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官員:中國已經到了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窗口期

2021-01-11 界面新聞

2018年5月20日,由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指尖上的環保」公益活動在京啟動。在啟動儀式上,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副秘書長白志軍鼓勵公眾舉報身邊的汙染,「通過『12369環保舉報』微信、『城市水環境公眾參與』微信等平臺,舉報與投訴身邊的違法排汙情況,有序參與生態環境監督工作。」

據白志軍介紹,「指尖上的環保」公益活動旨在通過線上參與、線下研討等多種方式,動員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事務。主辦方將定期組織專家進行評審,選出一定數量的網民照片予以表彰。同時,對於網民參與監督舉報,有效線索經政府部門查處產生積極影響的,將收入公眾參與監督環保的典型案例集。

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司副司長何家振在啟動儀式上表示,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出現了穩中向好的趨勢,但成效並不穩固。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經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質生態環境需要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窗口期。

「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是生態環境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何家振表示,近年來生態環境部利用「六五環境日」、世界地球日等紀念活動,運用多種媒介和手段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公眾環境意識,積極倡導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何家振說,「指尖上的環保」公益活動緊扣六五環境日的主題——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該活動通過線上線下活動讓每一個人從身邊點滴做起,在相關新媒體平臺,隨手記錄綠色生活、監督環境汙染,加入守護藍天碧水的行動,爭做美麗中國的行動者。

據生態環境部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副調研員李小婧介紹,「12369環保舉報」平臺上的大量信息已經被應用於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和各類環保督查,目前,全國32個省、300多個地市、兩千多個區縣環保部的4千多名工作人員在平臺上收集數據。「在各地的督查組,每天都會收到『12369環保舉報』平臺提供的信息」。

李小婧告訴記界面新聞,截至目前,「12369環保舉報」微信公眾號累計關注人數已超50萬。微信舉報操作簡潔方便,不僅可以隨手拍汙染照片,準確定位汙染企業,還可以通過手機隨時查看案件辦理進度。

「後面看到這個信息都是我們環境執法部門,舉報的信息直接推送到現場環境執法工作人員的手機終端或者工作電腦,他們現場檢查、取證、處罰、信息反饋,整個流程向公眾公開。」李小婧說。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長期致力於環境信息公開工作,並主持研發了環保APP「蔚藍地圖」。「蔚藍地圖」利用百度地圖收錄詳盡地理信息,並且不斷更新的優勢,可以精確地標註各種汙染源信息。

「參與確實也是需要渠道的。」馬軍在啟動儀式上說,「蔚藍地圖」可以讓公眾不斷獲取空氣、水質、土壤汙染源、企業表現等環境數據,同時還可以通過微博等社交媒體去分享,這個過程中能夠讓更多的公眾加入到環境保護中間,讓公眾參與越來越成為共識。

馬軍認為,過去五年,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巨大進展,比如,北京的PM2.5平均濃度從將近9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的58微克/立方米。但環境問題依然形勢嚴峻,「現在還有7成城市沒有達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還需要更多的努力,需要更多公眾的參與進來。」

「2030年,除了大氣目標,我們還要力爭在全國水環境質量達到總體改善,其中,黑臭水體的治理非常緊迫。」馬軍說。

2015年,國務院發布《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對2020年、2030年及本世紀中葉水汙染防治工作作出一系列戰略安排。據張波介紹,生態環境部與31個省(區、市)人民政府籤訂水汙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分流域、分區域確定了重點任務和年度目標。在強化法制及配套政策措施保障方面,生態環境部配合全國人大法工委等部門推動《水汙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制修訂工作,會同相關部門印發實施《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等20項配套政策措施。

此前,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曾在發布會上表示,我國水汙染防治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一些地方還沒有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粗放的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此外流域水生態破壞比較普遍。2018年,全國1-Ⅲ類和劣V類斷面比例目標分別為68.4%和7.3%,「但1-3月監測數據顯示,距離這一年度目標仍有較大差距。」

