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臺灣麵包也成為大陸抵製品?

2020-12-19 夏天的清風響

對於我個人來說,我非常喜愛吃麵包,喜歡它的軟、香,各種麵包我都有興趣嘗試,我想和我相同的人不在少數,應該說麵包幾乎符合所有人的口味。然而,最近臺灣的麵包店在上海開店時卻意外的遭到了大家的抵制,表面上是拒絕這家麵包店,但實際上是我們在抵制臺獨的傳播!

這家麵包店的老闆是來自臺灣的麵包師傅吳寶春,2010年,吳寶春代表臺灣,參加在法國巴黎舉行的首屆世界盃麵包大師賽並打敗其它7國的選手,獲得歐式麵包組世界冠軍,被稱之為「臺灣之光」,之後憑藉自己的聲譽與手藝賺了不少錢。在2016年接受採訪時,吳寶春曾經明確說出,「中國市場雖然有13億,但全世界有70多億,我不會把眼光只看在中國。」這句話在經過多方流傳之後,就變成了吳寶春拒赴大陸開店,為今天事情的爆發埋下伏筆。在上海麵包店開業前夕,有網友發現吳寶春刪除了自家官網的「臺灣國家特色」的介紹。隨著更多往事被曝光,大家對他這個人的印象就歸為反對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那些人了,自然而然的開始抵制其麵包店。

雖然事情發生後,吳寶春在官網上發表了澄清說明,但廣大網友並不買帳,甚至連臺灣本地的人都被他的這番言論激怒。本來這也就是經濟上的事情,不料,之後臺灣的政府人員拿這件事說這是政治壓迫,就直接上升到政治層次了。要知道,任何一件事若是與政治牽扯上了關係,小事也會被放大!

最後的結果是吳寶春發出了「我只是一個麵包師」的言論,其實仔細想一想,在這件事上網友確實有做的不妥的地方。首先,我必須聲明我也非常痛恨臺獨主義,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我一直以來所信仰的,對於那些想把臺灣從中國分出去的人我也是很唾棄。但話說回來,我們似乎沒辦法直接認定吳寶春他就是一個臺獨分子,可能他的言論確實有不當的地方,但是我們現在聽到的又怎麼能確定是完全由他本人轉述而來,而不是經過媒體渲染加工之後的呢,所以直接認定他是臺獨分子有點草率。

這件事情的發生讓我們看到大陸人民對臺灣的態度,我們歡迎臺灣同胞來大陸做生意,但前提是你必須承認你是中國人!我相信廣大網友之所以反應強烈,就是因為之前就有那些明明說過不會來大陸掙錢的並堅持臺灣獨立的人在看到大陸的市場前景之後,就一頭扎了進去。我們不傻,不可能在你侮辱我們之後,我們還是會心甘情願的掏出錢包!然而這種事情似乎並沒有完全消失,或者說,表面上他們支持臺灣隸屬於中國,但實際上,他們的目的是為了賺錢,在他們心裡可能默默笑大陸人民傻。

我有時候不太明白為什麼一些臺灣人堅持臺灣獨立,得罪了大陸沒有好處,就算他們有外援,但是天高皇帝遠,更何況他們能找到願意提供幫助的也不是皇帝,兩岸本就是一家,何必如此。

我只能說麵包店的事件再次強烈證明了我們的態度:堅持反對臺獨!

