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夜情侶相約共賞花燈,歐陽修會怎樣去描寫,詞作有怎樣的特點

2020-12-12 小話詩詞

《生查子·元夕》這首詞是宋代詞人歐陽修的作品,寫於元夕。「元夕」就是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自古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夕」在宋代是最盛大的一個節日。《生查子·元夕》原詞如下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詞牌名解釋

《生查子》,詞牌名,「查」讀音為「zhā」。《生查子》最初是唐代的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又名《陌上桑》、《綠羅裙》,敦煌曲子詞也用這個調子。根據歷代詞話記載,唐代韋應物曾寫有這首詞,可惜散迭。

今存詞最早的一首《生查子》是唐代末年的文學家韓偓所作,原詞是:「侍女動妝奩,故故驚人睡。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淚。懶卸鳳凰釵,羞入鴛鴦被。時復見殘燈,和煙墜金穗。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詞意圖

《生查子》,雙調,四十字,仄韻。元、明兩代以來,詞學家常把兩疊的詞稱為「雙調」。在汲古閣刻本《六十名家詞》中的校注,清代著名詞家萬樹的《詞律》中,還有清代的《欽定詞譜》中,都用「雙調」這個名詞,這其實是不準確的說法。

「雙調」是宮調名,詞雖然有上下兩疊,或者也叫上下兩片,但只是一調,不能稱為「雙調」。「雙調」這個名詞在宋代沒有這樣的用法。一首令詞,上下疊句法完全相同的,稱為「重頭」。重,讀音為(chóng)。

歐陽修繪像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解讀

歐陽修的這首詞作於元宵節的夜晚,元宵節在宋代也叫「元夕」,也是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元宵節的燈會也是非常盛大的,據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

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內前自歲前冬至後。開封府絞縛山棚……又於左右門上,各以草把縛成戲龍之狀,用青幕遮籠,草上密置燈燭數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飛走。自燈山至宣徳門樓橫大街,約百餘丈,用棘刺圍繞,謂之「棘盆」。內設兩長竿,高數十丈,以繒彩結束,紙糊百戲人物,懸於竿上,風動宛若飛仙。

元宵節花燈

由此可見,在宋代,元宵節是人們非常期盼的一個節日,也是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是一個舉國歡慶的節日

歐陽修所選取的場景就是元宵燈節的晚上,詞作通過主人公對去年元宵節往事的回憶,寫物是人非之感。全詞語言通俗,淺顯易懂,自然流暢。詞作內容情事幾乎一目了然,但詞作構思巧妙,又很有新意,這集中表現在詞的分片上。

詞人通過女子對去年元宵節夜晚的回憶起筆,歐陽修以女性的視角切入,這是歐陽修詞作的一大特點,也就是所謂的「男子作閨音」

歐陽修繪像

詞作開篇句「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是女子回憶去年和心上人的美好約會,這兩句也點明了時間——元宵節的晚上,也點明了地點——元宵節的花市

詞人通過對環境的描寫,營造出了一個溫馨而浪漫的夜晚,這為接下來主人公的出場做好了情境的渲染和鋪墊。

「月上柳梢頭」詞意圖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二句,此時月亮徐徐升起,皎潔的月亮就好像掛在柳樹稍上一樣,如水的月光灑在地上,與心上人相約在黃昏之後共敘衷腸。

元宵節的夜晚火樹銀花、燈火通明,此時燈光與月光交相輝映。「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在嫵媚多姿的柳樹稍的映襯下,明月顯得是那樣的善解人意,那樣的溫馨浪漫,在這樣一個溫馨浪漫的夜晚,怎麼能辜負如此的良辰美景呢?

燈光、月光、柳梢似乎都成了愛情的見證。在花前月下相會的一對情侶此時共敘衷腸,他們沉浸在這美好的夜晚,詞作沒有交代他們在說些什麼,我們也沒有必要去猜想他們在說什麼,在這樣美好的夜晚,與心上人共敘衷腸,就已經足夠了。

詞作上片人與景交融,情與景交融,詞人通過對環境的描寫為我們呈現出了美好的意境。

美好的時光總是那麼匆匆,很快成為記憶。如果說上片是回憶去年元宵節的話,下片就是在寫今年的元宵節了。詞的下片,詞人筆鋒一轉,把主人公的情思從回憶中拉了回來。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二句,又點明了今年元宵節的環境。「依舊」兩字又把人們的思緒引向上片的描寫之中,月色還是那麼皎潔,燈市還是那麼絢麗,今年的元宵節和去年的元宵節是一模一樣的,而那個去年相約黃昏後的人呢?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二句,這是詞中人的主旨所在,也是詞中人抒情的主體。去年相約的那個人今年不在了,在茫茫人海中,在元宵節的夜晚裡詞中人苦苦地尋覓,可是依然不見蹤影。詞中人心情沮喪,淚水奪眶而出,打溼了自己的衣襟。

