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第二:惠能聞經開悟,背後卻是前世無量佛前中下的善根

2020-12-07 紅塵若鏡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

今天咱們繼續分享《六祖壇經》,上次提到了六祖惠能被韶州刺史恭請到了城裡去講法,下面是佛道儒三家的一千多名弟子在頂禮聽法。

然後惠能大師開門見山說了十六個字——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這句話的意思咱們上一篇已經分析過了,這其實就是禪宗乃至頓教的核心教義,讓我們法向內求,尋找自己的光明本心,而不是在外境包括這個身體上去下功夫,也就是「明心見性」,只要能夠這樣做,便可「直了成佛」。

道理其實就是這麼簡單,大道本就至簡,越是繁瑣,花樣百出的東西很可能虛假的越多,但奈何世人業障太深,總是不願意相信正道法門,而對邪師說法卻是痴迷不已。

而且佛法中也並非只有禪宗如此,大家都很熟悉的淨宗也不例外,大勢至菩薩說的明明白白,念佛三昧,得無生忍。

也就是說只要靠著持念一句佛號就能證到八地大菩薩的境界,只要能夠堅持一門深入,不夾雜,不間斷,不懷疑,但念佛人千萬,又有幾個真的相信這一點並且嚴格奉行的呢?

相信一定有這樣的師兄,但至少我還沒親眼見過,大部分都是一邊念佛一邊說是非,非常可惜。

所以佛法就是這樣,所有的法門和道理,諸佛菩薩,高僧大德們都已經說的清清楚楚了,並沒有絲毫隱瞞,等於通往涅槃彼岸的道路都已經指明,但奈何世人就是不肯生出正信,也不願意上船,這誰來都沒有辦法——畢竟佛不度人,唯人自度

此外大家千萬不要認為學佛就是求佛拜佛,或者什麼藉助佛力自己就啥也不用做了,這都是大錯特錯,佛只是老師,告訴你方法,師父領進門,修行還是在個人的,就像是師父吃得再飽也不能解決你餓肚子的問題,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去吃。

惠能大師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說完那十六字真言之後,並沒有深入往下解釋,而是說起了自己求法的經歷,來做證明。

這就是真正的大師的「言傳身教」,不僅能說法,還能親自示現,效果自然要好上百倍千倍,咱們接下來就一起看看惠能大師的傳奇經歷。

01一字不識,聞經開悟

先請經文:

惠能嚴父,本貫範陽。左降流於嶺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遺,移來南海,艱辛貧乏,於市賣柴。時有一客買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錢,卻出門外,見一客誦經。惠能一聞經語,心即開悟。

譯文:惠能大師的父親姓嚴,籍貫是範陽,也就是如今的河北一帶,後來流落到了嶺南,也就是現在的廣東。

然後六祖的父親早早就去世了,只剩下他和母親相依為命,後來又輾轉遷移到南海,經濟非常窘迫,靠著打柴賣柴度日,養活母親。

有一次一個人買了惠能的柴,讓他送到一家客店去,然後客人進去拿錢,惠能就在門口等著,正好有一個住店的客人在誦經,惠能只是站著那裡聽了一會兒,當即開悟。

這一段就是整個佛門中都鼎鼎大名的「六祖聞經開悟」的傳說,可以說在整個中國佛教史上,再也沒有比這更快的開悟,不知道被多少人津津樂道。

只不過絕大部分人討論的都是六祖天賦如何高,根器如何好,是天生的大師等等,反正都是把他的成功歸結於外部因素,屬於天降奇才,而自己則是凡夫俗子,所以也就註定不能成功等等

而這也是各種穿越小說電影電視的主角為何一定要「天賦異稟」的原因,這樣一方面觀眾看得很爽,另一方面也毫無壓力——不是我不行,是我沒有天賦血脈主角光環呀。

而真正以普通人為主角成功的劇本卻很少,我印象中也只有士兵突擊裡的許三多,因為這會讓大家覺得自己很沒用,人家是個普通人為何能成功,我就不行呢?

習慣從外部環境找原因,而不是從自己本心,這正是修行最大的障礙之一。

六祖是天才嗎?當然,簡直可以說古往今來佛弟子中第一天才,就連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都出家苦修了十幾年,三十二歲那年最終才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中間甚至餓昏倒過,要不是牧羊女相救都危險了,而惠能大師一字不識,只是聽別人念了幾句經就開悟了,這天賦豈不是還要強過佛陀?

