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如髮絲空心面 光韌筋道純手工——走進晉南第一掛麵村

2021-01-10 網易新聞

  魯因村是運城市夏縣裴介鎮最大的行政村,全村二十一個居民小組,七千多人口,也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掛麵村,是以加工傳統手工空心掛麵為特色的農業村,素有「晉南第一掛麵村」之稱。

  空心掛麵製作工藝獨特,選料講究,需選用優質麵粉,配以精鹽,再用山泉水和面,最後運用傳統手工工藝進行加工。從最初的和面到最後的切面,整套工序做下來要花上20多個小時,數十道工藝才能做成耐煮不糊、光筋爽口的空心掛麵。整個過程全部為純手工操作。一般情況下,冬季農閒時節是做面的最好時節,無論溼度還是陽光,都是最合適的。做掛麵必須靠天吃飯,只有晴天微風才可以做。一個農戶一冬可加工二千斤掛麵,收入一萬餘元。
  手工掛麵下鍋後筋道不回湯,口感好,又因其條細如絲,易於消化,營養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空心掛麵製作工藝飽含著濃鬱的生活氣息,看著舒心,吃著放心。長久以來,魯因掛麵以其獨特的品質,深受當地人的喜愛,也是農家過節送禮、走親訪友、迎婚嫁娶的必備之品。

山西新聞網特約攝影師:黨永立

(原標題:細如髮絲空心面 光韌筋道純手工——走進晉南第一掛麵村)

