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吃什麼菜?蒸水餃、煮雲吞、煮麵條、蒸包子……學生小丁(化名)填寫的作業,讓班主任方曉蘋老師鼻子一陣酸楚。對比同班同學交上來的作業,菜品豐富不重樣,把表格填得滿滿當當,而小丁卻每日以快餐充飢,這背後又有著怎樣一段故事呢?
昨日,在海珠區昌崗中路小學,記者見到了小丁和他的班主任方老師。「五個作業格子,每個學生都填得滿滿的,只有小丁每天只填一個。」
原來,上學期學習《中國美食》這一課時,方曉蘋老師精心設計了「一周菜譜」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們運用了解的「炒、爆、烤、蒸」等烹飪方法,記錄家庭從星期一至星期日的晚餐菜式。
方老師說,班裡面的學生們把菜譜表格填得滿滿的,蒜蓉炒菜心、豆豉蒸排骨、紅蘿蔔玉米豬骨湯……然而,小丁一周的晚餐則是蒸水餃、煮雲吞、煮麵條、蒸包子……「都是快餐,讓人特別心疼。」
同班同學的一周菜譜寫得滿滿當當,相比之下,小丁的菜譜(下)則略顯簡單
同班同學的一周菜譜寫得滿滿當當,相比之下,小丁的菜譜則略顯簡單
「記得一年級開學前,我曾到他家家訪。當時只知道他是單親家庭,爸爸生病,但不知道原來病得那麼重,連做飯都有困難。」在後來的接觸中,方老師漸漸了解到小丁的家庭狀況。前幾年,小丁的奶奶去世了,家中就只有爸爸和小丁相依為命。小丁爸爸患有尿毒症,無法工作,只能領著低保,每周還有三次透析治療。
找到孩子問題根源的方老師開始了有針對性的輔導。她耐心教導小丁如何解決與同學的相處問題,幫助小丁平復心情,讓他承擔班級事務來融入集體。在學習上,方老師也給予小丁更多的關注和幫助。
漸漸地,小丁慢慢融入班集體,用「拳頭說話」的習慣也慢慢改變。如今,小丁已經能和同學融洽相處,樂觀面對生活。
一個孩子的心酸
父母已離異 爸患尿毒症
一年級新生適應日時,方老師第一次見到小丁爸爸。小丁爸爸身高約1.8米,但因為身患尿毒症的緣故,臉色蠟黃、嘴唇泛白、全身浮腫,裸露的皮膚上長著一個個突起的疙瘩。
由於身患尿毒症,小丁爸爸每周要去三次醫院做透析。即便如此,他還是風雨無阻地接送小丁上學。如果遇上要去醫院透析,小丁爸爸會在上午送完小丁後,再急匆匆地趕往醫院。因為透析要花上好幾個小時,所以小丁爸爸透析完後,只能簡單吃點東西,就得馬上趕去學校接小丁。每天下午,小丁見到來接他的爸爸,都會熱烈地跑過去擁抱他,「我很擔心哪一天爸爸會倒下……」小丁說。
方老師說,單親爸爸生活不易,家庭經濟困難,還要獨自照顧孩子;身體的不適使他情緒不穩定,在教育孩子上會比較簡單粗暴。小丁爸爸也很擔心自己的身體:「我也不知道哪一天會死去,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有一次爸爸跟我逛街時暈倒了,是我一路攙扶著他回家。」雖然小丁身體比較壯實,但爸爸身材高大,他一個人搬不動,只好原地等爸爸稍微甦醒,再攙扶著他回家。小丁告訴記者:「爸爸反覆叮囑我,如果他醒不來,就讓我去找媽媽,我有媽媽的電話。」
一名老師的用心
愛與情相伴 改其壞習慣
小丁剛進學校時,有喜歡對同學動粗的壞習慣。如今,他卻可以樂觀地與同學們相處,這些都離不開方老師的悉心教導。
方老師在輔導小丁寫作業。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邱偉榮 攝
方老師記得,放學時,家長們紛紛圍著班級隊伍接走自家孩子。她則牽著小丁,一直等待著家長。待人群散去,一直默默站在角落裡的小丁爸爸這才迎了上來。見到方老師時,他虛弱地問:「老師,小丁是不是犯錯了,你告訴我,我回家揍他!」方老師微笑地對小丁爸爸說:「孩子們今天表現都不錯,相信明天小丁會更有進步的。」
相處下來,方老師找到了小丁問題的根源:家庭的不幸、親子關係的不和諧、家庭教育的缺失等。她不斷發掘孩子的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還會傾聽孩子的快樂和煩惱。當小丁爸爸「擔心」自己的容貌影響其他家長,沒來參加家長會時,方老師為他和小丁單獨召開家長會。
方老師清楚,她所做的一切並不能緩解小丁爸爸的病情,也不能改變他的家庭情況。但她希望,班級裡的孩子和家長無論是生活困難還是身體抱恙,都能有愛與情相伴,依然選擇堅強和努力。
來源丨廣州日報(guangzhoudaily)記者曾衛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