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七夕,又到了廣大男性接受靈魂拷問的時間:發紅包了嗎?送禮物了嗎?請吃飯了嗎?看到這裡的男同胞們,請自查自糾,否則一個不小心,你就很有可能被迫恢復自由之身,體驗單身的快樂!
不同於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賞月,七夕節明明是我國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為何卻沒有一個大眾認可的風俗,反而被玫瑰花和巧克力覆蓋?這是傳統節日商業化的表現。商家為了利益,將七夕打造成中國的情人節,想方設法把一切商品都貼上"七夕"的標籤,電商的七夕特惠,酒店的七夕主題套房等,雖然帶動了全民消費熱潮,卻也把弘揚傳統文化拋在腦後。
七夕節,也叫乞巧節、女兒節等,它起源於我國的星象文化。古代過七夕,節日的主角是女人和小孩,女人會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七夕的主要活動是"乞巧",這是女子為提升自身能力所做的的美好訴求。並不是所謂的情人約會的日子。
我們可以看到在一些農村地區,過七夕節還保留著一些傳統的習俗:
一,餵鳥。傳說牛郎織女隔著銀河不能相會,是喜鵲搭成鵲橋才讓有情人見上一面。所以在七夕這天,家家戶戶都會把糧食灑在院子裡,鳥兒吃飽後,好飛到天上搭鵲橋,幫助這對夫妻相見。
二,給牛慶生。在牛郎織女的故事中,老牛也為兩人的相見出了一份力,讓牛郎把自己的牛皮剝下來過銀河。為了紀念老牛勇於奉獻的精神,在農村養牛的人家,會把這天當作牛的生日,在牛角上戴上野花給牛慶生。
三,接露水。在浙江的農村有這麼一種浪漫的說法: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流下的眼淚。婦女用接來的露水洗臉洗手,可以眼明手快。
四,洗頭髮。七夕這天洗頭髮很有講究,婦女們會打盆水放在陽光下暴曬,等水曬熱後,把稻草燒成灰,加到曬熱的水中洗頭髮。據說這樣的水洗頭髮又乾淨又柔順,還會讓頭腦變得更加聰明。
五,做手工。針線活是每個農村女性或多或少都會一些的手藝。一家人穿的鞋墊,毛衣,圍巾,帽子,手套等,都出自家裡婦女的手。在七夕節,婦女們會在忙完家務以後一起做手工,因為據說在七夕這天做手工,會讓雙手變得更靈巧。
六,穿耳洞。據說在七夕這一天穿耳洞不會痛,因此農村的小女孩通常會在這一天去找村裡有聲望的婦女來穿耳洞,這樣小女孩以後會變得能幹一些,也方便了以後戴耳環。
七,求姻緣。傳說中的織女是個心靈手巧的仙女,後來演變成神話故事裡的女神,在民間稱織女為天仙娘娘,七姐等,在農村,沒有結婚的女子會選擇在七夕的夜晚在庭院裡擺好桌子,放上祭品,拜天仙娘娘,求一段好姻緣。
傳統節日承載的是我國深厚的傳統文化,若一味被商業化,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就變成了一幅空殼。若是能讓節日的傳統風俗回歸,我們的七夕應該會過得更有深度和內涵。
大家還知道哪些農村過七夕節的習俗,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