本文來源:山西新聞網-山西日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空心面免費送!純手工傳統手藝,真的很好吃!
    手工掛麵為什麼大多數都是空心的?空心面是一種綠色食品,是採用傳統工藝,純手工製作,空心面製作過程中,麵團要經過數次發酵,發酵過程中會產生氣孔,在拉伸麵團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的拉伸,形成不均勻的氣孔,「空心」由此形成。故名為「空心面」。
  • 陝西佳縣純手工空心掛麵,面細如絲,筋道爽滑,越吃越有味!
    佳縣手工空心掛麵是陝西省榆林市佳縣的特產。佳縣手工掛麵起源很早,百年傳承下來的工藝一直是佳縣獨特的一種地方食品,它以外型精細、口感柔和、保健效果好而深受人們的喜愛,遠銷海內外,是贈送親友的上等佳品。陝西佳縣純手工空心掛麵,面細如絲,筋道爽滑,越吃越有味!
  • 南陽家鄉味兒 鎮平手工空心掛麵:空心沒那麼玄乎,面是真的好吃……
    「這個距離南陽城區不到30公裡的村子裡,有近40戶人家會製作手工掛麵。村莊坐落在大片農田中間,農田不久前的滾滾麥浪已經化作細膩的麵粉,即將與我們相遇在「聞名不如見面」的大趙營村。村口就是一家名為古韻面業有限公司的手工空心掛麵廠。這是一對年輕夫妻操持的企業,規模不大,卻也是手工掛麵的傳承者之一。
  • 鳳翔縣彪角鎮的「掛麵村」
    陽光訊(記者 芮揚 通訊員 程有強)掛麵是渭北旱塬上的麵食之一。鳳翔縣彪角鎮北片的小旗務村有手工製作掛麵的傳統,是老輩人代代相傳的手藝。純手工製作,無任何添加劑,做出的掛麵風味獨特,受到人們青睞。不少村民一年四季都在製作,是村民致富的好營生。
  • 脫貧路上「夫妻檔」純手工空心掛麵走向致富之路
    聞榮貴有製作純手工空心掛麵的上好手藝,他自12歲起就跟著老師傅學習。2016年,夫婦二人在穰東街上的衛生院對面,開了一家手工掛麵經銷店,純手工製作的空心掛麵,吸引了許多顧客前來購買,一家人的生活過得平靜安逸。
  • 《舌尖》怒推的空心掛麵絕對稱得上中國第一面,這是用生命在做面
    掛麵並不是什麼稀罕的食物,全國有很多地方都有,為何大家如此熱衷張爺爺手工空心掛麵呢?央視和《舌尖上的中國》評價其為「純樸味道,一生只做一面」。《舌尖》總顧問沈宏非先生,更是中國頗有影響力的美食作家,幾乎每次就餐後,廚師長都會謙恭求教烹飪改進建議。那天他吃了張爺爺酸湯掛麵後,也翹起了大拇指:「絕對稱得上中國第一面。
  • 中江空心掛麵,煮在鍋裡不稠湯,真的很好吃
    中江本地產的正宗空心掛麵吃在口裡會感覺到非常的柔滑,一股清香的味道雖然沒有吃大魚大肉的感覺,但也不會讓感到口味生疏。正宗的中江本地產的空心掛麵適合老年人吃,易消化。煮好了的細如髮絲,面白如雪現在人們上班都很忙,所以會在過年過節的這個時候,互相送些禮品來彌補平時對親情友情的忽視,對於各式琳琅滿目的禮品,在不知道對方喜好的情況下,往往不知道該送什麼好,送貴重的雖然顯得很高大上,但不一定是對方喜歡的
  • 陝西張老漢的空心掛麵為啥能被《舌尖上的中國》選中?
    一晃三年過去了,張爺爺手工掛麵終於可以在其他渠道開放購買了。Tips:之前,你在市面上看到的大部分張爺爺掛麵,都是假冒的。今天一條生活館就把這款張爺爺手工空心掛麵推薦給你。它只用白面加鹽水,純手工製作而成,無添加劑,無防腐劑。純手工的麵條清香、纖細、綿軟,因為特殊的「空心」,麵條很容易入味,也耐煮。
  • 舌尖上的中國怒推的張爺爺空心掛麵,等了3年終於吃上了
    2014年舌尖2播出時,其中有個掛麵的故事特別觸動我。就是《心傳》裡的陝西手工空心掛麵,來自手藝人張爺爺。張爺爺原名張世新,一輩子住在黃土高原上,一個沒什麼名氣的村裡,在樸素的窯洞裡,15歲開始做面,賣給鎮上的村民。手藝是遠近聞名的,一直做了一輩子。露天晾曬的手工掛麵 拍攝舌尖時,張爺爺已是骨癌晚期。
  • 不一樣的手工掛麵 為什麼是空心?
    黃師傅經營手工掛麵作坊已有十幾年之久,當初和舅舅學的手藝,也希望能夠傳承老輩留下的手藝,便和妻子開始掛麵生涯。空心掛麵,因每條掛麵的橫切面都有針尖小孔而得名。做掛麵,是夫婦兩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經常需要熬夜,凌晨三四點就得起來。手工掛麵製作與空氣溼度、溫度以及水的質量都有密切聯繫,最害怕下雨天或者陰天。
  • 舌尖怒推張爺爺空心掛麵,等了3年終於吃上,而張爺爺已經不在了
    掛麵並不是什麼稀罕的食物,全國有很多地方都有,為何大家如此熱衷張爺爺手工空心掛麵呢?央視和《舌尖上的中國》評價其為「純樸味道,一生只做一面」,各大媒體也對此做了報導。老爺子說,這空心掛麵是村裡祖輩傳下來的主食,可有上千年歷史咯,他15歲就跟父輩學做掛麵,後來娶了媳婦,生了兒女,又有了兒孫。一家四代,在窯洞裡認認真真的做掛麵。
  • 中江掛麵村:指尖上的傳奇
    當記者將走進遠近聞名的中江掛麵村--覺慧村。發現美食背後的故事,看千年技藝傳承的村莊綻放新顏。我身邊的這片麥田已經到了一年中長勢最喜人的時候。        在覺慧村,手工藝製作掛麵的歷史已經沿襲了近千年.村裡家家戶戶、男女老幼都會製作細如銀絲的空心掛麵。而這一段指尖上的傳奇,究竟是怎麼被演繹出來的?讓我們現在就去村裡一探究竟。
  • 種草 |《舌尖2》力推的空心面,好吃到讓人想舔碗
    手工空心掛麵製作技藝曾一度瀕臨失傳,在2011年它更被評為「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張爺爺說:「我沒啥念想,只想大家都能吃到這掛麵,千萬別讓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斷了根。」 張爺爺做的空心掛麵,驚豔了眾多人的味蕾。 《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美食家沈宏非吃過後感嘆:「絕對稱得上中國第一面,口感非常筋道,麵條中間氣孔可充分蓄湯,很入味。」
  • 邯鄲這種可以當吸管用的手工空心面,你吃過嗎?
    而說到麵條,在邯鄲市肥鄉區有一種手工麵條,它有著近二百年的手工掛麵加工歷史。手工加工的空心掛麵,面細可穿針,無論圓扁、粗細,均是空心,拿出一根,放在水杯中,可以當吸管使用!說不準你小時候還吃過呢!為了進一步了解這種空心手工面,河青新聞網邯鄲頻道的記者聯繫上了邯鄲市肥鄉區製作手工空心面的張利強先生。
  • 「遇見非遺」銀絲千萬縷——潘店空心掛麵
    【遇見非遺】銀絲千萬縷——潘店空心掛麵銀絲千萬縷——潘店空心掛麵潘店空心掛麵條細如絲、潔白如玉空心掛麵是一項獨特的傳統民間手工技藝,流傳於齊河縣潘店鎮一帶,其特性為筆直中空、條細如絲、潔白如玉、入鍋即熟、營養豐富,食之口感爽滑、品質天然純正。
  • 舌尖上的大悟——手工油麵
    在四姑鎮街當地流傳這樣的順口溜:上周家的餅子,泛吳家的粑,何家田的掛麵不少家。何家田的油麵,是老輩人代代相傳的手藝,純手工製作,無任何添加劑,做出的油麵風味獨特,受到人們青睞。特別是秋冬季,幾乎家家戶戶門前都在晾曬油麵,掛麵晶瑩剔透,細如髮絲,散著面香,成為該村獨特的風景線。手工掛麵製作技藝十分繁複。
  • 外國人學做蘭州牛肉麵 拉出面型「細如髮絲」
    圖為來自哈薩克斯坦的留學生赤龍展示拉出的「毛細」面型。毛細是牛肉麵中最細的一道麵食,成型後「細如髮絲」。 史靜靜 攝圖為來自義大利的莉莉在學習揉面。 其中來自哈薩克斯坦的留學生經過學習已經可以拉出牛肉麵中的「毛細」面型。「毛細」是牛肉麵中最細的一道麵食,成型後「細如髮絲」。
  • 去福安嘗一口穆陽線面,9道工序純手工製作,滿滿一碗吃到撐
    麵食是平日裡大家接觸比較多的食物了,清湯掛麵適合當作早餐,如果打上一個雞蛋,再淋上一點麻油,那最香不過了。大多數人平時接觸到的麵條味道都十分雷同,但好吃的麵條就像「素顏也很漂亮」的姑娘,不用什麼裝點,不用佐料的陪襯,就能讓你在哧溜的第一口,就感到無比的美味。今日,小編介紹的就是福安的特產——穆陽線面,這個存有680年歷史的「老古董」,究竟為何能透過歷史的厚牆,滲透出陣陣香味呢?一起來看看吧。