但其實並非如此,一方面佛陀是靠自己走一條沒人走過的道路,等於是開拓者,這難度自然大得多,另一方面世人只看到了惠能大師的上上利根,卻不知道這也是他前世無量佛前種下的善根。

正如金剛經中佛陀所開示的一樣,是人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種善根,乃是千萬乃至無量佛前種諸善根,佛法中強調的是因果,而這就是因果,各位師兄切莫只是看到六祖得到的這個「大果子」,而忽略了他老人家前世生生世世積攢的功德

02遇到善緣,準備拜訪五祖

咱們繼續看下去:

遂問:客誦何經?客曰:《金剛經》。復問:從何所來,持此經典?客云:我從蘄州黃梅縣東禪寺來。其寺是五祖忍大師在彼主化,門人一千有餘,我到彼中禮拜,聽受此經。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惠能聞說,宿昔有緣,乃蒙一客,取銀十兩,與惠能,令充老母衣糧,教便往黃梅參禮五祖。

相關焦點

  • 六祖惠能3歲後移居南海郡?
    而六祖惠能大師生於638年,713年圓寂。也即是說在六祖惠能住世期間,並沒有「南海郡」這一行政域名,《六祖壇經》中的「南海」,並非南海郡。另外,古代南海郡的治所在今廣東省廣州市,而並非現在的佛山市南海區。故此,《六祖壇經》中所指的「南海」亦非現在的佛山市南海區。
  • 1919年廣東韶關南華寺老照片,六祖惠能真身像與南華寺六祖殿
    因匡山地多陰,不便安葬,經二十年後又從匡山重返廣東曹溪。大眾開靈龕瞻視,見大師結雙跏趺坐,面色鮮紅,爪發猶生,衣服尚新,只是開龕以後立即見風零星飄碎。當時有一僧人建議依天竺的方法,用海南栴檀末塗其體。眾人同意他的作法,此僧人塗罷以後即離去不見。然後弟子們恭恭敬敬為大師肉身披上了千佛衣,供奉於憨山寺內。圖為南華寺憨山大師真身像龕內的真身像。
  • 耀智大和尚羊城啟講《六祖壇經》 400多人共聞佛法
    又六祖惠能大師是嶺南文化十大名片之一,為加強本寺「嶺南文化佛教研究院」對全省六祖文化節之推動,強化其教化育人之社會服務功能,促進多元文化共存共榮,是故大佛寺舉辦了這次高規格的講座。為了讓大家清晰的了解六祖大師和《六祖壇經》,大和尚首先講解了壇經的經題、壇經的版本、六祖大師的生平,讓大家對六祖大師有了感性的認識;接著提綱挈領的對《六祖壇經》的十品的內容進行了介紹,最後就序品的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南北佛性無分別,風動幡動覺心靜,身心皆空無所有,佛性清淨普甘霖!為什麼讀《六祖壇經》?
  • 《六祖壇經》四句偈語,徹悟佛理,瞭然修行法門,人人皆可成佛!
    《六祖壇經》是禪宗一部重要典籍,是由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演說,其徒弟法海等人整理的一部經卷。《六祖壇經》全名為《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簡稱《六祖壇經》或《壇經》,此經卷還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部白話文著作,經中收錄了惠能大師一生傳法的事跡及言論,教義精湛發人深省,從而成為禪宗非常重要的一部經論。
  • 六祖壇經第一:六祖登壇說法,佛道儒三教千餘弟子齊頂禮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今天開始咱們一起來分享《六祖壇經》,這是我國的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一生主要的言行舉止,被後世弟子們記錄下來,稱之為壇經。這裡有幾點重點,必須要先說明一下。第一,六祖的法名是「惠能」,所以在壇經中都是這個,但是後世傳來傳去又變成了「慧能」,大概是覺得這個「慧」能夠代表他老人家的般若智慧吧,不過這兩個名字都可以——名可名,非常名,反正不過只是個名稱而已,我們知道都是六祖這個人就行了。
  • 六祖壇經第八:下下人有上上智,惠能教導神秀首座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咱們繼續來聊《六祖壇經》,上一篇說到神秀法師悄悄的做了一首偈言,五祖看到後當著眾弟子們大加讚賞,讓大家依此修行,甚至連原本要畫的禪宗祖師血脈圖都推辭掉了,專門用來供奉神秀的偈言。
  • 高僧大德《六祖壇經》精彩解讀
    以反詰法教學,用『為什麼』不斷的反問,把對方的思想開拓得更深更廣,最後像爆竹炸裂,靈光一閃,讓對方在問題的壓力下突然開悟。在禪宗龐大的典籍中,《六祖法寶壇經》被視為是一部無上的寶典,在中國佛學思想上具有承先啟後的力量;宋明兩代理學家的語錄,也深受此《壇經》影響。
  • 佛教:禪宗六祖惠能的三句偈言,句句直指人心,當下立地成佛
    不過這裡有一個例外,也是唯一的例外,那就是《六祖壇經》,這乃是禪宗的六祖惠能大師留下的經典,而且和釋迦牟尼佛一樣,惠能大師同樣也是「述而不作」,是弟子們集結的。而《六祖壇經》可以說包含了太多太深的智慧,今後我有空會寫系列文章來從頭到尾細細的分享這部經的心得,這裡只挑三句最有代表性的偈言,希望能對大家有一些幫助。
  • 壇經十一:五祖深夜傳衣缽,惠能終成第六祖
    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咱們繼續來介紹「六祖壇經」,上一次講到了五祖弘忍和仍在後堂幹粗活的惠能之間的一段機鋒。五祖先是用「米熟了沒有」來問惠能是否已經做好準備,惠能馬上說「米已經熟了,就差篩選了」,意思是說自己已經做好了準備,只等五祖考核。