據馬軍介紹,針對黑臭水體問題,環境部和建設部採用了新思路,使兩部委的平臺和「蔚藍地圖」進行了互聯互通。期間,「蔚藍地圖」共收到8千多條舉報觀察。兩部委因為時間緊、任務重、人手有限,希望環保組織配合參與治理,於是,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阿拉善SEE和自然之友河流守望者等環保組織共同發起了「清水為鄰」項目,協助環保部門共同推進黑臭水河治理。

「根據官方統計,多數重點城市在去年底基本完成了治理任務,但是黑臭河治理的標準是讓公眾滿意,現在兩部委正在開始這樣的督察。在督察之前,兩部委希望環保組織也提交觀察的信息作為參考。14家環保組織協助兩部委共同巡查了101條黑臭河識別良好的實踐也識別問題,提交作為督察的線索。」馬軍說。

相關焦點

  • 環境部:長江7省有692家「三磷」企業,四成有環境問題
    環境部:長江7省有692家「三磷」企業,四成有環境問題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2019-07-26 14:14 來源:
  • 如何理解生態環境既是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重大社會問題
    將生態環境定位為重大政治問題和重大社會問題,是由中國共產黨的使命宗旨和生態環境對民生的重要影響決定的,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堅定決心和戰略定力。從生態環境與政治的關係來看,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增進人民的生態權益是新時代的重大政治任務。
  •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會見澳大利亞環境部副秘書長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會見澳大利亞環境部副秘書長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9-23 10:40 來源: 環境保護部網站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幹傑22日在北京會見了澳大利亞環境部副秘書長大衛·帕克先生。雙方就共同關心的環境問題、中澳兩國在環境領域的合作等交換了意見。
  • 臺塑河靜鋼廠環境事故致越南環保官員遭革職
    據臺灣「中央社」1月27日消息,臺灣中鋼投資的越南臺塑河靜鋼鐵廠去年4月排汙造成當地嚴重環境事故,衝擊民眾生計與生活。越南當局日前公布相關人士的懲處辦法,其中資源與環境部環境總局副總局長遭革職。 越南官方媒體報導,越共中央檢查委員會和資源與環境部黨委配合追查相關人士的責任後,日前以「缺乏管理能力與具有與臺塑環境事故的關聯責任」為由,針對4位官員進行懲處。
  • 鎮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問題已經徹底解決
    交匯點訊10日,在鎮江市長張葉飛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張市長談及2019年鎮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時,用專門章節介紹鎮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記者注意到,外界關注的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問題,已經徹底解決。
  • 探討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問題關鍵在水
    面對上遊水源涵養能力退化,中遊水土流失等問題,九三學社中央與環境部探討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賴明 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問題關鍵在水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地帶,「黃河寧,天下平」。  6月8日至10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寧夏考察,是今年全國兩會之後的首次考察。
  • 損害生態環境被追責 這則中紀委通報不是抓老虎
    十九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稱之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而在上個月剛剛結束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生態文明建設又被上升到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的高度。 習總書記有句話說得好,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
  • 駐柬埔寨大使向柬埔寨環境部贈送300萬美元的綠色低碳設備
    12月21日,駐柬埔寨大使王文天同柬環境部長賽桑奧共同出席中國生態環境部向柬環境部捐贈綠色低碳設備交接儀式。此次捐贈包括總值約300萬美元的2800套太陽能路燈、200套光伏發電系統和200輛電動摩託車。
  • 環境部:全國51家工業園區被命名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近日,環境部、商務部和科技部在聯合徵集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技術諮詢專家時透露,自1999年貴港國家生態工業(製糖)示範園區創建以來,各地區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積極開展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的建設探索。
  • 馬爾地夫環境能源部:希望用百度技術來解決當地環境問題
