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城市民宿,成為越來越多自由行遊客的選擇,記者發現,在我市兩城區及部分縣市區,愛彼迎、小豬等多家短租平臺「遵義」頁面上有100家左右民宿供選擇。
一邊是民宿行業的高速發展,另一邊則是城市民宿無證經營。採訪中部分房東表示,他們目前只與平臺有線上協議,線下房源算在灰色地帶「裸奔」,他們期待在線下能正規經營。而一些有入住經歷的市民表示,住民宿目前是遵守平臺和房東準則,一旦出現矛盾是否能在線下找到相關部門維權,是大家關心的重點。
城市民宿在遵義也火
市民李先生,最近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民宿房東」。他把自己在城區閒置的房屋改造成城市民宿,在民宿平臺上出租給來遵義旅遊的遊客。他說,剛開始是試試看,讓他意外的是生意比預想的要好很多。「8月我的民宿是一房難求,就在剛過去的國慶節也是滿房。」李先生表示,截至目前他的民宿已接待了50多名房客,儘管有不少時間都是空房,但比長租收益好。
看到民宿房租紅利的明顯不只他一人,李先生介紹,他涉入民宿行業也就3個月,註冊的時候各平臺上遵義的房東不超10家。「現在就遵義來說,多的有100多家,少的也有幾十家。」發展的速度超乎想像。
記者在民宿平臺上發現,城區的房源,價格便宜的每晚約60元左右(單間),價格高的每晚在700多元(4室一廳),算下來,價格比同地段的酒店及旅館低。
城市民宿亟待規範管理
城市民宿的興起與迅速發展,是共享經濟的表現之一,對盤活閒置房產帶動當地旅遊經濟發展發揮作用。國務院辦公廳在已經印發的《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在進一步放寬旅遊服務消費領域市場準入方面,方案明確提出:鼓勵發展租賃式公寓、民宿客棧等旅遊短租服務。好處顯而易見,但記者採訪了解到,隨著各小區內開設民宿增多,城市民宿面臨的安全性、合規性、監管缺失等問題也受到高度關注和熱議。
家住匯川區的劉女士告訴記者,她家單元樓就有一家城市民宿,陌生人經常拉著行李箱進出,讓她感覺不安。同時,部分城市民宿經營者反映,他們目前只有和短租平臺的協議約束,是以C2C的模式經營。民宿房東劉女士表示,她曾詢問是否需要在房子所屬居委會備案,但居委會告訴她不需要。「我所在的房東群出現過房客故意損壞設施的情況,損失超過入住抵押金,但房東卻不敢報警。」更多作為房客的市民王先生則擔心,大多民宿缺乏線下監管,入住產生矛盾是否能在線下得到維權?
對此,記者採訪了我市公安及工商部門。由於目前沒有具體的監管細則,在公安方面對城市民宿,主要還是嚴格按照《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進行管理。不論是個人還是企業,經營城市民宿在實際上就是留宿他人,因此經營者需要向民宿所屬地的公安部門備案及申請。在工商方面,市工商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只要是正規的經營行為,經營者都需要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對於掛靠網絡平臺的城市民宿,依據目前的網絡交易管理辦法,也需要到當地工商部門備案。如果沒有做到上述要求,營業的城市民宿就屬於非法經營。市消協工作人員表示,在此前提下一旦發生爭議,房東和房客很難受到法律保護。或者只能進一步通過律師尋求解決。
我市旅遊行業人士指出,目前城市民宿的合規性和監管落地的細則急需明確和完善,例如什麼區域、什麼房子可以做短租民宿;運營短租民宿需要哪些資質材料;監管方面明確監管體系架構,對應的監管部門是哪些?希望能儘快立法或者出臺相應的配套政策,引導與規範民宿業走上正軌,實現健康發展。(記者 孫敏 來源:貴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