「不見去年人」一句已經將尋尋覓覓,不見蹤影的傷感包含了進去,「淚滿春衫袖」就進一步形象化了這種傷感

下片在今昔元宵節夜晚的對比中,將物是人已非的傷之情,惆悵之情抒發了出來。而今年元宵夜的美景也變為傷感之景,月光與燈光輝映的夜晚將詞中人的傷感進一步烘託出來,對比愈加明顯。

上片中月光、燈光、柳梢都成了這一對情侶愛情的見證;而下片中相同的景物,相同的環境則成了詞中人形單影隻的見證。尤其是「淚滿春衫袖」一句中的「滿」字,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的傷感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

《生查子》寫法的藝術特點

詞中小序「元夕」,也叫上元節,就是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元宵節的燈會自唐代就已經成為了風俗,如唐代詩人崔液在《上元夜》一詩中就寫道:「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唐代詩人蘇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詩中也寫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這些詩句正是寫元宵節燈會的情景,蘇味道詩中的「花」正是被裝扮成節日彩燈的花燈。元宵節不但是觀燈賞月的好時節,也是戀愛中的情侶約會的良好時機

「元夕」元宵節花燈

在燈光闌珊處的元宵節夜晚,在月光燈光下情侶相約的甜蜜浪漫,詞人只用了「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兩句,就將情侶在元宵夜約會的情景展現了出來。

「月上柳梢頭」是在寫一個溫馨浪漫的夜晚,而「人約黃昏後」一句中,約會的情侶只是觀花燈去了嗎?上片的結句如水窮雲起,言有盡而意無窮,結句的詞意也給讀者留下了美好的遐想和無盡的回味。

這一種寫法像極了《詩經·陳風·月出》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所營造出的氛圍。情侶約會的甜情蜜意是溢於言表的,這也在情侶心中會留下美好而又難忘的回憶。

《詩經·陳風·月出》詩意圖

《生查子·元夕》上片寫去年,下片寫今年,元夜、燈光、月亮、人等字面互相關照。兩片文義並列,但詞意稍有變化。

詩歌重疊方式運用於全章的,在《詩經·國風》中比比皆是,每章字句大同小異,或易詞申意,或重章疊句,如《鄭風·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文義循序遞進、迴旋往復的音節對於簡樸的歌詞有增強表情的功用。

「雙調」的詞有重頭與換頭的分別;「重頭」的詞中上下片字句調式完全相同。

《生查子》就屬於「重頭」詞。詞人歐陽修根據歌詞的特點採取文義並列的分片結構,就形成了章節的重複,歌詞反覆一遍,詞意也有迴旋往復的韻致。

歐陽修書影繪像

《生查子·元夕》對後世詞作的影響

這首詞對後世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如南宋詞人王邁南歌子》:

家裡逢重九,新篘熟濁醪。弟兄乘興共登高。右手茱杯、左手笑持螯。官裡逢重九,歸心切大刀。美人痛飲讀離騷。因感秋英、餉我菊花糕。

王邁南歌子》詞中上片寫「家裡逢重九」,下片寫「官裡逢重九」,就屬於「重頭」的寫法,明顯有歐陽修《生查子·元夕》中「重頭」的影子。

再比如在南宋詞人呂本中的詞作《採桑子》中上片寫「恨君不似江樓月」,下片寫「恨君卻似江樓月」;辛棄疾採桑子》上片寫「少年不識愁滋味」,下片寫「而今識盡愁滋味」。都明顯有歐陽修《生查子》的「重頭」寫法的影子。

以上列舉的幾位詞人的幾首詞作散文寫法,很明顯有歐陽修《生查子·元夕》寫法的痕跡,亦或說是歐陽修這種方法的運用或者翻新。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詞意圖

小結

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具有的《詩經》中《國風》那種明快、淺切、自然風味則是其他詞所不具備的

從這一層來說,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在情與景交融、人與景交融、甚至是詞作本身的表情達意上,的確是一首非常好的詞作。

