開始都不太接受。羅勒的香氣濃烈,應該屬於愛者極愛,恨者極恨的類型,潮汕地區稱為「金不換」、「魚生菜」。其葉子有種強烈的類似茴香的氣味,可以給菜增香,如在三杯雞或越南粉做好後撒上羅勒葉,或烤、炸時也可加入羅勒葉。
另一種是使用羅勒製成的青醬拌意面。義大利料理製作青醬的品種為甜羅勒,口感會較不青澀,氣味也較淡。青醬意面的傳統做法是以鮮羅勒和松子磨碎,加橄欖油等調醬,不過省力的話可以選擇圖中這種用鮮羅勒切碎製成的羅勒醬(Basil Paste), 培根蒜蓉炒香,加入煮熟的意面和羅勒醬與胡椒翻炒即可。
歐防風(Parsnip)
不要被它的外表蒙蔽,它可不是白蘿蔔,而是有個怪怪的名字——歐防風。簡單做法是削皮後切條入烤箱,不用蜂蜜或糖就有烤紅薯幹的感覺,甜度非常棒。作為愛爾蘭燉菜(Irish Stew)的常用根莖,拿來燉排骨、腔骨啊也不錯。能會為湯汁增甜不少。
第一次處理時,下刀的感覺有點像美國買不到的茭白,於是就突發奇想和肉絲青椒絲合炒,口感竟然很相似,只是比茭白甜得直白,把它代替筍絲與肉絲青椒一起炒,味道也超讚,非常百搭哦~
歐芹(Parsley)
一首著名的老歌《斯卡保羅集市Scarborough Fair》裡唱道,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說的就是西式料理中常用的四種香草。其中,鼠尾草(sage),迷迭香(rosemary)和百裡香(thyme)常見於香料專櫃,歐芹卻是放在蔬菜冷鮮處的,地位大概相當於中餐裡的香菜。
歐芹的味道沒有香菜濃烈,經常作為烤肉,意面,海鮮的主要調味品。我比較喜歡的一種做法是用歐芹和白酒燴貽貝(mussel),經典的法國和比利時菜品,味道有點像蒜蓉蒸蛤蜊,做法也很簡單。歐芹蒜末洋蔥入油炒香,倒入白葡萄酒,將貽貝入鍋,燜熟至開口即可,主食意面…
羅馬花椰菜(Roman Cauliflower)
密集恐懼症者慎入,羅馬花椰菜最初記載始於16世紀的義大利,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和類胡蘿蔔素。因為它具有等角螺線形狀,引起數學愛好者們的興趣,稱它為「分行食品」。口感和花椰菜很像,但維C含量要比普通的品種高出40%。做法簡單,去掉葉子,掰成小塊炒著吃就可以了。
韭蔥(Leek)
乍一看是大蔥,其實它不是,但是又可以替代大蔥入菜。美國超市買不到蒜苗,就用韭蔥代替,炒回鍋肉,或者和雞蛋一起炒也不錯的。超市裡賣的一般比較老,處理時需要摘去根部和老葉。
大黃(Rhubarb)
雖然它紅彤彤的,但它叫大黃,是中醫裡入藥的那種植物。到了美國,它常被做成各種甜點,或者打成果醬佐餐。味道酸,西式做法多用於製成果醬拌酸奶,或者作為水果撻的餡料。
其實,它可以作為山楂的完美替代品。切塊後加少量水熬煮,加入冰糖調整到喜歡的酸甜程度,煮至完全融化後加入吉利丁或者其他定型劑冷藏,就製成了大黃版山楂糕。放一點兒枸杞,成型後再澆一點兒桂花蜜或者柚子蜜,正是中式甜點的溫婉清涼。
羽葉甘藍(Kale)
減肥明星食品!近幾年甘藍汁清腸飲食在美國受到大力推崇,甚至有研究開始討論過猶不及的問題…通常老美會用它做沙拉,但口感實在不能說鮮嫩,生吃有點苦澀,除了油炒,拌沙拉的話務必要焯熟,然後加入油醋汁,或者跟其他配菜一起燴。也有人推薦用烤箱直接將葉片烤熟製成Kale chips。
朝鮮薊(Artichoke)
長得像沒開的蓮花一樣,又稱洋薊,被譽為蔬菜「貴族」——蔬菜之皇。它其中包含的洋薊酸可以起到排除肝部毒素,促進細胞再生和脂肪消化。
吃法簡單而豐富,鮮嫩的朝鮮薊可以生吃,口感類似核桃的香味。或者也可以炒或者烤著吃。我最喜歡烤著吃,撒上橄欖油丶鹽丶胡椒,加上蒜泥用錫紙包好。
球莖甘藍(brussels sprouts)
美國超市裡甘藍的變體眾多,大多數味道平平,這種小球的口感最嫩。甘藍類大多數都需要先加少量油鹽焯水,一方面去掉苦味,一方面保持葉色翠綠。然後改刀,用培根油炒即可。西式吃法,或拌成沙拉,或烤後當做配菜。
你還有其他可推薦的菜,
能做出故鄉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