註: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相關焦點

  • 這家臺灣麵包店上海開店了,一麵包賣95,曾稱「餓死不來大陸」
    在吃貨群體中對事物的發現是最具敏感力的,「臺灣之光」竟然開在了這裡。「臺灣之光」曾經可食號稱「就算是餓死也不來大陸」的麵包店品牌,現今為何主動來上海了呢,曾經的實驗可不是直接打臉了嗎?其實進店之後才發現,前來購買蛋糕的顧客還是比較多。但是麵包的價格真的不是我們平凡人所能接受的,這裡的人均消費基本上都在80元以上。
  • 一個麵包賣95元,「餓死也不來大陸」的臺灣麵包店在上海開業了!
    一個麵包賣95元,「餓死也不來大陸」的臺灣麵包店在上海開業了!其實這也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是社會進步的一種體現,不過最近我突然被一則新消息給小小的震驚了一下,因為我看到一個麵包賣95元,「餓死也不來大陸」的臺灣麵包店在上海開業了!
  • 臺灣寫真:臺灣「冠軍麵包師傅」吳寶春的尋夢之路
    中新社臺北12月17日電 題:臺灣「冠軍麵包師傅」吳寶春的尋夢之路  中新社記者 路梅 劉賢  高雄四維路上,一家常常需要排隊才能進入的麵包店,店裡的明星產品「酒釀桂圓麵包」和「玫瑰荔枝麵包」每位顧客只能買其中一樣,且只能買一個,其餘麵包也只限購六個。結帳的隊伍中,幾乎人人都捧著一個明星麵包。
  • 為什麼臺灣來大陸的遊客在增加,而大陸去臺灣的遊客卻在減少?
    為什麼臺灣來大陸的遊客在增加,而大陸去臺灣的遊客卻在減少?大陸整體旅遊業升級,吸引力在增加大陸整體旅遊業升級,設施軟硬體都在提升。包括舊景點的改造、新景點開發、住宿交通和餐飲業的升級,都是讓大陸旅遊業繼續『發燒』的重要因素。
  • 「餓死也不來大陸」的臺灣麵包店在上海開業了,麵包95元一個
    最近在社交媒體上,一家店引發網友熱議,那家號稱「餓死也不會來大陸」被臺灣媒體稱為「臺灣之光」的麵包店吳寶春,排名前三的麵包分別是,「臺獨麵包」「大陸人傻錢多包」「餓s不來大陸包」▽雖然有人質疑這個麵包賽的專業性,但不可否認,從2010年起,吳寶春就在臺灣紅了。
  • 臺灣屢屢在國際麵包大賽中奪冠的真相,竟是....
    兩岸商匯 」去關注  怕你們找不到小編建議大家點擊右上角將【兩岸商匯】設為星標(安卓用戶可設置為[置頂])臺灣與大陸的麵包文化各有千秋如今在國際麵包大賽中,也常在領獎臺上見到臺灣麵包師傅們的身影,許多烘焙人也會專門找臺灣老師拜師學藝。素有麵包界「奧林匹克」之稱的世界麵包大賽(Mondial du Pain)第六屆比賽,在法國南特的SERBOTEL(酒店、餐飲和烘焙設備展)上落下帷幕。
  • 為什麼大陸高校在臺灣「一夜爆熱」
    不久前,臺灣公布了學測(相當於大陸的高考)成績,人們隨即發現,大陸高校一夜之間成了大熱門,申請去大陸高校就讀的臺灣學生人數比去年增加了好幾倍,且申請者多為頂標(相當於大陸過重點線)成績,競爭相當激烈。忽如一夜東風來臺南是傳統的「綠色大本營」。去年,臺南女中申請赴大陸就讀的學生僅有2人,但今年多達20人,猛增10倍。
  • 「臺灣之光」麵包店開到大陸,推薦菜被網友「攻陷」了…
    被稱為「臺灣之光」的吳寶春麵包店,來大陸的經歷實在坎坷。從3月聽說他要來大陸開店,到現在開張試營業,網上的抵制一波接一波。網友們修改了顧客可以填寫的推薦菜單,排名前三的麵包成為了「臺獨麵包」、「大陸人傻錢多包」、「餓s不來大陸包」,配圖則用上了我國地圖以及表情包,可謂嘲諷滿滿,還有數百位網友點了推薦。
  • 曾嫌大陸市場小,就算給錢都不來的臺灣麵包師傅來開店了
    圖中就是來自臺灣的麵包師傅吳寶春。2010年,吳寶春代表臺灣地區,拿過麵包界所謂的「世界冠軍」。舉辦方法國私人酵母公司,要求在比賽中使用的酵母是法國的,就連麵粉都必須是法國麵粉T65,商業色彩濃厚。這種比賽在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都是屢見不鮮,故「世界冠軍」之名似可商榷。
  • 【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人為什麼不喜歡看《讀者》?
    【我在大陸看臺灣】臺灣人為什麼不喜歡看《讀者》?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我有很多大陸朋友都喜歡看《讀者》,因為它有很多美文,有深度,文字又雋永,而且也便宜。  但是臺灣人不喜歡看這樣的雜誌。就算它是繁體字版。  2011年1月1日起,《讀者》開始在臺灣發行,成為第一本進入臺灣發行的大陸雜誌。據我所知,賣得不好。它的臉書粉絲團,也就只有712個贊。而我之前做過的雜誌,《FHM男人幫》卻有81萬個贊。  為什麼這樣?
  • 大陸人為什麼不能去臺灣買房?