    近日,百度應UNDP與馬爾地夫政府邀請,就馬爾地夫面臨的垃圾處理問題進行考察,探討馬爾地夫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如何將百度的網際網路先進技術應用於環境問題中,也成為多方關注的重點。據統計,馬爾地夫有近1200座珊瑚島,其中約有200座島有人居住,當中約100座被開闢為度假區,每年吸引約100萬遊客前往。2015年,馬爾地夫累計接待中國遊客超過35.9萬人次,超過馬爾地夫全國人口總數,中國已經成為馬爾地夫最大的遊客來源國。
  • 環境保護部部長會見馬來西亞自然資源與環境部部長
    7月11日,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幹傑在京會見馬來西亞自然資源與環境部部長哈吉•旺•朱乃迪先生一行,雙方就深化中馬環境保護合作問題進行了會談。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幹傑今日在京會見了馬來西亞自然資源與環境部部長哈吉•旺•朱乃迪先生,雙方就加強在環境保護領域的相互支持、密切在東協框架下的友好合作等議題交換了意見。李幹傑首先代表環境保護部對朱乃迪一行的來訪表示歡迎。李幹傑說,中國高度重視與東協國家間的環保合作,成立了中國-東協環境保護合作中心。
  • 生態環境部:中國生態環保成績有目共睹
    對此,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在該部28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回應:「美國一些機構和官員出於政治目的,對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作出的突出貢獻視而不見,肆意抹黑。 」截至2019年年底,「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生態環境領域9項約束性指標,有8項已提前完成。到今年年底,各項目標任務預計將全面完成。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此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始終秉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始終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採取了一系列成效非常顯著的政策措施,包括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節能提高能效。
  • 胡星鬥:中國的生態環境危機及分析
    為了解決政府、軍隊的巨大供給問題,中國人也只好開荒。西漢開荒8億畝,東漢開荒7億畝,至此黃河流域的森林全部倒地。三國時期,中國人口從東漢時的5648萬,減至767萬,民族差點毀滅,生態也就再所難保,火燒赤壁、火燒連營八百裡,也不知燒掉了多少森林。南北朝時,兵燹戰亂頻仍,中國人開始大規模南遷,長江流域的生態也就面臨著威脅。
  • 習近平把生態環境列為民生的優先領域
    生態環境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廣大人民群眾熱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重點放在哪兒?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 世界聚焦奈洛比聯合國環境大會:共同解決全球性汙染問題
    中國日報奈洛比12月4日電(記者 潘忠明)4000多名國家元首、部長、商界領袖、聯合國官員和民間社會代表今天聚集在奈洛比的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共同解決全球性的汙染威脅。大會於12月4-6日在肯亞奈洛比的聯合國環境總部舉行。
  • 國外環境管理體制建設有哪些新趨勢?
    1994年,捷克設立環境部、礦業局和國家核安全辦公室,以對環境進行監管;而在2014年,有關環境保護的職能已由環境部統一行使。1994年,波蘭已設立環境部、環境監察總局、能源管理局;而在2014年,統一合併到環境部之中。值得注意的是,以前單獨設立環境保護執行或者監察機構的國家,大部分已將其合併到環境保護部門之中,實行管理、執法和監督的三權合一。
  • 甘肅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 祁連山正逐步恢復活力
    甘肅動真碰硬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祁連山正逐步恢復活力(守初心 擔使命 找差距 抓落實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整改落實)處於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實驗區的甘肅天祝縣祁連重晶石粉礦,是1985年開始開採的一座露天礦。
  • 華納兄弟宣布取消院線窗口期:中國電影會縮短窗口期嗎?
    「對中國電影(600977,股吧)(600977,股吧)市場肯定會有影響,此舉增加了影院發展的不確定。」中環影城總裁王徵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電影或許會縮短窗口期,但不會直接取消(窗口期)同步登陸流媒體,因為影院收益仍然是電影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 復星CTO 梁劍峰:如何用服務100倍生態的能力來解決復星當下的問題
    (原標題:復星 CTO 梁劍峰:如何用服務100倍生態的能力來解決復星當下的問題) 雲計算正在從企業數位化轉型新舉措演變為一項標準動作和前提鋪陳,企業利用雲計算不僅僅是為了重塑傳統
  • 從沿江到全省 安徽對生態環境問題「大起底」
    據安徽日報報導 今年4月起,長江安徽段生態環境「大保護大治理大修復、強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落實」專項攻堅行動展開;6月,專項攻堅行動拓展到全省範圍,以此作為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的主抓手。 1128個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完成整改,佔問題總數的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