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新一期的節目。就在上個周末,2020年的11月7號來了,不知道大家吃餃子了沒。在我國,每年的11月7號或8號國人的餐桌上會出現一些有特別意思的食物,這一天是立冬日,表示冬天開始變冷了,蟄蟲開始冬眠,人類也要吃些特殊的食物補充能量,例如南方的薑母鴨、四物雞,北方的白胖餃子。除了吃的習俗以外,最關注冬至節氣的要數我們的農民朋友們。
在很久以前沒有科學的天氣預測時,人們依靠觀察天氣變化的規律進行不同的農業活動,他們總結出二十四節氣方便在一年四季都有所收穫。農村有許多俗語涉及到這些經驗總結,其中, 立冬晴,幹到底;立冬雨,雨淋淋,這句話講的就是立冬,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立冬雨,雨淋淋」就是說如果立冬這天下雨,那整個冬天雨雪就會比較多,在農村經驗豐富的老人會在立冬這天翹首以盼著雨水。這是為什麼呢?在很多人看來,立冬這天下雨,冬天會比較陰冷,不適合出門。但對農民來說是一件好事。冬天雨雪多,氣溫一降低,土壤裡的害蟲就會降低繁殖速度甚至會直接凍死,來年就不會禍害地裡的莊稼了。俗話說「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所以雪越大,農民就會越高興。
「立冬晴,幹到底」,意思就是立冬這天天氣是晴朗的,這個冬天會是一個暖冬,就會特別的乾旱,雨水很少。暖冬雖然很是溫暖愜意,但暖冬之後的寒潮就是農民們的噩夢了。如果寒潮是在春季就會把剛發芽的農作物給凍死,農作物直接減產,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就算農作物扛過了寒潮,溫暖了一冬天的害蟲也會比以往繁殖得更多。所以說冬天該下雪的時候還是要多下些。
然而這個俗語貌似已經不適用了,因為今年是冷冬。就在今年的8月份時,中東附近的太平洋就已經有拉尼娜現象,而且這種現象在秋天依舊持續發酵,已經是立冬了,據說在不久後的冬天,將會達到最大值,到時候不僅對中國,還會對很多國家產生影響,特別是一些農業大國,這種天氣對農作物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拉尼娜現象的出現,則意味著冬天的氣溫會比正常的冬天冷。拉尼娜現象自進入21世紀以來,已經出現了5次,一旦發酵那東北、華北內蒙等地的氣溫會下降2℃左右。並不是每次拉尼娜都會帶來低溫降雪天氣。南方地區氣溫低,降水比往年少。
今年應該比較冷,因為今年咱們華北降雨有偏多,降雨多了,土地水份就大,冬天蒸發就慢,一旦遇上冷空氣就會產生雪,常言道下雪不冷,化雪冷,西北風一刮,肯定冷,總之今年冬天雪相對也不會少,有雪自然要冷一些!但不會是極寒天氣!今冬拉尼娜現象已形成,冷冬不排除,農民要提前做好準備這個時候農民應該提前做好預防措施,加緊病蟲害的防治。你覺得這些農村俗語有道理嗎?歡迎你們的評論和留言,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