相關焦點

  • 李清照《減字木蘭花》:描寫的是什麼場景,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在前面幾篇文章中,我從多個方面對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作進行了解讀,在文章中也對詞人的生平有過簡介(這些文章我會以連結的形式附錄在本文末尾,如果有興趣,可以在文末的連接中查看)。在有宋一代諸多的詞人中,李清照以其女性的身份和視角,寫出的詞作更加細膩委婉。
  • 蘇軾寫了一首和韻楊花詞,詞作有什麼特點,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感情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詞作解讀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是一首唱和詞,與章質夫的原詞相比,在創作方面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就是避開章質夫楊花詞《水龍吟》中的實寫楊花的方法楊花飛舞的景象往往會被文人墨客加以點綴,楊花的意象在詩詞中經常出現,章質夫的原詞就是描寫楊花的。不同的人會根據不同的視角賦予楊花不同的形態和神韻,創造出各不相同的藝術境界。如果單純以詠楊花而論,蘇軾的這句「似花還似非花」準確地把握住了楊花那「似花非花」的特點。
  • 歐陽修的生查子,辛棄疾的青玉案,哪一首才是最驚豔的元宵名篇?
    除此之外,更有無數文人騷客用最優美的筆觸,寫下了最悽美的元宵詩詞。其中,尤以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和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最為著名。那麼,這兩首千古流傳的曠世名篇,其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徹骨愛情和憂傷心情呢?且讓我們一一解析回味。
  • 王沂孫詞中的景物有著唯美的意境,他用怎樣的情感去描寫景物的
    在宋末元初的詞人中﹐王沂孫是一位有顯著藝術個性的詞人。他的詞多是對景物的描寫,在贊詠景物的同時會抒發自己深深的情感,情感的抒發顯得含蓄深婉。他會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去點染景物的美,他筆下的景物具有唯美的意境,因而他描寫的景物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 正月十五鬧花燈 元宵夜豫園今晚迎來觀燈大客流
    原標題: 正月十五鬧花燈  元宵夜豫園今晚將迎來觀燈大客流    正月十五鬧花燈。元宵夜豫園今晚將迎來觀燈大客流。上海警方增派近1300名安保警力,確保市民平安觀燈,通過設置鐵馬、水馬引導人流單向循環,波次放行,減少對衝。下午4時,記者搭乘軌交10號線前往豫園。尚未出站,已經體會到人流洶湧。
  • 南宋詞人姜夔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他的詞作特點又是什麼樣的呢?
    姜夔的父親和南宋詩人,自號「千巖老人」的蕭德藻有過交情,早年的姜夔就在蕭德藻那裡當清客,蕭德藻對姜夔挺好的,也很賞識姜夔的才情,他還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了姜夔。宋孝宗淳煕十四年(1187年)春,經過蕭德藻的舉薦,姜夔去南京拜訪著名詩人楊萬裡。
  • 歐陽修,一篇「元宵節」詩詞,淺顯易懂,文辭雋永!
    歐陽修,是北宋時期一代文學家、政治家,被世人稱為「歐陽文忠公」。他不僅詩詞寫得好,而且在政治上也是小有名氣。他是宋代史上第一個創造新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改革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歐陽修在變革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相信即使大家對他詩詞解析不是很透徹,但也會聽說過「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以及「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等等,都是他所作的經典宋詞。所以說,歐陽修被世人稱讚的原因不僅僅在他在政治上的貢獻,更多的還是為我們留下了永垂不朽的詩詞篇章。
  • 元宵節的由來傳說和習俗有哪些?描寫元宵節的經典古詩詞
    雖然,2019年的元宵節不放假,但在古代,元宵節是「法定節假日」,以便官民同樂,共賞元宵花燈。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接下倆,我們一起說說,元宵節的由來傳說和習俗有哪些?中國古代的詩人詞人又是如何描寫元宵節盛況的呢?描寫元宵節的經典古詩詞有哪些?
  • 元宵節花燈有什麼寓意?怎樣做自己的元宵花燈?
    很多地方的元宵節都會掛花燈,你知道元宵節的花燈有什麼寓意嗎?過元宵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 古代描寫元宵節詩詞當中,有一首是蘇軾唐代先祖所作,非常著名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其中以宋代歐陽修的《生查子》和辛棄疾的《青玉案》最為著名,裡面的名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和「眾裡尋他千百度」,膾炙人口,婦孺皆知,並且因之誕生了如今的網際網路巨頭。然而,除了這兩篇宋詞,在唐代,還有一首描寫元宵節盛況的詩詞,也非常著名,也就是篇首的《正月十五夜》,這是初唐時期政治家詩人蘇味道的作品。
