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受權轉載自公眾號「那一座城」(thecity2015)作者:那一座城
豬腳姜的境遇,
既像泰國的榴槤,又像北京的豆汁。
北方朋友來廣東逛吃逛吃,
幹蒸牛腩雲吞麵綠豆沙,統統點讚,
唯獨在豬腳姜面前,一再猶豫。
賣豬腳姜的老字號,
大多在門口燒著兩三個瓦鍋。
鍋身裹著一層黑漆漆的物質,
鍋中紅黑色的黏稠物,咕咚咕咚冒著泡,
仿佛一口活躍的微型火山,
又像哈利波特世界裡,
一口不知道燉了什麼的草藥鍋。
豬腳姜的甜醋會因沸騰而溢出,沾滿瓦煲外,變成一種叫「糖質」的物體。
豬腳姜裡的豬蹄,
聞起來酸得嗆鼻,
外形像燒焦的紅燒肉,
吃到嘴裡卻甜中帶辣。
這種外表和口味的錯位,
讓許多北方朋友一試即棄,
甚至把它列入「暗黑料理」。
長得黑,就暗黑了?
在廣東,
女人生完孩子後一般要吃豬腳姜。
問已婚女子什麼時候要小孩,
老廣習慣委婉地問:
「幾時到你派姜醋?」
探訪產婦和新生兒的活動,
也常常叫做「吃薑醋」。
甜醋香氣的包圍中,
親朋好友一人端一碗姜醋,
媽咪們介紹「湊仔經」,
年輕沒結婚的也順便偷師,
一起分享新生的喜悅。
伴隨初生嬰兒入睡的,
不僅有奶味,還有醋香。
相傳豬腳姜的產生,
是在明代初期,
一戶人家婆媳不合,
媳婦被休前腳剛出婆家,
後腳就發現自己懷孕。
丈夫心疼媳婦,
每天帶豬腳和雞蛋給媳婦補身。
南方天熱,豬腳易壞,
丈夫就往裡面加醋和姜來熬煮。
最初的那碗豬腳姜,
是用一個女子的辛酸來熬成的。
廣東本土商家推出加糖調好味的黑醋,取名「添丁甜醋」,專為豬腳姜準備。
如今,一鍋自製的豬腳姜,
凝聚了家中長輩的綿長祝福。
大肚婆臨產前的大半個月前,
廣東阿媽就開始準備豬腳姜。
預備材料的過程,非常繁瑣:
雞蛋變黑變硬,呈微裂狀態,
姜中帶著醋味,醋中帶著姜味,
一鍋愛心牌豬腳姜,就大功告成。
有人喜歡入口即化的豬腳,補充鈣質;
有人偏愛上色入味的老薑,驅寒驅風;
有人主攻外脆裡嫩的鐵蛋,養血補虛;
有人獨愛那一口溫潤的姜醋,
一股熱辣辣的甜酸,從喉嚨滑向肚腸,
逼出寒氣溼氣,心情也為之振奮。
豬腳姜豈止人間美味,
還是女人的加油站。
天氣轉涼,溼氣加重,
深諳養生的阿媽會煮一鍋豬腳姜。
自己吃豬腳的同時,
還會舀一勺姜醋,
送進年紀尚小的女兒嘴邊,
念叨著「這好補的」。
失戀的時候,感冒的時候,
陰雨連綿的時候,大姨媽的時候,
吃上一碗豬腳姜,
整個人又滿血復活。
香港電視劇《溏心風暴》中,有一段豬腳姜的順口溜。
不要以為只有女生才吃豬腳姜,
不少廣府男子也喜歡吃,
光姜醋撈飯,就能吃下兩碗。
有男生朋友每次吃豬腳姜,
都會和怕長胖的女生說:
「你們吃薑,我吃豬腳。」
儘管街頭小攤常年有賣豬腳姜,
但吃豬腳姜的最佳時節,
還是溼漉漉的南方冬季。
今年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