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魏德聖
圖為:江月
楚天都市報訊 本報記者戎鈺
明明有實力衝擊北大、清華,卻以「打破我省藝考生30年來紀錄」的高分670分選擇了北京電影學院——武漢外國語學校女生江月的故事這兩天引發網友熱議(本報7月17日A16版曾作報導)。
因為相信「儘管娛樂圈有些浮躁,但能拍出《賽德克·巴萊》這樣史詩巨片的魏德聖是真的,真正尊重這份事業的電影人還是大有人在的」,江月面對人生分叉口時,聽從了內心的聲音。但讓她有些意外的是,本報報導出街後,多數網友都認為江月的選擇有些「浪費」,「將來可能會後悔」,不少實名認證的演藝圈人士也在微博上為之表示惋惜。
但好在,本報記者昨日連線採訪臺灣導演魏德聖時,他的話或許能讓江月安心不少——「既然做好決定就要義無反顧!」
惋惜
魏德聖並沒學過電影
5年後你或許會後悔
江月的選擇一經報導,立刻成為微博熱點話題,但對於明明可以報考北大、清華,卻將一隻腳伸進娛樂圈這個是非之地的江月,多數網友都為之惋惜。
網友「三亞電影青年_松濤」顯然也是半個電影人,他直言不諱地說:「可惜了。你可能在北京電影學院讀四年文學,或者學了四年構圖和表演,出來了可能對電影還是一無所知。」
同樣,著名影評人「圖賓根木匠」的留言也頗有深意:「魏德聖是遠東工專電機科畢業的,五年後一定問問江姑娘在幹嘛。」而不少實名認證的演員、編劇、導演也均在微博上轉發該報導,認為能在高考獨木橋上完勝的江月,不該輕易放棄北大清華。
但或許只有那些經年為夢想拼搏的人,才能理解江月的選擇。
網友「HelenSze_璇」就大發感慨:「誰說高分一定要上清華北大,修金融管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學自己喜歡的專業才最重要。人總要為了自己最初的那個夢而活。反觀現在的我們,都快要畢業了還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人生定位。」
昨日下午,本報記者連線人在臺灣的魏德聖導演,轉述了江月的故事以及江月對《賽德克·巴萊》的評價,曾經為拍電影賣車賣房、四處借債,最終成為「臺灣電影之光」的魏德聖導演送上了他對江月的祝福:「既然做好決定就要義無反顧!遇到挫折也不要三心二意,加油!」
讚賞
為這個年輕孩子高興
不要用世俗眼光看她
對於網友的各種惋惜、遺憾,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的著名影評人程青松嗤之以鼻,「北大、清華又不比電影學院高級,有什麼可惜的?不能因為網友感覺可惜,就改變自己的人生吧。」程青松告訴記者,江月是個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孩子,「她肯定是真心喜歡這個,才會報考,大家應該尊重她的個人選擇。再說,分數高低又不能代表什麼。」
因執導《碧羅雪山》而拿獎無數的著名導演劉傑,也是北影的畢業生,同樣,他也認為網友對於江月新聞的熱衷有些無謂,「一個人將來的路該怎麼走,和專業有很大關係,只有學適合自己的專業,將來才能最大化發展,既然她喜歡北京電影學院,喜歡劇本創作,網友們有什麼好爭議的呢?」
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文學系資深教授黃式憲的態度則更明確,「我們不要用世俗眼光來看她,應該為這個年輕孩子感到高興!」黃教授援引愛因斯坦的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江月能尊重自己的興趣,放棄北大、清華,選擇北京電影學院這個『藝術王國』,也說明了如今的教育環境非常開放,學生們處在一個自由的、文化開放的時代,能夠按自己的興趣選擇未來之路。」黃教授說,江月眼下或許會面臨一些非議,但從開放的文化視野來看,「我理解她,支持她。」
黃教授直言,考入電影學院不代表將來就能成為藝術家,「這一行的淘汰率很高,經過時間篩選,很多人都離開了。但如果你文化基礎紮實,綜合素質高,發展空間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