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歲高齡的貝聿銘大師故去,作為建築設計師,他幾乎將所有能拿到的榮譽全部包攬,他的名字幾乎就代表建築界的最高峰,但凡是貝氏設計的建築,無一不是地標性的建築,貝聿銘的作品現代與復古結合,時尚與自然融合,幾乎都是經典。這張照片是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最知名的建築是梅薩實驗室,當選過1967年年度實驗室建築,這個實驗室正是由貝聿銘設計。
甘迺迪圖書館,1964年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而設計建造,這個設計是貝聿銘的成名作,設計新穎、造型大膽,被公認是美國建築史上最佳傑作之一,靠著這個設計,貝聿銘獲得了美國建築學院金質獎章,這座建築的完工之年也成為貝聿銘年。
北京香山飯店,出身中國的貝聿銘對我國古代建築講究天人合一的理念十分推崇,這座香山飯店融中國古典建築藝術,園林藝術,環境藝術為一體,是貝聿銘的代表作之一。
香港中銀大廈,是貝聿銘大師為香港的中國銀行設計的,是中銀香港的總部。1982年設計的這座大廈即使在如今看來,也是十分現代化和時尚,是香港地標性建築之一。
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同樣是貝聿銘的設計,他在設計中並沒有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而是用玻璃材料和普通的幾何形態,能為地下設施提供良好的採光,創造性地解決了把古老宮殿改造成現代化美術館的一系列難題。
位於日本滋賀縣甲賀市的美秀美術館,由貝聿銘和日本紀萌館設計室共同設計,它遠離都市,最特別的是建築80%分都埋藏在地下,由於坐落在自然保護區,在日本的自然保護法上有很多限制,美術館為保護自然環境及與周圍景色融為一體,採用了這種特殊的建築方式。
搖滾名人堂博物館,簡單的幾何造型在流暢的整體中實現不同的功能,金字塔造型的玻璃帷幕很像吉他的柄與弦,與搖滾音樂這一主題相呼應。
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西北區的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同樣出自於貝聿銘之手,使館辦公樓建築設計和規劃遵循中國傳統建築原理,並融入現代建築風格,同時兼顧了周圍美國建築風格的融合。
位於澳門新口岸填海區的澳門科學館,是貝聿銘大師最近幾年的作品,當時已經92歲高齡的貝聿銘大師老當益壯,還能親自操刀設計科學味如此濃厚的建築,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