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來人往,總有一個地方
讓人心存掛念,成為一種習慣
在東街,它是侯阿婆肉粽
是侯阿婆手裡做了40年的肉粽
這一枚肉粽,侯阿婆從1978年開始做,到了今天,已經有40年了,很多人就這樣吃了一輩子,也還是掛念這一口阿婆的粽子。
最早的店面也在東街,那時候的店面小很多,炒米的鍋就在店內,很多顧客吃著吃著,來了興致,也和阿婆一起炒米,其樂融融。
90年代,因為東街拆遷改造,肉粽店從東街搬到西街影劇院,直到東街改造完成,又再次搬回東街。
那時候的照片也已經泛黃,所幸,縱使滄海桑田,很多東西變了,阿婆的這枚粽子味道始終不變,到現在已經傳承了三代,仍有我第一次吃的感動。
粽子雖小,包羅的卻是一整個舊時光的沉澱,也是阿婆的滿腔樸實情意。
食物之間包含的用心,食客嘗在舌尖,念在心間。阿婆的粽子一天能賣出這麼多,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份用心。
別看這粽子一翻一落,就能上桌,在這之前下的功夫,內行人看了都要嘖嘖稱讚。
香菇要黃底、蝦米要夠肥,即使小到一顆蔥頭,都是要用最好的。40年來,阿婆一直要求店裡用的配料要上等,量要足,吃起來才夠味!
連醬料也不含糊,手工製作的蒜蓉、甜辣醬、花生醬一勺勺加進去,香味撲鼻,越發催人食慾。
粽子一端上桌,店裡的阿姨就催著趕緊吃,「趁熱吃,涼了就不好吃」。說話的語氣有點像媽媽,親切感迎面而來。
熱騰騰的肉粽臥在青花盤中,筷子輕輕一攪就散開,晶瑩的米粒軟軟糯糯的,混著醬料,一口口下肚,口齒留香,讓人流連忘返。
還有一種粽子,填了鮑魚進去,海鮮味融入糯米中,一口都不願錯過。有時候會覺得,泉州的粽子也如這個城市一般,小小的,卻能包羅萬象。
很多人來,習慣點一枚肉粽和一碗肉燕湯。這幾乎是閩南人的標配。
蘿蔔糕、蚵仔煎、五香卷...一道道都是閩南人的家鄉味...若是長久未歸,嘗上這樣的家鄉味,思鄉情是愈積愈濃,還是有所寄託呢?
肉粽千千萬,可泉州人懷念的還是侯阿婆的這一口老味道。除了侯阿婆獨家配製的配料外,也因為食客們吃這麼多年,說起肉粽,先想到的就是它。當它成了生活的一環,缺了它,心裡就有些失落。
曾經的貪吃孩童,如今也成了父母,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吃,食客一代代更替,店裡卻始終人流湧動。就如這枚肉粽的三代傳承一般,根在,那就一切都在。
端午臨近,粽子也成了一種問候。這裡也有禮盒裝粽子,即使是遠在他鄉的親人,也能嘗到濃濃家鄉味,一解鄉愁。
時間匆匆,感謝有這樣一個地方,藏著舊時光的濃墨重彩,有人傳下手藝,有人守候著它,真好...
侯阿婆肉粽
人均消費 | 18元
營業時間 | 9:00-22:00
聯繫電話 | 400-8866-165 / 0595-2225-3526
店鋪地址 | 泉州市鯉城區東街59號
文 | 斤斤
圖 | 大雄
- 微泉州 出品 -
↓ 查看店鋪導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