  • 詩人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哪些?關於元宵節的經典古詩詞大全
    正月十五鬧元宵,在古代,元宵是法定節假日,與民同樂賞花燈的好日子,更是中國最早的情人節。因此,關於元宵佳節的古詩詞流傳千古,不僅描繪出古代元宵節的張燈結彩,還有古人之間的浪漫愛情故事。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關於元宵節的經典古詩詞大全吧!詩人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哪些?
  • 歐陽修很唯美的一首詞,描寫了浪漫的愛情,美得讓人浮想聯翩
    從古至今,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妝容,從頭髮到嘴唇,和現代一樣,都有不同的化妝技巧。眼睛是心靈的窗口,而畫眉就變成了一種風尚,在不同的時光鏡像中描摹出不同年代的美麗。等到她意識到危險來臨時,已經晚了,公主的頭顱被砍掉,上面竟然有畫了一半的眉毛。這是一個驚悚又悽美的故事,可見畫眉對女子的重要性。到了宋元明清,畫眉風尚更是流傳很廣,已經成為了閨房之樂事。歐陽修也曾寫過一首詩,描述了女子畫眉的美好場景,描寫了浪漫的愛情,美得讓人浮想聯翩。 《南歌子》 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
  • 辛棄疾送別朋友的時候,一連寫了兩首詞作,流露出詞人怎樣的情感
    這首詞的特點是詞句都很雄健,絡繹不絕的筆端流露出來的是詞人波瀾壯闊的感情色彩,詞作一氣呵成,激越昂揚,是一篇很勵志的作品,而且是辛棄疾典型的豪放詞的風格。《水調歌頭》已經將餞別的主旨表達了出來,也抒發了詞人深厚的感情和寄予的厚望,那辛棄疾為何還要再填一首《滿江紅》的詞作,又有什麼必要呢?
  • 歐陽修最經典的一首詞,道出了多少愛情的無奈,語短情長!
    《詩經》的開篇詩作《國風·周南·關雎》中便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句。古詩詞裡關於愛情的千古名句,更是不勝枚舉。如卓文君《白頭吟》:「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溫庭筠《南歌子詞二首》:「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等等。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詞《生查子·元夕》,便是一首和愛情有關的千古絕唱。《生查子·元夕》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的一首經典詞作。
  • 燈籠有怎樣的寓意?元宵節賞花燈的習俗起源於何時?
    提到燈具,很多人想到的是檯燈、吊燈,在古代,有一種傳統工藝品燈具很受人們的喜愛,它就是燈籠。最早在唐朝,就有人們使用燈籠的歷史記錄。元宵節賞玩燈籠最早是在漢朝初年,現在很多地方都還有元宵節賞花燈的習俗。
  • 歐陽修一首感人的愛情詞,一直被認為是偽作,直到近年才打破質疑
    那麼韓愈是屬於開宗立派的大師,發起了古文運動,講究文章要有實質性的東西,不能只有華麗的辭藻,他排在第一位是無可爭議,那麼歐陽修是繼承者,也是他最終把古文發揚光大,所以他絕對是有資格排在第二。歐陽修的作品風格多樣,無論是詩歌,還是散文,以及詞作,那都是自成一派,尤其是他的一首《生查子.元夕》,深受大家的喜愛,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性之一;這首詞情感細膩,寫得也是極為深情,通篇寥寥數語,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愛意,同時又有著無限的憂愁,一位女子在元宵佳節,原本是是與心上人約好了在某個地方見面,但是她等了一整晚心上人始終是沒有出現,這也使得他悲痛不已;而歐陽修正是抓住了女子心理變化
  • 歐陽修很唯美的一首詞,描寫了女子畫眉的樣子,美得讓人心醉
    從古至今,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妝容,從頭髮到嘴唇,和現代一樣,都有不同的化妝技巧。眼睛是心靈的窗口,而畫眉就變成了一種風尚,在不同的時光鏡像中描摹出不同年代的美麗。唐代朱慶餘寫過一首詩,「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從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對新婚夫妻幸福甜蜜的生動畫面。
  • 描寫元宵的詩 描寫元宵節的詩有哪些
    但是對於一些遠在他鄉的遊子來說,思想情感便會更加濃烈了。人們在元宵佳節會作許多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情,讓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吧!  描寫元宵節的詩  1、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月光與燈光仍然和去年一樣。
  • 歐陽修、蘇軾怎樣做旅遊文案?
    原標題:怎樣做旅遊文案 例如曹操建銅雀臺,就有《銅雀臺賦》;李元嬰建滕王閣,就有《滕王閣序》;劉禹錫不過住個破房子,居然還能產生一個婦孺皆知的《陋室銘》;歐陽修當滁州太守,於是就有了《醉翁亭記》。同時,這些作品其實也不妨看做是「套路」很深的旅遊推介文。   話說宋朝的歐陽修,以及他的晚輩蘇軾,都曾在地方修過亭子,都有過妙文記載,那麼歐陽和老蘇這兩位文豪是怎麼為這些亭子推文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