    昨天發生了一件大事:文化和旅遊部政府門戶網站消息稱,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據統計,這將導致未來半年內赴臺的大陸旅客人數減少約70萬人,臺灣旅遊業將遭受不小的衝擊。但願臺灣方面能夠儘快想清楚,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才能給臺灣帶來真正的安全和發展。
  • 臺灣麵包界頂級大佬「馬可先生」進軍大陸 首店開在廣州
    歷經20年發展,馬可先生在臺灣擁有60多家直營門店和近600名員工,還被臺灣烘焙行業協會評選為「臺灣健康烘焙第一品牌」。為什麼會將進軍大陸後的第一家店選在廣州?現年65歲的王麗珠解釋說,這和羊城廣州務實的商業氛圍有關。與京滬深等一線城市不同,廣州有著獨特的飲食特色,市民對美食充滿「挑剔」,和臺灣有著相似的飲食理念和城市記憶。
  • 為什麼人才會離開臺灣赴大陸創業
    大陸各個省市日前陸續公布GDP,而臺灣也在微調今年GDP成長率。兩相對照,可以發現,不只臺灣佔大陸GDP比例逐年遞減,而且臺灣在大陸各省市GDP排名,今後也將不斷下滑。面對這樣的趨勢,民進黨當局不但沒有警惕,反而還沾沾自喜,認為臺灣現在的經濟是二十年最好,令人怎能不痛心?
  • 臺灣「麵包達人」吳寶春:從學徒走到世界冠軍
    因為名氣在外,中國大陸、香港、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地廠商紛紛向他伸出橄欖枝。不過,他有自己 的想法,希望首先在臺灣夯實基礎,再一步一步向外發展。他就是臺灣「麵包達人」吳寶春。在高雄耕耘多年後,他日前在臺北開了第一家分店。試營業以來,該店 門口每天都是大排長龍。在接受導報記者的採訪時,吳寶春三句話不離本行,除了麵包就是面包管理。
  • 大陸吃不起大米?臺灣人為什麼不了解大陸覺得大陸吃不起茶葉蛋?
    繼大陸吃不起茶葉蛋,吃不榨菜之後臺灣專家又開始叫囂大陸吃不起大米,臺灣作為我國的寶島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什麼很多臺灣民眾都覺得我們的經濟十分的落後,還生活在80年代,現在網絡這麼發達,為什麼臺灣民眾還會聽臺灣專家的忽悠呢?
  • 大陸已成為臺灣茶葉出口第一大市場
    大陸已成為臺灣茶葉出口第一大市場 圖為茶農戴著鬥笠圖/劉朱松   中新網1月8日電 臺灣人喜歡《後宮甄嬛傳》及大陸的普洱茶,大陸人卻喜歡臺灣「部分發酵茶」的烏龍茶、不發酵的綠茶、全發酵茶的紅茶,及後發酵茶的普洱茶。
  • 公開diss大陸卻來瘋狂圈錢,「臺灣之光」還要臉嗎?
    一口一個中國,將臺灣和大陸分隔開來,字裡行間中充滿了對大陸的不屑和對於臺灣人這個身份的自豪。所謂的「臺灣情結」和「為國爭光」,相信明眼人都能明白他的含義。而一向容易「高潮」的臺灣媒體更是稱他為「臺灣之光」。七叔想問:一個麵包師還「臺灣之光」,臺灣就這麼容易光嗎?做個麵包好像拯救了地球似的,能不能別這麼井底之蛙?
  • 臺灣名嘴為什麼老是講一些有關大陸的怪事情?
    今天《誰與爭豐》要聚焦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臺灣名嘴的亂象怪象。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大陸跟臺灣的朋友經常跟我微信或發麥討論一個話題,那就是臺灣名嘴所講出的一些怪事情。有一位臺灣名嘴說,「三峽大壩結構體的厚度只有16.5公分。」當然,她在談這事情的時候應該有一個前後文,但是「16.5公分」這樣一個數字的概念讓我嚇了一跳。
  • 他來大陸開店,民進黨連「麵包」都吃不上了?
    吳寶春師傅這幾天火了,但火的不是他的獨門絕技——好吃的麵包,而是他的一句話和一個聲明。吳寶春何許人也?一個生於中國臺灣的麵包師,作品得過法國世界麵包大賽冠軍,是中國人的驕傲,在臺灣開了4家麵包店。這一聲明不要緊,又炸了馬蜂窩了,民進黨的一眾嘴臉紛紛跳出來說,「北京搞政治壓迫」「什麼事都泛政治化」「連麵包都要九二麵包」,一副指罵大陸、要把吳寶春逼向絕境的架勢。事實的真相到底如何?恐怕需要仔細看一看。幾年前在接受臺灣媒體採訪時,吳寶春被問到是否考慮到大陸發展,他給出一個謹慎的回答「需要仔細思考,眼光不會局限」。
  •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大陸遊客?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大陸遊客?」,希望臺灣有關方面,確實採取措施,高度重視大陸遊客的安全,避免此類問題再次發生。如果大家看一下臺灣「中央社」列出的8年來大陸遊客赴臺旅遊發生的事故之多,就知道為什麼劉克智會如此。——自2008年7月臺灣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以來,共發生11起有死傷的旅遊事故,其中9起為遊覽車事故、1起火車事故、1起墜機事故,連同此次火燒車事故,造成包含旅行社相關人員在內共83死100多人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