  • 3月26日(農曆二月初八)恭逢六祖惠能大師誕辰(圖)
    六祖惠能大師真身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1卷)〖 唐 法海集〗六祖大師法寶壇經(1卷)〖 唐 宗寶編〗精校燉煌本壇經(印順法師校)佛教在線消息 2007年3月26日(農曆二月初八)恭逢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誕辰
  • 《六祖壇經》釋義第3課,智慧品3-5
    【《六祖壇經》釋義  智慧品小根之人,聞說此頓教,猶如草木根性自小者,若被大雨一沃,悉皆自倒,不能增長。小根之人,亦復如是,】這以上講了上等根機的人,接下來就講小根機的人:「小根之人,聞說此頓教」,其中「頓教」就是禪宗的惠能大師的這個法。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之正本歸源敦煌版
    敦煌版緣起《壇經》是禪宗六祖惠能一的語錄, 由他的門人法海結集而成, 為研究惠能思想的根本典籍。「 敦煌寫本」 《壇經》當真就是惠能所說、法海所記的《壇經》「 最古」 、「 最初」 的範本嗎?在通行整理本中,郭朋的《壇經校釋》(中華書局,1983年)來自斯本,楊曾文的敦煌新本《六祖壇經》(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來自敦博本,郭富純、王振芬的《敦煌本六祖壇經》(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來自旅博本。
  • 《壇經》:禪宗六祖,憑這一句法語,躲過了追殺,看懂你就開悟了
    我們都聽說過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故事,說當時六祖惠能還是白衣居士時,在五祖弘忍大師的座下聽祖師講《金剛經》。當五祖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佛教經文時,惠能恍然大悟。」這連續的五句關於自性的排比,五祖聽到後,一下就明白惠能開悟了,悟到了究竟,於是就把頓教的衣缽傳給了他。惠能便成為了六祖。五祖把衣缽傳給惠能後,就讓他趕快離開,擔心他會因為這衣缽而發生危險。要明白當時的惠能還只是一個白衣,於是他便聽師父的趕快離開了。
  • 與大師相遇 |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獲得傳承衣缽的故事!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638-713年)中國禪宗歷史的傳奇人物,惠能得到五祖弘忍傳授衣缽
  • 六祖壇經第四:五祖故意讓惠能幹粗活,一是保護,二是考驗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咱們繼續來分享六祖壇經,上一篇談到惠能初見五祖即一語驚人,說自己唯求作佛,別無所求。然後五祖故意考驗他,說他一介南蠻之身還想要作佛?而五祖和惠能之間亦是如此,他們兩人雖然是萍水相逢,但卻是一見如故,五祖明白惠能很有可能就是自己期待已久的「衣缽傳人」,而惠能也明白五祖確實是自己想要尋找的善知識,兩人都是非常歡喜。
  • 來禪宗故裡——雲浮,尋訪六祖惠能的傳奇
    那麼,不妨就在這個時刻,去禪宗故裡——雲浮,來一次禪修旅行,尋訪六祖惠能的足跡,感受禪宗文化。而雲浮市新興縣六祖鎮,便是六祖惠能大師的生寂地,素有「百城煙水無雙地,六代風幡自一天」的稱譽。來六祖鎮,你可以去惠能大師的出生地——夏盧村六祖故居、其開山創建的國恩寺及圓寂地——藏佛坑(化身池)尋訪禪宗文化。
  • 六祖慧能大師的成道因緣
    有一天,他為顧客送柴到客店,當他準備走出門外時,看見一位客人在誦經,他一聽到客人讀誦的經語,便豁然開悟,於是就問那位客人說:「請問您誦念的是什麼經?」 客人說:「金剛經」。 大師又問:「您是從那裡學來的?為何要持誦這部經典呢?」 客人說:「我是從蘄州黃梅縣東禪寺那裡學來的。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壇經原文全文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門人法海編集
  • 開悟之後,隱遁五年!留下諸多經典名句!(禪宗六祖)
    說起佛教六祖,大家不會陌生。從達摩,一直傳至六祖。這麼多祖師,大家可能沒注意,就六組自己出過一本「六祖壇經」!今天小禪給大家分享一些六祖與《六祖壇經》中的一些「經典語錄!(六祖慧能:禪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師,出生貞觀十二年(638)滅度於先天二年(713) 76歲)曰血肉心者。曰緣慮心者。曰集起心者。曰堅實心者。若心所之心益多也。是所謂名同而實異者也。曰真如心者。曰生滅心者。曰煩惱心者。
  • 六祖壇經|無見空知
    有一天,智常禮拜六祖惠能,惠能問他從哪裡來,求什麼事?智常說,自己前往洪州白峰山禮拜大通和尚,蒙求見性成佛,但還有疑惑,所以前來,希望六祖指示。六祖說,對方有什麼言句,試說看看。智常說,大通和尚是這樣說的,本性猶如虛空,無一物可見,這是正見。無一物可知,這是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